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

從朱由檢允許近衛軍官兵參與科舉的政策開始起,科舉制度只培養理學文臣的傳統形式便一直被文武兼備學識雜糅的新士子衝擊着。

大明陸軍軍事學堂和近衛軍軍級學院培養出的一些軍官生中,都會有對於政治更感興趣的人,這些人會由各軍和大明陸軍軍事學堂統一向當地官府報備參加舉業,但依舊還會在軍中擔任軍職。

這就意味着,大明近衛軍的官兵本身已經是士的階層,他們也已經成爲了這個帝國的統治階層。

包碩不過是其中的一員,他把自己定義爲一名新儒士,他既接受儒家經典理論也接受着朱由檢的聖學理論,他一接任吳橋縣的縣令之職便開始按照自己在近衛軍軍事學堂中學到的政治經濟學知識以及在儒家經典中挖掘出的倫理知識來開始實施自己對吳橋縣的管制。

包碩首先做的則是以自己所屬的近衛軍士兵爲基礎成立督察隊。

一個近衛軍兵團級的單位是有自己的直屬官兵的。

而包碩雖是吳橋縣縣令但也有自己的軍職官銜忠武校尉,因而他也有自己的士兵。

包碩以自己的士兵爲各督察隊隊長,招募當地忠誠本分的百姓成立督察隊,分兵管理吳橋縣各分區的治安,以此達到穩定秩序的目的。

畢竟在近衛軍大量消滅士紳階層後也導致了整個吳橋縣統治秩序的混亂,一些匪徒與不法分子也開始鬧事起來,甚至一些街邊混混也多了起來,將劫掠富戶當成了正義的事。

因此,包碩來到吳橋縣首先要做的便是恢復統治秩序,然後則是統一分配生產資料與平抑物價。

大明對滿清的經濟戰一直在進行。

印製的大量銀元流入到了滿清統治的北方地區,但滿清官府又不知道儲備黃金應對大明對他的貨幣衝擊,再加上滿清先後發動兩次南下徵明的戰爭使得北方地區的通貨膨脹十分厲害,且加上士紳富戶們都囤積居奇,使得北方物價高得離譜。

特別是最關係民生的糧價與鹽價。

按照錦衣衛的報告,北方地區一百銀元才能買到一石米,而在南方地區同樣的一百銀元已經能買到一百石米。

整個北方的百姓要買米也只能揹着大袋的銀元去兌換米或者白銀。

官府也不再信任銀元,只收白銀,使得整個北方地區的銀貴錢賤現象越來越嚴重,底層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

因而使得近衛軍在吳橋縣對於士紳採取報復時,整個吳橋縣的庶民們對於士紳們沒有太大的同情心,原因就在於矛盾的確已經激化到即便近衛軍不出現他們也會反的地步。

但包碩是替大明統治這裡的,所以他要重新建立長久穩定的統治秩序就得把這個物價降下來,恢復整個吳橋縣的政治經濟秩序。

這對於接受過新學問教育的包碩不是什麼難題,而且在大明行政領域已有了一套典範流程。

首先,在成立督察隊維持治安後,包碩便開始如約兌現將近衛軍從各士紳家族中囤積的糧食布匹銀兩銀元等基本生產資料按照他設定的規格分給這些士紳家的奴僕丫鬟。

同時將土地分配給佃農們,至於還剩下的大量糧食、布匹、房屋、古董等則以低價出售,以此達到大量回收銀元的目的。

跟隨近衛軍北上的不只是軍隊也有許多各個系統的學員,其中就有大明中央銀行系統的學員,此時包碩便親自選擇了一位來自大明中央銀行系統的學員,以他負責在吳橋縣成立中央銀行縣級分行,開始通過儲蓄業務的方式回收大量銀元。

吳橋縣的百姓們本身就不怎麼信任銀元的貨幣價值,且都得了基本的生產資料後也沒有了進行貨幣貿易的必要,因而在看見存進銀行可以得到利息後便想着與其白放在家裡不如放進銀行,也有不信任銀行只藏着家裡的。

但無論是哪種方式,導致市面上的熱錢就冷卻了下來,貨幣流通量下降,經濟活動的總財富與貨幣流通的總財富開始趨於平衡,物價也就跟着降了下來,人心也得到了安定。

根本上是因爲近衛軍將士紳們佔據的利益分給了庶民所以使得社會矛盾降低,而物價下降不過是經濟方面的表現形式而已。

回收回來的銀元則回運回南京回爐或者銷燬,但更多的是被大明有計劃的投放在還沒被佔領的滿清統治區,因而導致滿清佔領區出現這樣的現象,無論你物價高到什麼地步,總有土豪能一擲千金地把你提價十倍的東西買回去。

滿清官府對於這樣的經濟北伐比近衛軍的軍事北伐政治北伐還要無力,但包碩這種沒多少官場經驗的年輕大明官員一到任就能將這樣的問題完美解決,給予老百姓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大明自然比滿清好,即便是大明的官府也比滿清的官府值得信任。

在滿清佔領區,一張一千銀元面額的紙幣都不能讓百姓們信任,但在大明佔領沒多久的吳橋縣,包碩爲方便官府與民間的貿易方便只不過隨意寫的一張有數字的紙就能得到百姓們的信任,百姓們相信憑藉這樣的紙可以去兌換到他應值的物件。

在穩定好治安與經濟秩序後,包碩則開始進行對樓晟這些清廷官員的審判。

北方百姓對統治階級所有的不滿都集中到樓晟這些滿清官員身上,因而包碩對這些人的處分也是對政治人心的穩定。

樓晟本以爲包碩會勸降他甚至會收留他,但他沒想到包碩把送到了審判臺上,而且是接受所有吳橋縣百姓的審判,這讓樓晟很是崩潰,但讓他更崩潰的則是他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凌遲處死。

大明近衛軍對吳橋縣的佔領後帶來的改變意味着此次北伐戰爭不再是張養浩所謂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此刻起,北伐的近衛軍每收復一處城池就會解救一處的百姓。

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十章 帝后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