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

次日一早,便有聖旨由司禮監而出,內閣和六科以最快的速度附署放行,聖旨馬上又送去了兵部。

這一天,戎政侍郎兼七鎮經略高務實難得的沒有呆在禁衛軍京北大營,而是端坐兵部值房——等的就是這道聖旨。

聖旨無非還是那個風範,先說一通西北局勢緊張,再罵一通叛賊們背信棄義,接着誇一通高宮保奇才無雙,最後命他在新任三邊總督到任之前“以本兼各職提督西北軍務,準便宜行事,內閣及兵部不爲遙制”。

這句話有點意思,理論上來說前半句是不需要交待的,但聖旨裡頭特意說了一句。

聖旨這種東西,別看廢話看似很多,但其實每一個字都肯定有其作用,這裡特別交待高務實是“以本兼各職提督西北軍務”,實際上就意味着在強調他的“本兼各職”。

高務實的本兼各職其實很多,比方說他那個宮保也是職務,不過宮保什麼的肯定不是這裡強調的重點,重點只能是實權職務,也就是“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經略薊遼四鎮及宣大三鎮等處邊務兼理糧餉”。

高務實思來想去,發現聖旨裡真正強調的地方恐怕不是戎政侍郎,也不是七鎮經略,反倒是前不久爲了能匹配七鎮經略而給他新加的那個“都察院右都御史”。

這一乍看也許有點讓人生疑,其實不然。京營改制之後的戎政侍郎雖然實權很大,實際地位也挺高,一溜的國公爺都得乖乖聽令,但歸根結底,它依然只是一個三品官,只是個侍郎罷了。

三邊總督可是以尚書銜就職的,無論之前的郜光先,還是馬上要上任的魏學曾都是如此。

高務實所掌控的薊遼、宣大兩個總督區,薊遼總督周詠還好,同樣是兵部侍郎銜,但現任宣大總督鄭洛卻也是掛兵部尚書銜的,所以高務實要經略薊遼、宣大,就不得不加一個右都御史,以免鎮不住場子——當然這只是朝廷的習慣,實際上不管是周詠亦或者鄭洛,都是實學派的人,沒理由不給高務實面子。

現在高務實去提督西北軍務,一般人就會下意識認爲他是以七鎮經略去提督西北,但七鎮經略本身無品無級,所以聖旨纔會點名本兼各職,這其中能給高務實提高頭銜尊貴度的就是那個右都御史了。

右都御史,正二品,與左都御史平級同品。當然實際上以左爲尊,左都御史纔是都察院一把手,而右都御史則一般都是給外放大員提品用的。

與此同時,由於都察院職務的特性,高務實掛着右都御史的頭銜去了西北,就有監督整個西北官場的特殊屬性,這也是一種加權。

總而言之,朱翊鈞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充分給權,整個西北大局全交給高務實一人打理的意思。

嗯,這很朱翊鈞。原歷史上萬曆帝用人也是這個風格,不管是在邊鎮還是在中樞,他都很習慣於這一套。

這次對高務實的任命雖然是臨時屬性,但朱翊鈞依然保持了他的習慣,除了明確高務實是以“本兼各職”提督西北軍務之外,還賜了尚方劍——真的叫這個名字。【注:《明實錄》裡的記載就叫尚方劍,但沒有寶字。】

隨着尚方劍賜下的聖旨裡還有專門的說明,原文爲“將帥不用命者,軍前斬首,毋庸上報”。

換句話說,“西北軍務”所屬的武將,現在人頭都被高務實提在手裡了。不過,文官到底地位不同,聖旨裡只說了武將,沒有提及文臣。

領了聖旨拿了劍,高務實立刻動身,與樑夢龍拜別一番,便帶着“隨任家丁”上任去了,除了隨任家丁之外,還有朱翊鈞臨時起意寫進聖旨中讓他帶去的四千禁衛軍。

禁衛軍的編制,六萬多人分爲五個鎮,按照高務實一開始的規劃,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由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組成,每鎮設一統制,一副統制,一參謀長。後來因爲“統制”的“制”字在大禮議之後不能隨便用,因此直接改爲“協統”和“副協統”。

每鎮有步兵兩協,一協官兵四千零三十八人;每協兩標,每標官兵一千七百五十六名,(馬標官兵略少,爲一千一百一十七名);每標又分爲三營,每營四連,每連三排,每排三棚……等等。

按理說高務實去西北,應該給他馬軍,但不知道朱翊鈞是忘記了還是另有想法,給的一協步軍,一共四千零三十八人。高務實自己估計,皇帝的意思大概是讓他用禁衛軍充作親軍,以示殊榮。

第一個統帥禁衛軍離京執行軍務的記錄,就這麼落在了高務實的頭上,不過反過來想想倒也沒錯,畢竟他是禁衛軍的創始者,有資格享受這一記錄。

禁衛軍派出了四千,隨任家丁也只比這個數略少,一共是三千人。因爲高務實在京師周邊一般只放這麼多武裝家丁。

三千隨任家丁,在很多地方差不多都是總兵級別的家底了,不過對高務實而言不算什麼,他現在帶的這些家丁也只是給京裡的百官看看,實際上他在西北三邊還有不少武裝家丁,尤其是還以騎丁爲主。只不過這些家丁之前比較分散,比如此前曹淦就帶了三千騎丁等在蘭州。

當然,現在看來曹淦恐怕要動一動,西北變局如此,他繼續呆在蘭州等候大軍已經沒什麼意義了——鬼知道大軍什麼時候有空去蘭州。

高務實的行軍路線,第一步是直奔大同。不過說是說直奔,由於眼下的道路條件擺在這兒,所謂直奔還是得經過宣府,全程大概七百里,如果全是步兵,光走過去就得十多天。

但高務實帶出來的這一協禁衛軍不同尋常,他們是有馬匹代步的,與騎兵的差別只在於他們的馬不算戰馬,只做代步之用,而且也沒有什麼雙馬,每人一匹,沒有餘量。

而高家家丁就不必說了,高務實在此前一段時間已經調派過了,這三千人都是騎丁,除了一人雙騎之外,還帶了五百匹“預備役”,現在也臨時承擔一下禁衛軍所部的“馬匹預備役”任務。

高家家丁的訓練大綱原本就是戚繼光根據高務實的要求編寫的,現在禁衛軍的訓練要求也很高,所以兩支軍隊七千餘騎都挺能跑——雙方的訓練標準是一致的,每日一百四十里。

這個速度不是高務實拍腦袋得出的,是戚繼光根據明軍馬匹耐力嚴格考證的結果,實際上和三國時期夏侯淵部騎兵的速度基本一致。

當時夏侯淵所部以速度著稱,號稱“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把漢尺換算一下,差不多就是一天一百四十里。

現在高務實也以這個速度前進,第五日下午趕到了大同。此時麻貴已經全部準備停當,所部兩萬人中有約五千麻家達兵,全軍整裝待發。

但高務實時間雖然緊張,卻也不會夜裡趕路,因爲其他人可能還受得了,炮隊卻不行,即便有京華那加了彈簧底盤的特製炮車,全程以騎兵速度“馬拉大炮”跑過來也累得不行,正常的休息是完全有必要的。

於是這一夜就在大同城外露宿,高務實本人都沒進城。

他不進城,大同官員就只好出城見他,於是從大同巡撫、大同鎮守太監到麻貴這個大同總兵,都只能通通出城拜見經略。

現任大同巡撫還是個老熟人,正是高拱的門生、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出身的顧養謙。原歷史中顧養謙於萬曆十四年由薊州兵備道升任遼東巡撫,但這一世因爲高務實的小蝴蝶翅膀扇得厲害,於是他沒去成遼東,倒做了大同巡撫。

不過這都無所謂,大同巡撫和遼東巡撫的重要性差別不大,顧養謙依然是實學派外任的要員之一。至於大同鎮守太監,依然是黃孟宇的人——黃掌印對這個他起家的職務很重視,所以自他回京以後,大同鎮守太監一直是他這一派的。

現任大同鎮守太監也是黃孟宇的“乾兒子”之一,不過具體情況高務實沒太在意。而這位鎮守太監在高務實面前也低調得很,不知道是不是黃孟宇有所交代,總之他基本就把自己當個擺設,任由高務實與顧養謙、麻貴商議軍務,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有插過嘴。

顧養謙對於高務實只從大同帶走兩萬人有些擔憂,因爲他已經知道高務實攏共也只打算從宣大三鎮調動三萬人馬,他覺得這個數目實在太少了一些——即便加上四千禁衛軍也太少。

按照顧養謙所說,大同養精蓄銳十來年,別說兩萬,翻一番到四萬人也可以輕鬆調動出來,至於防務問題……大同北邊是土默特本部,這都十幾年沒事了,而且順義王把漢那吉是大明的鐵桿支持者,只要有他在,大同簡直固若金湯。

就算圖們殺過來了,他打個土默特都不知道打不打得贏,哪有餘力來大同犯邊?退一萬步說,就算圖們真的打敗了土默特,大同這時候也還剩下七八萬大軍,攻出去或許不好說,但守還能守不住嗎?更何況宣府就在東邊不遠,它與大同本就是互爲犄角的,大同有警,宣府必有支援……總之宣大兩鎮現在根本不怕圖們過來。

高務實對顧養謙表現出來的信心感到頗爲欣慰。曾幾何時,大明對蒙古人的信心早已崩潰,尤其是當年被俺答打出庚戍之變時,邊軍邊將面對俺答大多畏首畏尾,很多人一看見蒙古騎兵就幾乎望風而逃,現在這種局面已經徹底得到了扭轉。

看來當年的思路還是對的,邊軍這種部隊不能走叫花子路線,只有裝備精良、衣食無憂才能練出好兵來——尤其是在整體和平的時期。

不過,當高務實表達了這一態度之後,麻貴卻有不同意見。

這位麻家軍此時的中流砥柱嘆了口氣,道:“樞臺有所不知,如今大同邊軍雖然相比過去算是能吃口飽飯,平日裡也有時間操演了,可是這軍隊承平日久,十餘年不經戰陣……末將還是很擔心他們被磨平了啊。”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這事光靠猜想不行,到底頂用不頂用,還得打一仗才知道——現在這機會不就來了麼?西泉,這一仗你是主力,希望你盡心盡力,讓本部堂也看一看大同邊軍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這對於接下來的……嗯,也很有參照價值,你明白嗎?”

麻貴連忙抱拳道:“末將明白,末將一定好好打,一來不負樞臺厚望,二來也讓樞臺能夠準確評估大同邊軍的真實實力。”

高務實點了點頭,又對顧養謙道:“益卿師兄……”

“世兄有何吩咐?”

一個稱師兄,一個稱世兄,這就是按着高拱的關係同門論交了,換句話說就是有些私人的話要談。

那位鎮守太監和麻貴同時起身,都說自己還有要事,需要先行告退。

高務實向顧養謙告了個罪,起身送他們出了轅門,回頭再來與顧養謙說話。

“益卿師兄,這次出兵最大的難題有兩點:一是我只有月餘時間能呆在西北,因此此戰須得從速;二是朝廷府庫已經沒有餘銀支撐一場大戰,我這次出來所帶的銀子,全是皇上從內帑擠出來的,而且目前只有二十萬兩。”

顧養謙聞言立刻皺起眉頭:“我知道朝廷用度緊張,卻不料已經緊張到這個地步了。求真,你是不是想問大同鎮能不能勻些銀子出來?”

高務實嘆了口氣,但還是點頭道:“不錯,我確有此意,不過益卿師兄也不必太過爲難,能有多少算多少也就是了。”

顧養謙點了點頭,沒有馬上答話,而是細細盤算了一番,這才緩緩道:“此事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此也沒有提前做多少準備,眼下……我是說立刻能夠提供交割的銀子,我能確保十萬兩。至於接下去,或許還能有點,但恐怕就不會太多了,求真你看……”

“那就先十萬兩,這筆錢應該夠處理好博碩克圖那邊了。”高務實果斷地道。

顧養謙一愣:“求真此言何意?”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willwolf”、“sandmark”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95章 破虜(上)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190章 去遼陽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00章 忽悠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70章 西北望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268章 揭謎(下)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225章 三策(上)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18章 鎮暹羅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40章 瞭解第087章 “生意”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208章 剿殺第131章 急,不急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12章 入城式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