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兵發寶應

當他趕上了護聖軍之後,李孝天立即便將如何擊敗李全伏兵的詳情報知了高懷遠,聞之獲此大捷,全軍上下無不振奮異常,高懷遠親自探視了那些被俘北軍將士,親自以宋軍主帥的身份告知他們,他們放下武器之後,便不會受到任何迫害,並且立即着令將此戰負傷之人轉運到後方妥善安置,加以救護,並且下令將這些戰俘盡數釋放,讓他們自己選擇去處,想到泰州定居了可以而且發放給他們路資,讓他們自行上路,想回李全軍中的也行照樣發放路資,讓他們回去,想就地留在宋軍之中投軍的還可以,直接將他們編入軍中,一視同仁。

這樣的命令無疑讓不少人有些不太理解,要知道他們抓住俘虜的數量可是干係着他們軍功的大小,於是有些將官便表示不太理解。

只有華嶽等一些有心計的將領立即便明白了高懷遠的用意,不用高懷遠去給手下解釋,他們便將工作提前做通了!

華嶽對幾個找他表示疑問的部下解釋道:“你等在這方面確實無法和大帥的遠見卓識相比,大帥豈是在故縱俘虜呀!他現在可是在瓦解李全的軍心,你等想想看吧!雖說我軍曾經放言過只要李全軍將士放下武器,便可獲優待,不追究他們的過錯,但是空口無憑,又有多少人會相信咱們的話呢?

現如今我們俘獲這麼多北軍,當即便遵守承諾,將他們就地釋放,這些人只要回到李全軍之中,便立即會將這件事告知他們的袍澤,我們說十句不見得能比得上他們說一句更令人信服,如此一來,北軍定會人心浮動,無心和我們死戰了!

假如我們食言,不但不放戰俘,還以酷刑對待他們的話,日後遇上敵軍,定會讓敵軍同仇敵愾,於我等死拼到底,到時候倒黴的可還是咱們自己弟兄們!”

聽罷了華嶽的話之後,這些不太理解的將官當即便明白了過來,紛紛點頭稱是,說了半天高懷遠所爲還是在爲以後着想,單憑這一點上,他們便算得上是目光短淺了,於是這些人再無意見,立即開始按照高懷遠的指示去釋放戰俘去了,並且替高懷遠給手下將士們解釋這麼做的原因,顯得他們也很有腦子一般。

高懷遠處理過了這件事之後,便立即給護聖軍以及李孝天記了一功,同時派信使立即將此次大捷的消息送回臨安城去,稟報給趙昀得知,高懷遠還特意囑咐信使,沿途將這個消息還要告知地方百姓以及官府,儘可能的讓更多人知道。

他這麼做還有一個心眼,就是儘可能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獲勝的消息,以此來振奮國內軍民的士氣,在輿論上更加支持他這次北伐。

而李全當得知了馮大壯泛水鎮一戰命喪當場,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後,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着詢問了三遍報信之人這才確定自己沒有聽錯。

要知道馮大壯乃是他手下又一員虎將,從他起兵造反開始,便隨同他南征北戰,惡仗打了不止十場八場,雖然次次受傷,但是卻都沒有遇上過慘敗的事情,而這次本來他想要派馮大壯做先鋒,狠狠的給宋軍一個迎頭痛擊,卻沒想到馮大壯這次出去,卻成了他亡命之旅,死在了宋軍手下。

於是李全趕緊查問馮大壯是如何戰敗身亡的,報信之人乃是從林中逃脫的馮大壯部下,於是他便一五一十的將所知的事情告訴了李全。

李全聽罷之後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他這才知道,自己這次還是小看了這支宋軍,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宋軍主將高懷遠了。

豈是李全現在對高懷遠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了,自從這個人的名字進入到他的視野之後,他便加意留意了這個性高的傢伙。

爲此他還特意命手下查訪了有關高懷遠的身世,詳細的瞭解了高懷遠成長的歷程,在他的眼中,高懷遠實在是個走了狗屎運的傢伙,因爲少年時期乃是當今南宋朝廷官家的密友,近年來跟着趙昀扶搖直上,最終爬到了這個位置上。

在他的眼中,高懷遠不過是個運氣不錯,又善於趨炎附勢之輩罷了,湖州之戰一戰成名,不過也是運氣的關係罷了,而今天來開,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個高懷遠了,要知道他已經死在高懷遠手下了兩員虎將,一個是紅介山一戰陣亡的劉寶,另一個就是眼前剛剛戰死的馮大壯了,一次假如可以說是運氣的話,那麼連續兩次就不能說單單只是運氣了。

眼看朝廷大軍就在眼前了,李全再也坐不住了,立即點兵派將,再次派出劉慶福帥一萬兵馬,陳駐於寶應縣城,以寶應縣城爲依託,拖住宋軍北上的步伐。

劉慶福本來近一兩年來已經被李全閒置了起來,只因爲當初他攻打海州不利,後來又和李福鬧出了矛盾,於是便被李全削去了兵權,閒置在了楚州城中,雖說沒有明着處置他,實質上也等於將他軟禁起來了,而劉慶福對此頗爲不滿,多次找李全訴苦。

而這次宋軍討伐李全,也給了劉慶福一個機會,畢竟李全手下堪用的大將並不是很多,而劉慶福始終在他麾下軍中頗有一些威望,一直以來也算是對他忠心耿耿,於是便重新啓用了劉慶福,讓他做自己的副將,而劉慶福這次能重新被李全中用,甚爲興奮,決心要好好作爲一番,讓李全軍上下都知道他劉慶福並非庸才,故此得令之後,立即便點兵進駐了寶應縣城中,將寶應縣城之中的百姓留作人質,幫着他一起守禦縣城,並且在城外提前構築起來了數道防線,做好了堅守的準備。

劉慶福要說也並非一個庸才,此人最早也是自己拉了一杆人馬起兵造反,後來歸附於了李全,成爲了李全手下一支強兵,這些年來一直跟着李全南征北戰,立下過不少的戰功,大大小小也經歷了百戰之多,算得上是一個身經百戰之將了。

在李全手下之中,他算是數得着的幾個元老級人物,故此在李全軍中享有盛名,不少部將都是出自他的手下。

和李全不同的是,劉慶福這個人還是相對要謹慎一些的,自從經過海州一敗之後,他便被閒置了起來,於是利用這段時間,劉慶福倒是抽出了時間,詳細的分析了局勢,對於這次宋軍來伐,劉慶福始終都沒有太敢小覷宋軍。

在他看來,南宋自從史彌遠一黨倒臺之後,風向已經大變了,武將掌權在南宋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而且高懷遠這個人少年從軍,算得上是打小就行伍,其能坐到現如今樞密使的位置上,除了運氣之外,自身也一定有點本事才行,而且劉慶福趁着沒事,還收集了有關湖州一戰的詳情,對高懷遠用兵的手段有所瞭解,更對高懷遠麾下的軍隊的戰力也有所瞭解。

所以這次他重掌兵權之後,並未小看高懷遠所率宋軍,知道這次高懷遠定會調集宋軍之中的精銳之師,對李全進行討伐,所以以他麾下李全的兵馬,其精銳程度一定不會超過這次北伐的宋軍。

故此他接令之後,便放棄了主動進攻,採取被動的防禦,來儘可能的拖住宋軍北上的步伐,將宋軍拖成一支疲兵,然後慢慢的消磨掉這支宋軍。

也正是打定了這個主意,他率軍一到寶應縣城,便立即親自督促手下北軍將士,加固城牆,構築各種防禦設施,在城牆上準備了大量的滾木礌石,還有不少的砲車等物,做出了死守的架勢。

高懷遠在泛水鎮休整了一天時間之後,便立即揮師繼續北上,兵鋒直指寶應縣城,作勢要一舉攻佔寶應縣,拿下這個楚州的南面門戶之地,打通通往楚州的道路。

當護聖軍率先抵達寶應縣城外的時候,劉慶福得知宋軍已到,於是立即關閉城門,收起吊橋,並且傳令不得任何人出戰,違令者斬。

李孝天氣勢洶洶的領兵趕到寶應縣城下,立即擺開了戰陣,列兵於城外,派人開始罵陣,要守城的北軍出來一戰,分個高低。

可是劉慶福站在城頭上面,就是不肯出城和宋軍一戰,而是仔細的觀瞧着城外的這支宋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罷之後劉慶福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被城外這支宋軍的氣勢所驚嚇到了。

他已經料到,這次姓高的領兵來伐,一定會調用宋軍最精銳的兵馬,但是他卻沒想到城外出現的這支宋軍先鋒軍居然精銳到了如此程度,所有宋軍將士無一例外,全都是一身精緻的輕質鐵甲,其中還不乏有一營重甲步軍,手中所持武器更是明光閃閃,刀槍斧鉞樣樣精良,弓弩齊備,士氣如虹,而且這支宋軍軍紀嚴明,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難知如陰;不動如山,動如雷霆。!

第368章 吸毒第25章 弘武第6章 父親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349章 倉惶第23章 蟊賊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236章 定策第93章 驗屍第317章 春色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112章 日月可鑑第118章 僥倖逃脫第361章 內訌第113章 太子闖關第103章 惺惺相惜第45章 嶽王后人(上)第71章 定親第161章 接收第251章 高郵湖大捷第178章 衣錦還鄉第161章 接收第46章 斥責第342章 伏兵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305章 自相殘殺第72章 槍林第54章 盤點第73章 火箭飛昇第138章 勳章第62章 那是何物第196章 試探1第50章 劫獄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9章 堅壁清野第24章 各懷心思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120章 越俎代庖第220章 寶慶之變第149章 暴怒第93章 驗屍第68章 意外第60章 假公濟私(上)第115章 請大人閱兵第259章 強渡第96章 奪情起復第63章 一網打盡第54章 盤點第12章 權臣又如何第84章 如此軍容第13章 把柄第119章 副官第90章 走水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29章 單挑第346章 困獸之鬥第181章 獻禮第224章 星宿下凡第53章 倒戈一擊(上)第116章 精兵還是乞丐第5章 潰兵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127章 閉門羹第23章 牀子弩第180章 何爲道義第64章 無心插柳第10章 挑釁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1章 趙範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63章 平地驚雷第35章 黑吃黑第21章 流民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14章 圖窮匕見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101章 大戰之前第75章 分兵第79章 韃子的驚喜第12章 拜師第11章 反擊第34章 證據第37章 周俊第104章 貴誠的耳聞第187章 暗劍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79章 翻臉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13章 命中貴人第64章 剪除後患第48章 各懷鬼胎(上)第122章 小將黃旭第162章 還師第38章 浴血孤城1第256章 蒙軍南下第22章 武學第123章 勤王第90章 走水第15章 李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