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

對於侵略者,沒有任何感恩的必要,至於被殖民纔會獲得新生的謬論自不必多言,被強暴後還說強暴的好的觀點只能說明觀點很畸形。

無論是之前的兩宋還是現在的大明,在這個時代都是蛻變進入新的生產方式的混亂時代。

宋是因爲元蒙這個落後的政權取代了他,而且元比清還糟糕,硬是還把人也三六九等起來,連步入小農經濟巔峰時代的積極性都沒那麼高。

使得朱元璋這樣一個農民娃有了能重建小農經濟政治秩序的機會,農民建立的王朝最初自然還是一個維護小農經濟社會穩定爲主要目的的王朝,但農民的兒子就不再是農民,他們的繼承者會無可奈何地看着這個帝國下的漢人用他們的智慧再次把新的生產方式簇生出來。

而作爲帝國的統治者要麼順應時代的發展修正政體,要麼就被新生力量推翻。

但最不應該的方式是被外來勢力干擾,在他破繭成蝶的前夜被阻遏或在被強行變成一隻受傷的蝶。

更糟糕的是,這股外來勢力還是更落後的文明,那麼在這股勢力被同化之前,必然使數百年的發展毀於一旦。

朱由檢知道,如今的大明與滿清之爭其實就是南北集團之爭,再進一步說,就是守舊的小農經濟維護者提倡者與希冀改變的新生力量之間的鬥爭。

多爾袞等滿清軍事貴族最大的見識也不過是一統天下建一個屬於他們的盛世王朝,吳三桂等投靠滿清軍事貴族的漢族大官僚大地主們無非是想繼續做他們的大地主,併爲新王朝的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朱由檢所依靠的江南財閥和底層士紳以及庶民所想的則是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做生意,平平靜靜地做學問,老老實實地種地謀生。

他們自然也沒有要讓華夏進入工業文明的覺悟和見識,朱由檢也沒有要求他們在這個時代的人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那樣畢竟也太難了些。

但他們至少都希望現有的和平狀態不被打破,不希望成爲新王朝建立時的犧牲者,畢竟在未來,即便滿清真的成了一統天下的清王朝,他們這樣的人很難分到足夠的利益,而他們現在所掌握的利益反而會被新的大地主大官僚所剝奪。

他們只是在自救,而不是在求變。

混亂的時代總要歸於穩定,舊的平衡被打破總要建立新的平衡,重建也好,自救也好,總有一方要被淘汰。

朱由檢現在和他背後的南方集團要做的就是自救,但作爲後世者的他希望通過自救的目的讓自己身後的南方集團能爲自救而改變,外界的壓力不應該成爲一個集團墮落的緣由,而是使更新的速度加快。

朱由檢前世作爲一個受某主體思想教育而根深蒂固的學子,自然最基本的習慣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正所謂摸着石頭過河,他現在做的便是務實地讓自己背後的南方集團能最終戰勝整個北方集團。

以務實的觀點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帝國統治的民心支持率,還是民族意識方面,自己所代表的南方集團都是可以戰勝北方集團的,只不過是南方集團的官僚體系因爲數百年積累而有些臃腫腐化不及北方集團新政權充滿生機而已。

但也至少可以和北方集團打個平局,再出現一個南宋王朝就是。

只要出現一個南宋一樣的南明,大明依舊還有機會在南方發生蛻變。

歷史上的南宋是因爲在金之後又遇到了個元,其命運不可謂不悲催,而今如果大明再以南明之方式存續百年的話,朱由檢就不相信還會出現繼清王朝之後的又一個遊牧政權。

即便出現,爲漢人政權再爭百年契機也是很划算的,若歷史再讓清代明,他那時已經作古,自然也沒有辦法。

但至少只要朱由檢還活着,就不會讓大明停止一日的改變。

朱由檢一拉繮繩,麾下的戰馬停在了近衛軍第二軍的校場上。

眼下正是風雲變幻之時,他作爲帝王雖無暇去前線運籌帷幄,但在後方自然也不能一直待在深宮,他作爲皇帝也要開始練習弓馬,操練火器,既是強健身體也是爲將來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

近衛軍第二軍校場乃原南京京營校場,面積自然不小,如今朱由檢不是待在乾清宮便是待在這裡,與近衛軍的軍官近距離接觸。

大明的近衛軍第一二三軍是以庶民與士子組成的軍事集團,符合朱由檢由知識分子領導由底層民衆爲主要力量的觀念,以近衛寓意天子親軍,以此糾正好男不當兵的錯誤觀念,增強軍人榮譽感,漢兵之強大是因爲從兵者必爲良家子,而如今清軍強,也因滿清八旗的軍官和主要騎兵大都爲貴族,朱由檢讓大量士子充實軍隊的深意便在於此。

儘管因照顧北方士子南遷可能時間上有所不夠的緣故,崇禎十八年的恩科一再推遲了日期,但到現在,會試還是已宣告結束。

朱由檢爲鼓勵天下士子投筆從戎,之前已發佈諭旨,從軍之士子仍舊可以參加恩科會試。

因而,除近衛軍第一兵團因作戰與部分士子已經不以功名外念外,近衛軍中還是有不少士子參加了會試,特別是現駐於南京京畿的近衛軍第二軍。

崇禎帝朱由檢甚至還親自給近衛軍第二軍的應試舉子舉行了壯行宴,以此表示自己對他們的重視。

新任的禮部左侍郎黃道周自然也知道朱由檢的深意,知道在恩科會試中不得輕易罷黜近衛軍體系的士子,只能一切從嚴,不然一旦有錯判之卷且出自近衛軍的士子之手,沒人不相信陛下不會藉此重懲主考官員。

朱由檢剛從校場回來,便從禮部左侍郎黃道周手裡得到了會試錄取名單,赫然看見夏完淳的名字排在第七,不由得笑道:“此子不過十五,在此之前,也是舉人?”

“回稟陛下,夏完淳乃原吏部主事夏允彝之子,傳言五歲知經文,七歲知詩文,師從陳子龍,九歲進學,且是案首,十一週歲時便已高中鄉試解元!乃天下少有之神童,沖齡高中,當然我朝自定鼎以來,如此聰穎者倒也不少,如蜀人楊公,楚人張公……”

朱由檢見黃道周害怕自己懷疑他主持科考舞弊而拼命辯解,便打斷了他:“不必再說了,黃侍郎,朕問你,大明多久沒有出現連中三元之才子了?”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微臣這就去改了名次,重新發榜!”黃道周忙從朱由檢手裡接過名冊跑出了乾清宮。

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請個假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