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

如果張居正沒有出現在萬曆時期而是出現在大明這個時代的話,他要是推行新政的話完全可以不用去玩弄權術勾結內臣才能得到改革權力的保障。

他可以提前數年進行新政改革,也不必擔心死後被秋後算賬,因爲他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是合法的。

言官沒權力在他的任期內彈劾他竊權亂政。

內廷也沒辦法再阻止其改革的步伐。

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是秉承帝王旨意掌行政大權。

即便皇帝對他產生了厭惡也只能做到罷免而不能否定其權力的合法性。

即便想懲處這位內閣首輔也只能從貪污、草菅人命、謀逆等方面找證據。

當然,這並沒有削弱帝王的權力,帝王依舊是最高的獨裁者。

只是帝王不再兼任宰相的角色而已。

或許沒有以前那麼專制,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大明帝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國家。

帝王已經沒辦法做到大事小事皆獨攬到自己身上。

再說,朱由檢也不清楚以後的帝王會每一代都是合格帝王,有個合法的宰相至少要好一點,至少能有個內閣首輔和帝王一起承擔帝國的責任。

這樣可以避免以往的內閣首輔只顧着混日子,甚至只一味討好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現象。

朱由檢所設想的內閣首輔當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行一個帝國在政治方面進行改變的而不是循規蹈矩。

在張居正以後的內閣首輔便是如此,既討好整個文官集團又迎逢着皇帝,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得帝國處於停滯狀態。

當內閣首輔的人往往是善於左右逢源的人。

而現在,內閣首輔被直接規定爲文官集團之首,所有行政系統的文官皆是內閣首輔的屬吏,內閣首輔自然也就不必去討好文官集團。

又因內閣首輔是由皇帝任命,因而基本上內閣首輔和皇帝的政治觀念當是一致的,皇帝若想保守自然是選保守的人當內閣首輔,皇帝若想激進自然是選激進的人當內閣首輔。

同時,又因爲內閣首輔掌控了文官集團也可以更加容易凝聚文官的力量推行新政,也可以去抗衡整個武官集團。

當然,這並不是說武官集團依舊會被文官壓制。

武官也有自己的中央機構便是大元帥府。

大元帥府的最高統帥是皇帝本人。

而軍隊的指揮權與調兵權皆已由大元帥府控制,也就意味着,武官打仗將不再聽從兵部調配,武官也就不再從屬於文官,即便是軍隊裡的文職人員也都只接受大元帥府的軍令。

大元帥府的官員任命也不走內閣控制的吏部和兵部。

大元帥府有自己的組織部即總政治處。

但大元帥府沒有除了皇帝外是沒有最高統帥的,即便是樞密使此時也已被朱由檢撤掉不再設立。

但大元帥府有自己的部門如同以前的六部衙門一樣,事實上就相當於軍0事委0員會,而朱由檢是主席。

但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即三法司是不隸屬於內閣與大元帥府的。

但他卻掌控了大明的立法權與司法權以及檢察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和內閣與大元帥府是並立的。

除皇帝本人外,任何一個帝國官員不可能在掌控部分軍權的同時還掌控司法權以及檢察權和行政權。

但大明並沒有完全實現司法獨立。

大元帥府內部還有軍法官,而皇帝自己還有東廠和錦衣衛。

不過,朱由檢正在努力讓除了大元帥府內部犯罪人員交由三法司處理,但對大元帥府體系官員的監督則沒有交給三法司而是交給了錦衣衛。

大元帥府體系的官員只能皇帝自己的人去監督其貪腐情況,即便是三法司的文官也沒有權力監督與羈拿大元帥府體系的官員,只能由錦衣衛羈拿再交給三法司後再由三法司的刑部立案、大理寺判決,都察院監審。

但錦衣衛只負責對軍隊和監督和對外軍事情報的管理,不再參與對行政與司法系統的監督,而對行政和司法系統的監督則只由東廠負責。

錦衣衛和東廠依舊是朱由檢加強皇權的左右眼睛,一隻監督軍隊,一隻監督行政與司法。

現在的大明再以文官武官來區分帝國官員明顯已經不適合。

畢竟在大元帥府代表的軍隊裡也有文官,而在內閣控制的兵部裡也有武官,衛所兵依舊是屬於兵部但已經只充當維持地方治安的角色,甚至在三法司裡也有武官。

大明帝國現在已經是一個近代化的資本帝國,在皇帝之下也已實現三權分立,自然帝國官員也以三種不同權力性質來區分。

帝國的官員們已經在適應這種變化。

隨着範景文和高弘圖兩次組閣,以及大元帥府在軍事統籌與指揮上的完美髮揮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對戰犯等的獨立審理,皆已讓大明帝國的官員們適應了這種統治方式。

“從崇禎二十四年開始,大明取消戰區制,以原有的承宣布政使司爲基礎改爲省,恢復甘肅省,省內依舊保留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省設巡撫,巡按!巡按向巡撫與都察院負責,都指揮使司官員由大元帥府選命且向大元帥府負責,按察使司只向刑部負責。”

“另外,設雲貴、四川、兩廣、湖廣、閩浙、南直隸、北直隸、薊遼、山西、陝甘等地設戰區總督與總兵,總督與總兵皆由大元帥府任命,領駐紮於這幾處戰略區域的近衛軍兵馬,各省都指揮使向大元帥府負責便是向該所轄區域內的總督與總兵負責。”

“在崇禎二十四年三月以前,大元帥府、內閣、刑部、都察院完成各省所屬機構建立與官員任命,崇禎二十四年三月開始重新選舉內閣首輔,由各省巡撫和各戰區總督爲候選人,向朕陳訴競選內閣首輔理由,朕將於五月宣佈新任內閣首輔人選,以後內閣首輔限制期限,每五年一屆選舉,不得超過兩屆連任,即不得超過十年,以避免帝王專寵一人,出現權臣!”

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