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

正當朝鮮君臣西狩前往開城府時,留守王京漢城的留都大將李陽元,負責守漢江的都元帥金命元,副元帥申恪率兵千餘屯濟川亭。

漢城守城主將李陽元望見漢江南岸遠處攻來的日軍聲勢浩大,不敢據守,竟把兵器沉入漢江,打馬落荒而逃。朝鮮守軍紛紛潰逃。

還沒待日軍殺到,留守的三名將領就分頭帶兵逃跑。

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兩人兵分兩路直奔向朝鮮王京漢城殺來,整個漢江以南的南漢江一帶狼煙四起,火光沖天,哭天搶地慘呼聲不絕於耳,到處都是屍橫遍野,一片亡國跡象。

負責協助留守的朝鮮備邊使李諡看到日軍軍容強盛,竟然慨嘆道:“今日之敵,似如神兵!”

五月初二,登陸僅十七日,日軍先鋒小西行長第一軍團兵不血刃進入朝鮮王京漢城。

第一軍團先左大將小野義勇率三千兵馬衝殺在前,收編了不下兩千朝鮮順倭降軍,最先進入朝鮮王京漢城。隨即在漢城中展開大肆劫掠,原本趁亂大肆劫掠的漢城暴徒遇到更狠的對手,紛紛成爲小野大軍劫掠對象。

小野義勇早進漢城半日,手下將士搶得無數錢財及美人數千人裝船經漢江轉移運走,何崇奇派東洋水師第三編隊一支六艘戰船組成的艦隊繞道濟州島北上趕來接應。

小西行長隨後入城,第一軍團萬餘大軍在漢城展開瘋狂搶掠錢財,大肆破壞。

次日抵達的加藤清正第二軍團進入漢城時已沒有多少錢財可搶,加藤清正惱恨不已,更是爲爭搶戰利品和戰功與小西行長髮生激烈爭吵。

攪屎棍小野義勇、大野義仁兩人暗中推波助瀾,盛氣凌人的加藤清正一刀劈碎了小西行長視若神明的耶穌聖像,兩人大起爭端,矛盾進一步加大,幸得隨和事佬鍋島直茂勸說纔沒有大打出手。

朝鮮君臣還在慌不擇路逃跑,已出逃兩天兩夜,終於來到東坡驛,不少大臣宮人逃散。

總算是可以喘口氣的李昖開始清點兩班大臣人數,李山海、柳成龍、李恆福都跟着逃來了,唯獨西人黨黨魁右議政智囊尹鬥壽不在,李恆福急忙出去找來尹鬥壽。

一衆兩班大臣垂頭喪氣,跪拜在地,嗚咽哭泣,或嚎啕大哭。

自從逃出王京漢城後,內附大明已成李昖唯一選擇。朝鮮與大明自開國以來就是緊密的宗藩關係,朝鮮是大明最重要的藩屬國,大明是朝鮮復國圖存唯一希望。

李昖遙望南方王京漢城一帶狼煙四起,國破流離失所的百姓猶如螻蟻般跟着慌不擇路逃竄,李昖看向兩班大臣頗感無助道:“孤欲往上國遼東圖存”

崔興元忙道:“遼東人心極險”

李昖一聽此話甚是不悅道:“然則何不言可往之地?予死於天子之國可也,不可死於賊手。”

李恆福跪拜稟道:“臣請殿下北狩義州牧,若八道淪陷,尚可西向內附大明上國。”

右議政尹鬥壽當即竭力反對道:“殿下,退避大明,實爲棄國圖存。臣以爲當北狩咸鏡道,咸鏡北道士馬精強,咸興、鏡城皆天險足恃,可逾嶺北行。且山民剽悍,可與倭賊周旋到底。”

柳成龍也慌了,忙道:“萬萬不可,大駕離東土一步,則朝鮮非我有也。”

李恆福忙解釋道:“臣之所言,非直欲渡江也,從十分窮極地說來也。”李恆福隨即與柳成龍反覆爭辨,兩班大臣都是不願棄國圖存,一旦放棄朝鮮,就等於放棄他們在朝鮮的權利地位。

朝鮮王李昖很嚮往中原富饒繁華之地,中原歷代王朝對流亡國君都禮待有加,能在大明做一個流亡國君享清福也好比在朝鮮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逍遙快活。

柳成龍道:“今東北諸道如故,湖南忠義之士不日蜂起,何可遽論此事?”

李山海自從在王京漢城遭到兩班大臣羣起攻訐後始終不發一言,也深知殿下決意已定,是要北狩義州牧,準備內附大明上國。

李昖在李恆福等少數大臣支持下,不顧兩班大臣極力反對,毅然決定北狩義州牧。李昖君臣隨從從東坡驛來到板門。豐德郡守李隨亨跪候在路旁,獻上膳飯,文武百官飽餐一頓。

一路北行,隨行護衛將士大都逃散。幸得黃海道監司趙仁得率人及時趕來。瑞興府使南嶷帶兵數百、馬匹五六十先行到達。隨行宮人已斷糧一天,飢餓難忍。

臨行時,司鑰崔彥俊就向南嶷索討了大小米兩三鬥,才勉強飽腹。傍晚時分,李昖一行終於到達開城府。李昖任命尹鬥壽爲御營大將,統領各軍。

次日,咸鏡南道兵使申硈率領親兵趕來開城勤王,李昖頓覺有了底氣,親往南大門慰問開城父老,並寫下誓狀,誓要固守開城,以穩定軍民之心。

李昖召來留守洪仁恕詢問開城守軍後得知開城騎、步兵只有九百三十餘人,李昖只好讓洪仁恕向開城百姓去宣讀堅守開城。

開城百姓聽着洪仁恕講完感動得聲淚俱下道:“上既離京城,京城已潰矣。若復離此,尤難收拾,願留鎮之。”

李昖信誓旦旦地安撫開城百姓道:“孤定會遵從爾等之願!”

李昖很快就爲自己臨時決定後悔不已,王京漢城淪陷的噩耗消息傳來了。正如李鎰所言:“今日之敵,似如神兵”日軍所向披靡,很快就攻佔整個京畿王京漢城附近地區。

五月初三,朝鮮王李昖如同宋高宗趙構一樣倉皇北逃離開開城。李昖不但忘記對開城父老的承諾,由於倉皇逃離開城時竟將宗廟神主木牌遺忘在開城穆清殿。

李昖君臣沿途經過平山府,又遇上暴雨。面對追兵將至李昖顧不上滂沱大雨,冒雨前往鳳山郡。緊接着又趕往黃州府。初七日,北上避難的李昖君臣終於進入朝鮮北部重鎮西京平壤府。

李昖開始從兩班大臣手中收回不少權利,隨即宣佈免去李山海領議政一職,發配平海郡成爲流變,由左議政柳成龍接任領議政,崔興元任左議政、尹鬥壽任右議政,李恆福爲兵曹判書。

李昖決定固守西京平壤府,守平壤必守開城,守開城必守臨津江天然屏障。李昖任命韓應寅爲諸道都巡察使,不受任何人節制,獨自率領平安道數千餘將士在臨津江佈防。

兵曹判書李恆福上奏道:“今八道潰裂,無復收拾。雖有智者,亦未知爲國家計。昔以孔明之智,及荊州失守,劉先主無託身用武之地,則請求救於孫將軍,卒成赤壁之捷,以基鼎足之勢。以我國之力,無可爲之勢。不如急遣一使,籲告天朝,請兵來援,以冀萬一,則此策之上也。”

一衆兩班大臣一聽李恆福此話怒喝道:“迂闊”

左議政崔興元忙奏道:“雖奏天朝,焉肯出兵來救。假令出兵,當出遼廣兵馬,遼左之人,與獺無異,必有憑陵橫暴侵擾之患。今七道皆爲灰燼,一國之中,一片乾淨地,只是平安一道。復爲天兵蹂躪,則更無着足之處。此策決不可用。”

朝鮮兩班大臣心中的上國大明朝遼東兵馬兇橫殘暴比之倭賊毫不遜色,遼東明軍在李成樑有意縱容之下,殺良冒功層出不窮。

李氏集團更是權傾遼東,結交朝中重臣,巡按御史胡克儉彈劾都奈何不得,反遭倒打一耙,李成樑的靠山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等先後去職,李成樑於去歲被遼東巡撫郝傑彈劾罷遼東總兵一職,以寧遠伯爵位進京覲見皇帝。

李恆福未能說服王庭兩班文武

五月初九日,加藤清正沒跟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兩人商議,率第二軍團連夜搶先從漢城西門敦義門出城北上臨津江。

朝鮮諸道都巡察使韓應寅收攏殘兵敗將包括逃跑都元帥金命元一衆殘兵敗將在內一萬兩千多人,列守臨津江西岸,並把江中船隻都拉到西岸,讓日軍無船可渡。

加藤清正於十五日率第二軍團到達臨津江南岸,因北岸江防較嚴,加之水深江闊而舟船皆爲朝鮮軍所收藏起來,難以渡江,遂在南岸待命。

小西行長負責執行與朝鮮國王李昖媾和,儘快結束戰爭,沒有隨即北上。三次派出使者均未找到北逃的朝鮮王李昖。

五月十八日,日軍先鋒第二番隊向朝鮮臨津江守軍發起臨津江會戰。加藤清正發起進攻,朝鮮軍憑藉着防禦工事放箭抵抗,雙方互有損失。

見朝鮮軍防守嚴密,加藤清正與麾下衆將商議後決定引誘敵出陣。

“忒帶”加藤清正下令後撤,日軍第二軍團紛紛撤退。

臨津江北岸的韓應寅、金命元兩人見日軍撤退立即下令道:“追殺倭賊”

朝鮮將士紛紛駕船渡江追擊,朝着撤退的日軍追殺放箭,鋪天蓋地的箭矢朝着撤退的日軍襲來。

“摁蒙(掩護),醒過”加藤清正迅速抓住戰機發起進攻,高呼鳥叫下令道:“殺給給”

日軍足輕步兵扛着竹束盾牌在前抵擋着朝鮮軍箭矢衝鋒,鐵炮輕足在後不斷朝着西岸的朝鮮將士開槍射擊,朝鮮將士不斷遭到日軍鐵炮射殺,死傷慘重,喪志鬥志,隨即潰敗而逃。

臨津江失守,朝鮮守軍將士死傷慘重再次向北潰逃,金命元同韓應寅狂奔向平壤城逃去。

日軍先鋒第二番隊輕易就突破臨津江天然屏障,攻佔開城,在開城大肆劫掠一番後分兵進攻,加藤清正直奔向咸鏡道殺去。

小西行長同黑田長政隨後趕來,小西行長負責追擊朝鮮王李昖君臣,北上進攻平壤府,黑田長政負責進攻黃海道。

申恪和李陽元在楊州碰上,收攏一些散兵遊勇,打算繼續抵抗。正好與入援勤王的咸鏡兵使李渾相遇,匯合成軍,與從漢城殺來正在分散劫掠百姓的倭兵相遇,三人率兵圍攻日軍於楊州蟹嶺一舉擊敗日軍,斬首七十級,送去平壤報功。

李昖派傳詔宣傳官剛走不久,申恪李陽元李渾三人的報功使者就趕到平壤府王宮。奈何時間不等人,堅持抗戰的申恪被逃跑都元帥金命元活活坑死。

臨津戰敗後,朝鮮王李昖忙派使臣前往北京求援。遼東地方則是謠言四起,謠傳朝鮮同倭奴同叛,佯爲假王,導倭以來。

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三十五章 島原落城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七十六章 琉球攻略(上)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三五七章 打狗之戰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七十四章 廣島城下第十一章 胸無大志第二四五章 趨之若鶩 (一)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三三一章 封貢貿易第二零五章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二三三章 狂妄自大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二十八章 榜樣在先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一四九章 潮陽林氏第四五三章 收復浙江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四七六章 天下糧倉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三六三章 基隆之戰第四五七章 高郵之戰(上)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三九九章 海東銀行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九十六章 寶島漁場第八十四章 攻伐島津第四二四章 飛天神器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七七章 三門海戰(下)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四九九章 一箭三雕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四四零章 爭霸爪哇第十三章 盡釋前嫌第二五零章 對馬海戰(一)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一五一章 香江島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四五六章 南直隸亂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一五零章 紅薯行動第三四四章 經略錫蘭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三九四章 寧波會戰 (上)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五零四章 泗水之戰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一六三章 占城起兵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一五一章 香江島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二九三章 晉州之戰 (上)第二一八章 巡視基隆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二零五章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三七四章 震驚明廷第二四一章 調虎出山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二二四章 欲亡大明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一九四章 一見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