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官居一品!

萬曆十五年五月下旬這幾天,京師官場一天一個新聞,堪比龍門三疊浪。

先是左都御史趙錦繼母病逝,趙錦連續三天請求丁憂,前兩封都被駁回,到第三封請辭時終於被皇帝接受,同意趙錦丁憂,回鄉守制。

趙錦二話不說,收到聖意的當天下午便乘坐皇帝特批的驛站車馬回鄉,一刻也沒有在京停留。端的是高風亮節,孝情動天。

不過這樣一來,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出缺,自然不能久懸。於是到了第二天,聖意又下來了:禮部尚書沈鯉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即刻上任。

既然是改任,當然戶部尚書也就出缺了,於是京師衆官都在等着戶部尚書的任命,很多人已經猜到這個位置很有可能是要給高務實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爲並不可能。戶部尚書責任重大,高務實雖然文成武就,但畢竟年紀太輕,其在兵部時固然便已經是堂上官,好歹上頭還有樑夢龍這位資歷足夠的大司馬壓陣,而兵部排在高務實之前的另一位左侍郎石星也是資歷足夠之人。

樑夢龍是嘉靖三十二年的金榜,石星是嘉靖三十八年的金榜,這資歷連入閣都夠了。惟獨高務實是一朵奇葩:他是萬曆八年的金榜。

高務實與樑夢龍的中式相差二十七年,與石星的中式相差二十一年——這是斷代的差距啊!可他們都是兵部堂上官,正經的同僚。

人家高務實要什麼有什麼,論家世、論背景、論成績、論功業,甚至論財力都是天下第一等。在這種情況下,有樑夢龍和石星在,尤其是有樑夢龍在,讓高務實做個兵部左侍郎,大家還可以理解,畢竟就算他真有什麼不靠譜的地方,那也有樑夢龍給他糾正。

然而,如果讓他直接去做大司農,很多人就沒法理解了——大司農可不比尋常職務,他管着的是天下根基啊!

戶部尚書,大權在握,執掌國家金融與經濟之權(不要以爲封建時代就沒有金融一說)。以有明一朝論,戶部尚書計九十一位,正式履任的八十九位。在明朝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吏部尚書尊稱爲天官,戶部尚書尊稱爲地官。

其餘四部堂上官,包括威勢赫赫的兵部尚書,無有以“天地人”之類尊稱。六部中,戶部緊排主管“組織人事幹部公務員”之吏部尚書後,可見戶部有多麼重要。

爲什麼呢?

自有六部以來,中樞六部之中,基本是這麼一個局面:吏部最尊,戶部最大;吏部爲先,戶部爲重。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在中樞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部排名上,吏部以主管全國官吏考績升遷罷黜、調配等人事大權而爲列第一。這是因爲世上萬物,以人最爲貴重。吏部排第一,自是理所當然。

戶部最大,是說戶部內設機構最爲龐大,人員編制也最多。

什麼?古代官吏員也有編制?

當然有,而且定編定員定崗,一般還比較嚴格。戶部因機構設置和人員衆多,爲六部第一,所以稱“戶部最大”。

其在奏疏,在排名,或在大臣朝堂站班時,有其規則順序,一般遵守“文東武西”的辦法,文臣一邊,武將一邊。在文臣行列裡,吏部尚書要排在戶部尚書前面,此爲“吏部爲先”之一要素。

那爲何說“戶部爲重”?這就要說爲何“戶部最大”了。

戶部最大,是因爲在六部裡承擔職責最重。吏部管官,而戶部實際具體管民;如果說吏部管人(官吏)爲主,戶部則是管事爲重。

管什麼事?大事!國計民生之大事。

有明一朝在地方有十三個省,名稱初爲“行中書省”。洪武九年,廢“行中書省”,改“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省爲司。

而戶部內設十三個以各省命名的清吏司,稱爲十三司,相對應負責各省相關業務。

戶部內除了有對應的十三司外,還有許多機構。用現代語言講,還有國庫糧倉,即糧棉等國用民生物資儲備庫;有造幣局,即印鈔廠;有發行貨幣中心,即相當於現今中國人民銀行等等機構。

戶部每承擔的、擁有的一項職權,基本都涉及國計民生,所以說戶部在六部中份量最重。

戶部這個部門,自三國以後,置“度支尚書”,掌財政,取代了漢代大司農的位置職權。隋朝,以“度支尚書”改爲“民部尚書”。唐時,爲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諱,改民部爲戶部,戶部之稱由此而始。唐朝戶部爲六部之一,掌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其長官叫戶部尚書。

歷代沿革,制度不變,包括明朝,直至韃清未時方有變化。

戶部尚書,爲六部尚書第二尚書,執掌戶部大權,爲戶部最高長官。明朝戶部除內設十三道清吏司對應十三省業務外,還內設四大司即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分別理事,實際爲國家財政稅賦等最高機關。

而戶部尚書作爲戶部長官執掌戶部,掌國家土地、人口、財政、民政、賦稅、農業、工商等,同時負責大明寶鈔印製、發行等事務。

正因爲如此,有明一朝的戶部尚書,在六部尚書中最不易幹,結局悲慘者亦不在少數,任期亦往往短暫,能任五年以上者,那叫頗不簡單;能任十年甚至以上的,純屬鳳毛麟角。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個位置就是具體負責國家經濟和國計民生之人。

既實權在握,也責任重大。

這是當然,你琢磨着這戶部如果放在後世,那該是個什麼怪物了?

它是財政部、交通部、農業部、民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審計署、國資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綜合體,甚至還管着天下戶籍。

這幾乎是個小G務院了啊!

把這樣一個部門交給一名年僅二十五歲的小青年,換到哪個朝代都是驚人的——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李世民,更不是每個人都有李淵那樣一個老爹。

京師衆官左等右等,結果沒有等來高務實出任戶部尚書的制文,卻先等來了申時行請求增補閣臣的奏疏,以及皇帝一次拒絕,第二次就同意的批覆。

這就奇了怪了,大明朝內閣保持五位閣臣恐怕是最常見的狀態,如今就是五位閣臣,爲啥還非要再增補一人啊?

難道……這位閣臣的位置,就是心學派拿左都御史換來的?

其實也難怪那些不知內幕的官員們如此想,實際上皇帝在這裡玩了個花樣,只是把先後順序打亂一下,給人造成的心裡印象就大爲不同。

有什麼不同呢?側重點不同。

如果高務實的任命擺在前面,旁人就會覺得是皇帝想要給高務實挪這個位置,其他幾個任免調動都是爲此服務的,那麼輿論的關注點就落到了高務實身上。

現在這樣處理則不一樣,衆人的焦點已經變成了“心學派想要一個閣老位置”——其餘的事都是爲這件事服務的。那麼輿論的中心就會變成“心學派爲何非要再多一個閣老?”

於是,所有的聯想都會因此展開。比如說有人就此認爲申元輔在內閣“獨木難支”,亟需找個幫手分擔一下壓力;有人認爲心學派不滿實學派掌控內閣太久,現在寧可放棄左都御史一職也要在內閣扳回局面,畢竟如今“相權”壓制“部權”已經有些年頭了,心學派把重點放在內閣也是說得過去的。

皇帝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就是爲了要給高務實“減壓”——焦點既然被兩派官員的“閣老之爭”所吸引,那麼“區區”一個戶部尚書的任命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輿論壓力當然也就輕了。

不得不說,朱翊鈞對高務實的這波照顧,真的很到位。

戶部尚書雖然空缺幾日,但並不是真的就立刻會壞了大事。道理很簡單,內閣之中是有一位閣老主要負責管着戶部的,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學顏。

張學顏本身就是戶部尚書入閣的,在戶部任上多年,現在臨時來戶部管幾日部務能有多大礙難?更別說戶部是實學派的基本盤,部內重要的部門都被實學派官員把持,就算沒有尚書在任,張學顏也能保證戶部事務至少不出大問題。

於是乎,除了戶部尚書出缺之外,其餘的大九卿迅速被召集,開始進行廷推。

廷推的進行高務實不是很清楚,他老老實實留在見心齋別院“讀書”。讀書自然是假,實際上除了把此前出征在外耽誤的京華各地報告批覆一下,再和劉馨討論一些今後的規劃和安排,高務實主要精力都花在怎麼安排皇后出宮看診這件事上了。

皇后出宮可不比永寧公主出宮,如果誇張一點,甚至可以說性質上要嚴重百倍,因此這次要打點的對象特別多。

甚至不僅僅只是打點就能搞得定,還有皇宮守衛的輪換安排、錦衣衛方面的佈置、一路上的掩護、見心齋別院的準備等等,全都要周密佈局。

雖說這事是肯定要經過皇帝同意的,但問題在於皇帝也不能隨隨便便批准皇后去見心齋——見心齋別院是高務實這個臣子的居所,你一個皇帝,把皇后送過去是個什麼意思?這天底下的人不得把眼珠子瞪出來?

甚至皇帝親自帶着皇后去都不靠譜,大明的文官們絕對能在這事上找出一百個不是來,別說高務實會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連帶着皇帝本人都會被罵得狗血淋頭——歷史上朱翊鈞多次被罵得狗血淋頭,現在難道因爲高務實打了幾個勝仗就不同了?

想多了,文官們自有他們的堅持。朱翊鈞除非打算學他皇爺爺,只管身前舒坦,不管身後美名,否則想也別想。

這次廷推進行得格外順利,申時行提出起復守制期滿已久的王錫爵爲閣臣,在大九卿公推中神奇地得到一致認可,皇帝在宮中隨後表示同意。當天下午,起復王錫爵的聖旨和公文就直接走驛道往南而去了。

外界得知,個個覺得自己果然神機妙算,這次事件擺明了就是心學派和實學派做了個頂層交易,那左都御史換個閣老。

什麼?戶部尚書?

嗨,這不是無所謂的事嘛,就是這次事件裡的一個添頭——本來戶部就是實學派掌握的,現在還是實學派控制不是?至於是不是高務實,好像也沒那麼要緊。

人都是很能自我說服的,大家在關注重點改變了之後,自我說服就變成了“反正戶部那邊有張閣老關照,出不了大事”。甚至更多人還覺得:其實高務實也不錯,人家能在短短十餘年裡生生拉扯出京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理財之能再差能差到哪去?只希望他掌握戶部可莫要與掌握京華一樣,總是“與民爭利”……

這樣一來,鋪墊都已經完成,朱翊鈞在當夜聽了錦衣衛和東廠的彙報之後,安安心心的睡下了。

次日,再一次舉行了廷推,這次的廷推對象不是閣老,而是戶部尚書。

前文有述,朝廷重要職務的平調有時候皇帝會直接宸斷,而晉升則多半會舉行廷推,以示這個任命符合公議,光明正大,無可挑剔。

當然,皇帝硬要直接任命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樣的話,這官員的名聲就沒那麼幹淨了。

有了昨日的“全票通過”打底,今日廷推心學派當然也得投桃報李,於是結果也是全票通過——高務實升任戶部尚書。

消息從文淵閣傳至乾清宮,不到一盞茶時間,司禮監的批紅就下來了,硃批准許,令內閣即可擬旨送往六科。

中午剛過,高務實便收到了聖旨與內閣、吏部、六科的各類行文。

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高務實,升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加太子太師。文散階由從二品中奉大夫晉從一品榮祿大夫。其正妻黃芷汀由二品夫人進一品夫人。

戶部尚書只是正二品,但太子太師卻是從一品,雖然這只是加銜,但高務實現在也能稱得上一句“官居一品”了!

二十五歲,官居一品!

----------

感謝書友“單騎照碧心”、“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31章 急,不急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23章 大危機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94章 請你迴避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252章 兄妹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73章 厚道人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49章 不急第027章 倒潘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12章 東返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