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

京畿地區,每五六畝地就有一畝是皇莊?

縱然朱翊鈞不肯承認,也覺得這聽起來的確有些過分了,不僅面色微窘,悻悻然道:“可那畢竟是歷代祖宗通過罰收奸臣逆賊之賊贓而得來,朕總不好直接拿來分發給百姓吧?退一萬步說,就算朕捨得分發,分發給誰?會不會最終還是被豪強所奪?”

賊贓?賊贓當然是有一部分,但那可真不是全部,甚至可能還不是大頭呢。

不過這話高務實不好說,只能就換一個思路來說話,他一邊和皇帝慢悠悠地走着,一邊道:“前段時間,微臣正好和大司農閒聊談及此事,他說前段時間順天等八府州縣,丈出官勳備邊牧馬軍屯等地共二千八百三十五頃,每年額徵銀六千九百二十兩、糧二十四石。又勳戚新舊莊田一萬一千五百五十餘頃。”

大司農就是戶部尚書,明人愛用古稱。

朱翊鈞聽了詫異道:“京畿勳貴只清丈出一萬一千餘頃?才一百多萬畝地?”

“沒錯,大司農是這麼說的,北直隸清丈一共只查出五百萬畝隱田,其中勳貴佔一百一十五萬畝。”高務實歎息一聲:“對了皇上,這次清丈之後,微臣還發現,臣那三慎園居然也有不知道哪朝開始就留下來的隱田,大概有二十頃,約兩千畝左右,現在已經重新上了黃冊,也畫了魚鱗圖紙。”

兩千畝當然不算小數,但區區二十頃地,在皇帝眼裡卻不算什麼,何況他還重新登記了,所以朱翊鈞問都懶得問,只是遲疑着道:“京畿附近勳貴隱田……你覺得真的只有這個數?”

高務實苦笑道:“那怎麼可能。”

“你肯定?”朱翊鈞皺着眉頭:“我只是懷疑……你有什麼證據嗎?”

高務實道:“臣又沒有親自去查,怎麼會有證據?不過,只要對比一下其他地方的數據,就知道京畿乃至整個北直隸的清丈肯定漏查了很多很多。”

朱翊鈞皺眉道:“什麼數據?”

高務實道:“比如說湖廣,原先的黃冊和魚鱗圖冊上,只有三千六百多萬畝地,實際上清丈之後,湖廣的田地之多,接近九千兩百萬畝,竟然多出五千六百萬畝,差點翻了兩倍!

又有山東,原先在冊是八千萬畝,清丈之後是一萬一千六百萬畝,多了三千六百萬,也比原先多出來一半左右。

還有四川,原先只有一千三百五十萬畝左右,清丈之後達到四千萬畝,多了兩千六百萬畝,也是翻了兩倍!”

朱翊鈞愕然半晌,忽然問道:“南直隸呢?”

高務實呵呵一笑:“南直隸就更厲害了,比北直隸還厲害,只清丈出三百三十多萬畝。”

朱翊鈞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怒道:“還真是天高皇帝遠,管不着他們了!”

高務實沉默了一下,忽然道:“其實,比勳貴隱田更厲害的也有。”

朱翊鈞睜大眼睛:“還有更厲害的?”

“藩王和宗室。”高務實今天也是豁出去了,仗着朱翊鈞多半不會殺他,沉沉地道:“如今全國藩王去掉絕嗣、因事除國的,還有三十多位,而宗室高達十二萬多。這其中遠支低爵一部分還好,田不多,有些甚至難以餬口,可是王爺們和高爵近支,除開原本國家所給封田之外,還有大量隱田、詭寄,這影響就大了……永樂年間,北伐殘元、南征安南、七下西洋,開支遠勝今日,而尤有餘力。皇上,如今可做得到?”

朱翊鈞止步不前,人也沉默下來,歎道:“所以你的殿試策論裡才說‘今天下之大患在於貧’?”

“然也。”高務實道:“臣還說: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

“朕記得。”朱翊鈞歎息道:“你說,欲使官吏不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盜,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鬧,先足其餉;欲使國家不弱,先豐其庫。”

高務實點了點頭,但沒有說話。在這個問題上,他該說的話基本都在策論裡說過了。

但朱翊鈞仍然愁眉不展,此時他們正走到南沙河邊上,朱翊鈞便帶着高務實等人沿河散步,過了一會兒才道:“可你策論裡給出的辦法,朕瞧着主要是收商稅,可沒說田產的事啊。”

高務實苦笑道:“皇上,商稅的事說說,臣雖然也要捱罵,但大致還有救;但若同時再說田產的事,只怕就要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了。”

朱翊鈞哈哈一笑,然後慢慢收斂了笑容,斜睨高務實一眼,道:“所以你就趁今天這個機會,把問題丟給朕了?”

高務實拱手道:“皇上冤枉微臣了,微臣只是照本宣科,今日這些話恐怕不止微臣一個人說過吧。”

“是不止你一個人說過。”朱翊鈞點了頭,卻又道:“可是說得這般觸目驚心的,卻就數你爲最了——他們都喜歡形容,什麼某地百姓賣兒鬻女、易子相食,可偏偏就沒人把數據說得這麼清楚明白過。方纔對比了這些數據,朕才覺出問題的嚴重來啊。”

高務實只是笑了笑,卻沒說話。

朱翊鈞又想了想,才皺眉問道:“依你之見,南北兩直隸的清丈還要繼續?甚至說,還要加強力度?”

高務實道:“天下之貧,無非兩種原因:一是生產不足;二是調度不力。就看皇上想先解決哪一步了。”

朱翊鈞詫異道:“生產不足朕可以理解,調度不力是什麼意思?”

高務實心道:其實生產不足你恐怕都很難完全理解,不過那個可以以後再說,我今天本來就是打算主要和你談談這個調度不力來着。

“皇上,調度不力也分多種。”高務實道:“譬如商貿不興盛,運輸不發達,分配不合理等等,都屬於調度不力。”

朱翊鈞想了想,道:“運輸不發達這一條朕可以理解,就好像漕運不如海運便捷一般。但是這裡頭也有其他問題,譬如漕運事關數十萬漕工生計、海運有時遭遇風暴會死人等等,這都是朝廷爭論了上百年的老話題了。不過朕不明白,這跟商貿不發達和分配不合理有什麼關係。”

高務實笑了笑:“可是皇上,這兩點纔是大明目前真正的癥結所在啊。”

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22章 天壽山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16章 準備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88章 安南人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75章 追擊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95章 破虜(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9章 關係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88章 安南人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