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這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道理,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實也非常清楚,如今帝國到底面臨着怎樣的危險。
可是方中愈所說的又沒錯,那就是帝國的發展建立在如今朝廷能夠更好的集聚力量去外面爭奪那些可能存在的資源。
按照之前朝廷的一貫說法,大明帝國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所以要固守現有的領土,還要不斷的擴張新的領土。
建文皇帝朱允炆認可這個理論,但是如今方中愈所說的確實讓他有一些始料不及,至少在他想來如今大明朝廷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支持強大的擴張。
只能小規模的進出,甚至是按他所想,如今只能偷偷的去做一些事情,甚至是暗地裡用文化去清洗更多的人。
“那你想怎麼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知道方中愈會有一連串的想法,畢竟他已經離開京師太久太久了,如今肯定會有新的想法,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
“陛下之前朝廷已經梳理了大明律和進行一番修改,如今朝廷更多的是要把這一番規則更加強大起來,也就是說只要陛下能夠牢牢的掌握武力,其他的事情都好說,至於文化方面的事情讓他們去爭,讓他們去搶,文臣無非就是想說明自己是天下文化的正統,這並不影響什麼,掌握他們腦袋的自然是他們自己人,只要陛下你始終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大明帝國職能化才能成爲更加強大的大明帝國,弱宋那樣的存在,不能出現在大明帝國身上。”
天下文臣是一家,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可背地裡他們到底有怎樣的爭鬥,誰又說的清楚了,方中愈指導要想攻破一個團結的集體,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內部着手。
聽到方中愈這樣說話,甚至是提到了前宋王朝。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裡一陣嘆息,那個時代也是多麼令人嚮往的時代呀,臣子張揚百姓歡樂,甚至是富裕程度遠超如今的大明,可是最後卻落得那樣的下場。
他們有錯嗎?他們有。
縱然他們有千般萬般的理由,甚至是以祖宗傳下來的禮法約束人,甚至是用他們自認爲的那一套規則限制着天下人。
可是最後他們依然亡國了,甚至是把漢族的氣血都丟掉了。
他們有功嗎?有。
至少他們結束了那一段的亂世,讓更多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想讓大明帝國向前送一樣出現那樣的波折,雖然他不相信,可他知道文臣如果完全壓制武將,對整個帝國的發展是不利的。
這也是爲什麼他之前支持大明帝國在軍事上開展一些改革,甚至是主動擔任皇明軍事學院的院長,去教導天下的學生。
更是在後來支持北方大營開始做整編。
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一個簡單的結論,那就是他必須要聽從方中愈的努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之前可能很多文臣並沒有搞清楚,皇帝也許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所以纔會去學院裡當老師,過一把癮,可如今他們算是明白了,有些話皇帝不說並不代表她不願意做。
“朕知道你的想法,可朕還是希望你能夠明白大明律,畢竟只是律法,如今朝堂的官員有那麼多,你不可能完全拋棄他們,不讓他們去做是吧,所以說朝廷的運轉肯定是需要這些人的,也就是說大明律的最後解釋依然會着眼於人,那麼這個人的觀點就可能影響大明律所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說,如今你的想法並不現實。”
對於見皇帝朱允炆的擔憂,方中愈是心裡非常清楚的,不過他如今也想通了,現在建文皇帝朱允炆這個時候能有這樣的見識,說明大明帝國還有救,至少在這一段時間
,大明帝國還有更大的發展。
就算是在21世紀,中華家也沒有做到完完全全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所以方中愈並不失望,如今就能夠完完全全操作下去,可他有比後世更加自由的權利,那就是人命在這個時候是可以處置的,雖然他們一直在強調保證老百姓的生命,可在這個時代有些事情是說不清楚的。
“陛下,臣非常的清楚您的擔憂,但仍還是希望,就算現在咱們做不了您的後世子孫,依然會把這件事情持續下去,所以人最好的想法就是朝廷能夠把這些規則制定下來後,人只能夠不斷的完善,卻不能推翻,所以一套好的規章制度能夠延續下去,不僅僅依靠一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努力,這個時候陛下您的想法就至關重要了,甚至是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後世子孫,太祖高皇帝留下來的東西並不是不好,只不過時代在改變,所以陛下您做出了選擇,朝中的大臣也因爲他們各自的利益和立場做出了選擇,纔有瞭如今的改變,但他們是不是真的願意呢?這一點誰都沒有辦法把握,畢竟人心是最難測的,可有一點成比任何人都知道,那就是從他們手裡掏出來的東西比給他們東西要困難的多得多,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只能保證在自己牢牢抓住一些東西的時候,還能有更多的東西分給其他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遠方,看着身邊的景色,心裡突然有一些煩悶,也許方中愈說的是對的,可是到了他這種地步的人又怎麼會那麼容易被這些事情干擾了。
“這些人包括百姓嗎?”
這個問題其實困擾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經很久很久了,之前他就知曉方中愈的想法,一直跟其他人不同,甚至隱約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個時候他甚至懷疑方中愈是不是有一些事情瞞着他,雖然他一如既往的選擇了相信方中愈,可有些事情別人一挑撥自然會想得更多,如今看來倒是他確確實實是錯過了方中愈。
有些事情還是要說的,早說比晚說好方中愈略微思索一番便扭過身來,面對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向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陛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們無非是想過好日子,吃得好穿得暖,朝廷現在如今已經在這一路上走得很遠很遠了,雖然想要讓所有的人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還有困難,可只要朝廷願意做朝中的官員,認識到這個問題,那麼咱們總有一天會達成這個目標,當然這只是一個小的目標,如果朝廷和陛下能夠讓百姓過更好的日子,他們都能夠不用像現在這麼辛勞,才能吃得飽穿得暖,那麼他們就會感激陛下,就會感激朝廷,到那個時候如果真的有外敵前來的話,陛下認爲有人要從他們手裡奪去,他們所得到的,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將心比心,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會明白,就好比之前皇位是太祖高皇帝傳給他的,是他的皇爺爺傳給他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父親,興宗康皇帝的時候,就已經註定這個皇位會是他的。
可是後來英王朱棣想要起兵造反,奪走這樣東西,那麼他自然是要反抗的,百姓們也是一樣,朝廷努力給了他們更好的東西,如果有其他人要來搶,自然是不會放下的,那麼這個時候就只有反抗了,只有反抗才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東西。
“百姓們會反抗,至少要保住自己手裡的東西。”
“是的,陛下,只要朝廷和您不做那個搶奪他們東西的人,那麼他們自然會維護陛下和大明帝國,如果是外賊前來搶,她們自然會跟着帝國一起反抗,這纔是臣要做的,畢竟將他們牢牢的抱在大明帝國的戰車上,纔是能夠長久維持大明帝國長久存在的主要因素。”
漢人是最團結的,漢文化又是最複雜的。
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放縱,也始終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想要告訴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是有一些渠道是打不斷的,既然打不到那就得好好利用,所以他必須要保證皇帝首先在這件事情上要想得通。
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改革最終失敗,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從上位者說通一場,從上而下的改革總好比一場從下而上的改革,畢竟死人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下層的老百姓所做的事。
他們也不想那樣,也不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從官軍手裡搶東西,可真到了那一步誰又說得清誰是賊誰是官呢?
“看來之前實行的那些政策還得加大力度,畢竟照你這麼說,朕不但不能好好的享受,還得變着法兒養着他們。”
建文皇帝朱允炆算是想開了,畢竟方中愈所說的這一番話非常的有道理,其實他陷入了方中愈所說的一個小小的話術陷阱,那就是它首先是要爲大明帝國考慮的,方中愈認爲百姓們不會成爲推翻大明帝國的推手,反而是他們自己,如果他們做得不好的話,就算是百姓們真的成了那個推手,也不能責怪百姓,這纔是讓建文皇帝朱允炆感到輕鬆的。
王爺們可能造反可能不會造反,百姓們同樣也是的,可如果一個王爺能夠造反,別人都說他不會造反,但偏偏他有造反的能力的時候,那麼這個人才是值得忌憚的。
百姓們也是一樣,如果大家都認爲老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不會造反的,可真要他們造反的時候那就晚了。
“可以這麼說。不過陛下您也看到了,只要朝廷變得更好,百姓的手中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他們自然會想着法兒去創造,去改變,才能帶來更多的變革,如今的京師已經看了,跟幾年前大不一樣,不僅僅是百姓的精氣神兒,更是他們手中所掌握的那些東西和對未來的憧憬嚮往。這一點是臣之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你說的對陣也沒有想到他們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不過這也是你和大家的功勞,如今朝廷能有這樣的變化,你手下的那一撥人起了不少的作用,既然如此,朕給他們一一奉上錦衣衛這邊也該賞的賞,你呢,朕在想想給你一個什麼封賞。”
“臣先謝過陛下了。”
上次不上次的都無所謂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裡非常清楚,方中愈其實並不在乎這些,如今民生他有了權利他有了,雖然沒有位極人臣,可有些事情他說的比其他人還更加得算數,所以對於這一切大家也樂見其成。
看不慣方中愈的人,你就算再去討好他也不會換來一個笑臉,願意跟方中愈親近的人,就算你不去找他,他也會想着反而貼上來,這就是如今大明所存在的現狀,可這也恰恰說明大家是認可方中愈的,至少方中愈所帶來的改變,讓他們帶來了實際性的好處,方中愈跟他們更多的只是同僚關係,甚至是說他把他們只當做一個工作上的同事而不是朋友。
跟在他身邊的人都是當初一起出生入死過的自然是不一樣的,他也把他們當做兄弟,所以經常還有人娶媳婦他也去看看,雖然不會露面,畢竟錦衣衛的名聲變得比以前好了,也是強權機構,卻讓大家過平凡的日子,也還不錯。
“接着說吧,剛剛纔說了一件呢,朕知道你其他的想法肯定比這個更加的大,而且你已經想好了怎樣來說服朕,所以就別弄這了,有話趕快說吧,趁今天朕心情好,要是過了今天,恐怕朕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如今是越來越好說話了。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很多事情只能看到表面,背後更加嚴肅的問題還不在考慮之中。
“既然如此,那臣就說了,晨接下來所說的話可能讓陛下難以接受,不過還是希望陛下能夠慎重的做決定。”
“嗯,說吧,朕聽着呢。難聽的話真聽過不少觸犯龍顏的話,這也知道不少,所以你不用擔心,也不用想太多,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