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福爲大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罪臣徐福,違抗王命,出海不至,百死難猶……”

荊目光肅冷的宣佈着對徐福的審判。

“車裂!”

徐福雖然死了,但是刑罰並不能夠倖免。

當冰冷的字眼落下,跪在地上的諸人心頭皆驚!

“爾等受徐福矇蔽,滯留扶桑,違背王命,按律當斬,陛下聖恩,貶隸臣妾,徙十年。”

這是趙泗儘量爭取的結果。

徐福的死罪不可避免,他纔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然而除了徐福,其餘大部分人都是受害者。

當年趙泗生活在此,彼此之間也都有些情分,然而刑不法則不畏威,始皇帝免除他們的死罪已經算是法外開恩。

所有跟隨徐福滯留於此的人,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都會被貶謫爲隸臣妾。

然後發配扶桑十年,爲扶桑的建設添磚加瓦。

“陛下聖恩!”

十年隸臣妾!

看似很重……可是,沒有肉刑,不用去死……甚至,他們還有重歸故土的希望,這並非不能接受。

“荊……”

一人張了張嘴。

“扶桑事宜,是由你來主持麼?”開口之人滿眼希冀之色。

他們當然希望扶桑的一切事宜由荊來主持,最起碼他們認識荊,有幾分微薄的情分。

官奴隸的生活並不好過,有荊在,他們生存的可能就會更大,求生,是人的本能。

“並非如此……不過爾等不要顧慮,我是和你們一同滯留扶桑,當年事宜,我很清楚。大家都是遭受徐福哄騙,被迫滯留於此……”荊笑了一下,回頭一看,只見大秦的二十艘戰艦正在緩緩靠港。

“當然……有些人並不是被迫的。”

野心家並非只有徐福一人。

好在,荊的記性還算不錯。

荊話音剛剛落下,匍匐在地上的人羣之中已然有人想要暴起。

荊眼疾手快,持劍便刺!

場面瞬間亂作一團,有人跑,有人抓,有人暴起殺人。

“抓住他們,就是他們害我們滯留海島!”

聰明人不會不明白荊的意思。

對於遭受欺騙被迫滯留於此的,荊不會計較。

然而當初徐福的同犯,荊一個也不會放過。

刀劍再起,在大秦士卒開始登陸之時,兵戈已然熄滅。

他們捧着背叛者的頭顱,臉上帶着諂媚奉承的笑容躬身獻上。

等候着荊的下一步指示。

“棄兵卸甲……”

“那羣土著還使喚的動麼?”荊拍了拍中年人的肩膀。

“王伯想來還記得我,跟在我左右。”

中年人面帶奉承的笑容緊緊跟隨在荊的身邊,其餘人丟棄武器,解下鎧甲,匍匐於地,瑟瑟縮縮。

“讓這些土著自縛手腳。”荊開口。

各“貴族”發號施令……土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只知道他們的主人已經選擇了放棄抵抗。

當然,他們也放棄了抵抗。

有主人撐腰的時候他們不畏生死肆無忌憚,可是主人軟了以後,他們全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鬥志,任人宰割。

“教的不錯啊……”荊看着乖乖聽話自縛手腳的土著奴隸眼前一亮。

“那是那是,此地夷人雖然矮小,可就是勝在能吃苦不怕死,一聲令下,就是讓他去死他都不會猶豫,耕種學的也快,幹活也麻利,生養的也快,唯一有一點不好就是,主人要是軟了,他比主人軟的都快,看起來不像是人,倒像是狗。”王伯奉承的開口回答道。

“咱們這……”王伯搓了搓,臉上有些難爲情。

“貴族,怕是當不了了,不過放心,海外人手較少,尤其是老秦人更少,用的趁手的人更少,況且眼下扶桑,徐福不過佔據一隅,島上多有土著盤踞,還需要一一清剿,只要爾等願意盡心用命,十年之後,多半都是能回去的。”荊沒有賣關子,直接把話說了個明白。

其中有很多人認真來說對荊這一羣童子都還挺照顧的,而且趙泗當初奪船出海,也有他們的暗中幫助。

“能回去就成……能回去就成……”王伯揉了揉自己笑得有些僵硬的臉開口說道。

“說實話,趙泗那小子走的時候我就想着有沒有這麼一天……我心裡又害怕,又想着能不能回家看看……”王伯嘆了一口氣。

“俺們違抗王命,縱是盡數坑殺也不爲過,王上聖恩,給了俺們活命的機會……我不怕苦……就是眼下這扶桑……”王驥沉吟半晌。

“眼下大多數都在這裡紮了根成了家,也都有了孩子……”

荊愣了一下然後搖頭失笑。

“有了孩子是好事,不過送只怕是送不回去,等到十年之後,你們可以一併帶回,放心,秦律規定,隸臣妾之子,雖爲隸臣妾,但也會由官府撫養長大。”荊開口爲王驥解釋。

秦國的隸臣妾,也就是官奴隸的數量十分龐大。

有許多官奴隸都是被直接一家貶謫,官府並不會強行拆散他們的關係,而且秦法也承認官奴隸之間的婚姻。

而官奴隸結合誕生的孩子,也是官奴隸。

秦法千難萬難有一點好,對於未成年人,哪怕是奴隸子的未成年人,都嚴格規定要盡到撫養義務。

必須扶養長大,各郡縣都有官奴隸,數量都記錄在冊。

每年官奴隸的生育指標,新生兒存活指標,也是當地官員的考覈標準之一。

“如此……如此便好……”王驥聞言心中大定。

荊擺了擺手示意王驥跟上,朝着港口而去。

眼下所有的土著都已經自縛手腳,再無任何抵抗,大秦的二十艘海船順利靠港,士卒,工匠,以及荊的衆師兄弟,大秦第一海外開發部隊開始於扶桑靠港登陸。

“眼下徐福授首,諸衆皆伏,當初判亂抗命之人已經盡數誅殺,剩下的大多數都是被迫滯留於此的出海船員。”荊拍了拍林白羽的臂膀開口說道。

“當初兄奪船出海,也有他們的暗中相助……”

林白羽點了點頭笑道:“海外正是缺人手用的時候,放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初出海除了童男童女以外,剩下的大多數都是各類工匠?”

荊點了點頭。

徐福欺騙始皇帝是有準備的。

最後一次出海,除了帶走了三千童男童女以外,還帶走了各類工匠,擺明了就是打算在海外立足,基本上涉及到各行各業的基礎人員徐福一次性帶了個齊。

“我記得王伯最擅冶煉,如何,出海數載,手藝可曾落下?”荊笑了一下看向王驥。

“使不得如此稱呼……使不得如此稱呼……”王驥聞言連連擺手,爾後臉上帶着熱切的笑容開口回答。

“徐福違抗王命,滯留於此,此地土著,尚未開化,不管是耕地建築都是從頭做起,這些手藝又哪裡會落下?雖然徐福私封貴族……可是實際上這些活計還得我們操持。”王驥趕忙開口回答道。

得益於扶桑的原生態和未開發。

這羣工匠跟着徐福到來此地以後,雖說受封爲貴族,但是實際上的建設高端人才還是這羣工匠,他們需要進行大量的建設和開發,因此手藝並沒有落下。

“而且,不光我們,其實大部分滯留於此的秦人,這些年過去,大多數也都會一些手藝了,那些滯留於此的童男童女,基本上也各有手藝精通……沒辦法,這裡的土著靠不住……一些髒活累活笨活倒是可以給他們,讓他們學這些,確實爲難了。”王驥開口回答道。

其實不光如此,徐福不僅給了他們貴族身份,還教他們讀書識字了呢……

徐福爲了籠絡人心,不擇手段,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這羣老秦人

纔是他的統治根基,他的高端人才。

土著裡面矮個子挑將軍未嘗不可,但問題這羣土著平均身高一米四五,就算拔高了挑也挑不出來個一米八的。

所以……眼下滯留於此的老秦人,說實話掌握的技能還真不少。

林白羽聞言眼前一亮。

“眼下扶桑的人手有多少?”

“能控制的土著,約莫有十數萬,至於剩下的老秦人,還有五千多人,要是算上……和土著生的娃娃,那應該有一兩萬。”王驥臉上帶着幾分猶豫。

“除此之外,已經開墾出來了八千多頃田地。”王驥開口道。

“礦產呢?”林白羽開口問道。

“有鹽礦,但是在徐福手裡,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總之我們是夠吃的,還有金銀礦,徐福的座椅是純金的,私下裡賞賜金銀也十分大方,產量應該不會太低。”

“另外迄今爲止,一共修築了三座城池……還有一些房屋道路。”

“對了,還有上好的銅礦和鐵礦……”

“就是大爐子修的少,產不出來太多刀兵,故而到現在那羣土著都還沒用上好兵刃,不過銅礦都是頂好的銅礦。”王驥仔細回憶給出了回答。

“有輿圖麼?”

“應該在徐福的宮殿之中,我私畫的輿圖也有,不過不太準確。”

“先去找輿圖,另外,召集罪衆!”

林白羽意識到,徐福……做的事情。好像有點多啊。

秦卒火速控制了徐福的宮殿,各類金銀器具被搬出來,當然,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輿圖。

“銅礦,鐵礦,鹽礦……還有水澤,依水懇田……”

“徐福立足的地方挑的很好啊!”林白羽臉上帶着驚喜的笑容。

扶桑雖小,但那是相比較於大秦而言。

實際上徐福帶過去的上萬人丟進去也就只能盤踞一個很小的地方。

沒辦法,人手太少,能控制的地方就這麼多。

不過徐福挑選的根據地,各種礦藏都有,還有適宜耕種的土地,具備了文明生長的一切條件,放在扶桑,還真是妥妥的龍興之地。

徐福眼下的根基依託於銅鐵鹽礦,至於金銀礦則是意外之喜。

林白羽第一時間查看了幾個礦場。

銅礦還真是富礦,產量極高的那種,林白羽是陰陽家弟子,有勘驗礦藏的本領,徐福拿下的銅礦是那種很標準的產量高質量好的銅礦。

“恐怕礦藏不在少數,最起碼能煉出來上萬刀兵所用!”林白羽倒吸一口涼氣。

上萬刀兵所用的銅礦雖然對於整個大秦來說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對於扶桑的開發來說意義那可就大了去了。

“嘶……這金銀礦不會就是趙侍郎所說的金銀礦藏吧?”

待抵達徐福佔領的金銀礦以後,林白羽再次發出震驚。

富礦!又是富礦!

同樣是極其容易開採而且還產量十分豐富的礦藏。

很顯然,這裡徐福已經開採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可供開採的餘地還有很多。

“恐怕光這片金銀礦……都夠得上這趟耗費的人力物力了。”林白羽深吸了一口氣。

“不是……兄說了,那兩個礦藏不再這個地方,大概在這片區域。”荊對着地圖指手畫腳。

趙泗肯定記不清楚具體位置,他只是模糊知道區域所在,至於剩下的實地勘測,還得交給他們實際考察。

“而且,兄說了,他說的石見銀山和左渡金島,一旦開採,產量比現今大秦的金銀儲量都多。”荊咧開嘴笑了笑。

“我之前是不信的……”林白羽笑着搖了搖頭。

“現在有點信了!”

“這地方真是邪門了……怎麼礦藏都是富礦?”林白羽圍着徐福佔領的金銀礦踱步。

銅礦,鐵礦,金銀礦……目前所有見到的礦藏,都是富礦。

大秦並不是缺礦,有的地方伱明知道有礦,開不了。

技術不成熟,目前的大秦只能做到淺開發。

一來夠不上人力物力損失,二來開採難度太大。

而扶桑這個鬼地方,礦藏反倒是易於開採。

要麼直接裸露在地表,要麼就在淺土層,目前看到的幾個礦藏,全是如此。

“得好好看看了……整個扶桑恐怕礦藏不在少數,臨近島嶼也得仔細勘驗。”

“多虧了徐福啊……”林白羽感慨了一下。

“先收攏人手,你也先別急着走了,等我回去多運幾趟人,你先幫我在這裡盯着……”林白羽做出了決定。

按照原定計劃,拿下徐福以後,林白羽滯留於此往返大秦,荊開走七條船去遠渡重洋探索世界。

當然,計劃這玩意就是用來推翻的,林白羽認爲,荊探索遠海不用急那麼一時半會,扶桑這個鬼地方富礦有點多……趕緊回大秦多運點人才是正理。

“是啊……”

“多虧了徐福!”

荊笑了一下。

“你來主持安撫問罪,我去再看看其他礦藏!”林白羽風風火火的拋下荊。

“對了,雖然徐福已經死了……”

“但是王命不可違!”

“別忘了車裂!”

林白羽的聲音傳來……

這地不對勁!

說實話,之前趙泗所說的金銀礦,林白羽心裡是不信的,他不信一個偏遠之地有那麼多的金銀礦。

只不過陰陽家的大九州說需要出海,故而陰陽家選擇了認可趙泗的說法。

現在……林白羽信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光陰如梭,時間飛逝第八十一章 始皇帝的困擾第一百六十二章 扶桑的收穫,朝議召開!第一百一十二章 始皇帝的貼身秘書第一百五十八章 舉國出動,徐福御駕親征!第二十六章 萬一弄出來了呢?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斯和始皇帝的愛恨情仇第九十八章 第一份擦屁股紙的誕生!第三十五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一百零四章 夏無且:可惡,到底缺了什麼藥!第六章 錦衣衛的提議!第三十一章 長兄如父!第一百五十一章 始皇帝的猶豫和困擾第四十章 你果然善射!第五十四章 爵第五章 大巡天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第一百五十章 李斯趙泗始皇帝三人組第三章 上一次獻圖的倒黴蛋是誰來着第六十四章 大秦的霸道。第三十七章 大秦時期的第一口鍋第一百三十章 趙泗的提議,遷六國舊貴入關中!第五十八章 王翦的大方!第五十七章 父與子,爺與孫!第九十五章 趙泗對於大秦海事的未來規劃!第五十二章 趙泗需要一個合格的老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福爲大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第十章 趙泗一如既往的沒腦子和沒屁眼第十五章 趙泗名聲大噪,始皇帝生日臨近。第三十五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四章 大九州說第一十二章 蒙毅贈書第三十二章 把阿拉伯數字弄出來!第五十八章 王翦的大方!第九十四章 大秦的政權結構第一十一章 秦馳道!第八章 始皇帝的安排第三十七章 大秦時期的第一口鍋第一百二十四章趙泗來了,墨家的青天就有了!第二十三章 兄日後定然平步青雲!第一百二十章 海事朝議,大秦的狠人!關於書友羣和求追讀第一百六十章 徐福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朕要召開朝議,大巡天下!第四十六章 極限大師始皇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舉國出動,徐福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五章 始皇帝認爲趙泗不是忠臣!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始皇帝的開誠佈公!第七十二章 大一統自此而始第一百一十九章 開端!第一百三十三章 始皇帝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第一百零八章 張良初聞新糧產量,心態爆炸!第二十四章 父說不肖父,大父說不必肖父第二十六章 萬一弄出來了呢?第一百二十章 海事朝議,大秦的狠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斯:嘶,這是要我死啊!第二十四章 父說不肖父,大父說不必肖父第四十三章 趙泗成了最靚的仔第一百七十一章 趙泗帶來的好心情,扶蘇帶來的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項梁:莫非,天命真的在秦?第一百零九章 張良的毒計第五章 大巡天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第十章 始皇帝很有自信解決這些問題說一說後續劇情和求追讀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秦迷途的未來!(第一卷,完!)第一百二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是治病良藥?趙泗驚恐!第七章 陛下,您就寵着他吧!第一百四十五章 趙高正逐漸被趙泗替代。第一百六十章 徐福之死第十七章 刺王殺駕!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泗:我活不久,那就都別想好死!第八十八章 豐收進行時!第一十一章 秦馳道!第五十三章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第十七章 刺王殺駕!第五十二章 趙泗需要一個合格的老師第三章 上一次獻圖的倒黴蛋是誰來着第一百五十章 李斯趙泗始皇帝三人組第三十九章 始皇帝抵達了他忠誠的咸陽!第六十一章 很多東西就差一哆嗦!第六章 錦衣衛的提議!第八十一章 始皇帝的困擾第一百三十三章 始皇帝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上架感言第六十三章 醫家駁雜,始皇遭殃第一百五十四章 帝星飄搖熒惑高!第一百五十七章 徐福的意外來了!第七十六章 升爵一級,不再不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朕就是祖龍!第四十二章 始皇親至第一十二章 蒙毅贈書第一十五章 曲轅犁肯定比直轅犁好用第一百四十七章 第二次出海,第一批低價食鹽出產!第五十二章 趙泗需要一個合格的老師第二十四章 父說不肖父,大父說不必肖父第十四章 百官驚詫,趙泗再升爵第一十二章 蒙毅贈書第三十二章 把阿拉伯數字弄出來!第三十八章 全坤宴第一十二章 蒙毅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