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

朱由檢走進了孔府。【.aiyousheng】

此時的孔府早已是混亂不堪。

昔日作威作福的孔家人只有老弱婦孺幼還被圈禁在屋裡瑟瑟發抖地看着外面如強盜一般的文官們。

而在她們頭上則是被一個個吊起來的孔府男丁。

朱由檢進入孔府正堂就正好看見有三個大腹便便的孔家人被吊在房樑上。

“陛下,這是孔胤植之叔和二弟以及剛中鄉試舉人不久的五弟。”

半卷着袖子的李明睿一手拿着筆一手拿着賬本走了過來。

接着,李明睿又說道:“這幾個人總算是滿門殉節了,也不枉他們世受國恩。”

朱由檢只是笑了笑。

他不知道該怎麼去評價這羣瘋狂的文官,強行讓人家孔家人做了不願意做的忠義之舉。

就在這時,他看見史可法正帶着幾個文官將一箱箱銀子擡了出來。

而左副都御史陳純德則拿着個錘子到處砸牆,說素來士紳藏銀子都還藏牆裡。

他陳家乃世代茶商,孔家的銀子瞞不了他。

戶部左侍郎則在攬總統計抄家所得,一個勁地說不夠:“戶部的冊子記載,他孔府擁有田產就達十萬多頃,不可能就這麼點銀子!”

文官們一聽此便繼續瘋狂地滿孔府的搜查。

朱由檢看得出來。

這羣文官們徹底是瘋了,他們不但要孔家滿門殉節來達到他們內心裡所理想的結果,還要讓孔門交出全部家產。

似乎這樣才能讓他們心滿意足,認爲這纔是一個大公無私的聖人後裔世家該有的表現。

大明的文官集團從來都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這是科舉制度和崇文抑武下的產物。

從最底層到頂層的社會精英都被集中到這一個羣體。

自正統以來,大明因他們而興,也因他們而亡。

朱由檢知道自己作爲皇帝需要的就是駕馭好這股可怕的力量。

既不能被這羣人牽着鼻子走,也不能與這羣人有太大的隔閡,老死不相往來。

因爲這樣做,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會給大明帶來災難。

前者如自己當政起初幾年就因爲信任東林黨而使得民困加重。

後者卻如萬曆帝時期導致朝政頹廢。

而現在這羣文官正好被朱由檢利用來對付孔家。

文官代表士紳階層的利益,而讓他們文官處置孔家,就等於士紳階層內部之間的鬥爭。

朱由檢這個皇帝自然也不會得罪全天下的士紳。

至於瘋狂的文官們根本也不會擔心什麼後果。

至少到目前爲止,全天下的輿論控制權都在他們手裡,他們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

即便強行說北宗孔門滿門殉節,並捐出全部家產資爲國用,估計也會有人選擇相信。

朱由檢自然也不會處置這羣被自己利用了的文官。

畢竟他自己也是這裡面的受益者。

從部堂高官到御史言官以及素來不沾銅臭的翰林官們完全沒再顧及自己的形象。

一箱箱銀子被他們擡了出來,登記造冊。

而至於古玩玉器,他們作爲學富五車的兩榜進士,看一眼就能估值。

史可法已經三天三夜沒閤眼。

太僕寺丞申佳允累了就趴在一堆銀子上面呼呼大睡,醒了後又繼續登記造冊。

沒有讓錦衣衛等幫忙,忙活了好幾天的文官們在孔府裡挖掘出了高達六百多萬兩的現銀!

至此,北宗孔門被文官們滅門,其家產也被全部籍沒!

六百萬多兩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於現在大明國庫年收入的三倍左右。

朱由檢不得不承認這孔府無疑也是一個拖垮大明的一個大蛀蟲,而且還是一個存續了數百年的大蛀蟲。

或許在整個山東地界,這富可敵國的孔家的財產已經抵得上一個王府。

不過,一下子得到六百多萬兩,對於朱由檢而言,無疑讓他的南下準備資金也就充足了不少。

加上還剩餘的一百多萬兩,他現在擁有現銀八百萬兩銀左右。

這個數字已經足以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並支撐一場大的戰爭。

江南的士紳財閥們想用經濟轄制他也增加了難度。

要知道,就在三個月前,他朱由檢還因爲區區一百萬兩響銀髮愁,而不得不求助大臣。

如今他光是現銀就擁有八百多萬兩。

朱由檢的腰桿自然硬了不少,大明素來是藏富於民,他隨便收拾一個土豪,就能改善一下財政情況。

說真的。

朱由檢現在已經開始想着自己到江南後是不是用不着和江南的士紳們客氣。

要知道江南的商人更是富甲天下,還有聞名天下的徽商。

甚至要是能除掉大海盜鄭芝龍,只怕得到的財富更多。

在離開兗州這日。

朱由檢再一次召集了羣臣。

“孔府男丁一個不留,諸位愛卿也真是夠狠,說說吧,這件事如何向天下人解釋,建奴會不會以此爲藉口責備我等,說我等不尊孔孟。”

朱由檢之所以這麼說,便是想看看這些衝動過後的大臣們如何善後。

“陛下,造成孔府悲劇的是突襲入兗州的闖賊田見秀部一手造成的,我們只是路過!”

淮揚巡撫李明睿的一句話讓朱由檢不由得瞠目結舌起來。

朱由檢忙問向其他大臣:“你們也都這麼認爲?”

“是的,臣等皆這麼認爲!”羣臣齊聲回道。

朱由檢心裡很是佩服自己這羣文官們的狡猾,他沒想到這羣人硬是把這個滅孔門的鍋甩給了李自成。

“也罷,李自成已經替朕背下了劫了陳圓圓的鍋,如今替你們背下滅孔門的鍋也算不了什麼,反正一個鍋是背,兩個鍋也是背,他李自成天生就是背鍋俠,流賊沒人權,是自古皆有的事。”

朱由檢腹誹了幾句,就又吩咐道:“李明睿,就由你寫篇昭告天下的檄文,朕對孔門陷於流寇之災的慘劇深表同情,不過對於孔門投降李自成和準備投降建奴的投機之舉也深感不恥,如今被流寇滅門,也只能算是他們咎由自取。”

“啓稟陛下,微臣已經提前寫好了,請陛下過目!”

李明睿說着就呈遞了上來。

朱由檢看了一眼,的確達到了把孔家被滅門的鍋甩給李自成又讓北宗孔門之醜惡行徑散佈於天下的目的。

“昭告天下吧。”

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請個假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十章 帝后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