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

王承恩謝了恩,他心裡是對朱由檢很感恩的,甚至不止一次暗自祈禱着若能保得陛下朱由檢長壽,他自願捨棄所有陽壽。

這並非僅僅是因爲王承恩秉性忠貞,更因朱由檢在平時總是要待他比別人親厚許多。

有時候,王承恩自己都覺得奇怪,皇帝陛下朱由檢似乎一直把他當做親人,什麼都跟他講,也跟他說,甚至還會每次主動關心自己,這樣的暑熱天因爲召見了自己還要表達一番歉意。

王承恩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陛下朱由檢對自己如此親切甚至是信賴。

上一次有可能會謀害陛下的夏永德乃是王承恩的乾兒子,王承恩本以爲在夏永德事件之後,自己會失寵,會被陛下罷免掉東廠提督一要職。

但讓王承恩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陛下朱由檢沒有什麼都沒有說,連半句責備自己的話也沒說,有時候雖然也會在自己面前表現出情緒,但也更像是一個人在親人面前的真實表現一般。

王承恩也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可以讓陛下如此信任。

此刻,當皇帝陛下崇禎朱由檢說起自己這個皇帝和全天下的安危在他手上時,王承恩突然覺得自己手上的溼帕足足有千斤重。

王承恩知道自己的陛下在害怕什麼,他鄭重地點了點頭,不由得暗自發誓寧可自己積下一身的罪孽,也要保得陛下安全,錯殺三千又如何,就憑陛下待自己之情義,自己寧可下十八層地獄!

朱由檢不知道王承恩此刻的內心活動,他見王承恩濃眉緊鎖,溼漉漉的帕子都被他擠出水來,啪嗒啪嗒地掉在了地上,便以爲王承恩或許只是壓力大而又不知從何處着手的緣故。

儘管王承恩不知道爲何崇禎帝朱由檢如此信賴他,但朱由檢自己是清楚的,原因無他,在原本歷史上,王承恩是陪他一起自縊的人,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能在自己最危急的時刻還會跟着自己一起自縊的太監,他自然不得不信。

也正因爲此,雖然朱由檢知道王承恩不是很善於揣摩人心,洞察利害,但他還是要讓王承恩執掌東廠,充當自己的眼睛,只有王承恩才值得信任。

朱由檢見王承恩一時沒有說話,便親自提點起來:“近些日子,看似風平浪靜,但有幾件事倒是可以琢磨琢磨的,譬如松江府尹吳佳胤被暗殺一事,迄今懸而未決,還有夏永德突然斃命於詔獄一案,以及無錫一院試案首溺水而亡事件還有生員韋達微於松江被殺事件,這幾件事看似沒有關聯,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死於非命!而且哪裡有這麼多大膽的人,先殺知府又殺生員,甚至還在詔獄裡殺了少監夏永德?而韋達微與那溺水而亡的案首都是無錫生員,且死亡時間相差不遠,這是不是說明兩者之死有什麼聯繫,別看這些事表面上不相關,但很可能就隱藏着很多玄機。”

“這些人敢如此肆無忌憚地殺死有身份的人,是否也敢殺你,甚至是殺朕?”

朱由檢這麼一說,王承恩也開始意識到貌似這看似還風平浪靜的江南地界上的確出了不少各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似乎都隱藏着一個個驚天陰謀的大案,作爲東廠提督的他也不是沒有讓人查探過,吳佳胤雖不畏權貴但在朝堂上並無要置他於死地的政敵,夏永德與東廠系統的詔獄素來無瓜葛,而那兩生員據悉也都是品行端正之人,素來沒有什麼仇家。

“如今建奴清軍即將揮師南下,再度圖謀我大明半壁河山,而國內某些不忠不義之輩未免就蠢蠢欲動了些,尤其是一些本據天下商利的士大夫們,他們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但朕作爲天下之主,只能儘可能地緩和矛盾,但你就不一樣,你是東廠提督,動刀子的事得你來,你不做惡人,就只能讓朕自己做惡人。”

朱由檢這麼一說,王承恩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奴婢明白,請陛下放心!”

王承恩如今也纔算明白自己應該做的是什麼,當他離開乾清宮時依舊不由得回頭看了一眼乾清宮,他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會不會也要同首輔範景文一樣落得個即將被陛下拋棄的下場,甚至爲平息士紳之怒而殺他的下場。

但他知道自己爲了陛下的安危和大業,他必須得做這樣的一個惡人。

王承恩悽然地笑了笑,拳頭捏得很緊,隨即便一臉寒霜地來到東緝事廠,且立即重新調閱起朱由檢所提到的幾件案子來,吳佳胤一案的兇手是誰,因松江府的鄉紳被殺了個十之六七,與吳佳胤有過接觸的都被東廠嚴加審訊過也沒有找出破綻;對於夏永德,在關押夏永德當日值班的東廠番役都被動用大刑但直到嚥氣也沒有得出什麼。

而唯獨兩生員的死亡似乎還能有跡可查,而此時,恰巧王承恩也通過一東廠番役的稟報了得到了些訊息。

“你是說這個唐英和韋達微的同窗都說他們之前曾與端文學社的創建者顧林發生過爭執,好像是因拒不加入端文學社之事,除此事外,唐英和韋達微還有沒有和別的人別的事發生過矛盾?”

王承恩直接問道。

“沒有,據唐英族人說唐英素來性格謙和,且一味好讀書,很少與人接觸;而韋達微朋友雖多,但都說其人性格極好,從未與人發生過口角之爭。”

這番役回答後,王承恩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既然是如此,如若這唐英之死與韋達微之死有關聯,且唐英也不是溺水而亡而是被人殺害的話,那麼兩人之死也就只能與這端文學社的顧林有關了?”

不待這東廠番役說完,王承恩便立即下令逮捕顧林於詔獄,準備嚴加審訊。

而這時候,東廠一名掌班不由得勸了起來:“公公,這顧林非同一般的生員,他乃顧端文公之後,且在士林中頗有威望,其新成立之端文學社也頗具影響,不少朝中大員與其來往,我們若是動了他只怕容易招得朝野非議。”

“你是說端文學社與朝中大員也有來往?”

王承恩突然問了一句,這東廠掌班點了點頭。

“那就更得抓了!這些文社學社什麼的一旦與朝中大員來往,便有干預政事之嫌,豈能輕饒!”

王承恩直接怒喝一聲。

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請個假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