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妙策洪承疇 三更完畢

“那譚泰忒不是東西,竟然拿攝政王的命令不顧,一聽了些軍功便奔出威寧營,結果被明君伏擊了!”多鐸一臉憎惡。

阿濟格也想說幾句出出氣,心裡頭轉了一圈卻說不出什麼,只好哼哧着喘着粗氣,怒道:“回去便殺了這譚泰!”

“說了幾回了,這是用人之際!眼下除非能讓你們二人各領其部飛回瀋陽,要不然……”多爾袞憂心忡忡道:“咱們倒是真的要中朱慈烺的算計了。看來,明人在盛京也是有細作的,這細作潛伏也是厲害,能將消息散播到譚泰跟前,將譚泰誘出了盛京城。要不然,譚泰知曉我軍令,肯定也是不敢貿然出城一擊的。”

多鐸頓時明白了過來,道:“這般說來,明人手中也是有帥才啊。真不知道是那虎大威,還是徐彥琦。可這兩人從前也不見如何厲害,怎的一到朱慈烺手底下就這麼出彩。不僅一路突殺到威寧營,還誘出譚泰。話說回來,如攝政王所言,咱們眼下還得安撫人心,讓譚泰好生在城內守城。要不然肅親王那……”

這會兒的瀋陽對於滿清而言當然得好好守着,死死守着,就等多爾袞回援就能將皇家近衛軍團掃平。

可是滿清也不是鐵板一塊,誰都有自己的私心。比如譚泰的私心就是建功立業證明自個兒的本事。除了譚泰,現在還有實力守住盛京的自然就是豪格了,他名義上統領着損失慘重的正藍旗以及正黃旗餘部,是而今滿清在盛京的留守大將。

多爾袞知道譚泰有心換碼頭,自然可以使喚得動譚泰。可相對而言,要下死命令讓豪格不要出城作戰,那效果就難說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反過來此刻的順治皇帝就在盛京城內也是一樣。豪格慫恿着順治皇帝讓他允了出擊,那瀋陽安危就難說了。

比起譚泰,豪格那建功立業證明自己比多爾袞強的心思可就更加熱烈了。

“眼下可如何是好……”阿濟格有些懵逼,他是真聽糊塗了。腦子裡一股子漿糊,搖了搖腦袋,更是粘稠得發暈。

“是得好好想想辦法……”多爾袞站起身,看着窗外大雨傾盆。卻是以外看到一人穿越迴廊大步走來。

多爾袞認出了來人,很快,伴隨着腳步聲響起,門外侍衛進來低聲道:“殿下,洪學士求見。”

“對啊。我怎麼把他忘了!”多爾袞既是驚喜又是懊惱。

一番等候,洪承疇走進屋內,虛禮不提。多爾袞仔仔細細打量着這個跟隨大軍重回大明的降臣,看着對方日漸增多的白髮與皺紋,很是感嘆一聲道:“洪學士一路行軍真是辛苦你了。可是軍中誰對你有怠慢了?你只管與我說,我多爾袞爲你做主!”

洪承疇這會兒正是準備着將預備的話組織出來,此刻一聽多爾袞的問候,頓時鼻頭一酸,認認真真行了個叩拜大禮,這才起身道:“臣下叩謝攝政王關懷。臣下在軍中尚好。只是聽聞一些軍情,心中難耐疑惑又有一番話語計策,欲呈於攝政王殿前。”

“好,好。洪學士想到了什麼,只管於我來說罷!”多爾袞大笑,心中隱隱期待。

洪承疇聽此,斟酌一番,道:“臣下聽聞最近軍中盛傳遼東有變,大軍屯兵不前於此有關。爲此,有一慮一策活能解攝政王心中所憂。”

多爾袞眉頭一凝。但很快還是舒展看來,看着洪承疇道:“洪學士的聽說沒錯。正黃旗譚泰聽聞明軍奔襲至太子河威寧營,於是擅自出兵,被明軍一部伏擊敗退回了京師。戰況不輕,損失不小。”

一個不輕一個不小,如果是用在形容自家的戰果上,那當然可以用謙虛來理解。可此刻用在了敵軍的戰果上,那隻能說還多有隱瞞,真相更加慘重了。

“臣下有一策。不過心有一慮未確證之前不敢亂言。還請攝政王准許臣下細讀戰報。”洪承疇又道。

多爾袞沒有多言,很快便抽出袖子從裡面拿出了一封戰報,看着洪承疇道:“洪學士看吧。”

洪承疇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待到其中一段話時突然念出了聲:“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冒雨回京……

唸到這裡洪承疇就收了聲,隨後又仔仔細細默讀兩遍,然後轉過身問向多鐸道:“敢問豫親王,這薊鎮下雨幾時了?”

“已然兩日了。”多鐸不明就裡,但還是配合地回答了。

洪承疇笑容浮現,道:“臣下在京師對十月天氣也有些瞭解,後來經略遼東,亦是明白遼東氣候。臣下觀京師天候,料想不過再等一兩日,這京師之中便能雨過天晴。可京師在南,遼東在北,**自南往北,卻說明遼東十月之雨,恐怕非一兩日可以停止啊。再加上京師官道衆多,行途方便,縱然一時大雨滂沱,待兩三日雨停了,路也就幹了可以行走。可遼東之地……”

遼東那鬼地方可不是後世的東北,工業發達基礎設施較爲完備。這會兒的遼東可真是窮鄉僻壤,讓建州韃子佔據以後更是沒做過什麼修橋鋪路的好事兒,如同蠻荒原始森林一樣。一場大雨滂沱下來,就算皇家近衛軍團認得官道。可三十年前的遼東官道現在如何還能用?

就算是現代高速公路三十年下來也破爛得不好行軍了,更別說大明這會兒低劣的道路建設以及幾乎不存在的道路養護。

“若我估料不差。這明軍應是緊急行軍,試圖以遠征奔襲威脅盛京來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只需這天氣一如既往暴雨滂沱讓明軍遲滯幾日,便足以讓明軍陷入缺糧少力之窘境。待這時,我大清兵臨京師,書信一封,讓那明廷殺遠征之將議和。如此,攝政王只需將此信原樣快馬傳於遼東,盛京之危自然開解。”洪承疇談笑自若,彷彿是在書院之中講學一樣,言之有物,侃侃而談。更是透着對朝廷的熟悉,挖空心思,妙策迭出。

只可惜,都用在了曾經同胞的身上。(未完待續。)

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七十二章:情義千斤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三十六章:隻手扭轉戰局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十八章:發現殺手鐗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三章:出兵前奏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四十四章:陰謀詭計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二十三章:捷報入漢城第八十一章:大朝會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零五章:倭寇動靜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十二章:朝議第五十七章:清濁分流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九十四章:再來一段佳話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十四章:拋棄與不拋棄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十二章:又是查賬第四十五章:彙總集冊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五十二章:燕子磯工坊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二十八章:訪歐使團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一百六十章:一勝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四十七章:殺你之人第八十九章:公主的懷疑第四十七章:再擴軍第一百三十一章:向前進第四十一章:兵戈北指第三章:百萬鉅款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七章:護軍名分第八章:新制度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七十八章:決鬥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五十六章:難道是他?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四十八章:保定兵參戰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二十五章:樺山久守的失敗第三十二章:擴軍飛熊營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五十三章:暴富第十六章:行軍蒙古草原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十三章:錦衣衛出動第二十六章:阿部忠秋的憂慮第106章:1份大禮第七章:鐵甲艦第二十一章:歐洲變了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四十八章:千夫之勇,萬夫之謀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二十三章:馬紮然的選擇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七十五章:該我們上場表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