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

禮部尚書劉宗周是一個很強調提高自身修養的理學思想家,甚至還提出“慎獨”一說,但他平素想的都是如何提高自身修養,卻不知如何提高別人修養,因而朱由檢的問題,讓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只能尷尬地向崇禎朱由檢拱手:“請陛下賜教!”

禮部左侍郎黃道周則習慣性地用從書上學來的道理強行解釋崇禎朱由檢的疑惑。

畢竟當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可是很少問臣下意見的,難得一見的君臣對答,他覺得自己作爲禮部左侍郎不能不敷衍塞責,因而也就展手叩首而拜:

“回稟陛下,此等臣僚不守節而死,甘願從賊,可謂是真小人也,蓋因昔日陛下用人過於急切之故,陛下以後當親賢臣,遠小人便可。”

黃道周說畢就再次行了一禮,這種對話一般在很多朝代的君臣對答裡都會出現,一般而言,皇帝下一句問題便會是詢問臣屬如何親賢臣,遠小人;黃道周覺得自己到時候再按照古書之義,儒學之理,引經據典回答一番,也就足夠了,而且還能留下一段君臣對答的佳話。

禮部右侍郎王思任則微微一笑,他是個閒散慣了的人,對仕途沒有進取之心,自然也不熱衷於黃道周這樣要給皇帝講什麼大道理聽,而且他也的確給不出真正的答案。

在他看來,守節是自己的事,自己倒是的確能保證自己爲大明盡忠守節,卻不知道如何保證其他人也跟着一起守節。

因而,王思任也只是推說自己愚鈍,不知道該如何評述此事。

朱由檢微微一笑,現在也就只有黃道周正面回答了自己的問題,但偏偏又是自己最不想聽到的答案。

不過現在的朱由檢也不會再會因此而生氣,他不可能指望一個理學名臣能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黃愛卿是天啓二年的進士,算得上老臣了,當也應該明白,這天下之人,小人也好,君子也好,無非乃人之後天屬性,人之初,性本善,教學與傳道是幹什麼的,就是要教人做賢臣,投降滿清的官員和隨朕南下的官員一樣皆是讀程朱理學長大的,乃至於爲官坐宰,但偏偏還是出了奸臣賊子,這說明什麼,說明當前的學問沒能成功讓所有的天下人都成爲賢臣!”

朱由檢這話讓劉宗周、黃道周、王思任當場駭然變色,他們沒想到陛下居然會根據這個直接就一句話否定了程朱理學的正確性!

從宋以來,這一直是士大夫們和皇家所推崇的正統之學,居然會在此刻被皇帝陛下給否定,原因是程朱理學也沒能避免奸臣小人叛徒的出現。

可偏偏劉宗周等人此時也說不出什麼來,他們沒辦法否定許多官員投降的事實,而且他們之前也沒在意過這件事,他們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修養,講究的是學以自用,沒想過要宣揚這種學問是因爲這學問多麼好,會取得什麼效果。

朱由檢是後世的人,思維具有功利性,要求做一件事必須有什麼效果纔會去做,所以他提出的看法給了劉宗周等人很大的衝擊,甚至使得他們無法反駁!

這讓劉宗周不得不想起了陛下南遷途中發生的隨扈官員威逼孔家滿門自縊的事來。

這件事的具體緣由與過程沒人細說,南下的官員都對此緘默不言,因而現在也沒多少人知道具體的秘辛,無論是誰對外只說孔家皆誤以爲是闖賊而來,所以爲大明盡忠而死。

江南的讀書人們乃至全天下的讀書人都很願意相信這個事實,即便不相信也不會揭穿,因爲去追究真相就等於否認自己的思想理念。

連帶着南宗孔門都表示這纔是至聖先師之後裔應盡之節。

朱由檢也下了旨意,希冀南宗孔門能將這份聖人後裔之節義傳承下去,爲國家盡忠,誓死不做胡人奴役華夏之勸說者,若他日華夏蒙難,當盡節義之德,方不負天下第一聖人世家之名。

但劉宗周現在發現這件事應該是有陛下參與的,他雖然相信自己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但他不相信北宗孔門會真的全部爲大明自縊守節。

這種理想的場面不應該會出現,或許真是陛下和百官們爲匡正教化,以正人心,以全人德而逼着孔門做了此事。

劉宗周不由得暗歎,陛下和當年隨扈的官員們做此舉動不可謂不用心良苦,以一門之性命全儒學之美德,正天下之倫理。

“陛下如今提出程朱理學沒有很好的教化人心,或許並非是否定整個儒家之義,而是當今天下之學過於倡導個人修身,未盡教化之責,是故才導致出現這麼多叛臣逆賊,或許天下學問之正統需要重新定論,需要有所進益,譬如這孔家滿門作爲聖人後裔能因賊寇至而大明盡忠自縊,便是難得之舉,也足以見儒家之正統學問還是能促人盡忠守節的,只是後人讀書讀偏而已,過於求於功利中庸之道,才落得無節無德之境地。”

劉宗周這麼一說,讓朱由檢頗爲滿意。

朱由檢知道自己即便是皇帝也難以撼動儒學目前在整個社會裡的正統地位,而且他現在的帝國統治秩序與統治權威也需要儒學提供理論支撐,僅僅依靠君權神授是不夠的,儒學所提出的禮治即天地君親師是自己維持統治的根本,自己現在還不能完全摒棄,畢竟現今的大明社會依舊是以家庭與宗族爲基本單位,而這些家庭和宗族所依賴的根本就是禮治秩序,在宗族之上才結合成是一個家國,也就是自己這個皇帝,相當於天下整個大明漢人民族的大家族的族長。

朱由檢現在還不能否定這個秩序,他也否定不了這個秩序,除非有朝一日,經濟形式發生改變,家庭生產徹底被工業生產改變,禮治秩序纔會發生大的改變。

但即便到了那時,也依舊會有家庭這個基本單位組成整個社會基礎,只是少了宗族的控制而已。

這纔是朱由檢想看見的,他不想在自己這個皇帝和一個普通的直系家庭間還要隔着一干宗族。

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