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

自從大明皇帝朱由檢駐蹕南京後。

整個南京城便沒有一時一刻,沒有絡繹不絕的人往這座本就繁華的城市擁來。

豔陽高照的南京天空下。

能看見朝陽門、正陽門等各處城門都有無數的人在進進出出。

從官僚士紳到販夫走卒到倡優名姬,都因爲帝王在這裡,而齊聚這裡,並想借此尋得一躍龍門的機會。

北方的戰亂似乎沒有給這些人任何的危機之感。

大多數也就真的是“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湖歌舞幾時休”。

當然,這種心理現象很正常。

大明皇帝朱由檢駐蹕南京,在他們看來,這裡就會一定很安全,也就陸陸續續地在這裡聚集。

一時間南京的地價房價飛漲,物價也在漲,但勞動力成本卻在下降。

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的熱情。

爲引起大明皇帝的注意。

南京城一夜之間便出現無數新的詩社乃至新的詩詞文章。

傅山、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張岱等江南名士都已抵達南京。

宣揚自己的學術思想。

這些人抵達南京自然引起一陣陣熱潮,連帶着朱由檢都在密切關注着,命錦衣衛和東廠好生監視這些江南名士的一舉一動。

不過,真正讓南京上層統治者們最爲關切的則是七名內閣成員齊聚南京,進宮覲見陛下朱由檢並商議新政之事。

朱由檢爲使滿足天下百姓士紳的望治之心,早已命禮部告示於天下。

他將召集內閣閣臣商議改革之事,以此解決眼前之國計民生艱難之問題。

朱由檢已有旨在先,准予天下士子百姓議論國事。

並命大明現今之危機又獨到之見解者可呈遞於任意一位閣臣,由閣臣上書,直達天聽。

這樣一來,整個南京士林便就炸開了鍋。

晚明時期,便本就是言路大開之時,社會風氣極度開發的時代。

士民皆有議政之熱情。

而現在朱由檢作爲皇帝直接下旨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自然是更加迫不及待地要向上面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

朱由檢這樣做自然有讓所有階層的人都和大明共同進退之心,讓全天下的人知道大明跟他們息息相關。

不過,南京城也就因此更加熱鬧了。

有狂悖書生大呼大明需重循古制,效法堯舜的。

還有書生認爲胡人流賊作亂實因吏治**的、

也有書生認爲天下糜亂,皆因農道不行,土地不均所導致。

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總之,都在準備着向帝國的統治者們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和渴望中興大明的心。

但現在只有內閣次輔高弘圖和東閣大學士路振飛和東閣大學士張慎言在南京。

因而,每日踏破他們府邸門檻的人可謂是門庭若市。

但因聖旨在先,他高弘圖和路振飛以及張慎言只能耐心地將各書生的意見都收下,直到上朝會的前一天才閉門不出。

這一日。

在外的其他五名內閣成員皆已抵達南京城。

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帶着抄沒龔府的家產和劉良佐的人頭剛一進南京正陽門,便有無數書生擁了過來。

“李閣老,學生王夫之有萬言書呈上!”

“李閣老,此次陛下問策於天下,學生黃宗羲獻上嘔心瀝血十年之理學所得!”

……

李邦華早已得知南京士林大論國事的事,因而如今他倒也有所準備,在聽了無數士子之言後,他便忙命他的幕僚接了文卷,並高聲喊道:

“諸位拳拳報國之心,本官已盡知,本官保證,一定讓陛下知道你們的訴求!”

內閣首輔範景文這裡也是如此,他剛一到朱由檢在南京給他賜的府邸,就看見無數士子擁堵在了他府邸旁的街道東西兩側。

範景文只得下了轎子,一一詢問,直到暮色時分才得以脫身進府歇息。

文淵閣大學士吳牲猶如笑面佛一般,在親切地見完了各界名流後已是下半夜,最後乾脆就在轎裡打了個盹,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趕去了皇宮。

唯獨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卻遭遇到了許多南京士子的冷待,他一進入南京城,幾乎就沒有士子來朝他上萬言書。

這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孤獨感,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種閹黨成員肯定是不被江南的士子歡迎的。

但馬士英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他已經篤定了要坐陛下走狗,自然也就不怕被這江南的士子冷待。

“罪官阮大鉞見過馬閣部!”

“學生顧炎武有山東各地百姓見聞錄謹呈馬閣老!”

不過,讓馬士英欣慰的是,還是有兩個人出現在了他的駕前。

阮大鉞乃閹黨成員,馬士英認識,如今見了老友,他自然也是很高興的。

而顧炎武的出現這讓他有些意外,並更加欣喜,心想自己也並非真的沒有人願意跟隨自己。

……

次日寅時。

天色依舊還是昏暗的很。

但整個南京城許多官員府邸已開始大開中門。

燈籠開始在漆黑的南京各街道里蔓延。

一個個着紅袍系玉帶的大明高官們皆打起精神開始往早已是燈火通明的南京皇宮聚集。

建極殿大學士範景文看了看頭上浩瀚星辰,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他帶越王和寧王兩位皇子一路從北直隸到河南再到湖廣以及江西的所見所聞。

他很想立即進京將百姓之困苦都告訴當今陛下。

文華殿大學士高弘圖現在只希望勸勸陛下別再擴大錢謙益謀反案,造成江南官僚已是人心惶惶。

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也同樣是百感交集,他剛剛帶兵領高傑和劉芳亮兩部剿除了劉良佐部。

但也因此,讓他深刻認識到兵禍給百姓們造成的災難,他不得不承認,大明迫切的需要嚴明軍紀。

文淵閣大學士吳牲卻沒有對國內局勢多麼強烈的憂慮,他從海路跟隨太子一路到杭州,他只知道海盜在大明依舊很猖獗,甚至其海盜勢力已然可與朝廷分庭抗禮。

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則提前收集了一份東林黨和復社在江南的調查書,他要繼續向陛下朱由檢闡述黨爭的厲害,尤其是東林黨對大明造成的巨大傷害。

東閣大學士路振飛剛上任應天府沒幾天,就感覺到應天府物價騰飛,他心裡現在只想着如何不因此而出現人心慌亂之象。

東閣大學士張慎言現在滿腦子想的則是陛下朱由檢抄家所得的上千萬兩白銀到底怎麼用,以及未來窮困的國庫如何增收,是不是該繼續加徵賦稅以此解決眼前的財政困境。

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十二章 遇襲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十一章 南撤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