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

當一個社會分散久了就需要重新凝聚,尤其是在遇到強大的外部壓力時,更需要一個領袖,甚至是神化的領袖,以此達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形象化具體化。

東林黨以及它衍生的復社成員和組成他們的很多官紳士子在晚明社會裡的行爲早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包攬詞訟,要挾官府,乃至欺君坑民,都是他們的罪狀,乃至導致南北矛盾加深等等。

因此而激起強烈的民變自然是經常性發生。

不僅僅是北方猛烈的農民起義,在江南這種富庶之地,不也出現過民抄董府的事件嗎?

從張居正改革到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以及崇禎朝的溫體仁與周延儒的爭鬥,何嘗不是鬥爭加劇的明顯特徵。

人們渴望有個權威性的朝廷和皇帝,而不是各爲各自的利益炒個不停,甚至上演各種黨爭,尤其在這種北都淪陷,江山社稷危機關頭。

只要還有理想的士子都迫切希望的時候大明能不再是一盤散沙。

正好,現在朱由檢作爲皇帝在整個江南提出了自己重振大明的理想,也就滿足了絕大多數還有良知與民族國家意識的民衆的心理需要,尤其是中下層士子的心理需要。

他們並不願意去深究朱由檢是否是一個自私的獨裁者,是否是一個野心家,他們只願意去認爲皇帝陛下朱由檢是能解決他們現在的迷茫。

因爲大家都知道現今的大明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帝王統治。

尤其是在這種人心不古,連孔胤植這種聖人後裔都再次投機的時候,誰都需要重新去信奉一個人或者那個人所代表的理想。

事實上,高弘圖之所以選擇背叛東林黨,也不僅僅是因爲他怕死,也和他認爲大明可以沒有東林黨但不能沒有皇帝朱由檢有關。

史可法選擇服從朱由檢,也是通過與朱由檢的天天相處,發現朱由檢對於領導大明擺脫目前危機的重要性。

整個大明帝國可以沒有他史可法,而必須有崇禎帝朱由檢。

而要想大明繼續存在,他們這些人就必須無條件服從朱由檢。

民衆需要一個統治力強的領袖。

而張慎言的行爲則是要培養一個傀儡性的領袖,然後再爲自己的小集團謀利,這種行爲纔是讓江南大多數士紳百姓憤怒的真正原因。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這個東廠錦衣衛的殘暴、帝王**的膨脹等等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導致社會不穩的主要緣由的時代。

百姓們真正需要的是在遇到外敵壓境,流賊肆掠乃至瘟疫爆發、災難出現的時候,以前那個調控能力與維穩能力極強的官府沒有了。

所以,朱由檢能走到現在也絕不是偶然,他動東林黨,殺江南大官僚大鄉紳,並未影響他在底層民衆的影響力,而只不過得罪的是部分官僚階層而已。

官僚階層是最分散的也是最難團結的,和最容易分化利用的,畢竟都是文化人,文化人容易出漢0奸也容易出忠臣。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對統治集團內部動刀子,不會影響帝國的統治,最多釀成個人悲劇出現。

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都沒有導致帝國頃刻間覆滅,但卻都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

原本歷史上的滿清能在最終靠屠殺站穩腳跟,還不是因爲此,百姓不怕你統治手段殘暴,就怕你不給他一個穩定的時代。

天下求治,而不喜歡亂。

張慎言想搞亂江南,搞亂朝廷的行爲在光明日報乃至高弘圖和史可法等投靠朱由檢的江南名人傳播下,就這樣讓張慎言等成爲衆矢之的。

張慎言看着外面辱罵他,嚷着打倒他的人羣,直接驚呆了,才短短几日而已,他沒想到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禮部右侍郎馬紹愉跑了進來:“閣老啊,你快點跑吧,現在滿城的士紳百姓都鬧着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你的學生王言和孫正強都已被活活毆打致死。”

“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

張慎言說着就拿起他擬好的參劾史可法擅立光明日報操縱民意的奏疏,心想自己難道又慢了一步?

“你看看這個報紙就知道了,都在說你是建奴的細作,左良玉的幫兇,意圖搞亂江南,好讓大明重現兩宋之禍,說你是大明的秦檜,是投降派,不僅僅是底下的人批評你,高弘圖和史可法也聯名批評你,和你割袍斷義,你的學生陳貞慧也表示要與你斷絕師生關係。”

馬紹愉將報紙遞給了張慎言,張慎言忙接過來一看,看完頓時氣得吐了一口血:“高弘圖!你個叛徒!枉我如此信任你!”

“閣老,現在說這些都晚了,趕緊逃吧,再不逃就要被活活打死了。”

馬紹愉說着就忙對跟來的覺悟法師吩咐道:“趕緊帶着閣老坐我的官轎逃掉,我來應付這些鬧事的人,要趕快,東廠的人發現後,就來不及了!”

“去江浦,去江浦,懷寧侯孫維誠還有三千騎兵在!”

張慎言說着就自己主動跑出了府,連自己的家人也來不及帶上。

馬紹愉看着張慎言坐在自己的官轎跑了,也忙換了一身的奴僕的衣服混了出去。

而等到民衆們闖入張慎言府時,張慎言早已沒了人。

憤怒的民衆們只好一把火燒了張慎言的府邸。

同樣化裝成書生的馬吉翔不由得對身旁一化裝成書生的錦衣衛說道:“居然讓他跑掉了,立即傳命封鎖各處城門!”

馬吉翔內心是很鬱悶的,因爲王承恩這次沒讓他以暗殺的手段處決張慎言,而是要發動士紳百姓對張慎言的言論攻擊。

雖然這樣讓張慎言名譽掃地,卻也使得張慎言有了逃生的機會。

朱由檢這裡也知道了張慎言逃跑掉的消息,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只是說道:

“對付這類人,讓他們名譽喪失,沒有蠱惑百姓的根基,比殺了他們更好,不過爲謹防他成爲范文程那樣的漢0奸,嚴令東廠全力通緝此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