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

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等來到了京城,進入了皇宮,距離祭天祭地的儀式,只有十日了,時間是非常緊張的,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準備,而在這之前最大的事情,就是確立皇太子的事宜,這是必須要明確的。

確立皇太子,意味着王朝的穩定與繁榮,意味着王朝後繼有人,歷史上有太多的教訓,因爲皇位之爭,導致血流成河,導致了王朝急速的衰敗,導致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無所適從,但另外一個方面的教訓也是很多的,那就是皇太子與諸多的藩王或者是親王之間的鬥爭,大明朝廷在這方面做得很是絕對,因爲有了很多的教訓,被冊立爲藩王之後,藩王是必須要離開京城到封地去的,徹底離開了權力中心,而且藩王不準過問朝政,否則會遭遇到最爲嚴厲的追究與懲罰,只不過後來蘇天成改變了這種情況,從維護皇權的角度出發,促使朝廷允許藩王參與政事之中。

大晉朝廷究竟會如何的對待確立皇太子的事宜,朱審烜等人內心都是沒有底的,也不知道該如何的操作,確立皇太子可謂是大晉朝廷最爲重要的大事情之一,絕對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但是在確立皇太子的事情上面,朝中的文武大臣是輕易不能夠插手的,否則會被皇上猜忌,最終導致悲慘的結局。

不知道有多少身份顯赫的文武大臣,因爲插手了皇太子冊立和擁護的事情,最終家破人亡,甚至是整個的家族都被毀滅了。

儘管朱審烜的身份非同一般,但是在冊立皇太子的事情方面,一樣三緘其口。

其餘的諸多文武大臣,也是看着皇上的。儘管他們也清楚,皇太子肯定是蘇明劼,不管是從個人的智慧,母親的身份,還是從王朝立長不立幼的規矩來看。

在確立皇太子的事情上面,蘇天成同樣有着很多的思考。這種家天下的局面,隨着歷史的發展,最終會被無情的淘汰,但淘汰這種制度,一樣需要時間,需要歷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同樣不能夠着急,估計在百年之內,這樣的局面依舊會延續下去。

蘇天成不是很贊成這種家天下的局面。但他找不出來更加合適的辦法,其實讓家人陷入到權力的博弈之中,並不是什麼好事情,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家族永遠睿智,若是在將來的繼承人之中,出現了一個敗類,或者是昏君,對於國家和王朝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以制度來管人。包括以制度來管事,嘴上說的簡單。但幾千年的歷史延續,包括儒家思想的教育,讓這種用制度來約束一切的局面,很難以推行下去,人治還是佔據了主導的地位,幾百年之後都還存在這樣的情況。

正如三國演義開篇之中的那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總有一些東西是固定的,人力可以改變其中的一些習慣,但不可能阻止整個歷史的進步。

想通了這些事情之後。蘇天成還是下定了決心,冊立皇太子。

三十歲的蘇天成,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他的心理年齡,達到了驚人的幾百歲了,有了這樣的保證,蘇天成也可以在有生之年,盡最大的努力來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和認識。

皇宮裡面的諸多宮殿,本來是有着固定用處的,早先也是明確的,蘇天成進入到皇宮的時候,朱由檢的諸多嬪妃都已經搬走了,但唯一留下的是懿安皇后,居住在仁壽宮,這裡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蘇天成專門吩咐了衆人,不要去打擾懿安皇后,其實懿安皇后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估計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朱審馨進入皇宮之後,居住在坤寧宮,蘇明劼暫時跟隨着,若是蘇明劼被冊立爲皇太子,就要搬到慈慶宮居住了,以表示自身太子的身份。

蘇天成沒有在養心殿辦公,他聽從了朱審烜等人的建議,在乾清宮署理政務,這裡本來就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以前的養心殿,主要作用是秉筆太監辦理公務,或者是皇上煉丹的場所,不知道爲什麼朱由檢會在養心殿署理政務。

大晉朝廷的丞相、六部尚書全部都到了乾清宮,除開右都御使徐爾一尚在南京,待到培訓完諸多的官吏之後,纔會趕赴京城。

所有人都清楚,這次到乾清宮,肯定是商議大事情的。

蘇天成也是開門見山,很直接的說到了冊立皇太子的事宜。

“朕今日召集你們,主要就是爲了冊立皇太子的事宜,皇太子乃是一國之儲君,身份地位都非同一般,以往的諸多王朝,包括大名朝廷,對於冊立儲君一事,都是諱莫如深,很多人都認爲這是皇帝的家事,文武大臣是不能夠輕易開口的,朕不是這樣的看法。”

“一國之儲君,地位顯赫,職責重大,關乎王朝的興衰,與諸位和老百姓都是息息相關的,故而冊立皇太子一事,必須要徵詢多方面的意見,此等的規矩,日後必須要作爲一種制度確立下來,歷史上的昏君,諸位都是知曉的,唐朝末年的時候,太監決定皇帝人選,導致了興盛無比的大唐王朝毀於一旦,更有因爲權勢之需要,隨便廢立儲君,秦朝時候的趙高和李斯,諸位也是清楚的,大秦帝國到了秦二世的手裡,就徹底覆滅了。”

“朕的意思很明確,希望諸位都以公正之心來發表意見,幫助朕確立皇太子的人選……”

蘇天成一席話之後,大殿裡面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內心感慨的蘇天成,知道僅僅幾句話,是不可能改變千百年的認識和習慣的。

其實他已經很注意了,但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譬如說朱審馨是皇后,朱審烜是尚書令、內閣首輔,百官之首,這等的權勢是驚人的,普天之下,除開他蘇天成敢於直接的批評,其餘人肯定是不敢說什麼的,就算是諸多的丞相,也不會隨意的提出來意見。

看見衆人都沒有開口說話,蘇天成無奈,繼續開口了。

“朕的意見,蘇明劼可以冊封爲皇太子,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其他的看法。”

朱審烜的臉上露出了一閃而逝的笑容,但在這件事情上面,他是不會開口說話的,畢竟朱審馨是他的妹妹,蘇明劼是他的親侄子,自己又是百官之首,這樣的情況之下,是必須要避諱的,否則引發了皇上的猜忌,就不好說了。

朱審烜不開口,內閣次輔楊嗣昌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很合適。”

楊嗣昌發表了意見,其餘人都跟着說好了,朱審烜最終還是沒有開口說話。

蘇天成看了看朱審烜,面容嚴肅的開口了。

“諸位沒有其他的意見,朕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蘇明劼冊封儀式,兩日後進行,爾後跟隨朕與皇后參與祭天祭地儀式。”

“不過朕還有其他想法,身爲皇太子,一國之儲君,是不能夠總是呆在皇宮之中的,不瞭解百姓的疾苦,將來如何治理這個國家,蘇明劼的年紀尚且不大,不過已經跟隨在署理相關的政務了,朕看這段時間,學習還是主要的,諸位商議一下,爲蘇明劼請一個先生,必須要好好的教育,等到蘇明劼年滿十五歲的時候,就離開皇宮,到外面去體驗一段時間,接着就進入到朝廷的諸多部門,開始署理政務,慢慢熟悉諸多的情況……”

回到坤寧宮,朱審馨正在指導蘇明劼讀書,進入到皇宮之後,蘇明劼對一切都很是好奇,京城的皇宮,比南京的皇宮大很多,小孩子的天性,令蘇明劼忍不住想着到處走走看看,加之之前蘇天成的管理也不是很嚴格,不想小孩子過早的變成了老小子。

蘇天成的神色很是嚴肅,看見蘇天成這樣的神情,朱審馨知道有事情了,連忙要求蘇明劼在父親的面前站好了。

“蘇明劼,爲父今日和諸多的大臣商議了,決定冊立你爲皇太子,這件事情非常重大,裡面的含義,你一時間還不是很清楚,但你要記住,從現在開始,你恐怕沒有弟弟妹妹那麼多的時間戲耍了,你必須要加強學習,很快會有先生專門教授你讀書,你要承受很多你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壓力,爲父希望你能夠坦然面對……”

蘇天成剛剛說完,朱審馨就拉着蘇明劼跪在了他的面前。

“臣妾一定會嚴格要求皇太子的,懇請皇上在百忙之中,也輔導皇太子的學業。”

蘇天成連忙扶起來了朱審馨。

“皇后不必如此,母子連心,朕的事情太多了,本來就在管教方面有太多的疏忽,日後朕的事情一樣還是很多的,教育方面,皇后要多多費心,朕沒有那麼多的要求,但對劼兒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作爲一國之儲君,劼兒會承受太多的事情,這不是他這個年齡需要承受的……”

朱審馨還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儘管說她是皇后,但母憑子貴,這是千百年以來的規矩,故而她也就沒有及時體會到蘇天成話語裡面的嘆息。(未完待續……)

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8章 交易第3章 痛下殺手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50章 來意不簡單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58章 花絮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章 殺良冒功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397章 開花彈第820章 面對面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42章 人市第56章 下狠手(1)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995章 整合(3)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480章 內耗第551章 辯解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17章 爭執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493章 宿命論(2)第647章 夜襲(2)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204章 敵情第190章 大場景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820章 面對面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280章 變化(1)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248章 協調會(2)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247章 協調會(1)第81章 未雨綢繆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章 殺良冒功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076章 應對辦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