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

“我來遲了,請大家原諒。”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不要擔心湯藥費那些問題,只管安心養傷,無論張家還是我高務實,都不會虧待列位。”

“別起身,別起身,大家都是爲我負傷,我心裡內疚啊……”

“嗯,嗯,你們的想法,我一定會轉達給大舅,請他好好考慮安排。”

……

一番安撫,根本要不了多少時間,但從安撫的效果來看,如果這羣張家護衛是高務實手底下的兵,那高務實一定能混一個“愛兵如子”的好名頭。

但也正因爲張家護衛並不是高務實手底下的人,所以這般一番作爲之後,大家對高務實這個表少爺的好感那真是蹭蹭蹭就上去了,只苦了身在四九城裡的張四維——他還不知道高務實以表少爺的身份許出去多少獎勵和安置費。

當然,如果張四維對下人能有對高務實十分之一大方的話,他大概也應該不至於多麼心疼。

既然是兩方人馬合在一塊兒,戰利品共享當然是必要的,好在之前響馬賊衆死傷嚴重,不少馬匹落在了附近,眼下早已被收羅起來,成了高務實一行的坐騎。

劉顯他們這一行之前也都有馬,只是在伏擊之前先把馬匹遠遠的栓在某處林間,現在雙方把馬匹一匯攏,發現五十多號人居然有七十多匹馬,高務實對此頗爲高興。

事實上劉顯那邊在這次戰鬥中發揮的作用更大些,但他現在有求於高務實,所以乾脆地表示說自己這次北上並沒有帶太多人,馬匹夠用,這次的“繳獲”他就不要了。

但高務實雖然知道這年頭馬匹是個好東西,卻不肯白占人家便宜,最後還是在補齊了雙方失馬的基礎上來了個對半分——這其實還是高務實賺了,因爲劉顯他們根本沒有損失馬匹。但劉顯仍然因此覺得高務實此人年紀雖小,人卻大氣。他一邊觀察高務實親自處理各種善後事宜,一邊悄悄看了看劉綎,不知道心裡想些什麼。

劉顯那邊除了騎乘之外的馬匹,除了安排馱帶死者屍體,還有一部分用來馱帶響馬賊屍體上搜羅出來的財物。高務實這邊也分到了一些響馬的餘財,他略微看了看,居然還不算少,除了個別響馬賊身上搜出來一些不大好直接估價的玩意之外,光是銅錢和碎銀子,加起來估計價值就有二三百兩。

以此時的物價來說,這不算一筆小數目了。

劉顯那邊怎麼分配這筆錢高務實並不關心,他反正很是淡定地就宣佈將這筆錢分成相等的兩份,其中一份單獨給傷員,另一份全體護衛均分——相當於傷員能拿兩次。

按理說這個分配方式相當粗糙,因爲沒有受傷的護衛不見得是戰鬥不賣力,畢竟也很有可能是因爲他們武藝更好。

但高務實卻並不按照這種思路來論賞,他的論賞方式明顯偏向於後世的“榮立集體X等功”。

高務實知道眼下大明有戚繼光在,而此公可能是迄今爲止中國練兵第一人。高務實對戚繼光的練兵能力是十分欽佩的,所以在這次論賞之中,實際上也是按照戚繼光的思路在走。

這種思路歸結起來有兩點:一是強調集體性,二是賞罰分明。

後世某些人論及戚繼光,只知道一味強調鴛鴦陣天下無敵,卻不太關注其他更基礎的方面。其實戚繼光在練兵中,有很多關鍵性的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就有一貫強調集體性這一條。譬如在《紀效新書》中,戚繼光就如此說道:

“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

平日十分武藝,臨時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無敵;未有臨陣用盡平日十分本事,而能從容活潑者也。

長槍單人用之,如圈串,是學手法;進退,是學步法、身法。除此復有所謂單舞者,皆是花法,不可學也。

藤牌單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從此學來。內有閃滾之類,亦是花法。

鉤鐮叉鈀如轉身跳打之類,皆是花法,不惟無益,且學熟誤人第一。叉鈀花法甚多,鏟去不盡,只是照俞公棍法以使叉鈀鉤鐮,庶無花法,而堪實用也。”

從中可以看出,戚繼光練兵非常講究整體性,因爲他認爲軍隊作戰,整體性代表實用性、

但是明軍論軍功時,習慣上是要看斬首多寡,因而很多時候會有一些問題。

按照明軍的傳統,只要搶到了敵人的首級,就可以拿去領賞,但這一規則的弊端很是明顯,並且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

“凡臨陣的好漢,只有數人,每斬獲首級,常是數十百人叢來報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來報功,使衆兵相望誤認是敗走,大家都走了。況一個賊首,數十人報功,若斬數十賊首,就該數百人來報,不知這一陣上能有幾個數百人,反是自誤了性命。”

殺死一個敵人反倒導致我軍全軍潰退,這自然是非常可笑的,但在只看首級的制度下,這種結果卻是很容易產生的,那麼究竟該如何防止因殺敵而導致的詭異潰敗呢?戚繼光有他的辦法。

“今後其長牌、長槍、狼筅,凡該當先,長兵之數決不許帶解首刀,只管當先殺去,不許立定顧戀首級。其殺倒之賊,許各隊短兵砍首,每一顆止許一人就提在陣後,待殺完收兵,有令催驗,方許離陣赴驗。其誰當先,誰有分,誰無分,俱聽當先隊長對衆從公報審。敢有因其恩仇報不公者,軍法。每顆首級以三十兩論之,當先牌槍筅分二十兩,砍首兵二兩,餘兵無分者分一兩,火兵雖不上陣,本隊有功,亦分五錢;每顆本隊鳥銃手亦分二兩。”

也就是說,在戚繼光的軍隊裡不是誰都有權收割人頭的,而是隻有短兵才能收割,戚繼光給一顆首級開出了三十兩的天價,爲防止隊友互搶人頭,戚繼光特別規定,只要隊裡斬獲首級,全隊都有獎賞,而且大部分都屬於牌、槍、筅所有,從而杜絕了隊伍中的主力爲搶人頭而分散注意力的情況。其他成員只要參戰也都會有獎賞,就連伙伕都能躺着數錢,不用冒着生命危險衝鋒陷陣,只要平時背個黑鍋做做飯就行了,何樂而不爲呢?

對於撿敵人掉落的裝備財寶也是一樣的道理,由一人統一收取,戰後平分給隊友。若是因爲搶戰利品而延誤了戰機,誰是管事就砍了誰的腦袋。

誰敢臨陣退縮,就當場割了他的耳朵,退兵之後檢查沒有耳朵的人,誰沒耳朵就砍誰的頭,如果長官包庇,那就砍長官。擔任伏兵的隊伍,該上不上、不該上瞎上致使伏兵敗露的,砍隊長的頭。不救隊友導致一人陣亡的,砍全隊的頭,但如果斬獲首級一顆,則可以免罪,斬獲兩顆照賞不誤。

看到其他隊伍被圍卻見死不救的,斬管事的首級。死一人卻沒有任何斬獲的,全甲扣一個月的工資,用以補助陣亡者的家屬。甲長奮戰但手下逃跑導致甲長戰死的,將其手下全部斬首。更大的官奮戰而死的情況下捨不得殺光所有屬下,那就扣他們兩個月的工資用以補貼死者家屬。

更重要的是,戚繼光禁止士兵喧譁,不是傳令兵禁止傳令,看到敵人、被敵人打傷也不準喊叫,否則斬首,這可以避免影響友軍士氣。

用後世玩遊戲的術語來說,就相當於戚繼光的隊伍K/D比必須維持在1:1以上,維持不了的話,該殺的就殺,沒有多話。

總而言之,戚繼光定下各種賞罰分明的規則來要求他的軍隊,從而確保每個人都能奮勇作戰,每支隊伍都要能相互照應。這些做法,其實就是在不斷地強調整體性,強調軍隊是一個整體,其中任何一個人工作的好壞,都會影響作戰的成敗,所以賞就一起賞,罰就一起罰。

那位還未出生的英國海軍軍神納爾遜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什麼?“英格蘭需要每一個人恪盡職守!”

可見無論古今中外,名將們對於軍隊的理解殊途同歸,軍隊必須是一個整體。高務實雖然要走文官路線,但畢竟將來對軍隊也是要改革的,所以纔會提前做出一些試驗性的舉動來觀察效果。

安撫、行賞、整頓隊伍,然後自然就是一起上路,出發前往櫻桃泉別院了。

至於那位“禿天王”曹淦,高務實仍交給劉綎等人看着,對於這個人能在京畿不遠處維持這樣一支不算小的響馬隊伍,他還是很有些興趣瞭解瞭解的。

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257章 後續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238章 暗流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12章 入城式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15章 封爵?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91章 居正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