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

高務實正式“上班”之前,果然去了一趟薊鎮,但並非直接去薊鎮,而是跑得更遠了一些,直接到了永平府。

永平府在後世包括了唐山和秦皇島的大部分地區,治所在盧龍縣。不過永平府真正的頭號官員既不是永平知府,更不是盧龍縣令,而是整飭永平道海防水利兵備副使,簡稱永平兵備副使,又稱薊州兵備副使。

眼下的永平兵備副使乃是吳兌——那個在高拱上次被迫致仕時唯一敢冒險相送的高氏門生。

高務實到永平當然是要去見他的,那不必多說。

吳兌今年四十有六(虛歲),與高務實年歲相差接近四十歲,但他近來也屢屢聽到恩相這位侄兒乃是大明又一神童的消息,對於高務實被特旨簡拔爲太子伴讀一事也知之甚詳,因此見面之時並不敢託大,照着師兄弟見面的禮儀,給足了面子。

高務實來見他,主要用意在於買地——不是買良田,而是圈了很大幾片在現在看來沒什麼用的荒地、灘塗以及無主荒山等,這個倒是好說,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麻煩。尤其是灘塗,多年前朝廷就有政策,沿海居民數次往內陸遷徙過,所以現在人口也很少。

荒山荒地也沒有關係,薊州乃是著名軍鎮,民戶爲了避免動不動就被打草谷,相對居住得比較集中,而高務實劃出的大多數地區,看起來都屬於這種鳥不拉屎之地。按照大明地方官員對良田以外地塊基本毫不在意的習慣心態,吳兌拍着胸脯保證這些廢地賣給高務實完全沒問題,價格也好說。

真正有麻煩的,在於高務實看中了開平中屯衛的治所——開平鎮。

但當吳兌皺着眉頭表示這塊地方乃是軍屯衛所之治所,要買下來在程序上有不少麻煩的時候,一直在他面前表現得很謙遜、很好說話的高務實高師弟,忽然變得不好說話了,他堅持表示這塊地自己必須要買,爲此不惜提出“我自出資,爲該衛新造一城以遷之”。

吳兌聞之愕然,然後力勸高務實不要這樣……呃,不要這樣胡亂花錢。

開平中屯衛治所又稱開平鎮,綽號三門莊。秦時屬右北平郡,漢朝於此置石城縣,後易名海陽縣,晉以後屬遼西郡。五代後晉皇帝石敬瑭,割地給契丹(後遼國)屬平州,“以俘戶置灤州”。

這裡負山帶河,上臨榆山,下臨榆河,先後統轄義豐縣、馬城縣和石城縣,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稱帝元年,696年)改石城縣。義豐縣,“本黃洛城,漢屬遼西郡,久廢,五代後唐末年,入契丹。遼世宗時,置縣,戶四千”。

大明永樂元年(1403年),開平中屯衛先從大寧沙嶺內遷至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後於永樂三年再北遷至石城廢縣,由此,石城縣因駐有重兵,成爲重鎮,從此稱爲開平鎮,至今已有百七十年。

開平早前原是個低矮的小土城,成化二年時,經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公奏準皇上,由永平府通判段璣、忠義中衛副千戶陳旭主持重修,僅花半年時間,建成了周長四千六百三十九丈,高兩丈三的新城牆,並開設南門,以正面勢;作東西門,以通往來,還浚水道,架橋樑,開挖護城河。城牆在東西南均有城門樓,唯有北面只是一個券洞,所以開平俗稱“三門莊”。另外在南門外有吊橋一座,後改石橋,名曰“普光橋”。

按理說,這個開平鎮並不算大,而且明人修城的成本本身挺低,就算按照原始大小新建一城,花費約莫不超過五萬兩銀子,但問題在於,你新建一座小城給人家,不光是修城就完事,還得建房、還得遷徙等等,麻煩事一大堆,要花的錢也就多了去了。

更何況,開平鎮既然是軍鎮,他這個兵備副使雖然軍民都管,可級別上卻不可能決定開平一鎮的遷移。這種事情,必須薊遼總督、順天巡撫加上薊鎮總兵三人同意,然後上疏朝廷申請遷移,朝廷批准了纔算數。更何況,開平中屯衛本身在建制上又隸屬萬全都司,這又跟京師勳貴扯上關係,如此互相牽扯之下,這件事想辦下來,比批准高務實買下再多的荒地荒山都難上一百倍。

但高務實卻似乎仍然不肯放棄,堅持親自前往開平查看。吳兌有心不管,又怕高務實給自家恩相惹出事來,不得已只好親自陪他跑了一趟。

高務實於是實地考察了一番,發現成化年間規劃營建的這座開平城,城內有四條大街,交叉呈十字形,十字街交叉點即爲城中心。也是城之最高點,乃是當地人俗稱的“閣上”。閣的東南西北分別稱爲:東、西、南、北大街。城內外有九個莊、十八條衚衕、九座橋、四個花園。

論面積的確不大,看那些低矮的老舊土房,價值大概也不怎麼樣,就算真正按照高務實所言,遷徙花費全讓他自己掏腰包,大概也就是十萬兩之內可以搞定。

然而吳兌說的麻煩,也的確是麻煩,畢竟遷徙一個衛所,已經屬於國家大事,而開平中屯衛的麻煩還在於它的建制和隸屬,放在後世的話,它這種情況屬於多重領導——上頭哪一級都要同意,事情纔可以辦。

眼下的薊遼總督是譚綸,不過馬上要上調京師,接下來接任的是現任應天巡撫劉應節,他是張居正的同年,但按照高務實的看法,屬於可以拉攏的對象,現在“高黨”正在拉近跟他的關係。接任順天巡撫的人選,大概率是楊兆,而吳兌若無意外,會升任宣府巡撫。

高務實腦子裡一瞬間想把吳兌留在薊遼,出任順天巡撫,但轉念一想卻又不行,因爲不去宣府的話,接下來的俺答封貢就混不到功勞了,所以不光要去做宣府巡撫,最好還要比歷史上早幾個月。

楊兆是現任整飭薊州喜峰西路屯田參政,也稱密雲參政。這個人高務實不是很熟,只記得他是陝西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比吳兌早一科,所以資歷更足,這可能也是歷史上他接任了順天巡撫,而吳兌只撈到宣府巡撫的原因。

不過,他既不是高黨,也不是張黨,目前在朝中沒有明確的閣老級靠山,按照一般情況來說,要拉攏一下並非不可能——這裡還有個先決條件,即張居正除了同年和門生之外,喜用南人。而高拱則不太一樣,他雖然對同年和門生也一樣照顧得多一些,但對於南北之分,相對來說卻沒有特別的講究,甚至對於河南老鄉也沒有太多關照,反倒是對於山西人稍有照拂——這可能是因爲晉黨屬於盟友的原因。

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95章 破虜(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94章 目的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29章 複雜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9章 關係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208章 剿殺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00章 忽悠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115章 封爵?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