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

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編者按】2014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以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爲主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爲。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習近平表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於文藝創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習近平向全國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爲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着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着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爲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慾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隨着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鑑。

習近平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爲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爲歷史存正氣,爲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

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爲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爲文藝審美的鑑賞家和評判者,把爲人民服務作爲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習近平指出,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羣衆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鬥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習近平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着人民的歡樂,憂患着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羣衆、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習近平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習近平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啓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把愛國主義作爲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習近平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

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爲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要選好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幹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於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王曉暉: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編者按】2014年11月4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撰寫的《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一文。文章共分三部分,認爲加強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對文化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在收錄時節選了第三部分。

總結近年

來文化領域立法工作,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要着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必須看到,隨着改革的深入和事業的拓展,文化領域自身的管理與過去已經有很大不同。不但要管事業,還要管產業;工作對象不僅有體制內的,還有體制外的;系統內部不僅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還有大量剛剛轉制的企業;而文化企業中既有國有的,也有民營的,還有股份制的。做好面向全社會的文化管理工作,僅靠紅頭文件、行政手段、傳統管理方式已遠遠不夠,必須學會運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多種手段進行綜合管理。

2.健全工作機制,提高文化領域立法的科學化水平。立法是十分嚴肅的事情,必須建立完善科學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立法質量。一是調研機制。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是立法的第一道工序,任何一部法律法規的起草、修改、出臺都應當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二是徵求意見機制。這是立法工作必經的民主程序,有的法律法規要在全系統反覆討論,有的則需要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三是溝通協調機制。應當充分發揮文化立法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與全國人大、國務院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加強中央宣傳文化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及時研究有關重大和敏感問題,及時解決法律規範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問題,確保各項法律法規從精神到原則、從形式到內容、從概念到規範相互銜接、彼此協調。四是專家論證機制。要組建文化立法專家庫,聯繫一批法律專家學者,每一項法律法規的制定都要向專家諮詢、請專家論證。

3.加強總體謀劃,形成文化領域立法總體戰略和中長期規劃。立法是長線工作,一部法律法規出臺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需要總體把握、超前謀劃。一方面,要組織主管部門、立法機關、執法單位的研究力量和社科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領域立法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估,對國外相關情況和成功經驗進行系統考察和了解,對文化立法工作的原則、思路、總體取向進行研究論證,提出對策建議。另一方面,要結合編制“十三五”規劃,制定新的文化立法中長期規劃,明確今後五到十年文化領域立法的重點項目和時間進度。要加大對文化立法相關研究工作的支持,把文化領域立法總體戰略研究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相關重點課題、重要立法調研納入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加大資助力度,組織力量合力攻關。

4.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積極推進文化領域立法進程。對當前文化改革發展急需的法律法規,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產業促進法、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等,要抓緊提出立法建議,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抓緊研究起草。要加快互聯網領域立法步伐,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範網絡行爲。對目前討論、制定中的法律法規,要抓緊工作,爭取儘快出臺。對列入國務院近期立法規劃的法律法規,要抓緊組織修改完善,爭取按計劃完成任務。對那些難度較大又事關重大的法律法規,要適時啓動調研工作,進行必要的研討和論證。

5.充實機構隊伍,爲加強文化領域立法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無論是立法滯後,還是立法質量不高,歸根到底是人才隊伍問題。現在文化領域立法任務越來越重同立法機構不健全、工作人員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必須進一步健全各部門法規機構,適當調配編制、充實力量,特別是要吸收一批法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同時,要抓好後備人才培養,把文化法律人才培養納入“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參照新聞傳播能力建設的做法,選擇部分高校培養碩士研究生,不斷壯大文化法律專家隊伍,爲推動立法工作提供智力、學理支持。

沈壯海: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

【編者按】武漢大學教授沈壯海在《求是》2014年第18期上發表了《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一文。文章認爲,建設文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的表現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

成爲文化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是中華民族真正實現復興的內在條件和重要標誌。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之強,既表現爲在國際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創新程度、發展高度、影響力度等客觀態勢,也表現爲其所具有的先進的文化精神、強大的文化自信。作爲文化發展中的集體精神狀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狀況,現實地反映着並深深地影響着其文化發展的實際進程和客觀態勢。古往今來,每一文化盛世的出現,都得益於並強化着相應的文化自信。沒有或不能確立強大的文化自信,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便不可能有走向興盛的底氣與骨氣、實現奮起的激情與活力,便會陷入失卻“文化自我”的迷茫與焦慮,更無緣在文化發展的制高點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文化自信有着多方面的構成與表現。對自我文化發展歷史與現實的理性認知,對已有文化成就的禮敬與自豪,對當下文化發展道路的清晰與自覺,對自我文化創新能力的關注與確信,對未來文化前景的希望與信心,這些都是構成文化自信的重要維度、關鍵因素。而在文化自信的系統構成中更具核心意義,對文化自信的諸多構成維度、因素具有統攝意義的,則是價值觀的自信。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人們據之以觀世界、思人生、辨善惡、別曲直、識美醜,也以之爲向心凝聚、一體認同、創新創造的依據和嚮導。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性質,都由其內含的價值觀決定、表徵;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魅力,都由其內含的價值觀培育、彰顯;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發展,也都由其內含的價值觀規約、引導。價值觀在文化體系中的這種獨特地位與功用,決定了它在文化體系中的核心意義,也使得價值觀的自信,成爲文化自信的內核。價值觀的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推進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趨止、頑強進取的定力與韌性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面對各種文明創造和文化滋養擇善而納、從容吞吐的氣度與尺度所在。價值觀自信的失落,會使一個國家和民族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韌性、激情與從容,要麼拜倒在異質文化的腳下不能自立,要麼昧於世界文明潮流甘於自閉,要麼茫然四顧迷失自我不知所向。文化的安全都將無由保障,更遑論文化的繁榮與強盛。

文化強國,首在強魂。魂,即核心價值觀。價值觀自信與文化自信、與成就文化上的強國之間的這種內在關聯,啓示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要把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自信擺在戰略位置,強勁地確立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價值觀主軸,夯實我們走向文化強國的價值觀基礎。

增強價值觀自信,需要我們用好理論的力量。當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無時不在,軟實力的競爭和價值觀的較量愈演愈烈。不少國家竭力搶佔價值觀的制高點,鼓吹自己價值觀的普世意義;不少文化體系着力於話語權之爭,意圖掌控價值觀領域相應核心概念、範疇的定義權;不少具有鮮明意識形態色彩的理論學說紛紛假以學術的面目行銷全球。我們要增進自己的價值觀自信,必須基於紮實的理論建設,把各種形貌的價值觀“辨清”,把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講透”。“辨清”各種形貌的價值觀,重點是準確把握西方熱衷推銷的有關學說與價值觀的理論實質、來龍去脈、表現形態,辨清其賴以生成的現實條件、社會生態及其實踐命運、理論侷限,不霧裡看花,不一味盲從,不簡單移植。“講透”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不僅要講透中國人自己的價值觀對於中國人精神獨立性的意義、對於中華民族凝魂聚氣實現復興的意義、對於個體發展與百姓福祉的意義,而且要立足於當今時代價值觀的制高點、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歷史進程與當下發展的獨特性,講透我們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特質、民族特性、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及其先進性;善於用中國的思想智慧、中國的話語體系闡述當代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善於在不同文明、不同價值觀的國際對話中展現、傳播好當代中國價值理念的義理與意義,以理論的徹底性爲全民族價值觀的自信提供有力支撐。

增強價值觀的自信,需要我們用好實踐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憑義理賞析的詞藻,而是需要實際踐履的理念;不是用以爲現實辯護的飾語,而是用以鑑照現實的鏡子、引領發展的星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建設實踐中的實現程度越深刻、越廣泛,生命活力也就越強,越能夠深入人心。當前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實踐本

身更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在實踐中人們終將煉就價值觀自信的品質,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守者與積極踐行者。

增強價值觀的自信,需要我們用好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價值觀的重要滋養在文化。增進價值觀自信,離不開優秀文化資源的薰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也形成了與之相應、獨具民族氣質的價值觀。優秀的傳統文化及其內蘊的價值觀,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之源,也是支撐我們價值觀自信的底氣與底蘊。我們應當通過創造性轉化,讓優秀的傳統文化鮮活於當下,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髮達的文化根系。在增強價值觀自信中用好文化的力量,還要求我們以開放的氣度、博大的胸懷對待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同時,用好當代中國新文化的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在承古汲外的基礎上,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中華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中華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水平,直接關乎我們文化自信與價值自信的程度,也直接標誌着我們走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里程。

蒯大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站穩腳跟的根基

【編者按】《求是》2014年第18期刊登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蒯大申撰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站穩腳跟的根基》一文。文章認爲要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面向世界,要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文化是民族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基。就像生物基因攜帶着決定生物體遺傳特徵的全部生命信息,文化基因作爲一個民族世代遺傳的精神文化心理結構,也決定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徵。中華文明中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民爲重君爲輕、民爲邦本的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思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兼相愛、求大同的思想,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關於格物致知、修身齊家的思想,都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不容否認,中華傳統文化中也具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五四運動時期受到激烈批判。今天,我們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同樣也要在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爲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今天的中國人是古代中國人的後代,今天的中華文化是傳統中華文化的延伸,歷史長河中民族性格的演變與文化重心的轉移,都是文化自身的調適與更新,而非外來文化的替換。中華文化源自中國這塊土地,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在面向現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中基本的優秀的核心價值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並在中華文明的未來發展進程中不斷繼往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纔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首先,既要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辯證地解決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深入研究闡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其中的精神和價值,把中華文化的普遍價值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相結合,成爲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爲準則和自覺奉行的價值觀。

其次,要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面向世界。科學和真理本無中外古今之別。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我們要努力學習世界上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與不同文明進行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取長補短,融匯各國文化精華,爲我所用。今天真正能夠在中國人心中紮下根的,應該是那些既有中國底子,能夠引領中國未來,又可以跟其他文明對話、呼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要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廣泛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普及活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中小學校應該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及古籍的興趣,研讀文化經典教材,增進涵泳傳統文化的能力,培養社會倫理意識與人文精神。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可以繼承傳統,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來培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公共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和傳統城鎮、傳統村落,都應該系統梳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人們喜聞樂見、易於參與的方式,讓禁宮中的文物、古籍裡的文字、大地上的遺產、鄉土中的民俗活起來,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親近這些中華文化瑰寶,領悟其中永恆的文化價值。

周文彰:建構和弘揚法治行政文化

【編者按】2014年11月14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周文彰撰寫的《構建和弘揚法治行政文化》一文。文章共分三部分,認爲建設和弘揚法治行政文化是建設行政文化的重要方向。本書在收錄時節選了第三部分。

按我們主張行政精神文化、行政制度文化、行政行爲文化的結構體系,法治行政文化的體系框架可以依此推演。

(一)精神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在這方面,四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例如,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法治思維、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治的道德底蘊、法治教育等,都屬於法治的精神層次的範疇,法治文化一詞更是包含着法治行政文化的精神內涵(只是不僅僅是精神層面)。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行政文化建構中逐一給以重要位置,精心闡發運用。這裡,我們只說法治思維。

人的行爲是由思維支配的,行政管理者一旦樹立法治思維,自然就會把自己的執政行爲控制在憲法法律的框架內。與法治思維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一切有法不依、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行爲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爲當事人沒有法治思維。所以,實現依法執政、依法治國,首先依賴於一切行政管理者養成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的養成,取決於一個人有沒有足夠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律知識等等。換言之,法治思維是前面所說的精神層面法治行政文化所有要素的凝結。不僅如此,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法律知識等等,只有凝結成爲一個人的法治思維纔是有成果的和有效的。因此,法治思維是一切法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實現,要求人們、首先要求一切治國理政的擔當者們,普遍確立法律思維。

今天我們強調法治思維,並不是說法治思維是治國理政的唯一思維。治國理政涉及方方面面,每一個方面往往需要多重思維去考量。因此,法治思維在治國理政中具有優先和基本的地位,分辨合法與非法是考慮利弊、善惡、得失的前提。

(二)制度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的關係是,法治思維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法律制度是法律思維的產物;沒有法治思維就沒有法律制度,但嚴格的法律制度又是促進法治思維形成的外部環境和客觀壓力。

爲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四中全會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的決定。這些措施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法治政府建設十分緊要。

(三)行爲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

法治行政文化落實在治國理政的行爲上,就是中央多次提出、四中全會特別強調的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制定和依據法律制度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爲方式。因此,行爲層面的法治行政文化就是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是依法執政的實際行動、依法治國的操作方式。確立法治思維、制定法律制度,最終都要見之於法治方式。如果說法治思維是人們內在的精神世界,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外化的具體行動。

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治國理政,需要做到:第一,保證主體合法。行政管理人員具有法律法規授權或委託的行政主體資格,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第二,保證目的合法。行政行爲的效果應當符合法律、法規明示或暗含的目的,不正當的行政行爲目的會促使行爲主體偏離法定軌道實施行政行爲。第三,保證權限合法。超越法律規定的權限範圍屬於違法行政。第四,保證方式合法。決不使用法律、法規未規定的措施、方法和手段。第五,保證程序合法。因爲任何違反法定行政程序的行爲,都將產生對行爲人不利的法律後果。第六,保證內容合法。實施行政行爲所涉及的權利、義務、條件、範圍、幅度,都與法律規定相符合。所有這些合法,最後導向行政行爲結果合法。

(本章完)

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七章 2015生態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二章 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中國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七章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二章 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中國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六章 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七章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五章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七章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六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一章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十八屆中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一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五章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二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二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七章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五章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章 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十八屆中共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三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三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一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七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七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三章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二章 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中國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二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一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三章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十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十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一章 2015經濟改革與發展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五章 2015文化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五章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四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四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八章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七章 2015生態建設熱點解讀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四章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第五編 國際形勢與對外開放_第一章 世界經濟發展與中國對策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六章 2015社會建設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一編 中央重要會議與文件_第五章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第五章 準確把握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軍事創新——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六章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十八屆中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二章 2015民主政治建設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九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九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三章 2015黨建熱點解讀第四編 2015年政策熱點解讀_第四章 2015農業農村工作熱點解讀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八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八第二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_第五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