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不就是區區糧餉嗎?

這時,楊川輕咳一聲,道:“孫子兵法如此說,自然是有兵家道理的。可是如此兵事,只要準備充分,自然是大大有所把握的。太守可不必如此擔憂。”

“哦?敢問是哪些準備,可是齊全了幾分?”盛中權一臉鄭重。

劉澤清終於板起了臉,肅然道:“本將是武夫粗人,心眼直,看的東西簡單。本將麾下戰兵有四個營頭,合計一萬兩千人,輔兵有八千。戰兵糧餉一月折色銀一兩五錢,輔兵一月一兩八錢。除此外,每人本色一月米麥一石。現在軍中器械武備具是缺乏,需要補罩甲兩萬具,刀槍五萬柄,火銃九千門,弗朗機十六門,大將軍炮四門。既然大軍要動,民夫轉運的事情也得備好,想要動員山東鎮全鎮兵馬,靠八千輔兵決計不行。爲此,還需要民夫至少兩萬。備齊這些嘛,山東鎮全鎮上下自然是奮勇向前,力戰不息的。”

楊川聞言,也是緩緩點頭道:“軍門考慮妥當,想來定然是可以打好這一仗的。既然如此,知州大人也就不必擔憂了。”

盛中權似懂非懂地點着頭,聽着劉澤清話語之中跳出的好幾個“萬”“千”的字樣,眉頭一陣陣地跳,皺眉良久這纔看着三人道:“既然如此,這軍需一應事務準備得如何了?”

說到這裡,劉澤清與楊川齊齊一陣沉默。朱慈烺依舊品着茶,無視幾道聚集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這幾人一來一往,話裡話外的潛臺詞已經十分淺顯了。各方態度也表露得十分清晰。

三人意思很明顯,盛中權作爲山東地方的代表,並不希望劉澤清進中原打仗。畢竟,山東地面也不平靜,更是抗擊建奴韃子的前線。萬一劉澤清兵敗,山東這裡出了亂子可就沒法平定了。

而楊川則是勸說盛中權不必擔憂,不要攔着劉澤清跟隨朱慈烺出兵。這樣的話看似是爲朱慈烺說話,但實際上卻是暗藏鋒銳,將後勤的難題給拋了出來,其間機鋒直指朱慈烺。

劉澤清的態度也很明確,後勤的問題一條條都列出來了,想要他好好用命打仗,這些東西不滿足好,休想。

按照正常的律例,山東鎮的兵馬是大明的,主將請戰入中原解圍河南,後勤糧餉都會由朝廷負擔。

但朝廷的計劃裡頭可沒有想到山東鎮會主動請戰,自然不會提前籌措好糧餉。到時候估計就是來個誰主張誰負責。這後勤糧餉的事情,大半又要回到地方身上。也就是說,山東省州地方要出人出力,負擔起劉澤清帶兵進河南解圍的軍需。但只要看盛中權的態度就知道,山東省州上下誰都不會爲此出力。

這樣轉悠一圈下來,所有的矛頭都聚集到了朱慈烺的身上。

很顯然,既然是朱慈烺帶頭說的要出兵,這鍋就得朱慈烺背起來,將劉澤清進兵河南的軍需後勤給負擔起來。

“終於來戲肉了啊!”朱慈烺輕嘆了一聲,將這句話藏在心裡,面上卻是凝重的表情,彷彿是被突襲一樣。

朱慈烺的嘆氣看在幾人眼裡,自然是以爲得計。

一念及此,劉澤清瞥向楊川。

楊川心中幾個念頭轉過。看着朱慈烺悶頭不說話,心中冷哼一聲。不說話就能躲過去嗎?

真以爲拿了大義誰都要聽你的?

心念於此,衆人只聽楊川朗聲看着盛中權道:“劉軍門所部駐紮臨清,初始糧餉籌措之事,自然是應該多託付太守父母官了。”

楊川一語而出,朱慈烺頓時面有喜色。

劉澤清與盛中權見此,卻是紛紛變色。

只聽盛中權當下怒喝道:“東山先生!糧餉調撥,乃是中樞朝廷之權,地方豈有擅動錢糧之權?國事焉能如此輕易?要讓本官做主籌措軍糧,那唯有登州跨海的戰事纔有朝廷律例。若是如此,就請劉軍門東渡跨海!此刻建奴肆虐關外,正是劉軍門用命之事!若真如此,這軍需糧餉,本官這就去籌措了!”

劉澤清聽聞,也頓時勃然變色:“本將上書的是平亂開封,解圍河南軍民。怎麼變了關外去?難不成,還讓本將先入開封籌措糧餉嗎?若真如此,這開封,不去也罷!”

“軍門大人!”楊川驚呼一聲,站了起來,但看着盛中權與劉澤清都是憤怒不已的模樣,張了張嘴,良久還是沒有說話。

楊川不說話,盛中權也斷然拒絕了地方提供軍需的可能。而劉澤清更是撕破臉,直接就將威脅擺了出來。

一時間,場內陷入了可怕的寂靜。

所有人的餘光都在彼此打量,而朱慈烺則承受着最多的注視。

此刻的朱慈烺臉色凝重十分,更是隱藏着格外複雜的情緒。憤怒、無奈、倉惶以及一種悲哀。

這一刻,朱慈烺忽然想起了楊川提及過的盧象升。韃虜入關,朝中卻力主攘外必先安內,對建奴求和。朝中上下,屈服權勢。只餘下盧象升孤軍奮戰,戰死之時,高起潛的大明軍安坐數日於十數裡外。

這與眼下何其相像?

當河南被闖賊肆虐,國家社稷旦夕就有傾覆之憂的時候。受大明百年免稅優待之恩的所謂名士,想的只有私利。身爲大明官員,食君之俸的知州,唸叨的是私利保全。而朝廷武力,更是開出百般條件,這才能出兵作戰。

心念於此,這讓朱慈烺如何不百感交集?

這……就是眼下大明的肉食者,所謂的精英?

朱慈烺的表情變幻落入其他三人目光之中,分毫畢露,無一絲遺漏。

見此,三人心中歡暢大笑,全無剛纔的鋒銳。

良久,朱慈烺的神色恢復了正常。只聽他用一種平靜,藏着萬鈞雷霆的平靜,說出了自己的聲音。

“事有先後緩急之分,關外建奴肆虐,殘毒百姓,我輩自當抗擊殲滅。但是!”朱慈烺頓了頓,微微呼出一口氣,彷彿要將心中積存的惡氣盡數吐出一樣:“解圍開封,這是當下緊急,事關大明社稷的優先急務。本官,絕不容半點拖延!”

“不就是區區糧餉器械轉運之事嗎?”朱慈烺念出前半句的時候,聲調很輕,但到後半句的時候,卻彷彿雷霆傾斜一樣,聲若千鈞:“本官,統統應了!”

第四十八章:再入龍江船廠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七章:下西洋第十章:頭陣開打第一百零九章:又來李自成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年暢想第九章:慕華賤夷第七十二章:西班牙公主的嫁妝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十三章:權力的登天梯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九十九章:朝鮮名將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五十五章:刺客第三十一章:逆轉第150章:紅衣娘子軍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二章:首輔的憂慮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六十一章:駐朝明軍第一百一十章:講學成均館第一百三十九章:天堂有路不走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二章:漢城之內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第五十三章:邊疆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六十五章:拼殺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十七章:激戰黃海道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一百五十章:官軍出陣第九十四章:目標阿爾巴津城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十七章:揭曉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一百六十五章:捷報頻傳第六章:攻佔仁川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三十五章:赳赳武夫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三章:御駕親征第七十三章:預言第十八章:戰果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八十三章:敲打朝鮮棒子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三十章:出兵平叛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一百四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八章:虛實不清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十一章:全都得罪了第十四章:拋棄與不拋棄第六十三章:北極熊的威脅第一百七十四章:曹門大營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八章:天津衛第四十八章:天策突擊隊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一百三十一章:援軍半坡店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