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風聲鶴唳

二月初一,江寧營離開洛陽,沿着新安縣、澠池縣、陝州一帶前行,大軍的速度很快,攜帶者糧草,接近三百里地,也就是兩天的時間,就越過了陝州,進入山西平陸縣了。

與此同時,蘇天成提出來要求,劉鐵漢帶領一部分斥候,警戒四周的情況,渠清澤帶着一部分斥候,到進入山西境內摸排,儘可能的摸清楚流寇的動向。

就在江寧營開拔的同時,洪承疇也派人過來聯繫了,將所掌握的情報,提供給江寧營。

這些情報,在蘇天成的眼裡,是不值一提的,過時好長時間了。

通過暗線的情報,蘇天成已經知曉,流寇這一次沒有在平陽府活動,離開陝西之後,直接進入了太原府和大同府一帶活動。

要說流寇的膽子還是有些大的,太原府和大同府,駐守的朝廷軍隊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大同一帶,屬於邊鎮了,邊軍密佈,流寇選擇在這些地方活動,不知道是不是畏懼江寧營的緣故,當然,流寇在這些地方活動,確實給江寧營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距離遙遠,江寧營若是想着去剿滅流寇,花費的精力太大了。

蘇天成可不會去做那樣的傻事。

大軍進入平陸縣境內之後,駐紮下來了。

一路急行軍,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新加入江寧營的一萬多將士,是完全能夠適應的,這也說明了,蘇天成招募軍士的策略,是很正確的,從江寧營組成的人員來看。最爲驍勇善戰的,還是最早的那幫人,這些人是熊廷弼的親兵,軍事素養不一般,接着就是兩大營過來的驍騎營。令人想不到的是,從流寇中間招募的軍士,素質不弱於晉王府的護衛,最差的還是從保定府一帶招募的軍士。

這也令蘇天成下定了決心,今後就是擴充江寧營,增大規模。也不要輕易從民間招募老百姓了,畢竟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消耗。

孫傳庭清楚蘇天成的目的,大軍駐紮下來之後,他照舊抓軍士的訓練事宜,和在軍營一樣,每日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大軍拉出來訓練,有着更多的好處,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更能夠磨礪將士。

至於說糧草,根本不用着急,江寧營出發的時候,足足備好了一個月的糧草。

蘇天成和江寧營離開河南府之後。沒有引發多大的波動,彷彿江寧營本來就不屬於河南府這個地方,河南府的軍隊,主要還是駐守在陝州的弘農衛,其餘州縣,主要是地方民團直接負責治安保衛等事宜。

因爲連年的災荒,加之河南本來就屬於貧窮之地,弘農衛的情況很不好,軍士的境況,比起老百姓來。是遠遠不如的,蘇天成在陝州的時候,曾經瞭解過情況,軍士沒有多大的戰鬥力,逃亡的軍士比比皆是。整個的弘農衛,軍士不足三千人,而且是老弱病殘居多。

比較起來,各地的民團還是不錯,民團主要由巡檢司的軍士組成,他們的戰鬥力,恐怕強於弘農衛。

這等的情況下,渠清澤帶着一百斥候,一定能夠在河南府鬧得天翻地覆的。

從二月初五開始,驚慌失措的景象,開始在河南府出現了。

江寧營離開河南府之後,這裡竟然來了流寇,而且流寇非常的厲害。

以往的流寇,有大隊人馬,也有小股的部隊,不過他們大都是對準村鎮下手的,很少直接針對州縣,可這一次的流寇不一樣了,直接針對城池,他們進入城池的時候,神不知鬼不覺,根本就沒有人知道,而且流寇的目標,專門對準了士紳富戶。

儘管說有些士紳富戶離開了州縣,到洛陽或者是開封居住了,但老宅子還是不可能搬走的,宅子裡還是存有一些金銀財寶的。

流寇不驚擾其他人,往往都是進入士紳富戶的宅子之後,乾淨利落的控制了護院,搜刮錢財,流寇不要過多的糧食,偶爾劫掠一些食鹽和精糧,重點還是要金銀財寶。

僅僅五天的時間過去,宜陽、新安、永寧、盧氏、嵩縣等地,接連告急。

流寇動作如此的迅速,令河南府境內的士紳富戶,談虎色變。

奇怪的是,有些士紳富戶,害怕遭遇到流寇的騷擾,離開縣城,趕赴洛陽的時候,也遭遇流寇的洗劫,攜帶的金銀財寶,悉數被搶走,好在人員沒有什麼傷亡。

主持府衙事宜的譚長洛,已經是焦頭爛額了。

他壓根想不到,遠在山西的流寇,爲什麼再次到河南府來了。

朝廷已經派出大軍,全力剿滅流寇了,洪承疇率領的軍隊,進入了四川,追剿流寇,蘇天成率領的江寧營,進入了山西,追剿流寇,山西和四川境內的衛所軍隊,也是全副武裝,眼看着流寇是窮途末路了,偏偏這個時候,流寇鑽了空子,進入到河南府來了。

流寇做事情干脆利落,神不知鬼不覺的,譚長洛感覺到緊張了。

河南府巡檢司的軍士,他是調遣不動的,這些軍士,絕大部分都是效忠原任知府大人的,知府大人調離河南府,到京城去了,這些軍士心神不寧,不知道今後的出路,特別是在江寧營來到河南府之後,軍心幾乎都散了。

若是流寇來到洛陽,他這個暫時負責全面工作的通判,恐怕有着無法擺脫的干係了。

一不做二不休,譚長洛咬牙直接去找福王朱常洵了。

福王府裡,有着兩千多的護衛,這些護衛的戰鬥力是很不錯的,要是福王能夠答應,護衛洛陽縣城的安全,就不用害怕流寇了。

可惜他想的簡單了一些。

福王根本就沒有見他,派出管家來應付了事。

福王的意思,王府的護衛,職責就是護衛王府的安全,是不能夠插手地方事務的,要不然皇上和朝廷怪罪下來,承擔不起,至於說河南府內出現了流寇,不是有江寧營和弘農衛嗎,有着這麼多的部隊,專門負責地方上的安寧,府衙大可請旨調遣。

譚長洛碰了一鼻子的灰。

這裡面的緣故,他隱隱知道一些,蘇天成就任河南府知府之後,一直都沒有去拜訪福王,這個時候,福王肯定是有想法了,平白無故的幫着府衙做事情,肯定是不會幹的,除非是譚長洛拍板,給予銀子,福王的態度,有可能鬆動。

說到銀子,譚長洛一頭的包,不要說他沒有資格動用府庫的銀兩,就是由資格,府庫裡面的那點銀兩,能夠做什麼事情啊,少得可憐的銀兩,維持官吏的俸祿都要吃力,不要說做其他的事情了。

潮水般的摺子,送到了府衙。

譚長洛已經是風聲鶴唳了,送來的摺子,都是說遭遇了流寇,損失慘重,請求府衙想辦法解決的,他幾乎沒有心思看這些摺子了。

可事情還是要做。

譚長洛無奈,提筆給朝廷上奏摺了,同時,也派出衙役,進入山西境內,給知府大人送去信函,讓知府大人知曉河南府的情況。

二月十二日,令譚長洛恐怖的消息傳來了。

靈寶縣的巡檢司,被流寇洗劫了,流寇將巡檢司的官軍,捆成了糉子,所有的軍械和銀兩,悉數帶走了。

巡檢司遭遇了流寇的襲擊,這可不是小事情了。

若是流寇能夠輕易的攻破巡檢司,想着拿下縣城,豈不是易如反掌。

還好這是流寇的小股部隊,要是大部隊來了,豈不是說洛陽都保不住了。

譚長洛下定了決心,接連給朝廷寫去了三份奏摺,說明河南府的嚴峻情況,同時,要求府衙,想盡一切的辦法,必須將這裡的情況,稟報給在外征戰的知府大人。

這一切的情況,蘇天成都是心知肚明的。

他帶領江寧營的將士,一直都駐紮在平陸縣,當然,江寧營也沒有閒着,平陸、芮城、解州、安邑、夏縣一帶的土匪,悉數被江寧營剿滅了,繳獲的金銀財寶,包括糧食等,悉數都分發給了窮苦的百姓。

要說這裡也是蘇天成的家鄉了,爲家鄉人民做點事情,也是應該的。

當然,身在平陽府城的蘇化文等,不知道蘇天成帶着江寧營,已經到了平陽府所轄的平陸縣了。畢竟兵部的敕書,僅僅是發給了江寧營,沒有要求沿途的府州縣,給予糧草上的補貼。

江寧營駐紮在平陸縣,穩如磐石。

洪承疇帶領的大軍,同樣沒有取得什麼戰果,相反,陝西境內的高迎祥等人,因爲朝廷大軍的撤出,獲得了生存的空間,迅速開始發展壯大,人數越來越多,隱隱的有恢復元氣的感覺。高迎祥等人,帶領流寇,正月和二月,分別攻打下兩座縣城,去的了糧草的補給。

朝廷裡面,爭論也是很大的。

河南府的情況,包括陝西境內的情況,迅速上奏到了朝廷,面對着這樣的局面,兵部的意見不統一,有的人認爲,還是要堅持剿滅流寇,有的人認爲,目前的局面不好,流寇若是繼續發展壯大,中都之戰的勝利,顯得意義不是太大了。

蘇天成已經寫出第一封密摺,詳細分析了目前的情況,提出來了自身的建議。

這封密摺,直接到了朱由檢的手裡。

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845章 慘敗(3)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90章 大場景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69章 昏頭了第150章 面聖第1184章 行動(1)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51章 遊歷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106章 禮儀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112章 善後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166章 迅雷(1)第240章 故人來(2)第158章 籌謀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66章 鄉試第20章 雪中送炭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69章 發榜(1)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369章 算計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509章 刺激(1)第675章 計中計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274章 奧妙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35章 青州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844章 慘敗(2)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509章 刺激(1)第492章 宿命論(1)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211章 江寧營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630章 山海關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492章 宿命論(1)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268章 敵情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53章 吳三桂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080章 暗戰(1)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684章 都會算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