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

今兒一早,高拱自然早已去內閣當值,家裡卻來了一撥宮人,門子本以爲又是聖人有賞賜給高閣老,施施然上前一問,誰料對方竟說聖人的確有賞賜,不過是給小高先生的。

高拱自然不可能是小高先生,整個京城高府,目前有可能被宮裡稱之爲“小高先生”的,除了高務實不做第二人想。門子心頭雖然詫異非常,但腳底下可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通稟高務實。

高務實得知皇帝有賞,心裡也有些詫異,眼珠一轉,暗自琢磨:就算太子跟皇帝說起了那天自己給他做的“參謀”,皇帝也不該這麼明目張膽的打賞吧?這位隆慶天子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這麼多年熬過來的底子,怎麼也不會是個政治白癡。不過,不管皇帝什麼意思,這事兒倒也耽誤不得,忙不迭命人大開中門,親自出門將天使迎入領賞。

出了府門高務實才發現,今兒領頭的宦官居然還是個熟人,正是之前奉旨去河南迎回高拱的陳矩。

陳矩雖然一直都在司禮監任職,但迄今還只是個監丞,離後世普通人所熟知的“太監”,中間還隔着個“少監”一級,在宮裡的地位不算顯赫。當然了,在他這個監丞之下,也還有典簿、長隨、奉御等級別,所以他的身份雖然在高家看來不算高,但其實大小也是個宮裡頭的中高級頭面人物,如果有機會外放的話,也是能夠混個普通地界鎮守太監的。

陳矩今天過來,也是有說道的。因爲隆慶帝要是有賞賜給高拱,傳旨的就肯定是太監這個級別,多半還得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以上,雖然首席秉筆太監通常不至於會領到這個差事,但在首席秉筆太監往後排名的秉筆太監們就很有可能被皇帝點名傳旨。

而如果去的不是司禮監和御馬監的太監,而是這兩監之外的十監,那恐怕就得勞動掌印太監親自跑一趟了。這既與高拱在隆慶帝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有關,也與內閣大臣的級別地位有關——之所以當初去新鄭接高拱回京時是陳矩跑這一趟腿,是因爲彼時高拱畢竟尚未正式起復,客觀的講只是布衣白身,所以讓大太監們出遠差就不妥了。

但既然今天只是給高務實賞賜,那就不用那麼隆而重之,可能是見陳矩前次去開封府接高拱的差事辦得還不錯,所以這次來傳賜也就仍讓他來了。

一番傳賜、領賞的套路按例走完,高務實才知道皇帝賞賜他的原因倒不見得是自己的參謀起了什麼作用,只是皇帝覺得他上次與太子“相談甚歡,言行出衆,於太子甚有啓迪,朕心甚慰。復念高氏歷代文範傳家,今有此佳兒,朕意當賞。”——其實這番話或許應該這麼理解:太子見了高務實之後心情很好,父子見面的時候提了一嘴,皇帝聽了就很高興,大手一揮:賞!

於是高務實就此得了御製新書兩部,御貢徽墨兩匣,御貢端硯兩方,御貢湖筆兩支,御貢宣紙兩刀。

這波賞賜價值固然不低,但那倒不是關鍵,畢竟這些東西不可能拿出去賣掉,真正重要的是這賞賜符合雙方身份。

按照歷代習俗,皇帝對下的賞賜,也是看碟下菜的,譬如以高務實的出身而言,如果直接賞錢,那就不僅是落了下成,而且幾乎可以算是侮辱了。對於他這等官宦世家的讀書人,通常情況下幾乎只能賞書和筆墨紙硯這些雅物,倘若高務實年紀再大些,又或是已經金榜題名過了的話,倒是還可以賞些諸如名家墨寶、畫作之類,但因高務實年紀尚小,不賞賜書法畫作,便有不使其玩物喪志之意。

當然,一般而言,賞賜什麼東西這種事,皇帝自己可能並不會說得那麼細,畢竟在做這些事情上面,宮裡的宦官們都是專業人士,早已輕車熟路,除非有人刻意從中作梗,否則斷然不會出什麼岔子,所以這些倒也無需贅言。

對於陳矩這個人,高務實是有印象的——不是指上次接高拱。

高務實當初學生時代文科相對略好,頗愛看歷史類的書籍,甚至參加工作之後也沒放棄看書這一愛好,具體一點說,對明史也還算有些瞭解。陳矩這個人,高務實記得最清楚的一點是:他將來會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並提督東廠。

這裡就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有明一朝,司禮監掌印和提督東廠這兩個職務,是很少集中在同一個人手裡的,因爲司禮監代皇帝審批閣票,與內閣對柄機要,算是掌握着行政權力;而提督東廠等於掌握特務組織,算是掌握着獨立在三法司之外的監察權。

那麼很明顯,如果這兩個權力被同一人掌握,則皇帝就很有可能會被架空——即便不說架空,起碼很有可能被“隔絕內外”。因此,一般情況下提督東廠的都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通常是排名第一位的秉筆太監——歷史上天啓朝的魏忠賢“九千歲”,就是首席秉筆兼任東廠提督。

而司禮監以外,內廷十二監裡還有一個緊要所在,名叫御馬監。御馬監掌印太監這個職務可不是西遊裡的弼馬溫可堪比擬的。這個職務最關鍵的是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爲內廷之“樞府”——即“提督十二團營”【注:所謂十二團營,不同時期有不同叫法,嘉靖二十九年後,因營制變化,多簡稱京營】。另外,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爲明廷的“內管家”;明時兩度設置的西廠,也由御馬監來提督,由此與司禮監提督的東廠分庭抗禮。

當然,東廠的設置是慣例,西廠的設置是特例,因此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內廷仍然處在“一把手”地位,御馬監掌印太監則只能屈居二把手了。

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205章 政策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94章 目的第022章 天壽山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55章 馬家父子到蓋州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84章 變色龍第004章 京營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87章 回京嘍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08章 隱情(中)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