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定國是

聽朱慈烺說要搞大新聞,大家一下子表情鄭重了起來。

朱慈烺繼續道:“此前遠征公司遠渡重洋,先期去了日本,重啓了貿易大門。日本幕府將軍表達了對中華的渴望。朕想了想,打算開展外事訪問。第一站訪問朝鮮,第二站看情況,當然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會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

朱慈烺說罷,大家大眼對小眼,都沉默了。

也許是被朱慈烺的突襲襲擊弄了很多回,大家眼下都已經有了免疫力。

至少,沒有弄一個什麼全場譁然,驚訝得紛紛反對。

朱慈烺從來不是個開玩笑的人。既然朱慈烺已經有這個打算,並且嚴密的計劃了下來,那麼……

絕大多數時候,作爲人臣,他們只有乖乖執行的份兒。更何況,皇帝陛下眼下威望隆重,要做一個國事訪問,不管是爲了帝國還是自己貪玩,他們似乎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更何況,看朱慈烺的模樣,大家甚至反而有些期待皇帝陛下接下來的話語會讓他們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明白這一場國事訪問有多大的好處。

要知道,往往着急着反對皇帝陛下的人,最終的結果都是恍然大悟明白朱慈烺的厲害。

最終還是李邦華打破了沉默,作爲相,他也許是唯一一個有本事可以阻攔的人。

他沉吟了稍許,心中悄然有了定計:“陛下,外事固然是國務之中重要一環。然則,以小邦之名,應是外邦先來我大明中華之地朝拜參禮纔是。豈有我天朝上邦一國之君輕易外出的道理。這般隆恩,以朝鮮日本國之福緣,恐怕還承擔不起呀。”

衆人一聽,頓時紛紛頷。

李邦華這話在後世看來是自大自傲,可只要稍稍想一想大明帝國的強盛與威名,就能理解這一點。

況且,對比大明與日本、朝鮮的關係也可以換個比喻。就彷彿後世的美帝與小弟菲律賓、澳大利亞這種國家,名曰盟國,實際上還是有遠近親疏,孰輕孰重之問題的。就彷彿美國總統川普救治,肯定是他國元主動恭賀,亦或者謀求國事訪問獲得支持。而不是反過來,澳大利亞上下還未反應,川普反而就跑去了澳洲國事訪問。

哪怕是有再重要的事情,也肯定是得人家正兒八經恭恭敬敬地邀請皇帝陛下對自己的宗藩國進行國事訪問,然後朱慈烺再體面地過去。

李邦華的理由很是讓人信服,朱慈烺笑了笑,也覺得是妥帖。

但緊接着,李邦華便話鋒一轉,道:“更何況,眼下國中政務繁忙。還是請陛下待兩國君主先行朝貢恭請陛下訪問以後,再來談論此事吧。”

如果說,前者還是將大明捧着,將朱慈烺往好裡說,後者,便是切切實實無法繞開的問題。朱慈烺心中感慨了一下薑還是老的辣,一個拖字訣,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國務繁忙可不是簡單幾句話可以交代清楚的,朱慈烺遠在遼東,已經讓朝中政務處理不得不暫緩。要是朱慈烺再跑到海外去,那可真是音訊全無。一個奏章若是要等上一年半載,這帝國的展就得停擺了。

對於這一點,朝臣們的體會可就比還未怎麼接觸過的外事工作理解深刻許多。

能出現在這裡的官員,自然都是高級官員,手中許多事情唯一的審批權就只在朱慈烺的手中。

皇帝陛下不批准,他們的事情就無法幹。

儘管,朱慈烺已經下放了一定的審批權限,李邦華作爲帝國相,亦是可以對大多數的事情進行決斷。但涉及重大事情,沒有朱慈烺點頭,依舊無法辦理。

甚至,有一些百年大計,若是沒有朱慈烺親力關注,就連實際承辦的大臣們心中也沒有底。

比如這教育總署就極其關切這一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事情,非十年之功見不得效果。至於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個部門迎來第三任長官了。那個時候,功勞是別人的,中間做事的過程裡有什麼過程是自己的。若是沒有皇帝陛下知曉,明白功過,力挺一切,朱之瑜等人也是不免心中惴惴。

說起這一點,朝臣們盡皆顯得感慨深處,議論紛紛。

“遼東大勝,這是極喜慶的事情。到時候盛典禮部、太常寺這幾天都忙得頭暈眼花呢。再加上一個國務訪問,禮部上下人手可就要夠不上了。”

“戰後論功行賞,樞密院也是忙得一頭包呢。”

“還有遼東戰後恢復建制的問題,一省官員人事調配,州縣劃分,具是忙碌的時候。從巡撫到知縣,這具是要陛下過問肯才行呀……”

……

眼見大家叫屈,朱慈烺雖然知道沒人說埋怨怪罪他,可話裡話外,顯然也就是那意思。大家眼巴巴看着朱慈烺,還真是生怕朱慈烺跑了一樣。

朱慈烺無奈地拍拍手,讓大家冷靜下來,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道:“這一點,朕也的確深思過,故而,這一回,便是要來解決這一點問題。”

說罷,朱慈烺拿出了一本白皮筆記本。

白皮筆記本之上,赫然寫着四個碩大的字:“明定國是”

是國是,而不是國事。工於文字的朝臣們迅理會了這一點的含義。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也就是說,朱慈烺眼下要打算將未來國家的展方向,國務的指導方針等等一切基礎性根基確定清楚。

換句話說,對於眼下大明帝國的政務運行,朱慈烺其實是頗爲有些瞧不上眼的。

雖然平心而論,眼下大明的治政已經比起過往強出了許多。但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朱慈烺可不是什麼沒見識的小朋友。

這位皇帝陛下來自後世,眼光自然乎尋常。

別看各部官員對於本職工作都是盡心盡力,教育總署與禮部用心學校建設,工部展科技,各部各司其職,亦是都有一番雄心試圖做出一番事業。

但在朱慈烺看來,這裡卻有一個慘不忍睹的地方。

那就是……太亂了。

李邦華爲一國相,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調停各方展計劃的衝突。也就是說,帝國的展大計是很有些隨意,沒有統一規劃,科學調研的。

再細緻一點,各部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提出了新的項目,比如增設學校,比如興修道路,這些都是可喜可賀之事。然則,提出了方案還只是第一步,繼續執行下去還得調配人力物力,以及最關鍵的財力。

前文提及過,大明的戶部很多時候就只是一個總會計部門,只能算賬。朱慈烺登基以後,情況大大改善。但是,帝國的財政支出仍然顯得欠缺。

比如,這個年代可沒有預算的。

“定國是、立預算……”朱慈烺輕輕地將這兩個詞念出來,頓時就如同兩顆深水炸彈落入海洋之中,將在裡頭的魚兒們被炸的暈頭轉向。

無論是哪一個,這都是新鮮的東西。

但同樣,無論是哪一點,顯然都有助於解決皇帝陛下離京遠處的問題。

儘管李邦華心中還有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沒有提出來,但朝臣們已然被朱慈烺這兩個關鍵詞給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一時間,大家紛紛圍到朱慈烺身前,嘰嘰喳喳說了起來。

“請奏陛下,這明定國是爲何物?可是往後大政要務,先明定公告?”

“這般公告,又當是誰來肯?”

“還有這預算之事爲何物?可是預先計算往後費用?”

……

兩個新鮮的東西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朱慈烺眯着眼睛看着大家看過來,緩緩頷:“沒錯,便是這麼一個事情。”

李邦華漸漸聽出了意思,也跟着湊過去,衆人一問一答,討論熱切,很快就明白了朱慈烺所言的明定國是是何物。

所謂明定國是,並不意味着朱慈烺要搞一個什麼變法。

改革,其實每天都有。一個擁有着遠旁人數百年目光的皇帝陛下,如何會容忍帝國沉悶迂腐的現狀?自然是大刀闊斧,不懼艱難險阻。

不管是在河南,亦或者面對宗室,甚至面對天下士紳,朱慈烺都有能力。

在朱慈烺這兒,明定國是,其實通俗易懂一些,是朱慈烺打算搞一個五年計劃。而今大明官員多數任期是三年左右。內閣大學士因爲一開始只是五品的侍從文學之職,故而實際上成了一個不定期的長壽職務。能當多久,實際上取決於自己的權柄有多穩固。

在政治上,任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任期太長,就要多想想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若是任期太短,那又要擔心官員急功近利,不考慮長遠。

朱慈烺取捨良久,最終決定以五年爲一個任期。

這個任期裡,也不能每天大臣們臨時想一個計劃,然後各方調配。亦或者朱慈烺主動出擊,試圖改革。

於朱慈烺而言,李邦華與楊文嶽都是老城可靠之人。尤其李邦華,當年在京營時便是雷厲風行,手段強硬,執行能力強。

但這樣的人往往不是一個有點子的人,李邦華雖然有意推動革新,卻難免讓朱慈烺有些瞧不上那些敲邊鼓的東西。

故而,朱慈烺便決定明定國是,置頂一個五年任期內的“國是”。

如此一來,帝國的展戰略便可以明定清晰。到時候,一來不需要頻繁地請示皇帝陛下,從而讓朱慈烺不厭其煩。二來,一開始就制定規劃,也不用到時候重新調配資源,極大減少內耗。

如此種種好處,大家只是一想就不由拍着大腿讚歎皇帝陛下之英明。

這一點,倒是真的讓大家自肺腑。

朱慈烺笑着受用了衆人的誇讚,心中也不由有些自得:“懶人真是社會進步的源頭呀……”

微微吐槽了一句,傅淑訓便趕緊繞開衆人,找了計劃趕忙將自己的疑問都給講了出來:“請奏陛下,這預算製爲何物?有何意義?眼下戶部缺人舊矣,若是再開新制,亦是需要衆多人手吶。還有此番斬獲,戶部清點亦是人手極度緊張。還有這預算制,誰來批准?”

朱慈烺沒有着急回答問題,而是待身邊的中書舍人將傅淑訓的對話記錄下來以後,朱慈烺這纔拿着草稿細細地看了起來。

對於臣子而言,皇帝問,要麼直接認慫說需要回去查閱,要麼就得立刻當場回覆。

但對於皇帝而言,臣子的問題,卻是可以從容回覆。要是不爽,一個先擱着就可以不顧。當然,朱慈烺是不會那麼不負責任的。

雖如此,作爲皇帝,朱慈烺還是有很多優勢。

比如,隨時在一旁觀察着皇帝言行的史官,他們會寫起居注。而朱慈烺,一樣可以讓身邊人將大臣們的對話一個個記錄在案。比如眼下,朱慈烺就不用一個個記住,立刻就回復,而是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想。

經過這麼一個緩衝,對於傅淑訓的問題,朱慈烺心中答案已經有了輪廓。

所謂預算制度,說到底是一個工具。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先進的工具,是治國理政之中很好用,效果出衆的工具。

當然,就其產生之初而言,這並非是因爲治國理政的需要而產生的工具。這是一個鬥爭而產生的工具。

預算制度權力制衡之下產生的結果。如果要算曆史,作爲最早建立憲政體系的英國,其憲政政體的產生很多時候就是以稅收作爲中心而產生的財政權力的爭奪。

預算制度的出現,便是始於資產階級、貴族以及國王的權力博弈。通過不斷對財政的約束與監督,英國建立了預算制度。依次,反過來規範制衡政府。最終完成了憲政體制。

對於朱慈烺而言,情況其實有些反過來。

而今的朱慈烺並不擔心被貴族與大臣們爭鬥而限制皇帝的權力。

在這方面上,朱慈烺反而是有一種無欲則剛的心情。簡單說,爲何皇帝要擴張自己的權力?不外乎是有**,而大多數的**,便是始於要用錢。

建立宮室、攻滅一國、醉心萬物、癡迷美色。這些都要用錢。

但朱慈烺顯然不一樣。

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一百二十五章:元宵燈會的小青第三十二章:門前叫陣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二十九章:日使求見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一百六十七章:英雄無愧第十七章:東亞戰略第四章:東亞風雲已變色第八十二章:日本太上皇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一百一十五章:大明的復甦第一百零八章:包場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三十四章:陳皋文的殺招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七十九章:皇帝大婚 上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七十三章:大明擎天柱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二十五章:所謂正統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五章:明軍虛實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六十二章:不一樣的出兵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七十五章:他們是誰第二十四章:嚴酷軍法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六章:朕的輿論攻勢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十章:山西與順軍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七十五章:不走套路要走心第八章:多爾袞第一百六十二章:決戰李闖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五十三章:趟渾水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三十四章:賣國奸商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七章:大鬧朝鮮第一百零三章:老營選鋒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七十一章:後膛槍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四十五章:爲何而戰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一百四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九十九章:朝鮮名將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一百一十二章:兵強馬壯第八章:女醫師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四十三章:最後通牒第九章:頭陣開打第二十七章:長蘆圖書館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一百零一章:出城硬戰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三十章:浩然正氣第一百二十章:財狼來了有刀槍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四章:現世報來得快第八章:通州大營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二十一章:勝者—明皇太子殿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