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

明軍用迫擊炮封鎖住了日軍的退路,日軍現在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而日軍指揮官即幕府老忠阿部中秋只能帶着自己尚餘兩萬多的幕府武士居縮在不到十畝地的狹窄區域裡,手持着倭刀,背靠着如雪飄花的櫻樹,兩眼緊盯着步步逼近的大明官兵。

明軍放棄了用震天雷密集殺傷日本武士的方式,爲的是避免讓這些日本武士嚇得直接落荒而逃,那樣的話,僅僅依靠四十門迫擊炮也擋不住急於逃命的日本武士。

更何況,陸軍第六軍總兵官李定國與海軍北海艦隊總兵官鄭成功還有一場關於擊殺日本武士的比賽。

因而,第六軍與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的直屬步兵營便成爲了跟着主帥李定國和鄭成功狩獵的獵犬,兩支僅以軍裝顏色相區分的大明軍隊皆卡上了刺刀,朝這些日本武士殺了過來。

李定國和鄭成功衝在了最前面,他們相信自己的刺殺技術肯定能完虐這些日本武士。

而此時日本武士見明軍端着刺刀殺了過來,也殺了過去。

砰!

李定國盪開了一日本武士的倭刀,然後猛地一個突刺,直接刺中了一名日本武士的腹部空擋處。

銳利的刺刀比日本倭刀還要直身且刃窄,李定國刺進這日本武士後,又拔了出來,又是刺一刀。

近衛軍訓練刺殺技術講究快準狠,防左右攻擊以及後退等都頗有章法,技藝步驟講究大道至簡。

而日本武士的劈砍則講究力大頻率快,卻不及大明的刺刀一招制敵的快。

更何況大明線膛槍加上刺刀已遠遠長於日本倭刀。

所以,李定國一個突刺,一名日本武士就倒地,轉身又後腳發力前進又一個突刺刺殺一名日本武士,接着前腳發力後腳後退又突刺刺殺一名日本武士。

鄭成功也不甘落後,他仗着自己體格高大而倭人又身材矮小,再加上大明刺刀乃合金鋼刀說削鐵如泥有些誇張但切斷豬肉一般脆弱的頸部則毫不費力,因而鄭成功是直接拿刺刀當砍刀劈,一盪開日本武士劈砍來的倭刀,就突然橫劈過去,一顆日本武士的頭顱就飛上了天,只剩下半截身子還站在原地汩汩往外噴血。

其他明軍則沒有主將這麼任性自由,只跟在各自軍官後面整齊劃一地將刺刀刺出去,又收回來,一隊隊的日本武士被當此突刺穿了腹部,而最終只剩下阿部中秋和其身邊的五個日本武士。

“你們,你們天朝的官兵何時變得如此厲害,你們的火槍上爲什麼還有刀,爲何這刀還如此鋒利!”

這德川幕府老中阿部中秋一邊疑惑不解地說着一邊往後退着。

李定國和鄭成功各自拿着一把帶血的線膛槍朝阿部中秋及其身前的五個日本武士走了過來,笑道:“那個當官的倭寇算兩個,怎麼樣。”

“可以!”鄭成功笑着說了一句,就忙端起了線膛槍,摸了摸微彎的帶血刺刀:“剛纔我似乎殺得比你多,先讓你一次,你先吧。”

“別把自己說的這麼大方,明明是老子殺得多,你先,免得劉侯爺到時候又說我們陸軍讓你們海軍的弟兄吃了虧。”

李定國正說着的時候,這邊的日本武士阿部中秋和其他五個日本武士卻突然拔出了隨身攜帶的小型倭刀,切入了自己的腹部,猛地一拉,就是濃烈地鮮血從腹部蔓延了出來,兩眼卻依舊瞪得溜圓,直勾勾地盯着李定國和鄭成功。

“還挺硬氣!”

李定國和鄭成功相視一笑,見此也沒有再比下去,乾脆下令大軍立即翻越山路,立即前往島原。

而十萬倭國幕府軍的屍骸也不必怎麼處理,直接堆在一起,澆上油和堆放上柴塊,用大火燒個幾天也能燒個乾乾淨淨,然後化作無數無機磷肥,滋養一下大地。

明軍出現在島原的時候,島原的倭國大名朝裡藤甲還在和自己的家養藝伎一起吹陶笛,同時還玩着把雞蛋往花徑裡塞的遊戲,弄得整個幽靜的築室裡嬌音細細,把紛亂轟鳴的炮聲滌盪在了十里青山之外。

等着槍聲開始密集地出現時,倭國島原城的大名朝裡藤甲才跪坐在禪房一樣的廳堂裡,看着眼前的插花,纏上白布,一把刀就切入了自己右腹,穿着和服且濃妝豔抹地如鬼魅的藝伎這才重新吹起陶笛,好像是在爲自己的大名祭奠,頗有儀式感。

大明的軍隊最終佔據了這座離長崎最近的北部城鎮,並在這裡歇息了一夜。

夜裡的島原城下起了雨,也就顯得更加幽靜,唯獨不合時宜的是總有刀鋒切入肉體的聲音響起,鮮紅的血猶如毛筆揮灑在宣紙上的一撇在竹製紙窗上映現。

這是大明軍隊在處置散落在島原城的倭寇,即日本武士,無論是沒落的日本武士浪人還是正跟着自己的大名風生水起的能手,大明軍隊對於這些倭國掌權者絕不姑息,具體原因是一山不容二虎和捨我其誰的心態。

接下來,大明的軍隊繼續進攻佐賀。

但佐賀也是倭國的一大名所在地,但佐賀的大名沒有選擇切腹自殺,甚至還召集了三萬日軍開始與自己決戰。

面對三萬日軍的阻擊,對於近衛軍而言,只不過是一次有活靶子進行刺殺與射擊訓練的最好方式而已。

李定國甚至只出動了一個步兵營就擊潰了這支日軍,而佐賀的大名一見自己的軍隊潰敗,就也忙不顧地收拾金銀細軟要往江戶方向跑。

而明軍的目的可不僅僅是佔領幾塊大名的地盤,而是要將整個倭國消滅在這個世界的文明圈子裡,因而佐賀的倭國大名也只能算是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

大明繼續沿着佐賀往久留米方向的河流繼續往前攻擊,很快便又攻下了久留米城。

至此,大明軍隊徹底已佔領倭國兩座城池。

很快,海軍陸戰隊又佔領了大分和三重兩座城池,整個倭國九州盡屬於大明的領地。

但大明的軍隊此時已經開始對準了下關。

下關乃江戶德川幕府又一個重要據點,甚至比長崎還重要,因爲下關一旦又明軍佔領,明軍將可以直接從下關上岸,從而實現橫掃倭國的戰略,而日軍也知道下關的重要性,開始動用了十五萬日軍於下關塞內等候明軍出現。

多謝書友不知道起什麼的100書幣打賞

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