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4年,十1月。
南洋方面正進行着看似規模小,卻高密度、影響力極高的絞殺戰。
南洋水師軍團3支主力艦隊鋪開,後續幾十條小船及幾艘核心炮艦組成的分隊作爲輔助力量。施行分片拉網式清剿,剿滅1切非大明認可的船隊。
凡是沒有在寧波、杭州、廣東、臺灣或登州這5處市舶司發放堪合的船隊,遇見後1律擊沉。
此時活動在南洋勢力最大的還是西班牙人,荷蘭人只是新興勢力。彼此差距在於西班牙這個土豪滿足於現在,進取不足;而荷蘭人充滿慾望,鬥志十足,比之西班牙有更高的韌性。
這個韌性是指耐打,怎麼捱打都咬緊牙口,大有要死也也要咬斷你大腿的架勢。
西班牙的衰落,總的來說有好幾個方面,多數說法是本土對抗各國,導致財政崩潰。外面殖民地無法繼續滿足本土的高昂軍費,進而導致這個帝國崩潰瓦解。
現在西洲那邊法國正在路易十3的勵精圖治中強盛起來,但夾在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很是被動。
畢竟,此時控制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的都是1個家族,9是那個號稱以生殖能力稱霸的哈布斯堡家族。
但法國也處於上升期,正是路易十3的勵精圖治,才奠定了路易十4太陽王的基礎。
此前的法國,尤其是王室,是十分苦逼、窩囊的。周圍大公們1個比1個霸道,法國曆代王族最大的貢獻9是守住了巴黎地區,保住了家族的王冠。王冠是教皇這邊認可的,象徵着正統。
文藝復興以來,教皇國控制力大減,金融怪獸跳出囚牢,讓無數人看到了金錢的威力。尤其是對西洲各國靠僱傭兵幹仗的各國來說,錢9是僱傭兵,僱傭兵的多少體現着國力。
現在的英國還很苦逼的待在島上,處於經濟破產邊緣。其國的貨幣英鎊,形象非常之差,與法國有1拼。
鎊是重量單位,顧名思義,1英鎊9是1英鎊重的白銀。與大明1兩白銀的意思1樣,用重量單位作爲貨幣單位。
但這個含銀量……還有法國的銀幣,含銀量甚至低於百分之5。
西洲現在的貨幣只認西班牙銀幣,即所謂的後世大洋;金幣只認意大里亞的。這都是含金量十足,值得信賴認可的東西。
此時李邦華在馬賽港,與趕到這裡拜謁他的法國首相遊山玩水,交流治國經驗。這位首相,基本上是整個西洲這階段最強的1位政治家。
本來是宮廷紅衣主教,因爲法國的宮廷政變被路易十3流放,後來直接招聘委任爲首相。是他的努力下,使得政令不出巴黎城的法國,完成了1次脫胎換骨的蛻變。如大秦商鞅變法前後的變化,而法國的這位商鞅,叫做黎塞留。
正是因爲這個人,法國才從封建制度成功過度到中央集權制度。在已經爆發不久的3年戰爭中,讓西班牙、神羅這兩個西洲的超級大國同時衰落。
作爲1個曾經的天主教主教,可這位是堅定的國家至上主義者,爲了法國的利益這位堅定的讓法國成爲新教聯盟1方,搞趴下了西班牙與神羅這兩個超級大國。
3年戰爭後期,西班牙王室絕嗣,不是沒有後代,而是沒有合法的子嗣繼承者。於是又掀起了西班牙王位戰爭,法國與神羅都在爭,徹底讓西班牙衰落。
至於英國,現在還窮的在當海盜。
儘管48年前,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人陰了1把,將無敵艦隊1口氣殲滅。可西班牙在外的殖民地還在,其他人都沒能力去阻斷殖民地對本土的輸血,也無法去佔據1系列西班牙的殖民地。
所以那1戰後期的進展並不是西班牙認輸,而是靠着源源不斷的銀礦、金礦、運寶船、與大明的貿易獲得的海量金錢攻勢下,反倒1路打到了英國本土。
英國的崛起,是跟在荷蘭人背後的。而荷蘭又屬於西班牙尼蘭德總督管治範圍內,前期披着西班牙的皮摻合進來。靠1系列見不到光的卑鄙手段完成了最初的經濟整改和積累。
西班牙的衰落,除了王室絕嗣引發的動盪與3年戰爭、王位戰爭1系列大消耗外,全靠荷蘭人推了1把。
3年戰爭期間,低地3國即尼蘭德地區,荷蘭人基本上擺脫了西班牙的鉗制。他們最掙錢的事情9是南洋貿易以及……搶劫西班牙殖民地向本土的運輸財富的運寶船。
儘管在南洋地區,歷史上被鄭芝龍以少勝多團滅過1回。正因爲這次團滅,荷蘭雖然損失了不少南洋海貿利益,不得不給鄭芝龍交保護費。可他們學會了鄭芝龍的戰術,將他們團滅的戰術。
帶着這種戰術,十幾年後1場與西班牙的海戰中,荷蘭人也是以少勝多,將西班牙最後的海上力量殲滅。這次的西班牙可不像無敵艦隊毀滅時那麼好運氣,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都有力量干預本土外的殖民地。
於是,西班牙這才徹底崩了,失去海外殖民地,王室絕嗣又無法繼續吞併葡萄牙,徹底成了2流王國,然後1輩子9再沒翻身的希望。
這種戰術,9是佔據上游後,以火船攻擊敵方主力炮艦,用最低的成本,交換對方的精銳。並且,還能在戰場上造成敵方連續的混亂,給己方炮艦提供安逸的射擊環境。
這種戰術,南洋水師軍團前身9是海賊王李旦所部最強的海賊集團顏思齊所部。這東西顏思齊會玩兒,明軍從開國開始9在玩兒,老祖宗在赤壁戰爭中也在玩兒。
這9是火船戰術,鄭芝龍以45條火船殲滅了荷蘭人南洋主力集團以及劉香糾集的海賊集團。
此時,南洋水師靠着更爲標準的火炮,以及更多的人力、火船,不論是主力艦隊,還是小股分艦隊,無往而不勝。
西洲那邊大明的非官方代表還在與各國代表談笑風生,南洋這邊各國的船隊、據點正1個個的被拔除。
感謝這沒有電報的時代,否則等西洲各國發現,後續穩固、經營南洋各國的計劃會被打斷。
南洋水師軍團不得不打,顏思齊已經擔任水師軍團主將5年,他必須回中樞,否則他也好,皇帝也好,都不會安心。
可以想想,整個南洋在手。從兩廣地區收復安南時,這場仗打起來會有多輕鬆。
安南的戰爭也的確不遠了,爲了給內陸補充糧食,顏思齊沒少仗着船堅炮利欺負安南繳納保護費。不要錢,只要糧食。
安南即使1年3熟,也扛不住顏思齊的索取無度。
至於安南的錢,這個與大明1樣缺少金銀銅的地區,連標準的貨幣體系都差的1塌糊塗,還在用鉛錢代替銅錢過日子。鉛的價值更低,換言之大明人用銅幣已經很有負擔了,同樣價值的東西可能需要2斤銅幣,換成鉛錢可能需要百來斤……
這麼重,與鐵錢差不多,面額小又不方面攜帶,根本不具備1點優勢,只會成爲經濟運轉的負擔。
大明這邊也是如此,貨幣革新前,真的是1塌糊塗。
各朝積累下來的舊錢磨損嚴重被稱呼爲小錢,只有當朝鑄造的新錢被稱之爲官錢。兩者都是銅幣卻價值不符,存在嚴重的流通障礙。
其中還參雜大量私鑄的惡錢,嘉靖年間隨着經濟開始轉型,對貨幣的需求格外大,這種矛盾體現的非常集中。總的來說是小錢1千文爲1貫等值於1兩白銀,而官錢則是7百文等值於1兩白銀。小錢與官錢的匯率,每日都有變化。
所謂的倭寇,是嘉靖初年停了各處市舶司,禁止民間商人與外通商。只有朝廷官方可以,要壟斷這方面的暴利。
另1個原因9是大明的官錢太堅挺了,周圍名義上藩屬都認可大明的貨幣,導致貨幣尤其是銅幣外流嚴重,加劇內陸缺乏流通用錢。
銅幣這東西,對缺銅的大明來說,鑄造這東西真的沒有1點利益,這又不是印刷的法幣。含銅量十足、又工藝精美,鑄造成本實在是太高。
而民間1些人又將官錢融了,鑄造成更薄的,與官錢1樣制式的惡錢,更加劇了小錢、官錢體系的混亂。
導致嘉靖年間經濟轉型時,因爲十分混亂的貨幣體系,進而使得1系列轉型、沒轉型的商會、士紳、手工業者如織戶等等之類的破產。
這9導致朝廷空有人力、物資、技術,死活9是變不出錢來。不是變不出,而是混亂的貨幣毀了1切。
加上海禁,導致民間上層人物離心離德,進而走私猖獗。管的嚴了,9爆發了倭亂。當時作亂的倭寇裡有真倭,也有假倭,還有混水摸魚的西班牙、葡萄牙人,不是海禁政策的受損人,9是這些人僱傭來的打手。
這種情況下,施行更爲標準規範的紙幣勢在必行。朱弘昭這個皇帝想,下面的官員也想,民間也想。
可盤口終究是皇帝的盤口,崩盤了最倒黴還是皇帝。
所以穩妥起見,施行的紙幣還是與黃金掛鉤的紙幣,不是國家信譽作爲擔保的法幣。
故而,年底印刷的紙幣發行量並不大,是根據皇室庫藏黃金作爲本金髮行的金鈔。根源與各路錢莊1個模式,有多少本金9發行多少金鈔,可以隨時在皇室各處錢莊兌換。
不過手續費比較高,百分之5,及5分的手續費。
等金鈔站穩了,再發行銀鈔。施行金本位、銀本位雙重製度,各走各的,還是沒有固定死的兌換率。
畢竟金銀這東西之間的匯率變動實在是太大了,從南洋那邊弄來的消息裡,弄得皇帝也好,朝廷也好,都有些怕金銀兌換捆死政策。
因爲西洲那邊,金銀兌換率是恐怖的1比3。
日本金銀兌換率是1比4,很誇張。收復日本後,這地方的金銀流入內陸,也是將天啓年間1比十1的兌換率勉強拉到了1比十。
若徹底打開西洲市場,海量白銀涌過來,極有可能讓大明的金銀兌換率變到1比2。
這也是西洲那邊僱傭兵1年軍餉換算過來78兩白銀的原因,不是他們的軍餉高,而是那邊的白銀實在是氾濫。
這也是嘉靖年間1石糧食34錢銀子,萬曆末期便達到1石糧食1兩多的原因。無他,貿易順差弄來了太多的銀子,導致銀子不值錢了。
對於貨幣革新政策,朱弘昭明明知道大體上該怎麼走。可9是擔心本土無法急切適應,要1步步施行。
最後,完成靠財力統治世界,而不是靠武力。
至於道德約束,沒有好處的標榜道德,這類口頭道德,朱弘昭從來9沒相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