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誤判?(3)

多鐸躊躇滿志,帶領大軍,準備進攻復州。

可以選擇進攻的地方是不少的,從海州出發,往右邊去,可以進攻岫巖,佔領鳳凰城以及旋城等地,往前可以進攻永寧和復州,濟爾哈朗的意見,本是進攻岫巖,佔領鳳凰城和旋城等地,迂迴進攻復州和宣州,這樣可以令駐紮在復州等地的江寧營猝不及防,可惜這個建議,多鐸是堅決不同意的。

多鐸與濟爾哈朗之間,明顯是存在矛盾的,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爲主帥,多鐸很不服氣,他長時間駐紮在海州,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況且自己的親哥哥多爾袞駐紮在遼東,成爲了主帥,兩人幾乎是同時駐紮在遼東和海州的,不管從哪個方面說,自己都應該成爲主帥的。

因爲駐紮在海州的時間有些長,多鐸熟悉這裡的情況,而且將麾下的大軍,分散部署在海州、耀州和蓋州,要說這些防禦還是很不錯的,有防禦的部署,也有進攻的準備,上一次的復州和宣州之戰,多鐸是很不服氣的,他所帶領的大軍,幾乎沒有與江寧營正面接觸,雄心萬丈的出發,灰溜溜的回到了海州。

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爲主帥,觸動了多鐸的心思,豪格成爲了皇太子,多鐸的內心就不是很舒服,他一直都認爲,哥哥多爾袞是遠遠強於豪格的,若是從大清國的未來出發,應該是多爾袞繼承皇位的,再說大清國也不一定要採用父傳子的繼承方式,有德有才的人,纔是能夠身居高位的,大清國需要強盛,需要進攻中原,需要推翻大明朝,如此的情況下,多爾袞就應該成爲皇位的繼承人。

豪格成爲了皇太子之後。多鐸也是動了一些心思的,想着攛掇諸多的滿人權貴,給豪格找麻煩,同時暗中集聚力量,等到皇太極龍御歸天之後,幫助多爾袞奪取皇位,可惜形勢的發展。令多爾袞和多鐸的處境越來越不利了,若不是大明發動進攻,說不定豪格會騰出手來,對付多爾袞、阿濟格和他的。

明軍大舉進攻,這樣的形勢下,皇位的爭奪已經不是最大的事情。何況豪格的地位在逐漸的穩固,代善、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持豪格的,滿八旗之中的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擁護皇太極做出來的決定,如此情況下。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一次的戰役,在皇太極和豪格等人看來,是護衛大清國,但在多爾袞與多鐸看來,就是他們展現能力的機會,若是在這次的大戰之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自身的地位肯定是能夠更加的穩固的。豪格就是成爲了皇帝,也要尊重他們的。

沒有能夠成爲海州方向的主帥,多鐸是異常氣憤的,儘管是副帥,但從功勞和影響方面來說,是大打折扣的,這對於他今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多鐸可不敢嫉恨皇太極,皇太極的英明睿智,不是他所能夠撼動的,儘管知道。這樣的安排,就是皇太極的意思,所以說,多鐸將怨恨記在了豪格與濟爾哈朗的頭上。

濟爾哈朗同樣是大清國驍勇的將領,可如今的情況不同了,濟爾哈朗長時間的呆在瀋陽,很少參與到征伐之中,而且很長時間沒有到海州了,上次到海州,還是在復州和宣州之戰的時候,也沒有在海州停留多長的時間,根本就不熟悉情況,雖說濟爾哈朗曾經在宣州等地征伐,但那時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就在皇太極決定讓濟爾哈朗成爲海州方向主帥的時候,多爾袞專門給多鐸寫信了,勸誡了多鐸,一定要服從皇太極的決定,畢竟大清國即將遭遇明軍的進攻,而且是大規模的進攻,這個時候,大清國的安危,比什麼事情都重要。

皇太極也專門和多鐸談話了,言下之意,要求多鐸在作出決定之前,還是要多與濟爾哈朗協商,要服從主帥的命令,皇太極是清楚多鐸驍勇的,都是自家兄弟,可就算是兄弟情誼,在重大的原則問題面前,還是要讓步的。

這一切的做法,沒有能夠徹底解開多鐸的心結。

濟爾哈朗來到了海州之後,多鐸態度一般,沒有表現出來應有的尊重。

濟爾哈朗老謀深算,當然清楚其中的奧妙。

皇太極對海州方向的部署,是主動展開進攻,儘可能的收復復州和宣州等地,就算是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也要給予防禦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江寧營最大的打擊。

這樣的安排部署,讓濟爾哈朗與多鐸有着巨大的施展空間,嚴格說起來,海州方向的進攻,比遼東的防禦要重要,若是海州方向的進攻取得了成效,遼東方向進攻的明軍,自然是會受到打擊的。

濟爾哈朗來到海州之後,不管多鐸是什麼態度,開始和多鐸商議進攻部署的事宜。

濟爾哈朗的意見,是從岫巖方向發動進攻,側面迂迴打擊復州,江寧營主要駐紮在復州和永寧等地,至於說岫巖、旋城以及鳳凰城方向,駐紮的江寧營軍士不多,進攻這些地方,所造成的傷亡肯定小一些,而且佔據了這些地方,也能夠給予江寧營沉重的打擊。

多鐸堅決不同意這樣的安排,要說他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江寧營主要駐紮在復州等地,目的就是要守住旅順的碼頭,方便登州方向的江寧營,隨時增援,所以反擊就要選準復州和永寧,直接給予江寧營重大的打擊,只要擊潰了復州的江寧營軍士,宣州、岫巖、鳳凰城、旋城等地,唾手可得,江寧營根本就沒有能力顧及到這些地方了,而且首先攻打岫巖、旋城等地,弄得不好會驚動江寧營,讓江寧營軍士在永寧和復州等地,做好充足的準備。

濟爾哈朗不是聽不進去意見的人,他也認爲,多鐸思考的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也就沒有完全堅持自身的意見,這並不是說濟爾哈朗沒有主見,相反,若是考慮成熟的意見,不管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濟爾哈朗都是會堅持的,只不過這次進攻的方向,濟爾哈朗聽了范文程的一些建議,首先攻打岫巖,就是范文程提出來的。

主攻方向的選擇,必須要呈報豪格與皇太極。

濟爾哈朗與多鐸經過好幾次的商議之後,最終還是決定,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由多鐸率領五萬大軍,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能夠一舉拿下最好,不能夠立即拿下,也要堅持住,濟爾哈朗會率領將士在關鍵的時候增援。

這份奏摺,寫的非常的詳細,將所有進攻的理由,全部都說出來了,包括所有的安排部署、進攻的時間、行軍路線等等,悉數都稱述出來了,濟爾哈朗與多鐸直接將奏摺呈報給了皇太極,沒有經過豪格與范文程,這也是濟爾哈朗聰明的地方,儘量的避免出現矛盾,既然范文程有着不同的建議,那就請皇太極直接做出來決定,若是皇太極徵求了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還是決定從岫巖進攻,那就不是他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了,多鐸也必須要執行。

皇太極看了這份奏摺之後,沒有猶豫,立刻同意了。在這個過程中,皇太極沒有徵求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其實這裡面的蹊蹺,皇太極是清楚的,若是要求豪格與范文程拿出來具體的意見,恐怕還是進攻岫巖和旋城等地,迂迴包圍和進攻復州。

但皇太極還是做出來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在參與進攻的將士人數方面,皇太極要求多鐸率領三萬將士進攻,蓋州、耀州和海州,還是必須要固守的,濟爾哈朗與多鐸的奏摺裡面,陳述多鐸率領五萬大軍進攻,那麼守衛蓋州等地的將士人數,明顯有些少了,而且濟爾哈朗還要率領大軍後續增援,若是這裡面,出現了什麼差錯,很有可能出現問題的。

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多鐸非常的高興,不管怎麼說,他的建議得到了批准,而且帶領大軍直接進攻復州和永寧等地,是能夠立下大功的,這樣的功勞,足以傲視羣雄了。

濟爾哈朗顯得很是平靜,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在安排出徵將士的時候,濟爾哈朗建議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漢八旗之中的部分正藍旗將士,包括一部分的漢軍,跟隨行動,至於說具體的作戰部署,早就確定下來,若是遇見什麼特殊的情況,一切由多鐸臨時做出來決定。

在安排的過程之中,多爾袞再次給多鐸寫信了,專門告誡了多鐸,一切的行動都要注意,都要稟報濟爾哈朗,不管怎麼說,濟爾哈朗是主帥。多鐸接受了這樣的建議,一方面同意了濟爾哈朗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將所有的作戰部署安排,再次稟報了濟爾哈朗。

一切看起來都是很順利的,先頭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後面的大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兩軍相聚不過五十里地,大部分浩浩蕩蕩朝着復州的方向而去了。

第596章 怪異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846章 慘敗(4)第239章 故人來(1)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792章 偶遇(3)第240章 故人來(2)第66章 鄉試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67章 歸屬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75章 小王爺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316章 大比武(1)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188章 行動(5)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273章 驚奇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273章 麻煩事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55章 真相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1013章 誤判?(2)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371章 探究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90章 大場景第845章 慘敗(3)第1083章 廷辯(1)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2章 人市第482章 大禮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551章 辯解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65章 劉鐵漢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231章 大婚第8章 交易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994章 整合(2)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03章 遠見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59章 收穫季節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56章 下狠手(1)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