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

這個時代的倭人很有一種原始人打扮的風範,亂糟糟的頭髮,衣衫與盔甲亂搭的服飾,再加矮短的身材透露着一股野蠻與變態的符號。

特別是十五萬倭國日軍齊聚在下關城時,陣勢如一羣夜叉來襲了一般,咕咕唧唧地叫着,顯得二之氣十足。

倭國江戶德川幕府大老酒井忠清更是拿着一把小扇子得意洋洋地在下關城外的岸邊站着,似乎對於長崎的一場戰敗完全沒有任何記憶,咕噥咕噥地對自己部下說道:

“明人重火器而輕搏鬥,但火器並非萬能,天氣將變,等大雨一至,酒井忠傑你帶三萬最神勇的幕府武士殺過去,明軍那時火器在大雨下勢必失靈,到時候便是你們大顯神威之時。”

一名叫酒井忠傑的青年日軍將領“哈耶”了一聲,拔出了雪亮的倭刀,在烏雲密佈的下關城下唧唧哇哇地喊了起來,其身後的三萬日本武士也唧唧哇哇地喊了起來,顯得很是囂張而又怪異。

……

而明軍這邊則是整齊的士兵與基層軍官站在最前面,以營爲單位組成若干陣營,其步炮騎交替錯落排序,做到進退有據,兩翼策應安全。

士兵皆是頭戴精鋼笠盔加紅纓,兩側還有護耳軟甲,內襯白衣外罩棉甲,手腕和膝部以下系鎖子護臂與鎖子護腿,腳蹬戰靴。

前排步兵爲防止敵軍弓箭鐵彈還配有藤牌。

但後排步兵則皆是手持崇禎三十六式線膛步槍,腰纏子彈夾,掛有五枚震天雷,背後還有裝有單兵專用後勤輜重的揹包。

而基層軍官則是笠盔變爲鐵盔,外罩布面鐵甲,肩部有披膊以及肩章,手持與步兵同樣的線膛步槍,但不帶揹包,但有軍用望遠鏡,多配有一把玄色漢劍,且負責站在最前面指揮。

高階軍官則不罩甲,多以蟒袍爲外衣,主帥爲顯身份會披鎖子甲與鎖子腿羣,皆是箭袖,手持與繡春刀類似的指揮刀。

高階軍官身邊跟有手持衝鋒槍皆腰纏兩個基數的彈夾的警務兵以及草綠色榴彈巨炮與手搖式機關槍和迫擊炮則如隨行鋼鐵猛獸一般整齊地跟隨着機炮營,立在軍大營之後。

……

而此時,海軍北洋艦隊兩艘五千噸級的蒸汽風帆雙動力戰艦也開始鳴着汽笛由下關海口東西兩個方向對進而來。

濃濃升起的白煙與天空的烏雲形成鮮明對,巨大裹甲船體猶如海洋藍鯨推着驚濤巨浪前進,身後跟着的風帆戰艦亦如一羣遊弋的大白鯊。

大明現在的作戰方式已有了幾分海陸並進的態勢,而眼前的下關城以及城內城外的十五萬日軍在此時的明軍眼裡也不過是一路央的一堆亂草而已,等着鐵流滾滾而來時,便是這堆亂草劃爲齏粉之日。

……

唰的一聲

瓢盆大雨傾瀉了下來,猶如九天銀河從天而降一般,海水與陸地皆是水花四濺。

剛剛準備集結完畢的明軍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皆被雨水沖刷得眉目與頜下滴水,手鋼槍更是水流四溢,而甲衣也盡是雨聲連連,但整個明軍依舊是不動如山。

天色開始變得有些昏暗,好在由閃電伴隨着巨雷而來,劃破天際,將海陸照耀得猶如銀光乍現出的末日世界一般。

雨水打在裹鐵戰艦打出噼啪的金屬聲,而啪嗒的風帆帆布聲似乎更多。

雷鳴繼續炸裂在空。

但這時候,下關城的日軍卻歡呼了起來。

大雨似乎真的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握着倭刀齜牙咧嘴地駕着小船地風雨飄搖朝明軍陣營衝了過來,口裡直喊着:“殺雞雞”

似乎要與明軍決一死戰。

……

明軍也開始發動了攻擊。

天色將晚,大軍由大分與佐賀來到這人煙稀少的九州東北部,再不趁此攻入下關城,拿下山口,獲得足夠的給養,大軍已然無法支撐,將不得不回撤至大分。

爲此,李定國與鄭成功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兩艘裹鐵鉅艦與十多艘一級戰列艦組成一道城牆,攔在下關口海岸,用火炮阻攔着日軍往這邊的衝擊,而明軍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則划着運輸木船在鉅艦護衛下準備強行登陸。

猶如龍舟一般的大型木製運輸船長而狹窄,可運兵百人,適合在狹窄的海口進行軍隊運輸。

此時,明軍便乘着這樣的木製運輸船飛速朝下關口對岸而來,猶如在鉅艦下穿梭而來的過江之鯽,迅速靠近了下關口海岸。

……

而同樣乘船而來的日軍則剛剛遭受到了海軍戰艦的數百門火炮的炮轟以及無數霰彈和槍彈的攻擊。

一個個日軍猶如下湯餃子一般被打死進海。

有時候一整艘日軍木船被摧毀,火花四濺,整個江面片刻間是一片醬紅色。

三萬日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傷亡不計其數,僅有零星幾個日本武士逃了岸。

在岸的日軍大老酒井忠清在看見鉅艦出現時已經感到驚愕:“明軍的戰艦何時變得如此大”

而在明軍的火炮與火槍肆意掃射着衝向對岸的日軍時,這酒井忠清更是大喊了起來:“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這樣,這麼大的雨,他們的火器居然還能用”

“讓他們回來,讓他們回來”

日軍大老酒井忠清意識到自己下達了錯誤的命令,忙呼喊着讓自己的三萬軍隊撤回來,但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他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三萬日軍全部被消滅在海。

……

明軍陸陸續續地登了岸,步兵開始用槍射擊着前方的日本武士,一槍一個將這些武士射倒在地。

而日本武士手裡的火繩槍此時成了燒火棍,倭刀也只能拿來切腹,忙不迭地撤回了下關城內。

等着機炮營登了岸,明軍纔開始準備轟城,一輪炮轟之後,下關城成了廢墟。

明軍猶如潮水一般衝了過來。

而穿着大褲衩的日軍則在日軍大老酒井忠清率領下不要命地赤腳往山口方向奔逃着:“媽媽呀,媽媽呀”

明軍騎兵追擊了過來,一開始還用槍,後來懶得用槍,直接用刀砍,一刀一個,沒幾下砍得整個從下關到山口的路盡是倭寇之血。

不到一個時辰,明軍順利佔領下關,登陸倭國本州本土,擊潰倭國日軍十五萬主力。

:

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