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

崇智殿的下午很是涼爽,面對水波徐徐的太液池,朱慈烺坐在半開放的平臺上,表情很是放鬆。

只是,朱慈烺對面的陳子龍與陳貞慧卻都是精神繃緊到了極點。

他們都在等待着朱慈烺的回覆。

朱慈烺笑着看向兩人,擺擺手:“都這麼緊張,好像是要去爲國捐軀一樣。放鬆一些。畢竟,朕這一封政令,已經簽署了。”

說着,朱慈烺緩緩拿出來了一份複印件遞給了兩人。

“京師廣評的動作只能算小打小鬧。事到如今,也該看看朕的輿論攻勢了。這一回,中華通訊社新聞出版總署包括京師時報與金陵報,第一戰的任務就是將這一份政令的完整意思,明明白白告訴天下人!將這一份政令的意義積極性清晰地詮釋給大衆。打好輿論第一戰!”朱慈烺說着,兩人接過了複印件。

上面,是關於朱慈烺這一回改革田賦的政令……

大明帝國內閣關於推進田賦徵收對象改革的通知

閣發〔276〕1號

各總督巡撫布政使司直隸州衛千戶所以及帝國各直屬機構:

合理劃分稅賦承擔對象帝國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和保障,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客觀需要。根據皇帝陛下在內閣提出的建立責任與權利相適應的制度取消對各級官員科舉功名持有人員稅務減免條例,是推進帝國稅務規範化合理化的要求,按照皇帝陛下內閣決策部署,現就推進田賦徵收對象改革提出如下部屬。

一:取消嘉靖二十四年《優免則例》規定,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優免役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舉監生員優免糧二石丁二人;致仕優免本品十分之七。

二:對登記在冊官民田畝盡數備案。

三:清丈田畝。

1明清丈之例,謂額失者丈,全者免。

2議應委之官,以各布政使總領之,分守兵備分領之,府州縣官則專管本境。

3復坐派之額,謂田有官民屯數等,糧有上中下數則,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詭混。

4複本徵之糧,如軍種屯地即納屯糧,軍種民地者即納民糧。

5嚴欺隱之律,有自首歷年詭佔及開墾未報者免罪,首報不實者連坐,豪右隱佔者發遣重處。

6定清丈之期。

7行丈量磨算之法。

8處紙札供應之費。

……

看着這一份全新的政令,陳子龍與陳貞慧紛紛胸膛一挺。一股滾燙的熱力在胸懷裡升騰起來。

這一份政令迥異於國王大明朝廷任何行政事例。

其描述之詳實,思路之清晰乃至於行動執行之完備,都是遠超崇禎年紀任何一件。這意味着,這一回朝廷不會反覆,是要動真格的!

想到這裡,如何不讓兩個年輕人胸膛滾燙,一股改變世界的豪情涌上心頭:道:“臣等明白!絕不辜負聖上所託!”

……

京師裡的閒雜人等忽然間少了許多。

就連那些在京準備着科舉的士子也忽然間像是紛紛遭遇了黑洞一樣,消失不見了。作爲幾社的創始人之一,陳子龍陳貞慧以及方以智三人在復社的地位可謂是元老級人物。這一回,三人入京後只是將話傳了出去,便吸引了大批人的加入。

沒多久,中華通訊社便搭起了骨架。

不同於新聞出版總署額定的正四品衙門,中華社堪稱無品無級,一個官銜都沒有。

朱慈烺一開始就交代很明白,這是一個營利性的私人結構。全部一應所用都是朱慈烺的私人錢財。

得知這並非官方衙門以後,一批眼熱官階的人走了。但更多目光不錯的人留了下來。

中華通訊社的跟腳是十分紮實的。

首先,朱慈烺第一批經費十萬兩在陳貞慧就任中華通訊社社長以後迅速到位。這比起那些軍費或許數額不大,但實際上這一筆錢已經足夠一千個三代中產十口之家一年所用了。

再加上京師時報的明面支持與新聞出版總署的官方支持以及幾社三才子的號召力,中華通訊社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政策問題統統解決,迅速成長。。

天津分社保定分社真定分社滄州分社通州分社……山東分社河南分社相繼建立。

在無數人奔赴各地之外後,京師時報社也開始了擴張,不僅京師開始出現京師時報的報刊亭,天津滄州通州京畿各處州城紛紛開始出現。

其後不久,濟南開封西安太原一路過去,整個帝國大部分主要城市紛紛開始有報刊得以發行。

無一例外,這些地方都開始出現中華通訊分社以及京師時報分社。

這一天,時間悄然落到了大明二七六年十月十七日。

一封醞釀已久的政令出現在了京師時報的報紙上。如同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京師。

……

崇文門大街的東西兩側最近新開了許多茶館。入了秋,新糧上市後市面平抑的京師多了許多笑聲歡顏,就連茶館的生意也好了許多。喝喝茶去去火氣,亦或者趁着這閒暇時間打發打發時光也成了許多京師百姓的選擇。

當然,對於宛平縣衙的戶房書辦費丁而言,今日能來茶館則是爲了打發打發這段時間內心的鬱結。

縣太爺最近是越來越強勢了。

這讓他心裡憂慮。

到不是說縣太爺不能強勢,一縣正印官,強勢一些說話算話纔是正常。

可不正常的地方是這是宛平縣,是京師。天子腳下一個六品的縣令太強勢,那難免就會招禍。京師的高官顯宦太多了,從崇文門城樓上雜一塊磚頭下去都指不定會牽扯到那一位九卿高官上。

在費丁看來,在宛平縣做官,首要的就是沉得住氣,忍得住利。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必須得搞明白。

上任的這一年半以來,吳英科所作所爲在費丁看來是很符合上述要求的。

但一年半過去了,比起當初什麼都不懂的新科進士,現在的吳英科已經業務精熟,人情達練。

或許正是這樣的底氣讓吳英科不再沉默,一系列的動作後,費丁越來越擔憂了。

前陣子縣太爺去了一趟縣學,身邊帶了幾個退伍回來的衙役,以及不知道從哪兒裡請回來一位舌燦蓮花的主兒當師爺,回來以後,這些縣學的學生們便紛紛嗷嗷叫地開始了專研戶房的田畝文書。

沒錯,按照吳英科的說法,便是嫌棄原來的魚鱗圖冊太過簡陋,要梳理一番看得更清楚。

但費丁世代在縣衙,眼珠子一轉就明白了吳英科的心思。

這是要配合最近京師瘋傳的清丈田畝啊。

一個偏遠縣令若能拿到一營強兵之助,這麼做倒也有些勝算。可京師腳下,豪強無數。吳英科這麼幹,那不是自取滅亡?

吳英科要是遭遇難堪,費丁也不在乎。

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到時候戶房就是首當其衝了……

這樣想着,費丁又悶聲喝茶了起來,只覺得這二兩銀子一兩的上等龍井也猶如白水一樣,一點都不能靜心,反而讓他越發亢奮,越來越焦慮了。

這時,忽然間茶館上一陣騷動了起來。

一羣不知道哪裡來涌進來的客人們拍着桌子喊着人,道:“掌櫃的,你昨日不是說什麼與京師時報社定了買賣,每日在茶館發售上百份京師時報嗎?快拿出來!”

“對拿出來,我們要買!”

“快些拿出來!你可別是要誑我!”

……

掌櫃的急匆匆出來的,既是驚喜又是緊張,忙不迭安撫着道:“諸位諸位,鄙館這就安排,還請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幾個小二紛紛手捧着一份份的報紙發賣。

這時,另外一些京師茶客們也紛紛鬧騰了起來:“洪先生去了哪裡?”

“是啊,洪博士今日不來了?”

“俺們也要聽報啊!”

……

這會兒,又是一個穿着喜得發白打滿補丁長衫的中年男子上了臺,拱手道着不是:“來了來了,委實今日報紙難尋,各位還請饒恕則個……”

京師亦是有許多人大字不識一個,偏又愛聽,於是茶館都備着茶博士說書人在大廳。

此刻這洪博士拿了報紙,當下就讀了出來:“大明二七六年十七,聖諭……”

屋內稍稍安靜了一下。

費丁覺察到了不對勁,看了過去,也招呼着小二拿一份報紙過來。他是宛平縣衙戶房書辦,在後世亦是算得上東城區財政局局長了,自有候着的小廝將報紙拿過去。

這時,大堂裡稍稍平靜了一下。

洪博士那洪亮驚喜的聲音在這會兒想起來了:“大好事兒啊!聖上要降賦稅,平賦役!咱們大明要清丈田畝了!”

這時,小廝也將報紙遞給了費丁。

一看頭頂,費丁便只覺得腦袋一下子好似要炸開一樣。

“1明清丈之例,謂額失者丈,全者免……議應委之官,以各布政使總領之,分守兵備分領之,府州縣官則專管本境。復坐派之額,謂田有官民屯數等,糧有上中下數則,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詭混。複本徵之糧,如軍種屯地即納屯糧,軍種民地者即納民糧。嚴欺隱之律,有自首歷年詭佔及開墾未報者免罪,首報不實者連坐,豪右隱佔者發遣重處。定清丈之期……”

“這是要再來一個張居正啊!”費丁想着,不由地想到了張居正執政後朝廷那一番動盪波折。改革時,攔路之人丟官罷職。張居正下臺後,卻又是反攻倒算,一片血雨腥風……

費丁腦海裡無數畫面浮現,當即只覺得一陣頭大。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這句話不斷在費丁的腦海裡不住地轉悠着,讓他厭惡地看着這處名作乾元茶館:“往後再也不來此處了!真是倒了大黴頭啊,本來散個心,竟然又看到這種厭物!掃興,敗興!”

費丁怒氣蓬勃走出了茶館,掌櫃的急忙追過去,好一陣溫言款語卻依舊挽不回費丁糟糕的心情,只得茫然地望着費丁離去的背影。

與此同時,縣衙裡,吳英科拿着內閣的發文,好一派壯志凌雲的氣色,只見他昂然道:“傳令縣衙各處,申時縣衙大堂,全體人員集合報道!本官有大事要宣佈!”

幾個動作幹練的壓抑轟然應諾,雷厲風行衝了出去。

望着這些人的背影,吳英科笑道:“真不愧是軍中出身的英才啊,幹活就是賣力。”

這時,費丁還不知道縣衙已經開始喊各處人等集合。他正一身悶氣沒處撒呢。

京師這麼大,休閒娛樂場所遍佈各處,自然不缺那消遣的地方。戶房書辦雖然工食銀稀少,但滋潤之處極大,他也不缺錢。

就這麼七拐八拐的,費丁不自覺發現自己又到了演樂衚衕,最終腳步停在了一處名作第一樊樓的地方。

這是一處新開的店面,迥異於其他地方青樓楚館的是這兒的裝修格外不一樣。

磚石結構的房屋配着簇新的水泥地面,顯得氣派又清爽,讓費丁的心思稍稍放鬆了一些。

心中想着事,費丁在迎賓熱情的招待之下走了進去。

只聽迎賓笑道:“這位客官您可是奔着今日新戲來的?那可太巧了。這會兒正還有幾個雅間僅存着呢。小的這就讓人給您備下,哎呦,這邊走,那邊是公共場合,可配不上您的身份……”

迎賓的周到讓費丁心情稍稍消解了一下,他提步走去,進了雅間,看到了舞臺上演員們開始鞠躬行禮。

“曲目:大宋包青天!”

“提詞:奸相逃稅惹百姓家破人亡,包青天丈量田畝爲民請命,”

公共區域裡,滿座的百姓們轟然叫好:“好啊!”

“這新戲有講頭啊!”

“這包青天可真俊啊!”

……

這是一個宋代包拯與蔡京的故事。奸相蔡京轉嫁稅賦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包拯不畏權貴,將田賦歸屬理清,一分不多收百姓的稅,更一分不少奸相蔡京的稅,其後一番爲民請命,奸相繩之以法。

當然,歷史上的包拯是沒有丈量田畝過的,但既然是包青天爲民請命,那丈量田畝自然是對的……

雅間裡,費丁腦子嗡地一下炸了:“稅稅稅,有完沒完!”

...

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二十六章:非常時候非常事第四十四章:“優良傳統”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六十二章:小鮮肉朱慈烺第一百四十七章:天命所歸第十九章:攻陷黃州第十二章:國務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十六章:不信擡頭看第二章:京師貴人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七章:打進總兵府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一百三十七章:不是逃兵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三十三章:周王的驚喜第一百二十六章;八旗齊聚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十四章:緊急軍情 百萬限免有加更第四章:凱旋午門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四十六章:初勝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七十八章:虎口拔牙千萬兩第七十章:鐵騎突出刀槍鳴第四十二章:李香君與君第七十一章:周延儒完了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一百零九章:又來李自成第六十四章:一個巴掌一個棗第一百二十七章:疾風知勁草第一百三十四章:清軍棄子第十四章:拋棄與不拋棄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第八十三章:升職加官第三十一章:開封危急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六十九章:鐵騎的洪流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九章:御駕親征復遼東第三十八章:報恩寺內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五十九章:你惹不起第三十九章:誤會與補償第八十九章:日不落帝國第十四章:呂偉迎的身份第三十三章:很美妙很可笑第十章:楚王面目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一章:太子監國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八十一章:正黃旗完了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十章:就是那個平天竺的西藏第一百三十三章:玩把大的第四十五章:彙總集冊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七十章:周王親迎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六十六章:帝國烈士永垂不朽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六十五章:萬馬易主第五十八章:威脅第十七章:稅源翻番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43章:琉球秘辛第一百七十一章:金光閃閃第一百零七章:中華的意識形態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十四章:心機使詐第三十八章:李自成的末路第18章:兵變 上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三章:戰敗善後誰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