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皇帝的權力底線

每個人做事都是有他的目的的,他們這些人目的性就更強。

回到這一刻,對更多人來講其實是不一樣的,大明帝國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隻要是能夠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需要些什麼,又要做什麼,在某種情況下他們更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刻到底要怎麼做。

故事發展到現如今這種狀況,很多人其實已經不太在意了,除了之前各種各樣震撼的事情發生之後,對於現在不管誰提出任何樣的事情,只要能夠說得過去,那麼他們就不會感到太過的驚訝。

工部尚書鄭賜提出的這個計劃,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爲要維護皇權同時,也是要讓公佈,在建築史上留下巨大的一筆。

大明皇宮是歷代工匠的傑作,這些年來不斷的修繕擴張能做的事情以及很多甚至可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認爲,它是存在的非常有必要的一項傑作,對於更多人來講,他們更希望這個東西存在是因爲他們這些人所努力最終換來的。

在場的很多官員都意識到,工部尚書鄭賜恐怕也是想爲自己留下一項功績,如今。原兵部尚書齊太齊大人已經升職,他們這些人要麼往上升,要麼就要離開朝廷中樞,所以現在看起來似乎離開朝廷中樞的機率要大一些,所以在他離任之前想要爲朝廷留下一件更大的建築,我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到現在看來,恐怕這就是他的打算,要在自己的任上,爲大明帝國朝廷中樞修建一座巨大的議事大樓,爲整個朝廷留下民族比較可靠的,處理朝廷正式的地方。

當所有人都理解之後,也就沒有人覺得這個提議有什麼不妥了,畢竟如果他們也到了這個地,自然是希望這件事情能夠不斷的做下去的。

其他人也清楚,如果這件事情是他們來做的話,也是這個樣子,所以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這些人所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分別。

他們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會有盡頭,雖然也不斷的爭取,可位置就那麼多,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走上高位,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任期內做更多重要的事,所以讓百姓銘記,足以讓百官都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有任何的好處。

“陛下,這座大樓修建之後就算是多年之後,也只需要對他的主體建築進行一些修繕,便可以了而不需要大量的修改,也就是說,這些事情在這個時候還是非常有助於把這些事情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的。

臣等做過推算,以目前來說對於皇宮的修繕和對於各部門辦公場所的修繕所花費的銀錢,也足夠建造這樣一座新的議政大樓了。”

工部尚書鄭賜說完之後還拿出來了具體的推算過程,分給建文皇帝,朱允文和在場的大人們查看,也就是說他在這件事情上已經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至少他要保證所有的人都會支持他這一項方案,而不出現任何其他的問題。

在之前他沒有告訴太多的人,那些人基本上都表示了支持,因爲不管是對於他還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講,只要有人願意幫助或者說在某些方面點頭的話,他們其實是能夠做很多事情的,這也就是爲什麼這些年來所有人都在經歷了這一切,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真正的走上高位,大部分人雖然驟然得到升遷,但前途實在是有限。

朝廷不是沒有能力去佔領更多的地方,只是因爲人手實在是不足,至少合格的官員是不足的,就算是不斷的提高那些利源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啊,將更多的潛力歸於地方讓地方去控制,也沒有辦法彌補出如此巨大的人員虧空。

“真有如此厲害?”

建文皇帝,朱允文聽到這一番話,確確實實有一些觸動,畢竟如果真的能夠在用這一筆錢建造一座議政大樓,而以後的日子只需要進行修繕,不需要在另外的話費贏錢的話,他覺得倒是划算的,畢竟爲了大明帝國的長治久安,一味的勞民傷財,可是不合適的現如今百姓們安居樂業,多多少少還是需要他們付出一些的,況且如果他們做得太過分的話,百姓也會想方設法的推翻他們,這可就不划算了。

更何況的是,其實他說的也是正確的,皇宮畢竟是皇權的象徵,雖然說義正,沒有那麼多的問題,但來來往往的人多了,朝廷的規矩也就會受到侵害,有一旦有了漏洞,最終可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這不是他們想要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須保證朝廷在這件事情上有更多的人蔘與進來。

“陛下畢竟這些年來有無數的人做了這樣的事情,現在咱們能夠走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不易,如今朝廷有能力,將這些可能成爲朝廷正統的東西,樹立起來,還是應該積極的去做的,爲了避免以後出現更大的動盪,現在讓更多的百姓認識到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在大明帝國出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的宣傳就算是三歲小孩,也知道大明帝國是如何的強大,他們也知道漢家子弟又是如何的在這個世界上辛苦耕耘,讓任何他們可能存在的地方都變成家鄉的。

大明帝國擴張的很快,很多地方都已經穩固的統治下來了,不僅僅是因爲大明的武力強大,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文化,大明的漢家百姓。

如今朝廷更應該表現出這種態度來,向大明的百姓宣告,帝國的中樞在皇室皇室的中樞在朝廷,而朝廷的中樞在議政大樓。”

工部尚書鄭賜所有的想法都已經成熟了,所以這個時候說起來已經是朗朗上口,甚至他所表達的強烈意願,讓其他人都感覺到了這件事情,恐怕今立了長久的規劃和計算,他們現在更多的願意做計劃計劃之後,會通過一系列的推演計算來判斷整個計劃是否合適,然後再向朝廷中樞匯告,現在看起來這一步他已經做得很完善了。

“道理確確實實是這樣的道理,只是聽你如此說,這個大樓不僅可以印證,還要集中更多的辦公場所,也就是說可能以前各個衙門的事情,還有一部分職能要集中到這一所大樓裡面。”

其他幾位尚書立馬就想到了這一場,因爲既然是朝廷中樞,那麼就不可能單單的只有議政的功能,還必須要有其他部門存在幫忙參考而傳達,這就意味着整座大樓的佈局一定要非常的大,甚至可以說,在某種情況下他還必須成爲各個部門都可以存在了巨大聯合體。

凡事有利就有弊,這個時候所表現的巨大的有利,都是建立在大家都同意這件事情,同時也願意讓各個部門分拆一部分力量進入一整大樓。

議事長齊泰齊大人聽了這個方案之後,其實還是非常滿意的,畢竟他們之前議事長所存在的府邸也是有一系列的班子的,不過沒有像現在這麼集中和統一,要是真的能夠這樣做的話,那你今天會成爲歷史上的辦公場所,這樣也方便了很多部門的來往,甚至可以說解決了大量的問題。

“是的,既然叫做議政大樓,除了議政之外,還需要有各個部門在這裡彙集整理,也就是說各個部門都必須要有相關的部司在裡面同時擔任團結銜接,通告等各種各樣的功能。

當然這些都可以具體去操作,不過更重要的目的是爲了讓更多的京師品級官員進入議事的行列,讓他們知道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哪些事情是他們可以提建議的,甚至可以說,要讓他們有這種感覺,那就是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走上更高的位置。

就算是那些學生們,百姓們也應該給予他們這樣的想法,那就是隻要他們努力,有一天他們也可以走上真正的參政議政的職位。”

這話一出其他人都震驚了,畢竟百姓們參政議政都是說說而已,甚至在酒樓裡他們隨意討論,以前雖然管的很嚴,但是現在基本上沒有人去抓了,錦衣衛現在對這些事情除了記錄之外不會採取更多的行動,當然一些誹謗皇室誹謗朝廷官員的人還是會被處理,但是這些年來因爲太過嚴謹的措施,基本上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所以沒有誰真正的會去這樣這樣的事情。

其他人都有些微微變臉色畢竟爲什麼作爲官員,就是因爲他們有着高高在上的權力,雖然他名譽越來越限制他們的做法,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已經沒了權力,特權在這個時候還是存在的,他們這麼努力做官,多多少少還是爲了那些特權,甚至讀書人這麼努力的往上爬,也是因爲朝廷給的特權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雖然這些年來不斷的實施新的鄭賜,限制他們的福利,可只要有總比沒有要好,這就是他們一直努力的原因,現在突然之間要給百姓們一針的權力,那豈不是要來搶奪他們的飯碗,所以有些人真的是臉色變化。

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卻沒有說話,畢竟幾位大佬們不發話,他們也不會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意見,畢竟他們還可以向上爬,但是這觸及到的應該是這些大人物真正的權力,所以他們也想等等看看大人物們都怎麼說。

皇帝朱允文,其實內心裡還是非常清楚的,工部尚書鄭賜,在這個時候其實沒有想過太多的,甚至根本就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他所提出來這個建議不是第1次在很久之前他們就提到,如何讓百姓們真正的參與到朝廷的鄭賜制定,霧霾,因爲畢竟朝廷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鄭賜更多的是面向他們,如果他們能夠參與進來,那麼就意味着朝廷能夠讓這些人真正的接觸到權力,到那個時候,不管是爲自己考慮還是爲更多的百姓考慮,他們必須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考清楚。

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做了決定,然後這個決定又會影響到衆多的人,整個大明帝國的百姓,就算是再卑微,再不受重視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忽略程度,所以這個時候有些人心思就有些活泛了,他這個時候提起來到底是爲什麼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擡頭看了看其他人,至少那些官員們不管之前是什麼表現,剛剛那一瞬間他其實還是看見了的,有些人皺着眉頭意味着多多少少是有些反對,有些人看起來平靜,要麼是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要麼就是早就聽說了,所以在這一刻並不顯得太過驚訝,但是他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就好比如今不管大明帝國如何發展,這個成績如何明顯還是有些人不認可,現在他們的做法的,總說他們違背祖制違背祖制,可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不能批判他們。

“這個可以容後再談,先說說你的想法吧,你現在一說朕越發的感興趣了,雖然正朕知道在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太大的效果,可是在以後的事情上,現在誰也說不清楚,朕既然能夠爲以後的事情打好基礎,那麼還是想聽聽。”

建文皇帝朱允炆就是有這一點好處,那就是他懂得他一定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他不懂得卻更願意聽從其他人的意見,這就讓其他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哪些該說的可以讓皇帝同意,哪些不該說的從來都不提,他們有着這種默契,所以現如今處理這些事情還是非常的不錯的,皇帝在這個時候表明的態度就是他可以支持,但這種支持是有限度的。

既然有限度,那就意味着在某些方面還是要在他們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不能挑戰皇帝的底線,建文皇帝朱允炆爲了我維持大明帝國的穩定,有些事情他得做,但有些事情他是可以拒絕做的。

第0079章 國子監祭酒第1018章歷史的必然結果第1008章 駙馬爺困惑之旅第0284章 暗中潛在的幫手第1068章 時間帶來的改變第1173章 想不到的事太多第0515章 都欠朕一個交代第0865章 秦淮河畔熱鬧多第0827章 糾糾纏纏理不清第0785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第0692章 年輕那就是資本第0605章 工部尚書的野望第0656章 只是自助者天助第0843章 隨風直到大明東第0656章 只是自助者天助第1056章 仁慈的狼不是虎第0601章 團結一致向前看第1112章 賭博那是祖傳的第0320章 臨行的錦囊妙計第0837章 關心偉大的母親第0487章 心累還是心藥醫第1198章 精神信仰不能斷第0019章 詩名傳京師(求收藏)第0471章 嫌隙越來越大了第0262章 是棟樑還是廢物第0659章 隨緣風雨便同舟第1235章 年輕人上位大法第0898章 細微之處見真章(大年初五不斷更)第1099章 皇帝的權力底線第0957章 他的無私並不好第046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187章 朝廷百姓的關係第0611章 氣運加身攔不住第0924章 大明的敵人來了第0038章 雨天去蹭飯第0979章 反對者選擇支持第1109章 被嚇着的大都督第1019章功成身退挺身出第0881章 絕密消息引深思第0107章 心中的順豐第0860章 身邊人物的見識第1086章 海軍內部的分歧第1177章 朕的心思你知道第0694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1202章 朝廷的底氣所在第0271章 龐然大物的覺醒第1055章 收穫頗豐的商人第0116章 天狗吃月亮第1128章 集權朝廷的益處第0491章 鳴金收兵的背後第1212章 角逐力量的開始第1048章 供養的皇帝未來第1181章 人心思變不得變第1167章 力量還是不夠啊第0265章 造化弄人說不清第0622章 出人頭地在此時第0900章 沒有對錯的十年第1186章 百姓心中的風雨第1205章 他們擔心的樣子第0184章 回不去那就留下第0348章 上面是昏了頭吧第0094章 狼羊的較量(求收藏)第0418章 大明翻山仗一張第0144章 母儀天下的打量第1136章 變化的還是人心第0999章栽了是什麼感覺第1207章 他們知道的故事第1093章 絕處逢生看運氣第0495章 達成一致的統帥第1145章 帝國軍隊的忠誠第0094章 狼羊的較量(求收藏)第0873章 臣想見見方中愈第0238章 暗有佳人心擔憂第0262章 是棟樑還是廢物第0331章 該查的還是要查第0397章 裝鬼是一種本事第1065年 燕王朱棣新愛好第0778章 太子殿下的進步第0808章 從上到下的改變第0621章 認命的朱家天子第0514章 是你的蛙乾的嗎第0455章 前線來了一批人第0489章 最後決戰到天亮第0448章 影響生命的藩王第1152章 別人家的好兒子第0836章 一些障礙得打破第0239章 情根深種救不救第0085章 嘴裡插豬毛第0570章 本是知子莫若母第0644章 軍中忙碌話家常第1053章 與瘋子相處的日子第0240章 三級戒備探路者第1113章 懷念鎮江府時刻第0597章 非君非帝莫染權第1138章 漏洞百出的大明第0100章 糖衣吃炮彈第1187章 停留在北方的人第0610章 老驥伏櫪志高遠第1013章青史留名的太監第1167章 力量還是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