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

冬日的陽光將整個綠意蔥蘢的江南照耀地猶如蓋了一層金箔紙一般。

波光粼粼的洪澤湖一帶全是結伴還鄉的近衛軍官兵,臉上都不禁洋溢着對新春即將到來的喜悅。

有準備先去淮安府買點回家的年貨的,也有迫不及待地直接登船回家的,有揚言說要去南京蘇州杭州等地轉一轉的。

閻應元也牽着自己的戰馬,與鄉友陳明遇和馮厚敦結伴往江陰而去。

如今的閻應元從一開始便被選入了秀才營。

爲人低調的他雖沒有顧炎武等少年英才那麼鋒芒畢露,但卻也以沉穩內斂的性格和獨有的領導能力頗得一干讀書人的擁戴,如今已是大明近衛軍第一軍第一兵團騎兵第一甲種營的一名把總,官拜正六品昭信校尉散官。

陳明遇和馮厚敦也已分別在第二軍和第三軍擔任甲種步兵營的隊長,官拜正六品忠顯校尉散官。

三人此次也算是入了流,也算的是衣錦還鄉,閻應元牽着戰馬,手中鋼刀擦了又擦。

陳明遇與馮厚敦抱着崇禎十四式燧發槍猶如美人在懷,不敢鬆開。

按照負責騎兵訓練的周遇吉要求,騎兵營的官兵都得把自己的戰馬隨身帶着,要猶如自己新娶的媳婦一般片刻不離。

如今的閻應元也是如此,每到一處城鎮,都忘不了給自己的棗紅色馬買些豆料來喂。

連帶陳明遇與馮厚敦想騎騎,他也不肯答應。

“閻兄,馬上就要到揚州了,如今難得路過,要不我們進城盤桓一日再回江陰,聽說揚州城中可是美人如雲,揚州瘦馬更是特產。”

陳明遇說着就拿出懷中銀元:“此次陛下給我們又發了這麼多響銀,不拿出去花花,白揣着豈不浪費?”

“不可,你我現在都是近衛軍的軍官,身負收復北都的重任,要正派些才行,不可再像以前一樣放浪形骸!”

閻應元說後便去了路邊茶亭坐下,要了碗解渴的茶。

陳明遇與馮厚敦則過來拉起閻應元,就要往揚州城走:“走吧,閻兄,我們不去尋揚州瘦馬,我們只聽聽曲,聽曲兒不行嗎,聽聞李香君如今流落揚州,此人之曲不可不聽啊!”

閻應元推脫不掉便只得進了城。

朱由檢此時也進了揚州城,不過,他進城並非是因李香君,而是想看看揚州的鹽商。

因兩淮鹽運使與巡鹽御史都在此地,因而使得揚州自明初以來便是鹽商聚集地,特別是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淇改開中法納糧支鹽爲納銀支鹽後,鹽商們不再需要從邊鎮到鹽產地來回奔波,也就不需要在邊鎮商屯納糧,無論是晉商還是徽商都大半聚居揚州,也因此好和巡鹽官更多接觸的機會。

朱由檢已經表明鹽鐵由朝廷專賣,但這個對於鹽商影響不大,畢竟鹽鐵本來就是鹽商替朝廷代銷。

對於崇禎帝朱由檢而言,他現在需要關心的是,則是鹽商到底能給朝廷提供多少稅賦,另外,就是目前這種鹽引制度是否對百姓的用鹽有不好的影響。

當然,朱由檢此時只是路過揚州,也並非要大動干戈,收回鹽引制度。

但讓朝廷決定鹽價的心思他是一直都有的。

朱由檢也知道現在官鹽都要比私鹽質量低劣,價格昂貴,使得百姓普遍吃不到好鹽,也只能從私鹽販子裡買。

而朝廷的鹽稅也因此大受影響,甚至還因官商勾結,使得鹽引流失或者低價發售。

朱由檢想過是不是要收回鹽引制度,由朝廷生產且批發低價售賣給商人,再由商人零售給天下百姓。

也就是說,由朝廷控制定價權和生產權,同時降低鹽等生活必需品的可牟利價值,一旦官鹽價格極低,走私鹽也就沒有生存餘地。

而官鹽的權力尋租空間也減少,畢竟摻假的鹽和合格的鹽價格成本差距不大。

不過這樣一來,就意味着朝廷通過控制鹽業獲得的利潤就很有可能減少,同時還打擊了走私鹽集團的利益。

在大明,走私鹽屬於重罪,俗話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敢於走私鹽的都不是背景簡單的平民百姓,除了亡命之徒外,大都是富商巨賈,名門世家甚至是軍隊、海盜等。

朱由檢要是遏制了走私鹽的生存空間,取消鹽引,觸動的幾乎是整個社會上層的利益,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利益。

可以這麼說,崇禎帝朱由檢就是大明帝國最大的鹽販子。

因而,朱由檢現在還沒想好怎麼動鹽業這塊大蛋糕。

爲避免激發內部統治集團間的矛盾,朱由檢雖然抵達南京後重申鹽鐵等由朝廷專賣,但沒有說怎麼賣,也沒有說要取締鹽引制度,更沒有要收回對鹽的定價權。

但朱由檢抵達南京後在稅政和錢法上的一系列改革還是讓鹽商們起了警覺之心,都覺得陛下不會放過鹽業這個肥水地。

明年鹽引還會不會開,鹽稅是怎麼個徵收法,朝廷打算怎麼賣鹽,鹽商們如何個玩法還有私鹽會不會有大的影響。

這些都成了揚州鹽商們的心頭疑問。

偏偏朱由檢也一直打太極,不給明確的答覆。

以至於這些鹽商們不敢輕易行事,即便朱由檢前段時間打擊東林黨和改革稅政和錢法時,這些有着勳戚、官僚、宗親背景的揚州鹽商們都保持了沉默,就是怕惹怒了崇禎帝朱由檢,通過鹽業改革來報復他們。

“眼下揚州的鹽商們都在關心明年鹽業會不會有大動作,兩淮鹽運使和巡鹽御史也多次問過微臣,不過微臣皆沒有做明確回答,一切猶如陛下所指示,一切等候朝廷旨意,如今聽聞陛下路過揚州,都翹首以盼呢”。

淮揚巡撫李明睿坐在朱由檢的龍輦裡說着的時候,便已聽到揚州城外已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忽又是高呼萬歲之聲此起彼伏。

李明睿不由得滿臉黑線:“陛下恕罪,微臣早給鹽道衙門打過招呼,讓他們不要大張旗鼓,行此擾民之舉,卻沒想到還是沒有避免。”

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十一章 南撤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