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

小皇帝難過。

林延潮,王家屏身爲臣子,唯有在一旁陪傷心。

張鯨與二人有意無意地道:“咱們陛下真是性情中人啊!”

林延潮,王家屏都是點了點頭。

王家屏道:“陛下予元輔之恩遇,足以報十年輔政之恩。”

林延潮道:“陛下乃聖君,不僅待元輔,對我們臣下也是如此。”

這話看似閒聊,一句一句的都傳進小皇帝耳裡。

這時馮保緩緩登上城樓,紅着眼睛向小皇帝稟告道:“陛下,張先生已是走了,明日就動身返回江陵。”

小皇帝點點頭道:“朕知道了,張先生還有什麼話轉告朕的?”

馮保抹了抹眼淚道:“張先生說了,希望陛下能作個千古未有的聖明天子,還說自己雖是走了,但潘晟,餘有丁兩位大臣入閣輔佐,陛下定能作一位遠唐宗宋祖的好皇上。”

林延潮聽了眼皮一跳,一旁王家屏也是如此。

方纔張居正分明沒有與他們交待潘晟,餘有丁入閣的話。

當然不排除,馮保最後送張居正一程上馬車時,叮囑張居正說的,當時二人不在場,可是之前林延潮明明見得張居正最後已是精力透支,嘴脣都動不了一下,哪裡還能與馮保叮囑這些話呢?

林延潮,王家屏都是垂下頭,他們自不會當場揭穿馮保,畢竟二人沒有證據,若揭了反會被倒打一耙。

加上方纔臨別時,馮保哭得是那麼情真意切,令人覺得他與張居正十年宮府一體的交情非比尋常,任誰不知內情都不會懷疑。

最後馮保帶着哭聲說出,張居正臨行前叮囑小皇帝的話,其用意自是要最後推一把,讓潘晟,餘有丁入閣之事定下,以鉗制輔張四維。

小皇帝聽是張居正臨行交待的,這幾乎是指定自己接班人了。小皇帝此刻對張居正離去十分不捨,此時對張居正任何請求,沒有會不答允的。

小皇帝對馮保道:“好,立即下旨至內閣,擬旨增補潘晟,餘有丁入閣。”

馮保道:“可是現輔張先生說,要待廷推後再決定。”

小皇帝怒道:“等什麼廷推?朕與張先生兩個人的意思就行了,難道還要經哪些文官再呱噪一番嗎?立即命內閣擬旨。”

馮保臉上喜色一抹而過,當下道:“是,陛下。”

小皇帝在城樓上站了一陣方纔離去,林延潮與王家屏也是下班回家。

一路走着,王家屏與林延潮道:“看來元輔致仕後,宮府之爭是免不了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是啊,方纔馮公公臨別時不是對元輔說了,世上只有一個元輔張先生,現今在閣的元輔張先生,自是不在他的眼底。”

王家屏嘆道:“張江陵在位時,我們反對他,是因他以相權害皇權,此雖非臣道,但至少十年新政,不聞黨爭。”

“眼下張江陵一去位,馮公公與張蒲州相爭,宮府不和,無論誰勝誰負,朝堂都免不了彼此朋黨攻訐,此非社稷之福。”

王家屏雖是爲人正直,不願介入黨爭,但畢竟時張四維的老鄉。雖林延潮不知二人交情如何,但是肯定私下有來往。

他的心底多是偏張四維。

而林延潮呢,則是要看申時行的態度。這場黨爭,他也是沒有辦法置身事外。

於黨爭之事,林延潮與王家屏都不願意談得太多。

林延潮道:“忠伯兄,所言甚是,若能置身事外就好了。”

“難。當年張江陵與高新鄭在閣都胸懷抱負,心繫天下,兼濟蒼生之志,但二人最後仍不免一爭。”

“至於其他大臣朝堂混久了,不免身陷淤泥,爲了作官而作官,全然忘了未入朝堂時的抱負,如張江陵這樣之人能有幾個?”

林延潮聽到這裡,笑着道:“忠伯兄,你將來有入閣之時,我一定不忘提醒你今日所說之言。”

王家屏笑着道:“宗海,見笑了。”

說完二人離去。

張居正終於致仕了。

天子下《賜內閣大學士張居正歸田敕》,授張居正上柱國勳,正一品太師榮銜。

當年嘉靖曾要賜嚴嵩上柱國,但嚴嵩卻推辭,尊無二上,國初時徐達爲功臣第一,僅止左柱國,他不敢比徐達。對嚴嵩這話,嘉靖十分滿意。

生贈上柱國勳,明朝大臣中唯有夏言,今又多了一位張居正。

至於同時領上柱國勳,太師銜的,唯有張居正一人。這等恩遇開國以來前所未有。

除了上柱國勳,太師銜,天子還下詔蔭張居正一子錦衣衛世襲指揮同知。另外命司禮監太監陳政,及京堂官,錦衣衛官,馳傳護衛張居正歸裡。天子,兩宮太后皆賜路銀,綢緞給張居正歸鄉之用。

這等大臣歸裡的恩遇,實前所未有。

天子的詔書經邸報刊出後,滿京上下無論官員,百姓都是不敢置信。

他們不相信秉國十年的張居正,就這樣走了。

張居正十年之治給大明留下的是,國庫盈餘千萬餘,九邊宴然。

清丈田畝後,查出被權貴隱匿田畝兩百六十萬頃。將國家的在額田畝從五百一十八頃,增加至七百八十六萬!

後世崇禎談起張居正說,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時之相一。

張居正雖走,但他主持的新政,仍在繼續之中,有誰能接替張居正來繼續新政之事?新政何去何從?這麼大一個攤子誰來收拾?

衆人都是揣測。

坊間謠言四起,說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推薦前嘉靖,隆慶兩朝擔任過輔徐階,李春芳,讓他們來起復,重新執政。

不過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是假消息,徐階,李春芳雖是名高望重,論及資歷張居正都尚在二人之下。只是這兩位輔都一把年紀了,別說擔任輔,眼下恐怕連路都走不動了,何談接任之說。

後來才知是張居正臨行前向天子上奏,說有一日世宗皇帝見疑於先帝穆宗,徐階以明成祖之於仁宗的故事釋疑,當時此事唯獨張居正一人得知。所以張居正請天子賜年已八十的徐階優禮,以昭太平盛世。天子答允賜徐階璽書、金幣。

之後朝廷下詔讓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潘晟,以原官兼武英殿大學士

吏部左侍郎餘有丁,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二人具入閣辦事之時。

天子果真沒有讓其他大臣起復的意思,而是讓張四維繼任輔。

張四維在閣八年,但在張居正羽翼下,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若不是他身爲次輔,官居內閣大學士,當朝官員可能都會忘了有這樣一個人。

故而張四維當輔,衆官員皆感他與張居正比較起來威信不足。

這不,朝廷馬上增補潘晟,餘有丁入閣,這不是對張四維的不信嗎?

而且文淵閣裡傳來消息,張四維入閣後,雖執臺印,但在輔最關鍵的票擬之權上。張四維一人說了不算,要與次輔申時行,三輔潘晟二人共同商議後,才能起草票擬。

爲何不提餘有丁,因爲餘有丁在接到朝廷讓他入閣辦事的旨意後,立即上表辭命,表示自己資歷淺薄,不願入閣。

餘有丁是林延潮的小座師,他給林延潮感覺就是一個厚道人。餘有丁知道自己這一次入閣,純粹是運氣。張居正,馮保真正的用意是要保潘晟入閣,但又怕只推薦一個人不好看,故而拿他來湊人數。

從官銜上就可以看出,潘晟入閣是以禮部尚書掛二品銜,而餘有丁則是吏部左侍郎,三品銜。

至於張四維,申時行二人早已是二品尚書銜,如此在內閣裡還不是三個大佬,一個小弟的局面,根本沒有餘有丁說話的份。

湊人數也就算了,但入閣後餘有丁少不了就會夾在馮保,張四維中間兩相爲難,這讓本分做事,不願介入黨爭的餘有丁顧慮重重。

所以他寧可上書辭掉大學士,這絕對是真心,不是裝出來的。

可惜小皇帝不明白餘有丁的心思,以爲人家只是謙讓一番,於是下旨駁回餘有丁所請。最後餘有丁只能無奈的入閣。

餘有丁入閣辦事第一日。

放衙後,林延潮攜厚禮至私宅來賀餘有丁。

餘府管家一見林延潮,即滿臉堆笑道:“狀元公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餘府管家知林延潮不僅是餘有丁得意弟子,而今還是天子近臣,皇帝眼前的紅人,當然也有幾分討好之意。

“餘兄眼下是宰相家宰,哪敢勞你遠迎。”

餘府管家聽了這話渾身上下都是舒服,笑着道:“老爺本是要歸府了,但臨行時閣內突有要事要議,沒辦法,你也知道老爺第一日入閣事肯定是少不了的。”

餘有丁雖不願入閣,但他家裡人卻因他入閣,而享受着這等水漲船高的喜悅。餘管家說起話來,也是滿臉得意。

“老爺知你們幾位門生,今日必是到府來鬧一鬧,就吩咐讓你們先寬坐,他回府後再與你們敘話。”

林延潮笑着道:“哦,幾位年兄他們也來了嗎?”

“就在客廳裡坐着閒聊,讓小人給你帶路。”

“有勞了。”

餘管家與林延潮方來到客廳外,就聽得裡面談笑風生。

林延潮不由笑了笑,推了門進去。

不是後記的後記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文有筆(二更)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四百七十章 牛人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傳道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四十六章 書院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五十八章 質疑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五十七章 講卷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七百一十二章 請罪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