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

朱玉剛聽了王陽明的話將信將疑的看了他一眼他發現自己對這個歷史名人越來越陌生了以前剛接觸的時候憑着對他的那點了解以爲可以好好的利用他來振興大明王朝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二人相處久了他才感到王陽明遠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自己連他心裡想的什麼根本就不知道看來現代人跑到古代也沒多大的優勢啊對古人只能從整體上有個大概的瞭解而他們具體的性格、脾氣等等還得慢慢摸索。

“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你說說看吧。”朱玉剛強忍着沒有表現出驚訝的表情來。

“皇上臣罪該萬死臣沒有向您稟報經過您的同意就將寧王府的財產變賣成官銀替江西的老百姓上繳國家的賦稅所以剛纔臣是說了謊了。”

朱玉剛皺了皺眉頭王陽明的做法的確欠妥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再加上一些小人從中挑撥離間的話恐怕他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不過朱玉剛認爲王陽明這麼做必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微微一笑道“朕相信伯安的爲人但是你爲何要這麼做呢?”

王陽明嘆了口氣道“皇上您有所不知江西遭受寧王的兵禍之亂又遇上了幾十年未見的洪澇災害饑荒非常嚴重。老百姓的日子本來就很困難一碰到這種罕見的自然災害更是雪上加霜。不要說交朝廷攤派的賦稅了就連簡單地生活都過不下去!臣爲了減輕他們的痛苦所以自作主張將寧王的財產變賣了。小說網請皇上懲罰吧。”

朱玉剛聽了鬆了一口氣原來王陽明將寧王的財產用在了這裡這樣看來他還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呀。那麼那些人即使知道了也無話可說了。

“伯安原來你還有這份心啊!朕差點錯看了你!”朱玉剛讚道“你將江西地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不僅平定了江西的隱患。因爲一旦老百姓吃不飽肚子他們就會造反的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是很多地不是老百姓天生愛造反大多數都是官府逼迫不得已而爲之而且你還替朝廷節省了一大筆開銷啊這份功勞簡直比剿滅寧王的叛軍還要大啊!”

王陽明欣喜的露出了笑容他問道“皇上怎麼說臣替朝廷節省了開支呢?要知道臣是私自將應該是朝廷的銀子去救濟老百姓的呀!”

“伯安你的用意朕十分明白。如果老百姓吃不飽飯再被逼着交稅那他們肯定起來造反到時候朝廷花的錢不是比現在更多嗎?你這是着眼於未來比那些只會吃朝廷的俸祿的人強多了朕不會怪罪於你的相反朕還要下旨嘉獎你呢!”朱玉剛笑呵呵地說道連連搖手。

“爲什麼?”朱玉剛不解的問道。皇帝的封賞竟然還有人不要!

“皇上您想您的聖旨一下去那麼下面的人還以爲您鼓勵臣的這種做法呢如果人人都像臣這樣那麼國庫不是很快就會空了嗎?”王陽明笑道。手機小說站wap

朱玉剛一愣繼而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對對。對伯安說的對極了差點就被他們鑽了空子去了呵呵!”

王陽明也隨之笑了起來忽然他將眉頭一皺道“皇上臣還有一事。埋在心裡很久了。覺得不吐不快今天一定要向皇上稟報。”

朱玉剛猜不透王陽明的心思。他看了王陽明一眼他地臉上顯示出來的是一種憂慮的表情難道他碰到了什麼爲難的事嗎?於是催促道“那就快點說吧朕聽着呢!”

王陽明沉重的說道“不知道皇上注意到了沒有這次官軍在江西圍剿寧王的叛軍暴露出了很多嚴重的問題作戰不勇敢貪生怕死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不守紀律不聽指揮極大的影響了官軍地戰鬥力這次因爲寧王的叛軍本身戰鬥力不強又不得民心所以才僥倖獲勝如果下次遇到強一些的對手微臣實在擔心官軍能否取勝啊!”

朱玉剛心頭一凜王陽明說的確實是明朝軍隊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這種弊端又不是明朝特有的可以說只要一個朝代存在地時間一長那麼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就會慢慢顯現出來。他想起以過地明代史是這樣描述明代的兵制地。

明太祖平定天下原定有衛、所制度其實其本質就如唐代的府兵制度一樣只不過名稱不同而已.的兵區叫衛小的兵區叫所明代的衛所便如唐代的府。當時明太祖曾很自豪的說過他養兵百萬而不用費百姓一粒米因爲他設立了衛所制度。每一個兵區設在一個府裡的叫所連着兩個府的叫衛大約五千六百人爲一衛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爲一所一百一十二人爲百戶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遇到戰爭朝廷派出將軍稱作總兵官統率衛所軍隊戰事技術總兵官將兵權交出軍隊迴歸衛所。平時衛所軍給田自養不用向國家納稅這就是明太祖引爲自豪的衛所制度。

這個制度在當時的確是先進的因此朱元璋靠了它打敗了蒙古人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爲什麼後來連一個小小的後金都對付不了呢?這裡面確實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這個問題朕其實也考慮過但是國家養着那麼的兵有的地方鞭長莫及實在不好管理。”朱玉剛其實根本沒想過經王陽明剛纔一提起來他倒覺得真的很重要了現在這個所謂的明朝是自己的明朝了總不能再過一百多年後還讓它被滿清消滅吧?所以一定要讓自己的軍隊強大起來把滿清扼殺在搖籃裡!

“剛纔他們說你統率的軍隊被人稱作王家軍想必是很厲害的了朕猜想你一定在裡面進行了小範圍的改革對不對?”朱玉剛問道他想如果是真的話就可以讓王陽明把他的方法推廣開來。

王陽明一聽惶恐的說道“皇上不要聽他們胡說這都是老百姓的戲稱而已當不的真的!”

朱玉剛不料王陽明竟然有這樣大的反應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自己說話實在有欠考慮封建社會都是君主家天下如果一個臣子擁有了有私人標誌的軍隊那麼他就很容易被人誤認爲有謀反的念頭從而沒有好下場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岳飛的岳家軍。

“呵呵伯安不必緊張朕一直對你信任不疑也許是朕聽錯了但是即使是真的也沒什麼呀如果全國的軍隊都能像伯安率領的軍隊那樣那麼天下還有什麼敵人值得放在眼裡呢!”朱玉剛哈哈笑道打消了王陽明的緊張感。

“皇上說的是但是即使臣所率領的軍隊所向無敵那也只適合在小範圍內應用如果推廣到全國去就不一定有效了。再退一步說即使能夠應用對整個大明的軍隊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啊就像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如果不替他徹底去除病根那麼即使好了一時以後難保不會再犯。”

朱玉剛感到王陽明的話有些深奧但又不好意思明說自己聽不懂故沉思了片刻才說道“那麼依照伯安的意思該怎樣才能挽救大明的軍隊使他們重新強盛起來呢?”

王陽明欠身道“皇上言重了其實軍隊的弊端由來已久了當初太祖創立了衛所制度在當時的確立下了大功可以說能夠取得天下一半是靠了這種先進的制度它不僅爲朝廷節省了軍餉糧草而且還節制了帶兵將官的軍權的擴大大明朝的軍威從此揚名天下。但是後來國事隆勝四海昇平天下無戰事兵卒一生也不見得能打一次仗精神當然會逐漸鬆懈下來而且一有戰事就要從全國各地平均分調這裡調一百那裡調一千有的地方路途遙遠等都調到中央時早已全國騷動等再趕赴到前線也許戰事早就有了結果了。這些兵卒來自全國各地風俗語言不盡相同互相熟悉又要有一段時間倉促上陣的話沒有一定的配合吃敗仗是必然的。即使這些不論等他們打開武庫也註定了失敗的結局因爲裡面的武器盔甲都是幾十年前就準備好的現在早已生鏽還怎麼拿它們去打仗呢?”

王陽明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說道“所以臣大膽的認爲要想讓大明的軍隊強盛起來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改革現在的兵制否則只從表面上醫治是改變不了任何東西的。”

朱玉剛聽了王陽明對明代兵制的分析不由得感到由衷的欽佩自己也覺得現在的這一套不行了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不能適應潮流的發展了可卻抓不到根本現在才知道原來在哪裡!他脫口問道“你的意思是說衛所制度不好嗎?”

“臣不是那個意思衛所制度自然有它的優點否則太祖也不會靠它取得天下了但是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它卻還是一成不變恐難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所以臣認爲要對它進行改善。”王陽明最終還是沒敢說出要徹底推翻衛所制度的話來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還是慢慢來吧。

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四章 明爭暗鬥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十八章 陽明之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六章 大軍出征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十九章 回京之策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六章 大軍出征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二章 閱兵儀式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七章 臨幸媚娘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八章 朝堂之爭(一)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二十章 宮闈秘聞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網(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二章 閱兵儀式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四章 陰謀(中)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七章 滄州遇險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八章 狐狸尾巴(上)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章 龍虎堂(中)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十九章 智取軍權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章 狐狸尾巴(下)第十九章 回京之策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一章 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