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

雖說外面民憤喧天。

局面似乎臨近崩亂。

但朱由檢。

大明的崇禎大帝。

恍然亦如昔日面臨清軍鐵騎踏臨江南一般。

我有紫氣自東南來。

何懼他西北狂風捲沙塵。

朱由檢沉穩如鎮海之巨塔。

當黃傘出現在宮門的那一刻。

當朱由檢的手往上一揮的那一刻。

數十萬庶民轉瞬間皆停止了呼喊。

仿若是強大的磁場徹底壓制住了他們的聲音一般。

這或許就是帝王的氣場。

內閣首輔高弘圖屏住了呼吸,渾濁的老眼忐忑地看着前方。

但當他看見朱由檢毅然站立在面前時,才也不由得挺直了胸膛。

張同敞等數十名荷槍實彈的近衛整齊地踏步而來,站在朱由檢面前。

“爾等皆爲我大明之黎庶,乃朕之子民,乃漢家興盛千年之基業,告訴朕,你們今日,來皇極門請願請的是什麼願,因何而來!可有代表,上前一答!”

朱由檢大聲一喊,近衛跟着傳話,彼時整個皇極門外聲若驚雷,平地乍起。

“回稟吾皇陛下,吾等黎庶一不爲誅奸佞,二不爲訴冤情,三不爲減賦稅,只爲北伐請願,因北伐而來!華夏神州尚有一半喪於敵手,北都仍被韃子所據,吾等不敢忘其恨!”

走出來的乃是柳敬亭。

柳敬亭說畢便振臂一呼:“北伐!”

“北伐!”

“北伐!”

“北伐!”

……

高弘圖暗自驚駭,他能看得出來這一切都是有預謀的,一切都是有籌劃的。

但此時,他什麼也不能說,衆口鑠金,羣情洶涌,昔日他們文官拿來對付陛下的手段而此時卻被陛下拿來利用庶民對付自己這羣文官。

這一次,他們又輸了!

……

此時。

百姓們再次停止了呼喊。

而朱由檢也再次高喊了起來:

“爾等之意,朕已盡皆明白,朕有如此心懷家國之黎庶,朕心甚慰!有你們這樣的子民,何愁華夏神州不能一統,何愁我大明不能重振!位卑尚不忘憂國,朕忝居帝位,又何日不曾想持長槍殺過黃河!”

“今日在此,朕便與諸位言明,朕從未有議和之意,也未敢有議和之意,膽敢再有議和之意者,便如此玉佩!”

朱由檢不知何時袖中已有明亮光鮮的玉佩往地上一摔,鏗然而碎。

“報!”

此時,馬吉翔準時出現在朱由檢面前:“滿清使臣塔拜、傅以漸已被萬民所殺!”

“殺得好!”

朱由檢大聲一吼,他這麼一喊就等於給這件事定了性,百姓們皆鬆了一口氣。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乃我大明之祖訓,朕爲天下計,不得不暫失北都以巡狩南都,而如今大業漸成,豈有不親領百萬軍復北都之義!不如此何以雪前恥,何以重振君德!”

朱由檢此時表現得極爲坦蕩,對於自己南遷之事毫不避諱地承認,以此來證明自己北伐之強烈願望。

因而,此時朱由檢面前的庶民們見天子如此言皆是感佩涕零,既爲君王哭也爲君王笑。

“內閣首輔高弘圖!”

朱由檢此時大喊一聲,內閣首輔高弘圖也只能站了出來。

“擬旨,建虜本是爲大明之臣,卻不思報國恩,而起兵造反於白山黑水,禍害天下數十載,幾欲亡我大明,如今竊據北方更是不惜民力,一味掠我漢民殺我漢民,此等無君無父無仁無義之賊寇,朕怎能容他居於北方,他又怎配與我大明互相稱國!

朕已下定決心,於明年即崇禎二十二年十月舉兵北伐,宣戰書於建虜,列三十罪狀責其過,他滿清僞帝若還有半絲良善之心,當卸冠跪降,否則朕之百萬大軍不會放過他滿洲一人!”

“遵旨!”

內閣首輔高弘圖退了下去,他知道這旨意一下,就意味着北伐之議已成定局,而議和之事已成泡影。

不但如此,自家陛下此舉已讓皇權皇威直接躍過文官集團直達庶民

大明百年以來有文官挾持民意抵制皇權的慣例將不復存在!

“爾今之吾皇已然成千古之一帝,吾等從此只能爲一順臣耳!”

高弘圖說後便落寞地走向了文華殿。

……

而此時。

朱由檢繼續同萬千民衆許諾道:“此次北伐,不加徵,不虐民,不佔地,不求累民一物,不無償用民力;從此刻起,在收復北都前,朕亦不修宮殿,不建皇陵,不納妃嬪,傾盡內庫襄助北伐大業,即便布衣襤褸也在所不惜!”

說畢,朱由檢已同萬千庶民吶喊了起來:“北伐!北伐!北伐!”

而庶民們聽爲北伐不加徵不虐民不佔地,甚至寧願自己傾家蕩產也不借此加重百姓負擔,自然更加感動,皆大聲響應了起來。

朱由檢微微一笑,百姓們自然比官僚們好忽悠,因爲他們更淳樸。

不過,如今這麼做,就等於第一次讓庶民登上了大明的政治舞臺,讓這些工人農民學生進入了大明政治圈。

戶部尚書劉萬春受不了被萬民辱罵自殺於正堂。

而禮部尚書王思任自上了辭疏,想回紹興品茶飲酒盡餘生。

朱由檢同意了王思任的辭疏,不過則沒有讓他告老還鄉,而是以北伐爲由徵召王思任去寶慶擔任同知安撫地方。

貶謫文官去偏遠地區促進當地教化比把文官罷官回鄉爲禍鄉里要對帝國有利得多。

朱由檢自然不會放王思任回紹興。

對於自殺的劉萬春,朱由檢也追賜了諡號,也封了官爵,予以厚葬。

說到底劉萬春也非大奸大惡之人,執掌戶部以來也算生財有道,雖說摳門但也不過是節省而已,避免國家陷於靡費。

之所以如今落得自殺下場,跟其性格有關。

但也正因爲此,文官們從此以後不得不顧慮庶民的力量,也不得不意識到民意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它能逼得一個人辭官,甚至能讓一個人自殺。

內閣首輔高弘圖也上了辭疏,但朱由檢沒有同意,只以他應對民衆示威不力爲由罷免了他所有加官,暫領內閣,命其將功贖罪,在北伐之前完成改革鹽稅之政,否則便自裁。

高弘圖知道自己如今不能拂逆朱由檢聖意,便在接下來只專注於鹽稅改革的事宜來。

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