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節 廷議風聞奏事(二)

新明法律規定子民生命權不受他人剝奪,只有官府纔有殺人執照,依法處置罪犯。

這條規定對於皇家與普能民衆一視同仁,在前明乃至於打前的年代,上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有種種的鄉約民規,比如父親若告兒子忤逆,打死了事,不受追究!

顏琨突然想起一句話:“你能夠在此發言,你還得感謝你所反對的朝代和人!”

他的父親顏常武入主新明,背後被人辱罵,罵他是海賊、強盜,殺人無數,還殲銀擄掠,無惡不作。

但顏琨看過公開發表的顏常武執政新明後的歸納總結:他殺人不多,除了幾個罪大惡極的官員之外,其餘的人一個不殺,全部流放,更沒有滅族之事。

在運輸他們到東南亞時,保障他們的生活,所有的船長都簽了責任狀,不得死一個人,否則會被追究。

那些到達東南亞進行勞-動-改-造的東林黨人士,官府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予出路。

他們也煥然一新,現在,前東林黨干將史可法在土澳當起了總督!

還有好些前東林黨人痛改前非,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很好的貢獻。

一些傳聞被殺的前明官員和大儒,當他們重新出現時,造謠者被啪啪地打臉。

顏琨爲他的父親而感到驕傲,冷眼看姚至言,心忖這幫人怎麼還不接受教訓,還想着重覆前明舊轍?

真要是恢復科道風聞奏事,就一定對他有利?

當然,他搞別人一時爽,被別人搞則時時爽!

當他得勢時想搞誰就搞誰,可是花無百日紅,待他失勢時,別人連他走路姿勢都可以拿出來說話,參劾他,給他安下種種的罪名。

這不是說笑的,某位官員因爲斜眼看皇帝,被治以大不敬的罪名!

或許,他已經不計個人得失,而想的是團體利益---文官階層,就算文官怎麼鬥毆,也是肉爛鍋裡。

多麼高尚的品德啊,顏琨都要爲他拍掌叫好,就不知道他在地方任上時會不會這麼努力,會不會拼命在前呢?

顏琨腦洞大開,心中泛起了一個想法……他想建議新明廢除翰林院,斷所謂清流的根!

……

姚至言說古道今,說起今朝,首先就拿朝廷曾嚴重關注的兵部郎中趙新華前往北海之事展開討論,趙新華往北海去,一路連吃帶拿,在覈銷軍隊報銷時收受大量賄賂,造成很壞的影響。

由於他爲人狡猾,做賬老成,朝廷查不出他的把柄。

他爲人貪酷的名聲在民間傳開,但科道官員沒有了風聞奏事的權利,不敢對他彈劾。

他之所以敗露還是小老婆反腐,他小老婆生活奢華,揮金如土,這才被官府捉着正着,以鉅額資產來歷不明罪把趙新華拿下。

當時他出行北海時,朝廷已經三令五申,他卻有法不依,同時科道也不能有效地監督。

再有淮河鹽務案、錢塘江堤案、廣州走私食糖案以及武陵茶葉案等等,這些都是官員碩鼠挖國家牆腳跟的重大案件,科道官員布有眼線,也有所瞭解有關的民間風聲,正因爲缺乏風聞奏事的權利,不能輕舉妄動。

要是彈劾對方失敗,還把自己給填了進去,何苦來哉。

最終發現無風不起浪,在案發前收到的風聲都是事實!

不能及時制止,沒有止損,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姚至言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說明缺乏風聞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說完,朝堂上大臣們紛紛說:“臣等附議!”然後跪了下來。

好傢伙,包括了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三位重量級大佬,還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僕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等大多數官員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員,佔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馬士英、楊天生、堵胤錫三位閣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員以及部分九卿官員反對,涇渭分明!

一般地,把業務官員稱爲“濁流”,他們負責具體事務,大有機會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徑。

而象姚至言這些科道官員、詹事、翰林學士等,都是清水衙門,叫做清流,與濁流兩邊天然對立。

果然是預料中的一邊倒,朱和坪並沒動氣,他知道那些官員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別有用心,許多人是憂國憂民,認爲國家隨着經濟的發展,缺乏應有的監督,科道沒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導致於貪官污吏損害了國家、朝廷的利益。

現在朝的官員們經過了清洗,絕大部分官員對朝廷是忠心的!

象內閣三閣老方士亮、週六一、吳易全都是事務官出身,他們幹得一點都不含糊,要政績有政績,要人品有人品,說多光鮮就有多光鮮,才能夠在龐大的文官隊伍中脫穎而出,他們的提拔是經過顏常武同意的,說他們想反朝廷,朱和坪頭一個不信。

也就象前明那樣,初期科道官員風聞奏事很給力,也很公心,但到了中期之後,風聞奏事的權利才變質。

就拿姚至言來說吧,他任戶科給事中之前是山陰縣縣令,其考覈爲卓異,經濟指標名列前茅,原本是個窮縣,他任職三年,大力發展經濟,把窮縣帽子給摘了下來,邁上了中等縣的水平。

好吧,就看誰能夠把他們說服了。

沒讓朱和坪失望的是重臣堵胤錫親自站了出來,他雙手鄭重其事地託了兩件大殺器。

第一件武器是《前明國史》第十冊,他翻開一行念給大家看道:“前明亡於黨爭!”

然後他說道:“諸位有無疑問?”

回答是無異議。

《前明國史》是由首輔馬士英任總裁官,前首輔姚明恭任榮譽總裁官,集合了許多大官、大儒一起編撰,經朝廷審定,最後刊發天下。

或許其他人可以提出異議,但這裡的官員們誰都不能有異議,因爲這是集結了很多人的心血,說不同意的話就得罪了很多很多人。

“好,既然大夥兒無異議,那臣也不必多說黨爭之事,大夥兒也都明白科道官員在黨爭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堵胤錫手指馬士英道:“假設強敵就在城外,馬相管着軍政,因爲阻了楊相的路,所以楊相就指使某位科道官員去告他,以小搏大,這樣的事情還少嗎?這還能打仗嗎?還能打勝仗嗎?”

聽到他的話,讓馬士英朝天翻翻白眼,而楊天生笑容可掬地道:“堵閣老此話正中我的心思,馬士英這傢伙擋了我的路,我得把他剷除了,換我來當首輔!”

這樣的例子一點都不好笑,大臣們誰都笑不出來。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例子還少嗎?”堵胤錫說完,又亮出第二件武器,乃是東南王顏常武的親筆所寫:“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280節 從軍記之陳玉雪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513節 匪夷所思的軍令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544節 不能後退!第1982節 再一次一片石第676節 伯爵夫人的睿智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1979節 箭射莎車城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760節 洪爵爺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980節 大汗之心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458節 完成任務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082節 小事一樁第1215節 不同尋常的下馬威第1448節 硬剛(四)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775節 你知道土澳大陸嗎?第1299節 瞎操心的蒙古人第1050節 戰土耳其人之火力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357節 小短腿的悲哀第164節書房夜話之人生無奈第1252節 誰是柿子?第8節初建軍(一)第255節到呂宋之不急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1179節 帶着一身金光而來的紅毛番第320節 荷蘭人之心第692節 艦隊出動!第1518節 撤退(三)第1234節 戰鬥的反轉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2006節 艱苦的戰鬥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254節到呂宋之別樣心思第1816節 入城前的鋪墊第1448節 硬剛(四)第853節 黃金之液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542節 做個合格的反派第1898節 都在開會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595節 朱慈烥的憤怒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89節定鼎之戰(四)第171節落子(完)第1205節 幸福的倭寇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1260節 猛將兄過時了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501節 大煙槍埃姆雷帕夏第1267節 桂林平息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367節 倭人的下場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137節 伊哈桑·帕夏的進擊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946節 熱合曼的報應第128節家庭河蟹之道第306節 地域黑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142節 戰勝奧斯曼人的訣竅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1627節 俺是射鵰手的師傅!第565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掐柔佛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1675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二)第1959節 軟硬兼施第709節 誰可爲帝?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