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

皇帝這番話說出來,寢殿中人面色各異,但皇帝似乎已經失去了精神,眼皮子耷拉着,彷彿隨時都會閉眼。

黃孟宇悄悄偏頭對孟衝小聲說了一句什麼,孟衝恍然大悟,上前一步,高聲道:“聖諭:新君親政前,政事由元輔高先生代決。”

高拱等三輔臣只能領旨應命,馮保在一邊臉色蒼白,不斷地給張居正使眼色,希望他能看見。

張居正目光閃爍,卻偏偏不與馮保對視,急得馮保恨不得跳上前去,揪着他的耳朵大聲問他“怎麼辦?”

但孟衝這代皇帝所宣的聖諭說出來之後,皇帝的眉頭微微有些皺了起來,一直頗見遲鈍的眼神也動了動,目視太子。

太子不知皇帝的意思,跪到皇帝跟前,試探着問:“父皇是怕兒臣胡鬧?兒臣會好好聽元輔教誨的。”

隆慶微微點頭,又微微搖頭,目光中七分放心,三分無奈,輕輕閤眼,右手朝三輔臣擺了擺。

他的右手是被陳皇后和李貴妃抓着的,這個動作只有她們二人發覺,兩人對視一眼,還是陳皇后說了話:“三位先生領旨吧,請三位先生先去……草擬遺詔。”

三輔臣並沒聽見皇帝說話,只好一起擡頭看了皇帝一眼,見皇帝微微頷首,知道不是陳皇后自作主張,放下心來,叩恩領旨。

李貴妃見陳皇后漏了高務實,連忙道:“小高卿家,你是一直陪太子觀政的,也與三位先生同去,幫太子看看。”

太子有些莫名其妙,暗道:母妃急糊塗了?草擬遺詔一直都是內閣的事,我觀政也不至於要觀這草擬遺詔的政啊。

陳皇后微微蹙眉,看了皇帝一眼,見皇帝沒有反應,想了想,終於還是沒有說話。

高務實走到御榻前,跪拜叩恩,隨三輔臣而出。走之前,看似隨意的朝幾名大太監所站的位置看了一眼。

外臣全走了之後,李貴妃擔憂地問道:“皇上,外廷之事真的全交給元輔處置?”

隆慶點了點頭。

李貴妃有些欲言又止,陳皇后看了她一眼,乾脆幫她把心裡話問了出來,道:“元輔故然忠臣,但主少國疑,總要有些以防萬一的手段,不知皇上可有安排?”

皇帝此前打起精神說了不少話,此刻已近油盡燈枯,聽了陳皇后這話,只是轉睛目視太子,艱難地吐出幾個字來:“朕……教過。”

教過?

教過太子?

陳皇后和李貴妃一齊朝太子望去,太子原本怔了一怔,此刻也醒悟過來,用力點了點頭,道:“父皇,兒臣記得。”

這句話似乎給了隆慶絕大的安慰,他神色一鬆,兩眼輕輕合上。抓着皇后和貴妃的右手,和抓着太子的左手同時失去力道,落在御榻之上。

後世史載:“己酉,上疾大漸,召大學士高拱、郭樸、張居正至乾清宮受顧命,拱等疾趨至宮。左右奏召輔臣至,上倚坐御榻上,中宮及皇貴妃鹹在御榻邊。東宮立於左,太子伴讀高務實隨奉,拱等跪於御榻下。司禮監宣顧命曰:“朕嗣祖宗大統,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託。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宜協心輔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圖。卿等功在社稷,萬世不泯。”

拱等鹹痛哭叩首而出。是時,上疾已亟,口雖不能言,而熟視諸臣,頷之,屬託甚至,蓋自孝廟顧託三臣之後,僅再見也。”【無風注:明孝宗之後,以三輔臣爲顧命,這是第二次。】

庚戌,上崩於乾清宮。翌日發喪,頒遣詔曰:

“朕以涼德,纘奉丕圖,君主萬方,於茲六載。夙夜兢兢,圖惟化理,惟恐有孤先帝付託。乃今遘疾彌篤,殆不能興。夫生之有死,如晝之有夜,自古聖賢,其孰能免?惟是維體得人,神器有主,朕即棄世,亦復何憾?

皇太子聰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成憲,講學親賢,節用愛人,以綿宗社,無強之祚,內外文武羣臣協心輔佐,共保靈長,斯朕志畢矣!

其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巡撫總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職守,聞喪之日,正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

詔諭中外,鹹使聞之。”

皇帝駕崩了……

隆慶帝在位六年,壽三十有六。

一個時代過去了,新的時代即將來臨。但是在新舊交替期間,還有承前啓後的一段過渡期,朝廷內內外外要忙的事情還很多。

大行皇帝梓棺停靈於仁智殿,也就是明代民間俗稱的白虎殿,而太子還要先和皇后、貴妃等人在此哭靈數日,不能立刻登基。

在高務實的指點下,太子先是以皇太子身份頒下數道教令:

令皇城內外各門各官嚴守關防;

令兵部及京營提督等官發軍分守皇城各門,如成化二十三年例;

令大學士高拱守吏部如故;

令大學士郭樸權協京營戎政;

令大學士張居正往天壽山相度大行皇帝山陵;

令吏部尚書楊博仍掌兵部事如故;

令宣大總督王崇古、薊遼總督劉應節等嚴加關防,各軍不得擅離職守;

令大同總兵馬芳、宣府總兵趙岢,分派兵馬嚴守天壽山皇陵;

令……

與此同時,外廷也得抓緊時間辦理各項相關事務。

壬子,大學士高拱等,上勸進儀注。皇太子於仁智殿哭靈,不答。

甲寅,大學士高拱等文武百官,率軍民人等,於會極門上表勸進,曰:

伏以,三靈協佑衍歷,祚以彌昌,四海宅心。仰聖神之繼作傳序,所屬推戴均欽,惟大行皇帝仁孝儉勤,文明中正……惟皇太子殿下徇齊歧嶷,恭敬溫文,日就月將……履至尊而制六合,接古帝王之正統,蒞中國以綏四方。揭日月於重華,保乾坤而永泰。

皇太子於仁智殿傳教令曰:覽,所進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予哀痛方切,繼統之事豈容遽聞?所請不允。

乙卯,皇太子哀服御文華殿,大學士高拱領百官,率軍民再勸進,曰……

皇太子覽畢,召閣臣入殿陳詞,不久傳太子教令:卿等爲宗社至計,言益諄切,批覽之餘,愈增哀痛,豈忍遽繼大位?所請不允。

丙辰,皇太子哀服御文華殿,大學士高拱領百官,率軍民及京中耆老等再勸進,曰……

皇太子覽畢,召見內閣輔臣、五府掌印、京營提督、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等官,各官入點致詞。

良久,傳諭令曰: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至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況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從所請。

又諭禮部擇日具儀以聞。

同日,賜輔臣及講官並各衙門三品以上者鮮筍。

次日丁巳,禮部上登極儀注。

昭昭皇明,至此換了新君。

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47章 不與聞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225章 三策(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31章 急,不急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95章 破虜(上)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95章 破虜(下)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30章 立威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032章 京師潛流(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37章 高珗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