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哥舒翰廣有人脈,特別是和楊國忠的關係曾經很好,因此,楊國忠一直非常賣力的支持哥舒翰固守不戰,這也是哥舒翰能在潼關堅守半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但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真是充滿智慧,因爲彼此的利益不同,現在情況變了,他們已經從哥倆好變成了死對頭。
大唐帝國的臣民都知道,如果不是楊國忠往死裡逼,安祿山不一定能反,就是造反也是以後的事情,絕不是現在。正因爲如此,江山殘破,前方的將士有很多人仇恨楊國忠,這些人就包括哥舒翰的部下。
大將王思禮就曾經勸說哥舒翰,說道:“安祿山造反,是以清除楊國忠爲藉口,如果我們留兵三萬鎮守潼關,其餘精銳回師京城,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藉口”。
王思禮籍貫在營州,是安祿山的老鄉,不過是種族不同,他是高句麗人。
實事求是地說,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慮到,真要如此行動,就是另一個“清君側”,自己就成了安祿山第二了,最終沒有采納王思禮的意見。
楊國忠的耳目很多,聽說了哥舒翰軍中的事情,於是起了猜疑。他現在是夠害怕的,現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的手中,只要哥舒翰振臂一呼,楊國忠就死無葬身之地。
小人總是把別人往壞裡猜,而楊國忠是歷史上壞得極爲徹底的一個。他要是懷疑誰了,誰就倒大黴了,哥舒翰就是那個倒黴蛋。猜疑的結果就是摻沙子,分散哥舒翰的軍權。
爲了自保,楊國忠想出了一條對策,他徵得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意,招募了3000精兵,由心腹統領,日夜訓練。又招募了一萬人屯兵灞上,防範白鹿原方向,由心腹杜乾運統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的回馬槍。
看到自己的身後出現了一支軍隊,哥舒翰雖然身體不靈便,腦子可沒出問題。馬上明白這是一記臥槽馬。
哥舒翰沒有任何猶豫,馬上上表請求將灞上的軍隊納入潼關軍隊的統一指揮。
唐玄宗李隆基指望哥舒翰給他當打手。自然是對他有求必應。
哥舒翰得到了朝廷的受命,馬上發出命令召開軍事會議,將杜乾運召到自己的大營,隨便找個理由將他剁了,然後安排忠誠的小弟接管了灞上的駐軍。
經過這次較量,顯露了哥舒翰的殘酷手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宰相楊國忠恐慌萬狀,這就必然引起朝廷上下的猜忌,由此導致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將一相互相看着害怕,都在心裡打鼓。
潼關的情況就是這麼狗血,叛軍在關外虎視眈眈,帝國的政治、軍事兩大高官在互相算計,往死裡掐,誰也沒把精神放在對付叛軍上。
在這個狗咬狗的鬧劇之中,宰相楊國忠因爲沒有掌握軍權。因而處於被動之中。
楊國忠是流氓出身,知道失敗意味着什麼,因此急得夜不能寐,苦思如何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當然還有自己的權力和榮華富貴。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國忠找到了一個計策。
楊國忠出自劍南。故舊門生遍佈四川,那裡是自己的的大本營,只要到了那裡,自己的家族就是安全的。因此,在潼關失陷以後,楊家完全可以在四川立足。既然有了退路,那麼。現在就是如何解決哥舒翰的問題了。
解決哥舒翰,就是要逼迫哥舒翰出戰,如果哥舒翰打勝了,那麼好辦,沒有了叛軍就沒有了打手,哥舒翰就要回家務農了。如果哥舒翰戰敗,叛軍的刀就會要了哥舒翰的命,也就消除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楊國忠也考慮到,自己這麼做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是可能導致潼關丟失。如果叛軍奪取了潼關,長安必然陷落,大唐帝國就進入了倒計時。這個後果十分嚴重,但那已經不關乎楊國忠的事了,真要到了那一天,自己帶着唐玄宗李隆基躲到四川,將劍閣一封,在小天地裡繼續享受。
當然,這只是楊國忠自己的小算盤,要把計劃變成行動,還需要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批准。
對於楊國忠來說,唐玄宗李隆基從來就不是問題,他有辦法讓年邁的皇帝落進圈套。
楊國忠成功的說服了唐玄宗李隆基,綁架了整個帝國。但是,對於命令軍隊主動出擊的問題,唐玄宗李隆基還有些猶豫,因此,命令出兵的聖旨遲遲沒有發出。
時光在等待中消失,宰相楊國忠急得夠嗆,急切的等待着一個能讓唐玄宗李隆基下決心的機會,很快,這個機會出現了。
楊國忠安插在潼關軍中的臥底派人報告,叛軍大將崔乾祐駐防陝郡,主力都派往各地,陝郡防務空虛,兵力不足4000人,而且都是老弱殘兵。
這個消息就是興奮劑,宰相楊國忠眼前一片陽光燦爛,真是想什麼來什麼。
楊國忠拿着這份情報去忽悠唐玄宗李隆基,成功地讓他相信,這是千載難逢的決戰良機。
或許是盼望勝利的心情太迫切,唐玄宗李隆基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份情報的水分很大,於是,派出使節命令哥舒翰出兵。
*總理說過,“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可楊國忠這廝不聽,偏偏任性。
在此情況下,哥舒翰還保持着足夠的理智,拒絕了朝廷的命令,馬上給唐玄宗李隆基上了一道奏摺;“安祿山久在軍中,精通兵法,現在有備而來,利在速戰。叛軍暗藏精銳,以老弱病殘引誘我軍,肯定有詭計。如果我軍輕出,必然落入叛軍的圈套,到時就悔之不及了。”
無獨有偶,在哥舒翰上奏的同時,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的朔方軍連戰皆捷,奪取了河北的廣大地區,雖然遠在中原,但他們已經預見到了朝廷要走一步臭棋。於是也給唐玄宗李隆基上了奏摺:“請求陛下允許我軍向北進發,直取安祿山的老巢。屆時,將叛軍將士的妻子、孩子作爲人質,然後向叛軍招降,那時叛軍必將潰散。潼關大軍不宜輕動,務必要堅守以吸引叛軍兵鋒!若師出潼關,變生京師,大唐就完了!”
兩封奏摺,都指出了同一個問題,而且都是有實戰經驗的前線將領,唐玄宗李隆基但凡不傻,都不可能不聽的。如果,建議被朝廷採納,唐朝的歷史就會改寫,以後,也就沒有黃巢吃人的傳說了。
然而,歷史就是如此固執,在一切都很清楚的情況下,唐玄宗李隆基還是受到了楊國忠的蠱惑,以“賊方無備”爲由,固執的堅持出兵的意見。
從長安到潼關,皇宮中派出傳旨的太監絡繹不絕,人數之密,項背相望,通俗地說,後面的太監能看到前面太監的背影。
這就讓人想起了岳飛的遭遇,聽說過十二道金牌的故事嗎?
南宋時期,名將岳飛率領岳家軍奮勇北伐,力圖恢復宋朝一統江山。
岳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大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不久,岳飛進兵朱仙鎮,這個地方,離故都汴京已經很近了,戰馬一個衝刺就可以趕到。岳家軍與金兵對壘,岳飛又以少勝多,擊潰了金軍的10萬大軍,汴京的大門打開了。
岳飛高興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銳氣喪盡,目前已丟棄兵器,向北逃竄。機不可失,準備進兵汴京,迎回徽、欽二帝。”
然而,岳飛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統帥,在政治上卻是不及格的,將老皇帝接回來,宋徽宗趙構怎麼辦?讓剛剛嚐到皇帝滋味的趙構放棄寶座,那簡直就是謀殺。在這樣的條件下,以秦檜爲首的主和派打算丟掉淮河以北的國土,與金國議和,最終的目的就是不讓老皇帝回來。
秦檜深知岳飛抗金最爲堅定,就先調一向與岳飛不睦的張俊等將領率部先歸,然後以岳飛不宜孤軍久留爲由,命令他班師回朝。怕岳飛不聽,一天之內竟連發12道金字牌。
岳飛接到12道金牌,明白乘勝追擊已絕無可能,悲嘆道:“我十年的努力,沒想到在一天之內全部作廢了!”
這個故事廣爲人知,但誰也不知道,李隆基發出的聖旨,遠遠超過了宋高宗。
不作死就不會死,作死纔會死,宰相楊國忠正在詮釋這個哲理的正確性。
這些混蛋聖旨如此狗屁不通,這就讓哥舒翰欲哭無淚,喵了個咪,這是往死路里逼,從那一刻,哥舒翰對大唐朝廷產生了疑問。
疑問動搖忠誠,哥舒翰第一次對唐玄宗李隆基產生了怨恨。
不過,聖旨就是聖旨,沒有任何人敢把它當成擦屁股紙,就是哥舒翰也不敢,因此,他只有執行。
這一年的六月四日,那一天的陽光很足,無奈的哥舒翰“慟哭出關”,踏上了傳說中的不歸路。
不過,哥舒翰也害怕落進陷阱,因此走走停停,走幾里路就派出步兵向兩側山嶺搜索。
就是如此的一步三回頭,潼關漸行漸遠,終於到了黃河岸邊。
哥舒翰走錯了路,如果他不帶兵出關,而是也來一次清君側,帶兵進入長安,斬殺楊國忠,那麼歷史會永遠感謝他的豐功偉績。
有很多人都有成爲偉人的機會,但很多人都抓不住,因此遭到歷史的唾棄,哥舒翰就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