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朝野震動

(感謝對自己非常不滿、wkd投出了寶貴的月票,謝謝了。)

八月十五日清晨。

京城的城門剛剛打開,兩匹駿馬衝進來,守護城門的軍士看了看騎馬之人手裡的牌子,趕快縮頭了,任由兩人騎馬進去。

清脆的馬蹄聲在大街上回蕩,兩匹駿馬顯然是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的。

早朝還沒有開始,孫承宗正準備進入太和殿,其餘大臣也進入紫禁城了,等待皇上駕到。這些日子,皇上一直都在等候四川的消息,可謂寢食不安,孫承宗是知曉的,可消息哪裡有那麼快啊,儘管說孫承宗也着急,但還是要安慰皇上,皇上畢竟年輕,年輕人的性子急一些,可以理解。

江寧營開始剿滅流寇的消息,在朝廷裡面也傳開了,每天的早朝,大家都會私下裡議論,不知道情況如何,樂觀的看法,認爲江寧營一定能夠剿滅流寇,獲得大勝,大明從此擺脫了流寇的困擾了,謹慎的看法,認爲剿滅流寇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說不定流寇再次逃出四川,進入到湖廣或者是河南、山西等地,也是有可能的。

朝廷整個都顯得有些躁動不安。

兩個太監邁開步子,朝着太和殿跑來。

太和殿外面的文武大臣,都看着這兩個太監,他們感覺到太奇怪了,一直以來,皇宮裡面的太監,走路都是彎着腰,遇到大事情也是低着頭小跑的,如此邁開步伐跑步,從來沒有見過。

兩個太監沒有顧忌衆人的眼神,很快跑到了快要進入太和殿的孫承宗面前,低聲稟報着什麼事情,衆人看見孫承宗的身體顫抖了一下,急速的轉身。邁開步子,因爲沒有注意,竟然一個趔趄,還好身邊的太監早注意了,扶住了孫承宗。

孫承宗竟然對着太監點頭示意。

這等怪異的情況,大家從來沒有見過。

孫承宗徑直朝着午門的方向走去,同樣沒有顧忌到衆人的眼神。

很快。午門方向的錦衣衛過來了,手裡拿着黑色的盒子,盒子的上面,隱約可以看到三根雞毛,這是加急的奏摺。

錦衣衛跑到了孫承宗面前的時候,孫承宗一把拿過了錦盒。馬上打開,從裡面拿出來了奏摺,雙手捧着開始認真看了。

很快,孫承宗的雙手開始顫抖。

他對着身邊的太監開口了。

“快,快去稟報皇上,蘇天成大人的奏摺來了,快去。。。”

劉宗周、楊嗣昌等人。也走過來了,他們猜到了,肯定是四川的戰報來了,不知道這一次戰鬥情況如何,馬上就要揭開謎底了。

太監有些遲疑,這個時候,正是皇上拜見皇太后的時候,要是去打擾了。皇上怪罪下來了,自己可是承擔不起的。

孫承宗看了看兩個太監。

“你們在前面帶路,本官隨着你們去拜見皇上,不管皇上在什麼地方,內閣閣臣、兵部楊大人和本官一道,去拜見皇上。”

兩個太監馬上低下頭,開始在前面帶路了。

六七個大臣。跟在太監的後面,朝着皇宮深處走去。

衆多大臣立刻炸鍋了,肯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老成持重的內閣首輔孫承宗大人都有些把持不住了。絕對是四川剿滅流寇的消息,只是從孫大人的臉上,看不出來跡象。

很多大臣開始議論了,聲音有些大了,鴻臚寺的官員也在關心着,顧不得維持秩序了。

朱由檢太累了,這段時間特別操心,拜見母后的時候,他的精神不是很好。

他是皇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王承恩悄悄的走進來,準備低聲說什麼的時候,朱由檢有些不耐煩了。

“有什麼話直接說就是了,朕正和母后說話。”

“太后娘娘恕罪,皇上恕罪,內閣首輔孫承宗大人,說是有事情稟報,兵部尚書、右都御使、總督五省軍務的蘇天成大人的奏摺到了。”

朱由檢忽的一下站起來了,臉上的神情很是奇怪。

他迅疾想到了什麼。

“母后,孩兒失禮了。”

“你去忙吧,老身這裡沒有什麼事情了。”

朱由檢急匆匆的朝着外面走去,步伐特別快,一路上的宮女趕忙避開,王承恩跟在後面小跑,微微喘氣。

孫承宗等人等候在內宮宮門外面。

看見朱由檢出來了,孫承宗連忙跪下了,衆人也跟着跪下了。

孫承宗將奏摺高高舉起。

“皇上大喜,江寧營和白桿兵剿滅九萬流寇,生擒流寇首領闖王李自成,四川大局已定,流寇自此無法騷擾我大明瞭。。。”

朱由檢的身體搖晃了一下,身邊的王承恩伸手去扶,被朱由檢甩開了。

拿起孫承宗手裡的奏摺,朱由檢仔細看起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終於哈哈大笑了。

“天佑我大明啊,朕要喝酒,給朕準備酒,朕要喝酒。。。”

王承恩准備去找酒的時候,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朕要和文武百官一起喝酒,傳旨下去,今日早朝免了,禮部擺下酒筵,時間就定在、定在午時,京城四品以上官員,悉數參加。”

養心殿,朱由檢一口氣看了三遍奏摺,情緒早就穩定下來了。

“孫愛卿,對於蘇愛卿提出來的建議,你有何意見啊。”

“皇上,臣以爲可行,四川十二萬流寇,其中九萬被剿滅了,剩下的三萬人,逃往松潘衛一帶,可能進入朵甘都司,那些地方條件艱苦,流寇難以維持,覆滅是早晚的事情了,況且匪首闖王李自成被生擒,流寇大勢已去,松潘衛和四川、河南三地的衛所軍隊,完全可以乘勝追擊,徹底剿滅流寇了。”

朱由檢笑着點頭了。

“朕看,蘇愛卿將所有功勞,都歸結到太子的身上,這是不合適的,朕想,加封蘇天成太子太保,以示獎勵,餘下有功之臣,如何獎賞,待到詳細戰報來了之後,兵部立刻落實。”

“皇上,蘇大人預計,流寇被基本剿滅,後金一定會有動作的,江寧營需要開赴遼東以及大同府一帶,臣認爲是有道理的。”

“嗯,準了,朕考慮,蘇天成出任薊遼督師,左都御史,全權負責遼州、薊州一帶的事宜,可以先斬後奏,有着便宜行事的權力,諸位以爲如何啊。”

“皇上英明。”

“內閣準備擬旨,召蘇愛卿押解李自成回京,朕真的沒有想到,太子這次表現很好啊,危機的時刻,固守在夔州府城,朕很是欣慰啊。”

朝廷的文武大臣終於得知了消息。

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將士,剿滅九萬流寇,生擒匪首闖王李自成,四川境內剩餘三萬流寇,逃往松潘衛和朵甘都司一帶,距離覆滅的時間也不遠了。

皇上得知了消息,取消了早朝,準備大宴文武大臣,禮部已經在安排了。

一時間,各種的議論都出來了。

絕大部分都是交口稱讚蘇天成和江寧營的,想不到只用了半年多時間,江寧營就基本剿滅了流寇,也有人議論下一步,蘇天成會幹什麼了,有人認爲,蘇天成肯定要到遼東去了,主持那裡的局勢,進而剿滅後金韃子,也有人認爲,蘇天成肯定是要回到朝廷來,進入內閣了,蘇天成不過二十多歲,就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勞,堪稱爲大明朝的擎天巨柱了。

有心的大臣,迅速到蘇天成的府邸去拜訪了,告訴了這個好消息。

朱審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流下了眼淚,蘇天成離開的這半年多時間,她時時刻刻擔心,打戰不是小事情,何況是面對窮兇極惡的流寇,想不到蘇天成硬是盯住了壓力。

基本剿滅了流寇,表示蘇天成要回到京城了,一家人又可以團聚了。

朱由檢精神抖擻的參加了盛宴。

所有文武大臣都是帶着笑臉的,宴會上面,衆人不斷的高呼皇上聖明、大明昌盛的話語,這令朱由檢更加的高興。

令衆人沒有想到的是,太后娘娘也出息了宴會,端着酒杯,給所有文武大臣敬了一杯酒,懿安皇后張氏和皇后娘娘也出面了,諸多的文武大臣,很久沒有見到深居簡出的懿安皇后張氏了,懿安皇后張氏乃是先皇朱由校的皇后,朱由檢即位之後,尊號張氏爲懿安皇后。

喜悅的氣氛在朝廷裡面蔓延,很快延伸到了京城各處,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江寧營剿滅了流寇,生擒了匪首闖王李自成了。

一時間,京城裡面的大小酒樓和茶樓,熱鬧起來了,京城的老百姓,在天子腳下,一樣關心朝廷裡面的大小事情,說書的人根據自身的杜撰,開始描述故事,文人墨客把酒言歡的時候,說到的也是這件事情。

老百姓想到的簡單很多,他們聽說了蘇天成太多的故事,一直以來,江寧營都是以勝利的姿態出現的,特別是在斬殺三萬後金韃子之後,蘇天成在老百姓的眼裡,已經成爲了神話一樣的存在,已經是大明朝最爲得力的大臣了。

所有人都在翹首企盼,接到聖旨的蘇天成,什麼時候回到京城。

老百姓也在打聽,蘇天成回到京城的那一天,他們一定要到大街上去看看的,看看這位年輕的五省總督,究竟如何的意氣風發。

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34章 證據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65章 現實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1258章 花絮第128章 上任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79章 借銀子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596章 怪異第395章 畢懋康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013章 誤判?(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36章 大調整第1057章 一鍋夾生飯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67章 血戰(1)第7章 馬市驚魂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240章 故人來(2)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1194章 千鈞一髮第371章 探究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95章 宿命論(4)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54章 造船廠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