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三)

臨平山一役,倭寇萬人,盡皆被燒死於山下,此一戰結果傳來,杭州震動!滿城百姓聞聽,先是不信,畢竟倭寇之亂,少說也有十數年之久,如今聲勢更壯,怎可能一戰便死的盡了?更何況千人勝萬人,僅死傷十餘,這等戰績,就算聽聞那千人都是武林高手,卻也難取信於人。

不過令人騁目的是,傳說的人越來越多,所傳的也都衆口一詞,那夜的紅光透天,也不是無人見到,如此,傳將下去,信的人開始多了起來。直至最後,杭州知府衙門張貼告示,終於塵埃落定,所有的人都信了那倭寇被滅。再加上江陰之戰的結果終於傳來,侯酬勤已死,暫且不提,那牛二和玉川兩人的真實身份,朱玉的,自然無人透露,唐逸摘了面具前後,見到的人卻是多的很,如此,唐逸連破倭寇,直滅一萬五千之巨,以至這東南一帶,眼看就要太平如初,百姓又豈不交口稱頌?都是一心要見這等大英雄!

也正因此,唐門、點蒼、崑崙派以及飄渺天宮的聲勢連帶着大漲起來,往日裡尋常百姓哪知道這些門派?可如今卻都是聽的滿耳,逢人若說不出這剿滅倭寇的英雄們身屬何派,可是要被人笑話的。甚至有那年輕人,一心想要習武,好能懲惡揚善,也都紛紛打聽這些門派是否會招收門徒。

對於這一點,唐逸早也想到,如今唐門經唐逸提議,廣開門路,就算你的年紀已大,無法習武,卻也不怕,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便有可能入得唐門。飛蛟幫更是早開了門堂,安置下桌椅,由先一步趕回來的唐門子弟主持,一時這門堂前,竟如鬧市!前來入門者,不計其數!

轉過天來,唐逸等人回到杭州,杭州城裡萬人空巷,俱都上得街頭,爭看英雄,杭州制服也親自迎了出來,便道如此功績,朝廷也有獎賞。

唐逸身爲江湖人,自然不會有心朝廟堂發展,但是表面上還是要應下,又謙虛兩句,隨即便要回飛蛟幫安排下的住處。不過杭州知府卻是熱情,一力相邀,非要唐逸入他府邸住下,就連唐月,陳默他們,也是一併邀請,只道是爲剿倭英雄,洗塵接風。

唐逸和陳默等人也難拒絕,只好一起去了知府家,其餘人等,則有飛蛟幫安排,孫正身爲飛蛟幫的幫主,也只有堅辭而去,安排一切。杭州知府也知輕重,少了孫正一人,倒還能接受,當下也就不再計較。

等進了知府衙門,身後鼎沸的人聲終於漸漸弱了下去,唐逸看着一旁殷勤的知府大人,心下卻是通透,開口問道:“不知我那同伴可還在府上?”

周圍外人不少,唐逸也沒有叫破朱玉的身份,不過杭州知府卻是清楚,他這麼大禮迎來,卻也因爲唐逸和朱玉的關係不凡。當下聞言,就見杭州知府笑道:“那位小姐已經起程回去了,便在天明之前。”

唐逸聞言點了點頭,朱玉的離去,他早有所料,如今倭寇可說幾乎元氣傷盡,就算不去島上將那禍根除了,這一次東南之行,也可說得一句功成,所以朱玉也沒有再待下去的由頭,更何況她之所以走的這麼匆忙,連面都不再見上一見,唐逸的心下通透。

再看看這杭州知府,其人如此熱情,除去朱玉的身份外,怕也是被那勒暗殺的怕了,所以朱玉一走,他也想起了自己,就算朱玉很可能安慰過他,告訴他那勒不會再做刺殺,卻也終究不如自己這些高手齊至,來的安穩。

陳默等人在旁,聽聞唐逸提及同伴,轉眼也明白過來是誰,只不過朱玉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交集,倒並不怎着意,唯有唐月的面上一動。唐月就在唐逸的身旁,她的心神變化,唐逸自然感覺的出來,當下悄悄伸過手去,捉住唐月的柔荑,震骨傳聲道:“朱玉是郡主,我不過白丁一個,根本便不可能在一起,更不說她家世上上,婚娶早便有安排,更不可能兒戲,也不可能自主。”

說到這裡,唐逸卻也爲朱玉感嘆一番,這纔再道:“你看,如今她離開,卻是半分手信都未曾留下,便說明她之決絕。”

唐月聞言,心下哪會不明?忽然想到自己方纔的變化,倒似自己在嫉妒,當下面上一紅。唐逸牽着唐月的手,感覺到唐月似是輕輕一掙,可被自己大力捉住,轉瞬便就放棄,任由自己拉住,當下便是笑了。

便如此,不多時,唐逸、唐月、陳默、伊客鬆、駱顏君這五人到得裡進,被一一安排住下,知府隨即告辭,臨走囑咐,就道晚宴,五人必要參加,他好來正重相謝。

知府走後,各人迴轉休息,唐逸則和唐月坐在一起,也不說旁的,便就仔細聽着唐月將這些日裡所遇一切,講了個仔細,而唐逸也將不能與外人道的內情,說與唐月聽。等聽聞馮茹和小玉的遭遇,唐月卻也滿是同情。

唐逸見了,趁機道:“此番雖然將陸上的大股倭寇被消滅乾淨,可終究根源未除,斬草猶需除根,更不說這些倭寇本就來自海上,若不將他們落腳之處消滅乾淨,日後等他們回過力來,依舊會爲禍東南。”

唐月聽到這裡,眉頭一皺,擔心道:“你可是要乘船出海?”

唐逸早想到唐月擔心,當下安慰道:“倭寇在海外的落腳之處,必然不會太遠,如此近海,並沒有什麼風浪危險。劍竹島不也是海外?我們可都去了來回。就算倭寇所在的海島遠些,可道理卻也無差,真若風高浪急,危險重重,那些倭寇早便被海浪卷的七七八八,哪還需我們不遠萬里的來動手?”

唐月聞言,心下依舊擔心,只管搖頭。

唐逸見了,忽是嘆道;“此番出海,我還是要去完成一個諾言。”說着,唐逸直視唐月,眉眼一瞬不瞬道:“我與馮茹之事,已盡皆說與月姐聽了,我與馮家恩怨糾纏,自不必再言,不過說來說去,我終究還是有些虧欠了她,當年我曾立下大誓,不論如何,我都要保她平安。如今她身陷囹圄,我又怎能坐視?”

唐逸直言不諱,並無隱瞞,唐月聞言,只猶豫了片刻,便是堅道:“那我也要去!”

第090章 低眉細聞,滿把溫香軟,嚶口稱恩。(一)第145章 窺人心,銀錢二三兩,挽名聲。(二)第227章 劍衝宵。(一)第047章 察神觀色覺危難。(二)第331章 銘記此恨。(四)第071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五)第370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三)第071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五)第440章 驚變兩載間。(一)第341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一)第255章 往昔舊事猶記,都還了,恩情債。第121章 安坐幾番問答,片字去心惑。第330章 銘記此恨。(三)第117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二)第434章 襄陽夜月,殺氣沖天,蝗雨紛飛。(五)第178章 天將曉。(一)第172章 安坐垂釣鉤。(四)第102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四)第241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五)第288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三)第348章 少頃。(二)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033章 被污忍卒讀。(二)第279章 設身卜劍。(二)第131章 遍插千旗招展,擂上百人爭鋒,盛景衝雲羅。(四)第499章 齊力誅惡除患,雲心鶴眼。(二)第062章 千里易過,再生急智,江畔遙望眉凝。第469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八)第223章 春風度帆影,鳳來成雙。(二)第071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五)第101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三)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241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五)第145章 窺人心,銀錢二三兩,挽名聲。(二)第172章 安坐垂釣鉤。(四)第500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一)第272章 略數六萬,大半中原,旌旗接天。(二)第246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三)第414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三)第306章 遙想二十年前,隻身斬千人。(二)第335章 輾轉再相見,把心沉。(一)第003章 這裡可有機關門的傳人?第333章 銘記此恨。(六)第026章 天威難抵人聚散,慈恩比光燦。第156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二)第369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二)第250章 怎不教人驚駭。(一)第007章 健康的不得了!第286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一)第205章 雪妖嬈。(二)第276章 再破伏魔。第245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二)第094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二)第161章 禍起無名功。第036章 赤目奮起衝冠怒。(一)第346章 銀輝閃處落如雨。(二)第225章 萬手舉杯同慶,唐哉德皇。(一)第146章 實情訴,枝節橫。第108章 勸君惜此有用身。第090章 低眉細聞,滿把溫香軟,嚶口稱恩。(一)第082章 終得百草祛毒,隻手傳功。(四)第330章 銘記此恨。(三)第005章 女排的姐姐們來幫我刷牙~第038章 衝冠怒,血濺紅顏哭。(一)第091章 低眉細聞,滿把溫香軟,嚶口稱恩。(二)第442章 驚變兩載間。(三)第366章 臥榻。(二)第208章 舉頭夜明月皓。(二)第436章 見親人,喜灌心髓。第048章 聞世間高手,俏語同君輕談。(一)第207章 舉頭夜明月皓。(一)第203章 憂心吐,嘆難爲母盡孝。第347章 少頃。(一)第460章 真值得?且思錯對。(六)第156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二)第023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四)第006章 姐姐們是咪國人?第026章 天威難抵人聚散,慈恩比光燦。第133章 誰道天宮弱,雖敗豪情多。(二)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078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七)第497章 便好似、九天星河橫斷。(二)第274章 聞風嘯萬道,矯矯翩翩。(一)第382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一)第262章 少室山上,終將合網收袋。(五)第195章 一縷芳魂渺。(一)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223章 春風度帆影,鳳來成雙。(二)第044章 青衫,滿目枯黃間。第026章 天威難抵人聚散,慈恩比光燦。第473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十二)第022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三)第299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四)第184章 名利催人老。第131章 遍插千旗招展,擂上百人爭鋒,盛景衝雲羅。(四)第371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四)第094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二)第051章 尋機分辨,絲毫生路,脫身全依巧言。(二)第378章 杭州城外再聚首。(三)第186章 閉門靜思嘆計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