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

那馬士英在東南國深受教誨,知道東南國以經濟爲先,“福利”爲輔,以什麼豬的屁論英雄,越高越好,高的就是大英雄,否則就是前明官員的嘴炮專家。

既然如此,他就懂得有的放矢。

在東南國,他被當成了重要閣臣來培養,在各部轉職,清楚各部業務,對於如何發展經濟。

而次輔楊天生則是東南國王后楊鶯兒之父,以海商做掩護,兼職海盜,待他女婿得國後,楊天生搖身一變,洗白了當起大官,先任職建設部,負責基建工程,先後歷任經濟部,主管經濟發展,又轉到福利衛生部,對於改善民衆生活深有體會,業務純熟!

王侯將相豈有種乎,他認真任職,力圖青史留名。

他很勤奮,懂得抓住這個機會!

兩人搭檔,一主內一跑外,竭力把國民經濟更上一層樓。

如果說姚明恭執政是守成和穩定,那麼馬士英-楊天生執政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改革階段。

漕運改海運!

漕運,是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內陸交通運輸系統,主要是指由南向北,通過京杭大運河運送官糧、軍糧以及重要的大宗物資到達封建王朝統治中心北京的系統性工程,包括開發運河、製造船隻、徵收官糧、軍糧等。

漕運萌芽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明代漕運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明朝對漕政管理極爲重視,建立了從朝廷到州縣的管理機構,“行漕法規”也得到健全和完善,產生了支運、兌運和直達制度。

通過漕運,把南方豐富的物資運往北方,尤其是帝都,從而穩定了北方的統治。

新明以來,雖然京師南移,但是明朝在北方邊境用兵、建設,進入東北大地搞開發,需要的物資不減反增,甚至超過了北京帝都時期。

但是漕運的麻煩多多,一曰淤塞,黃河水患頻繁,泥河滾滾涌入大運河,漕運船隻將被困住,不能按時到達京城,此時糧價就會飛漲,影響很壞;二曰“浮收”。在漕運過程中,損耗在所難免。官府不願承擔,便將其攤派給百姓。有時,徵糧官在規定數外直接多收40%——50%,民衆不滿,“鬧漕“事件不斷;三曰“缺錢”,漕糧開拔,需要兵丁押船護送。官府支付的全程運費只有每船200兩,標準多年不變,而物價上漲很快,差旅費不足的兵丁們只好向沿途官府攤派,並將這筆錢最終轉嫁給老百姓;四曰既得利益者,漕運開通,從官到民,都靠水吃水,固然官員賺大錢,小民也得靠這條漕運度日,他們人數不少,形成了一個堅定的利益集團……

漕運不利,南方的糧食要歷盡艱險,曠日持久,從蘇杭運到京城。各省每年解送進京的漕糧日漸減少,倉儲積存日漸空虛。京師地區的糧食供應危機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

歷代明朝皇帝對於漕運的麻煩心知肚明,在永樂年間,曾經嘗試漕運改爲海運,利用海船把物資從南方運到北方,收到良好的效果。

明朝開國至永樂年間,海運一直是南糧北調的重要手段,奈何阻力非常大!

單是利益集團涉及到的就有官員、兵丁、商人、漕幫、船民等等不下百萬之衆,想要海運,得先把這百萬民衆搞定再說!

他們還有官員爲他們張目,反對海運,理由有四:風大浪急、海盜出沒、糧食易黴、成本較高。

大多數是胡說八道,如說海運成本高,實際上海船一條頂倆是小事,大的海船一條頂上百條漕船,所需要人手很少。

關鍵是海運多能順暢抵達,而漕運只要河道堵塞,那漕船過不來,京城陷入饑饉。

至於糧食易黴,這個也好說,只要做好包裝,就能夠有效地抵禦發黴,還有風大浪急,海上年年都有商船往來,有船毀人亡的事,運河裡也多有險阻,歷年都有船隻遇險沉沒,船伕家破人亡,豈能只是海運有危險,漕運就沒事?

海盜出沒?!

以前確實是大問題,現在嘛,也不看看,東南國就是海盜建立的國度!

漕運改海運是一項既定方針,姚明恭執政數年,已經爲廢除漕運作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與準備,推行這項改革是水到渠成。

改革最大阻力是利益集團,爲此,首先對付官員,馬士英使用雷霆手段,把那些海運並不熱衷的中央有關官員與相關的地方官員全部調走。

例如戶部郎中葛世振,明崇禎十三年的進士榜上的探馬郎,以文詞巨麗,又經世而出衆,其上奏兵餉之事,稱“增兵不如練兵,加餉不如清餉”之語,極得帝心,崇禎皇帝曾將其名書列於御屏,後葛世振請假省親告歸,甲申變後,葛入南京出仕,其管理財政是有二把刷子,但堅決反對漕運改海運,結果去職。

又有地方大員袁樞,爲浙江巡撫,其父乃大明故兵部尚書袁可立,素有才幹,還是東南國的堅定擁躉,影響力很大。

但他不同意走海運,結果被調往中央任職,被搬走了。

諸多官員逐一過關,次輔楊天生親到杭州主持會議,逼着各路官員表態,不從者盡皆調任。

作爲政治靠山的官員們一去,民衆就好辦了許多,部分的漕運人員轉爲海運助力,負責倉儲、搬運等工作。

楊天生大興基建,修路、修橋、修水壩、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吸收大量漕運人口!

這方面他是老手,駕輕就熟,在漕運一線的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建設。

如此民衆去了打工,有了出路,就不怕民變了。

還有移民!

中國人雖有“故土難移”的習俗,但也得看清楚,在漕運地區的移民,到東北給地一百畝一戶四口人,到東南國的給地五十畝一丁,還有安家費十個銀元,土地可以傳之子孫!

不得不說,土地的誘惑力巨大!

適時在民衆中開展“開枝散葉”的宣傳,民衆移民踊躍。

海運的時機成熟,於公元1653年正月,楊天生親蒞上海,部先後,申號令,各州、縣剝運之米,魚貫而至,鱗次而兌,浹旬得百六十餘萬以大舟二百餘啓運。

他告祭風神、海神、天后,集長年三老,犒酒食銀牌而遣之。

可謂萬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飆動黿龍踊躍。

二月底,海運船隊順利抵達天津。

從此,海運正式成爲了南糧北調的手段,而漕運於次年停止!

第32節只值三個銅板的紀念章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1272節 賣帝第1001節 藍軍在行動(三)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1975節 王弟泰維斯亞跪了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965節 移民事宜第1480節 戴維先生的黑底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979節 番鬼妹的宮廷生活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2035節 初戰伊斯坦布爾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7節實幹興家,空談誤事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354節 鶯兒有喜!第36節斯托姆的加入2072節 開國大典第1373節 聯合作戰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218節大艦上炮擊訓練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879節 賽義夫帕夏帶路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1112節 呸!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312節 方伯的憂慮第1790節 對近衛軍餘部的處置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768節 破堅城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1684節 事情跟不上變化第1988節 不屈的莎車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158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五)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1233節 艱難時分第1824節 教皇的憤怒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2016節 大豬肉!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1064節 招供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741節 新朝讓鬼變成人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351節 殺,不殺!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431節 謠言第1863節 巷戰的好戰術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171節落子(完)第460節 馬打籃人來了第1787節 奧斯曼近衛軍的末日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761節 黃金艙人物、年代大事記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007節 王上萬歲!第2081節 聖騎士與異教徒的合作第1565節 運河之民工隊第1859節 吃得好第1547節 香菸(一)第750節 窮途末路的韃靼人第958節 王子體驗人生第23節都在演戲第105節人生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