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

濟南城外。【.aiyoushen】

劉澤清的十萬大軍一個個拿着銀子傻樂個不停。

兵部尚書李邦華還親自帶着兵部一干官員在城外擺了幾桌酒菜,與這些將領們一起喝酒。

一干武官們沒想到素來是鼻子朝天的兵部大佬們會如此待他們,一個個都沒有拒絕,吃的吃,喝的喝,可謂是興高采烈。

而這時候,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已經包圍上來。

等到一人在李邦華耳邊低聲嘀咕幾句後,李邦華也找了藉口退進了城裡。

待城門一關,李邦華就直接下令放炮,頓時整個濟南城外是殺聲震天。

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宛若巨浪般從左右兩翼席捲而來。

劉澤清的官兵頓時是不知所措,面面相覷。

有的官兵不由得看向了主將,誰知主將此時已經醉的不省人事。

……

這邊,大明皇帝朱由檢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面色冷峻地看了看地上已經被砍的七零八落的劉澤清。

饒是他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有些反胃,尤其是那刺鼻的血腥味。

但有時候要想在這個吃人的亂世裡崛起,就得走過這樣的屍山血海。

“隨朕去城頭!”

朱由檢給李若璉吩咐了一聲後,就先急忙跨出了布政使衙門。

一到城頭上,朱由檢便看見城外的劉澤清的十萬大軍已經被自己的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團團包圍。

“現在情況如何?”朱由檢問着李邦華。

李邦華忙回道:“回陛下,我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已經包圍這十萬大軍,劉澤清部將李化鯨意圖突圍已被我軍擊退,李化鯨也已被殺!”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從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手裡接過劉澤清的人頭來往上一舉:

“將士們!朕乃天子朱由檢!爾等不必慌張,朕知道你們是被逆賊劉澤清所矇騙裹挾,如今逆賊劉澤清牟圖弒君,已被朕親自誅殺,爾等若肯歸附於朕,朕敢保證,對爾等以往罪過既往不咎!但若敢繼續從逆,朕絕對格殺勿論,包括爾等妻兒!”

說着,朱由檢就將劉澤清的人頭丟了下去。

頓時,這些劉澤清的官兵看見主帥頭顱嚇到退了幾步。

此時,朱由檢身邊已經打起了黃傘蓋,近衛二軍的火器手也上了城,弓箭手也已就位,炮口開始推了出來。

而兩側的近衛一軍和近衛三軍的步兵已經舉起了長矛,劉芳亮和周遇吉同時帶着麾下將士不停地喊着殺!殺!

劉澤清的十萬官兵早已被嚇破了膽,哪裡敢反抗。

也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頓時,整個劉澤清的十萬官兵都陸陸續續放下刀槍,跪在了地上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心裡對此甚是滿意,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良久之後才吩咐兵部尚書李邦華立即整編劉澤清所部。

至此,劉澤清的威脅被完全剷除。

從山東到淮揚,已無任何軍事威脅。

不過,徐州的高傑和鳳陽的劉良佐,朱由檢不得不有所提防。

自己一旦到了江南,這兩人也是肘腋之患。

尤其是劉良佐!

高傑本是李自成的部將,因讓李自成戴了綠帽纔不得不投降大明。

因而高傑不可能投降闖軍,當然也不可能投降建奴,建奴對闖賊出身的將領素來是零容忍。

入關的建奴與漢人大官僚大地主合作,而建奴獲得這些大官僚大地主好感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政治目的是剿除流賊,素來大官僚和大地主對闖賊是不能容忍的,因而建奴對高傑等闖賊出身的將領也就不能容忍。

所以,朱由檢決定對高傑進行拉攏,對劉良佐進行剷除。

更何況,高傑部因爲大多數是流賊出身,還頗有戰鬥力,而劉良佐除了禍害百姓外毫無戰力。

而且,劉良佐還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嫡系,這種依附封疆大吏的官兵若不加以除掉,自己只怕也無法控制馬士英。

當然,還有湖廣的左良玉毋庸置疑也是要除掉的,此人有東林黨背景,自己這個皇帝到了江南,若不將此人剷除,根本無法控制乃至剷除東林黨。

但左良玉乃江北四鎮中最大的勢力,所以朱由檢現在也不好對左良玉部下手。

不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左良玉這樣的人留在大明就會一直是顆毒瘤。

十日過後,劉澤清的十萬官兵被整編完畢,除去五萬人被裁汰命令就地屯田外,朱由檢只收攬了五萬多人編入近衛軍。

眼下李自成和建奴正在京畿一帶打的正酣,再加上劉芳亮部已歸附大明,北直隸南部和山東以及河南如今也都還在大明手裡。

朱由檢雖說要在江南以長江天塹爲依託厲兵秣馬,但他沒有打算就這樣放棄還在大明手裡的中原之地。

雖說這一帶大多是平原,無險可守,又都是四戰之地,但卻也可以算是朱由檢將來抵禦建奴的戰略縱深。

整編劉澤清的工作結束後,朱由檢再一次召開了一次朝會。

這一次,他將長江以北的中原之地的基本政策確定了下來,並命現駐守保定的朱昭明領兵部尚書銜爲北直隸總督,轄制麾下所有兵馬,統領軍政大權,而戶部尚書倪元璐爲北直隸巡撫,協助朱昭明處理民政事宜。

周遇吉則被朱由檢任命爲山東總督,領兵部尚書銜兼左都御史,統領山東境內的軍政大權,兵部右侍郎孫時綸爲山東巡撫協助周遇吉。

河南乃處於湖廣左良玉部和鳳陽劉良佐部之間,朱由檢不好插手,只能遙令鳳陽總督馬士英兼領河南總督。

如今是戰時,朱由檢決定摒棄以前的以文抑武的行政體系,更何況這種戰略前沿更需讓主將統轄軍政大權纔好統籌力量抵禦敵軍。

所以,朱由檢直接讓周遇吉和朱昭明這樣的武將總督一省軍政,而素來不會打戰善治民政的文官爲輔佐。

另外,讓朱昭明做北直隸總督,一是朱昭明現在乃自己的義妹,且與闖賊有血海深仇,又在邊鎮有抗擊建奴的經驗,再加上她又是周遇吉的妻子,所以朱昭明不可能不死守北直隸,除非她想讓她在山東的夫君周遇吉獨自面對建奴。

周遇吉也不可能對北直隸的戰事坐視不管,該伸出援手的時候肯定會伸出援手。

這樣一來,整個北直隸和山東就能形成一個齊心協力的防禦整體。

朱由檢這個皇帝在江南也就更加踏實的整合兵馬,蓄積北伐力量。

多謝書友赤縣神州300書幣打賞

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十章 帝后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