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

李巖神采奕奕地對湖廣總督堵胤錫和湖廣總兵高一功等說着自己的看法。

相比於之前在爲李自成謀事時,李巖似乎更適合現在的環境,頂頭上司是湖廣總督堵胤錫而不再是皇帝李自成,堵胤錫作爲基層起來的官員,且剛被簡拔爲一省總督,因而沒有威望且胸襟寬懷,又和李巖同是士大夫出身,能給予李巖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也能尊重李巖的習性。

同時,李自成一死,如今的高一功等昔日闖軍將領對李巖也更加信服,也使得李巖比之前更加有信心和有底氣和有積極性地發揮自己的才幹。

堵胤錫明白李巖的意思,也意識到李巖此刻是在爲整個大明江山社稷的未來安危的角度考慮。

作爲大明兩榜進士出身的堵胤錫自然對此很是欣慰,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對李巖的欣賞之意,也同高一功等一樣稱呼起李巖來:“那以軍師看來,我們該如何處之?”

“死守武昌!等朝廷大軍來援!以陛下之明不可能不救武昌,除非陛下又更深的考慮”,李巖看了高一功等人一眼,他沒有戳破這個更深的考慮是什麼。

但堵胤錫一聽也就明白了,明白如果自己是皇帝陛下朱由檢很可能會考慮借滿清之手除掉滅虜軍。

但也在此時,堵胤錫開始狐疑起來,他不知道李巖選擇死守武昌是真的爲大明考慮還是在試探皇帝陛下對滅虜軍的態度。

堵胤錫平心而論,雖然他不知道陛下是如何想的,但他知道朝中的很多官員對闖賊還是很芥蒂的,即便他曾經的頂頭上司何騰蛟也是如此,畢竟曾經互爲敵人,如今即便歸附,沒有誰能保證,士大夫們真正的接受了這羣曾經造反的亂民們。

“不可能!”

堵胤錫突然憤怒地拍了桌子,直接起身:“陛下能有什麼更深的考慮,軍械,糧草,棉甲,衣物,皆是陛下親自過問,大元帥府直接調撥,甚至數次警戒本制臺,毋得以嫡臣自居,輕慢抗清之義士,可見陛下之仁愛之心,軍師此言,實爲荒謬之言!”

李巖意識到自己似乎說過了些,忙打哈哈:“制臺勿怒,不用制臺明言,陛下之禮遇,下官也是看在眼裡的,下官不過隨口一說而已,現在還是言歸正傳爲好,下官以爲一旦我們死守武昌,阿濟格攻則可拖住阿濟格,阿濟格退則我們也好立即咬上去!無論是何種情況,朝廷應該不可能不管。”

“朝廷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堵胤錫當即回了一句,將一口茶飲盡:“就依你所言,死守武昌”,然後,堵胤錫又看向湖廣總兵高一功:“高總兵可有異議。”

“我們聽軍師的”,這高一功這麼一回,李巖不由得橫了他一眼,見堵胤錫面色從容,心裡才微微鬆了一口氣。

“本官去號召城中士民準備守城,籌集糧草軍械,巡撫李巖指揮守城事宜,總兵高一功等皆聽從李巖號令”,堵胤錫還是走了過場,就先離開了湖廣總督署,湖廣巡撫李巖和湖廣總兵高一功等忙拱手:“下官聽令。”

不過,待堵胤錫一走,高一功等還是不由得問向李巖:“軍師,你說我們死守武昌,朝廷真的會管嗎?”

“誰知道呢,我也不知道當今這位陛下是何許人,但能確信的是,堵制臺不會不管我們”,李巖這麼一說,劉體純不由得接過話來:“如果是朝廷不管,何不我們就奉堵制臺爲主,反正這湖廣都是他的。”

“休得胡說!湖廣的權力也是陛下給他的,你這樣說會害了堵制臺的”,李巖呵斥了一句,便開始安排起守城事宜來。

因堵胤錫和李巖達成一致,滅虜軍主力便依舊堅守在武昌城。

而此時,阿濟格還並未得知多鐸戰敗的消息,他現在收到的旨意還是清廷發出的第一道旨意,即讓他毋得輕敵冒進的旨意,阿濟格不明白朝廷爲何會發這樣的旨意,但他也猜到可能是多鐸進軍江南可能因爲太過急進而遇到了麻煩。

阿濟格反而因此更加興奮起來,他從來不認爲自己的軍事能力比多鐸差的,甚至也覺得自己當在多鐸之上,如今多鐸既然遇到了麻煩,那他自然當比多鐸更厲害才行,而眼下的武昌城多一日未被攻下,便是對他多一分的侮辱。

www⊙ Tтkā n⊙ C ○

阿濟格縱馬疾馳而來,看着橫亙在眼前的武昌城,不由得揚了揚嘴角,而在他身後則是萬名滿洲鐵騎,其中甚至有原本歷史上於康熙年間成爲清廷權臣的鰲拜。

還有吳三桂與尚可喜兩漢人王。

眼下,吳三桂是巴不得打到江南去,朱由檢對他的報復使得他現在每日每夜不渴望着能手刃崇禎朱由檢。

但偏偏沒辦法的是,他畢竟是明朝舊臣,當着外人的面,還得說是自己有愧於崇禎種種。

數百門清軍紅衣大炮此時也被掀開了布簾,炮口直對着武昌城外城城門。

鰲拜也已奉阿濟格之令帶着一百白甲兵繞着武昌城外城奔跑起來,嫺熟地張箭搭弓,試探着武昌城城防虛實。

而此時,高一功與劉體純等滅虜軍主要將領也集結好軍隊,並親自上了外城城樓,而且已經有部分滅虜軍騎兵直接出城,準備與敵廝殺,甚至開始在護城河內以及外城內挖壕溝,設置拒馬陣,而沿着城牆和主要街道的民宅也全部佔用充作臨時掩體。

很顯然,在與清軍作戰多次後的滅虜軍即原闖軍,如今也算是經驗豐富了,知道守城之戰不能再守在城牆上。

而此時的滅虜軍官兵倒也比昔日要裝備優良得多,基層官兵基本都穿上了棉甲,鋤頭鐮刀等被長矛朴刀取代,而將領甚至被賜予了鎖子甲、山甲等增添威儀的盔甲戰衣。

火器全部換成了崇禎十四式燧發槍和部分魯密銃和三眼銃,火炮也增加了二十門,由佛郎機僱傭兵代爲操作。

朱由檢將瞿式耜從澳門僱傭來的三百佛郎機僱傭兵除部分留於京城參與軍械製造和其他事務外,大部分則派到了湖廣戰場,由湖廣總督堵胤錫統一調度。

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