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戰後的國際格局

ps:今天剛從老家回來,所以這章有些晚。明天爭取兩更。

……………

從1914年4月5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算,到1920年1月23日全線停火爲止,這場世界大戰總共持續了五年另八個多月。這場戰爭以歐洲和大西洋爲主戰場,太平洋、印度洋、中東、地中海、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也先後成爲次要戰場。

包括世界所有主要列強在內的三十多個主權國家(殖民地不算),近17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當時全世界總人口約18。5億),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卻沒有勝利者,至少理論上是沒有的。

在這場戰爭中,歐洲的英法俄德奧意等老牌列強付出慘重的代價,傷亡極大。據戰後統計,協約國傷亡(含平民)如下:英國本土死亡人數403。6萬,傷殘人數552。6萬。法國本土死亡人數316。7萬,傷殘人數456。4萬。俄國死亡人數687。9萬,傷殘人數868。1萬。塞爾維亞死亡人數187。9萬,傷殘人數48。3萬。日本死亡人數86。2萬,傷殘人數231。3萬。美國死亡人數222。8萬,傷殘人數575。5萬。比利時死亡人數88。8萬,傷殘人數179。3萬。中國死亡人數1。12萬,傷殘人數3。4萬。葡萄牙、希臘等其他參戰國死亡人數28。6萬,傷殘人數83。8萬。

除了這些國家的本土,英法殖民地也損失慘重,印度死亡人數約2600萬,傷殘人數約4000萬(殖民地的數據都包含多次起義造成的傷亡)。南非死亡人數約120萬,傷殘人數約300萬。澳大利亞死亡人數35。7萬,傷殘人數68萬。加拿大死亡人數73。1萬,傷殘人數144萬。其他英屬殖民地死亡人數約1678萬,傷殘人數1333萬。法屬印支死亡人數23。1萬,傷殘人數56萬。其他法屬殖民地死亡人數約643萬人,傷殘人數654萬。

同盟國的損失也不小,德國本土死亡人數223。6萬,傷殘人數356。4萬。奧匈帝國死亡人數143。6萬,傷殘人數316。1萬。意大利死亡人數262。7萬,傷殘人數346。1萬。保加利亞死亡人數34。1萬,傷殘人數76。4萬。土耳其死亡人數243。2萬,傷殘人數56。4萬(含跳反後的傷亡)。波蘭、羅馬利亞、烏克蘭、波三小等其他參戰國死亡人數44。8萬,傷殘人數177萬。德屬殖民地死亡人數約49萬人,傷殘人數約124萬。

當然,這種規模的世界大戰,可不是僅僅交戰國纔有傷亡,一些中立國也被濺射傷害了。像荷蘭、丹麥、西班牙、阿根廷、瑞士、瑞典等等這些中立國也有超過1萬人死亡,3萬傷殘。

這場戰爭的傷亡人數遠遠超過原時空,總死亡人數,協約國的死亡人數約7196。5萬人,傷殘人數約9553。7萬。同盟國的死亡人數約1001萬人,傷殘人數1452。4萬。初看起來是同盟國大佔便宜,但協約國的傷亡數字當中,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殖民地起義造成的傷亡。但不管怎麼說,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將近8200萬人的死亡,傷殘人數超過一億。

這場戰爭給全世界各國都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它對人類造成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損害,但同時也帶來了科技上的重大進步,各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都得到了大大加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就是它嚴重削弱了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這場戰爭摧毀了地跨歐亞的沙皇俄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和意大利等傳統帝國主義國家都遭到嚴重削弱。

同時一戰沉重打擊了傳統的殖民帝國體系,加快了各大殖民地受壓迫民族覺醒的步伐,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觀念的勃發,以及民族國家的紛紛建立是這次戰爭帶給人類的最大成果。戰後,帝國主義國家的民族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在這場戰爭中,盧森堡和塞爾維亞被徹底吞併,在歷史上滅亡了。但也誕生了很多新的國家,從沙俄當中分出了波蘭、烏克蘭、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六個國家,從崩潰的奧斯曼帝國的屍體上,也誕生了亞美尼亞、庫爾德、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和塞浦路斯等六個國家。

另外,還有愛爾蘭和冰島也正式取得獨立,成爲了真正的主權國家。對於愛爾蘭的獨立,原本英國是強烈反對的,但是這次不但同盟國強烈支持,就連協約國內部的中美法等國也表示了支持。

美國威爾遜總統公開表示:“把愛爾蘭這樣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當做殖民地,是非常不道德的”。美國做出這種反應並不奇怪,別忘了,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可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啊,再加上“恨英國人”的優良傳統,鷹醬不趁機給牛牛添堵,那纔是枉爲帝國主義了。

至於法國,我想英法兩國之間的“深情厚誼”,就不用多說了,能趁機給對面的傢伙下點藥,高盧雞一向是很樂意的。中國和鴉片牛之間也是有“傳統友誼”的,從一鴉、二鴉到八國聯軍,這“友誼”可不是一般的深厚,能有機會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情,中國人民當然也是不會拒絕的。

再說牛牛在“愛爾蘭大饑荒”當中做的也確實很不地道,拉了太多的仇恨,除了日本沒有那個國家支持他們。這也充分說明了,國家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這不,世界大戰硝煙味還沒散光,協約國內部就出現分歧了。

至於冰島的獨立,那就是美國一手搞出來的。他們在租借了冰島之後,發現這地方還真好用,越用越覺得好用。不錯不錯,這麼好的地盤,給丹麥那是浪費啊。既然好用,那就不還了唄。當然,直接吞併臉上有些不好看,主要是一時沒有合適的藉口。於是冰島人民在戰後就組織了一場全民公投,公投結果當然是脫離丹麥,宣佈獨立了,呃,連同法羅羣島。

丹麥再三反對也無濟於事,難道他們還有種和美國做過一場?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丹麥人只好打掉門牙往肚裡嚥了。

不過,美國在非洲問題上卻失信了,他們原本對國內黑人承諾的“報酬”縮水了一大半多。原本他們說的是把所有打下來的非洲地盤,都交給國內黑人拿去建國。但戰後,天頂星公司的地質專家們爆出了在比屬剛果、安哥拉(葡屬西非)和納米比亞(德屬西南非)發現大量礦產的消息。

這個消息一出,美國財閥大鱷們紛紛表示,這麼好的地盤不能給了黑鬼,又蠢又懶的黑鬼們拿到這樣的好地方也沒用啊,他們根本不會開發,完全是浪費,還是合衆國自己開發最好。現在國內那些傢伙不是吵着繼續實行宅地法嗎?得,就讓這些傢伙去非洲打拼吧。

至於黑鬼們嘛,把喀麥隆、多哥蘭、聖多美和木尼河地區(赤道幾內亞)給他們就夠了,別忘了那些武器和物資都是合衆國提供的,就連送他們去非洲的船隻也是合衆國,哪怕按照股份分成,也得分一大半出來。對了,如果他們還不滿意,就可以鼓勵他們去英法殖民地搶地盤鬧獨立嘛。

美國人越想越覺得好有道理,也就這麼幹了。於是美國黑蜀黍們就被他們的政府給涮了一把,原本內定的五個黑人獨立國家,縮水成了兩個。不過因爲前面美國人說得含糊其辭,也沒把話說死,所以黑蜀黍們就算有些不滿,也還能夠忍受,再怎麼說也有兩個獨立國家了嘛。

移居到多哥蘭的美國黑人組建了多哥共和國,這個多哥可比原時空的大一倍,是整個多哥蘭地區,面積11萬平方公里,而不是原時空那個只有一半多哥蘭地區的多哥。多哥雖然面積不算大,但二德子經營得法,他們透過本身較爲先進的科學化農業技術,提高當地的可可、咖啡豆及棉花的產量,作出口之用。

當時多哥蘭的基建及生產水平在一戰前的非洲來說,算是數一數二的。當時的多哥蘭除了向德國出口農產品以外,其經濟尚能自給自足,成爲了非洲殖民地的榜樣。與之相反的是,英國管治的南蘇丹、比利時管治的剛果、葡萄牙管治的安哥拉等殖民地,卻要繼續靠向巴西、古巴、南非等國出口奴隸維生。

由於多哥蘭的富庶,在一戰後期它成爲了協約國的優先入侵對象。當時多哥蘭處於英國殖民地黃金海岸及法國殖民地上沃爾特和達荷美之間,三面受敵,一週不到就被推倒了。但英法在本位面也沒拿到這塊好地,沒多久整個非洲的黑蜀黍在德國人和一些國際人道組織(如霸天虎國際、吉恩聯合、諾瓦兄弟會、汞合金等等)的支持下,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大起義。

自顧不暇,無力鎮壓的英法只好請美國和日本出兵鎮壓,多哥蘭也被當做籌碼讓給美國人。後來美國黑蜀黍在這裡大殺特殺,把當地土著黑人清洗的差不多了。因爲這塊兒土地很肥,美國人還是猶豫了好久,纔給了本國黑人,爲這事,他們還狠狠表揚了自己一番。

另一個國家就是喀麥隆共和國,是由喀麥隆、聖多美和木尼河地區(赤道幾內亞)合併而成,也比原時空的喀麥隆大些,面積大約是50。5萬平方公里。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無論是喀麥隆,還是多哥蘭,雖然名義上是主權國家,但實際上都是美國的衛星國,其政府和軍隊都是接受美國指導,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不過對於黑蜀黍們來說,能夠取得這個待遇,已經很滿足了。

至於比屬剛果、安哥拉(葡屬西非)和納米比亞(德屬西南非),就被美國人自己笑納了。當時美國的黑人部隊爲了少些人和自己分地,他們對當地土著的清洗非常的徹底,再加上後來的西班牙大流感,現在這三個地方就沒幾個土著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美國人把這裡分成了三個海外州,剛果州、安哥拉州和納米比亞州,由聯邦政府直轄。他們之所以改弦更張,可能也有模仿中日兩國的原因,中日都是把非洲的地盤當本土經營的。日本現在也是徹底控制了葡屬東非(莫桑比克),還把這裡改名爲“摩杉”。

順便說一句,納米比亞州除了德屬西南非之外,還包括鯨灣港(英屬沃爾維斯港),這塊地盤美國佬也是在平亂過程中佔了的,順便向英國提出了轉讓要求,英國人當時爲了讓美國人多出力,也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除了在非洲撈到的好處,美國還得到了整個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英法的東太平洋島嶼,和全部圭亞那(包括英屬、法屬、荷屬三塊)。可以是賺飽了,和原時空半點兒地盤沒撈到的處境形成了鮮明對比。

連美國人都在非洲放了兩顆衛星,作爲大力支持非洲人民獨立的德國自然也不能打自己的臉。他們在戰後也放了一個大衛星——東非共和國,這個東非共和國包括了原時空的坦桑尼亞、盧旺達和布隆迪全境,以及烏干達和肯尼亞的南部,以及贊比亞的東北部,總數111萬平方公里。

當然,明眼人都清楚,這個勞什子非共和國,也不過就是二德子的傀儡而已。

因爲本位面的西線烈度更高,二德子也更加生猛,英法根本顧不了非洲。所以作爲老牌殖民國家的英法這次卻沒在非洲佔到多少便宜,英法平分了屬於意大利的利比亞,英國還拿到了厄立特里亞和整個索馬里蘭地區。當然比起意大利他們已經很不錯了,人家意呆利已經把非洲殖民地丟光了。

就在各大列強簽好合約,互相給對方的領土和勢力範圍背書之後,奧匈帝國卻出亂子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鬧着分家了。

好吧,奧匈帝國出這個亂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對歐洲歷史有點兒瞭解的人都知道,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本來就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完全是靠“下半身堡”家族勉強合到一起的。沒錯,我說的“下半身堡”,就是哈布斯堡家族,這是丫們的外號。

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團第455章 各界的反應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617章 天罰(中)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549章 賣賣賣,不賣不是人...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693章 打擊(1)第425章 意大利的變局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206章 釣魚島大海戰(完)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399章 即將爆發的革命和金礦第126章 蘇皖魯戰役(八)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665章 非洲問題(1)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379章 航行途中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514章 蘇聯的總旗艦(上)第650章 世界工廠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168章 勢如破竹第279章 日落日德蘭(下)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155章 “一五計劃”(4)第543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上)第551章 全面換裝(中)第726章 中國參戰,滅國艦隊第239章 觀察團(下)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45章 神展開的北洋兵變第196章 舟山海戰(三)第426章 請叫我威廉三世第621章 金庫第54章 平衡貿易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722章 對轟第586章 審判第48章 湖北解放第653章 澳新馬戰爭結束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373章 轉手生意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60章 革命雷管陳夔龍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557章 摩杉海峽上空的手術刀(上)第718章 根本停不下來(5)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91章 席捲天南(下)第329章 高爾察克的求助第223章 買飛機第571章 浴血熊貓(中)第269章 閱兵式上的新裝備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第99章 下馬威第187章 焦慮的日本(下)第56章 進口妹子第59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第52章 年終總結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160章 緣何點錯科技樹?第364章 帶路黨和維持會第43章 天下震動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爲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571章 浴血熊貓(下)第99章 下馬威第682章 次大陸戰爭(1)第547章 生意大好(下)第455章 各界的反應第327章 貸款的先決條件第179章 “PLA動物園”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89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上)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555章 美日對峙(中)第678章 實在抱歉,又一根狗鏈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