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

朱由檢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嚴格上來說,朱由檢骨子裡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的言談舉止一直在遵循着他的目的。

畢竟,如今的大明崇禎帝擁有的是一顆來自後世的靈魂,而這顆靈魂在後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會每天爲了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而努力適應現實環境的人。

因而,現在的朱由檢沒有來自於皇家高傲的意識,內心裡沒有真正的在意過一個皇帝的尊嚴。

所以,他與歷史上的朱由檢不同的是,他在得知李自成兵臨北京城時而沒有任何南遷的選擇壓力,沒有任何糾結關於南遷是否有損帝王形象的考慮。

在現在的朱由檢眼裡,只有最好的選擇和最應該要做的事,所以完全可以無顧慮的選擇南下江南重新開始,甚至可以爲此想盡辦法除掉阻止他這一想法的人。

而他的殘酷與冷漠以及他的仁慈與寬容都是時刻在根據他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在改變,當外在的人和事物妨礙他的目的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採取最狠辣的手段。

譬如稅政改革時,直接下令斬殺數十名官員,他依舊沒有任何猶豫,他並不在乎後來者對他的評價,作爲後來的人的他只知道活好當下,爲自己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一切。

而且,他能很好的給自己的手段一個合理說辭,因爲他一直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是正義的。

在單獨見鄭芝龍時,爲了讓鄭之龍明白,自己和自己的大明朝廷並不畏懼他鄭家的勢力,且爲了逼迫鄭芝龍與自己合作,因而才刻意表現得威嚴難測,不近人情。

但現在朱由檢是有求於鄭芝龍家族,需要鄭芝龍的人幫助自己建立強大的海軍,所以朱由檢就又能表現出親切的樣子來,讓人如沐春風。

這或許就是當年的崇禎帝朱由檢未能學習到的本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圓滑和更虛僞,也就是更現實,人總是會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朱由檢也不喜歡和自己一樣性格的人,這樣的人總是恩威難測,但朱由檢必須得這樣,他能走到現在靠得就是善於僞裝。

鄭芝龍比鄭鴻逵和鄭芝豹更瞭解崇禎帝朱由檢是怎樣的人,因而朱由檢越是這樣隨和,他反而越是恭敬:

“啓稟陛下,遵照您的旨意,微臣已將三弟鄭芝豹和四弟鄭鴻逵以及五十名部曲皆帶進了京裡,其中有最好的掌舵手二十名,最好的炮手二十名,最好的船頭十名,皆是和西洋番打過惡戰的,陛下可以隨時召見他們,今日微臣先帶着三弟和四弟來給陛下請安,請陛下吩咐便是!”

鄭芝龍並沒有敢在這方面誆騙和戲弄朱由檢,他也知道自己在皇帝陛下朱由檢面前是不能耍任何花招的,因而也就老老實實地給朱由檢介紹起自己的兩個弟弟來,並認真地介紹他們的海戰經驗和擅長的領域。

朱由檢帶着笑意,一邊聽着一邊頷首點頭,待鄭芝龍說完之後,朱由檢也沒做評價也沒做肯定,他可以隨和,但帝王的讚譽卻也是不能輕易給的。

朱由檢站起身來,帶着鄭家三兄弟走到了地圖下面:“認識這幅圖吧?”

“回陛下,微臣認識,這是萬曆三十年太僕寺少卿振之公{李之藻}根據西洋番之《萬國圖志》所繪之《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我大明神宗皇帝下詔繪製十二份傳於後世,臣等先後去過南洋、東洋乃至去過滿剌加{馬六甲}以西,所經之方位與圖繪基本相差無幾。”

鄭芝豹到底還是文人,作爲國子監生的他在這種時候依舊忘不了在朱由檢面前表現一番。

朱由檢也很滿意地點了點頭:“誠如愛卿所言,我大明有此圖足可見我大明君臣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之人,不過眼下這諾大的世界裡,我大明的領地到底是少了些,北方這半壁江山已被建奴所佔且不說,這南海之地,竟有如此多的島嶼被紅番鬼與佛羅機所佔,譬如這東番{臺灣}從三國時便是我漢人之地,如今卻被番夷所據,而且這諾大的海岸附近的數萬島嶼竟大半被西洋番所佔據,我大明好歹也是巍巍大國,如何能容忍這等宵小之徒在我南海之境稱霸!”

此刻的朱由檢表現出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角色,他在鄭鴻逵和鄭芝豹面前談論的則只是自己如何想讓大明稱霸海上,如何抵制西方勢力對東方世界的滲透,如何有朝一日也能讓漢人的軍事力量與商業延伸到大西洋兩岸去。

鄭鴻逵和鄭芝豹比鄭芝龍要年輕一些,沒有鄭芝龍那麼世故到骨子裡,特別是如今見到朱由檢第一面就是如此親切後,而習慣性地以爲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只是單純的想讓大明成爲海上超級大帝國的雄才大略之君主。

正因爲此,鄭鴻逵的熱血也被朱由檢在此刻激發了出來,與鄭芝龍一直沉默地思索陛下突然說這些到底是想幹什麼的顧慮不同的是,他也同鄭芝豹急着表現自己的博聞強識一樣,也放出了豪言:“啓稟陛下,您不必長西洋番的志氣,滅我漢人的威風,只要有微臣和微臣的兄弟們在,紅番鬼就休想在我大明佔半點便宜,東番島這些,遲早都會拿回來!”

“鄭愛卿有雄心壯志,朕心甚慰,但朕想問的是,西洋番的船是不是比我們的船要快,西洋番的炮是不是比我們的炮更有威力,我大明或許現在還能靠地理優勢與數量優勢壓制西洋番,但如果若干年之後,西洋番派駐更多的戰船來,我們還能抵抗嗎,或者說,我們大明的戰船現在能不能也去這佛郎機、意大里亞{意大利亞}、喜百泥亞{愛爾蘭}等地方揚揚我大明國威,重新永樂朝的輝煌?”

朱由檢這麼一說,鄭鴻逵一時語塞,作爲海盜的他從來沒想這麼遠,而一旁的鄭芝豹則有些面色潮紅起來,喃喃自念道:“重現永樂輝煌,再現三寶公公下西洋的壯舉,倒也是彪炳史冊之偉業。”

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