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樓蘭軍民紛紛要求併入秦軍,或者不併入秦軍也行,樓蘭也要實行秦軍同樣的制度。
樓蘭王及貴族哪裡肯同意這明顯觸及他們利益的建議,於是就起了衝突。
若是樓蘭王反叛那還容易解決,秦軍三兩下就能將其解決。
但現在卻是樓蘭百姓因爲要降秦而反樓蘭王……這就讓“護樓蘭使”張粕不知道怎麼處理了,趕忙飛鴿傳書請示贏丹。
這事其實對於贏丹來說也很爲難首先樓蘭軍民自發的要併入秦軍可以說是正常的,對秦軍也極爲有利。
因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百姓尤其是身爲奴隸的百姓要求十分簡單,就是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秦軍的制度和技術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他們當然傾向秦軍。
有樓蘭這個先例,姑師只怕也會緊隨其後,姑師之後又會有且末、無霜、休循等等。
到時就不是組建聯軍的問題了,而是直接從西域百姓中徵兵了。
但這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對秦軍也有負面影響……
西域三十六國目前只有樓蘭和姑師兩國在秦軍的實際控制下,其餘三十四國都在盯着樓蘭和姑師看它們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樓蘭、姑師的貴族過得好,利益沒有多大損失,那麼這三十四國就會放心的與秦軍結盟。
如果樓蘭、姑師的貴族因爲與秦軍接觸結果就被自己百姓給推翻進而連根拔起……那還有哪國敢與秦軍結盟?
甚至別說結盟了,到時只怕連接觸都不敢。
因爲一旦接觸就會讓處於奴隸狀態的軍民知道秦軍的制度,於是就有併入秦國反叛貴族之心。
接下來就不用多想了,他們甚至連商人都不敢放進城去,絲綢之路會因此而斷。
贏丹知道事態嚴重,沒有多想,將姑師事務交給王賁後帶上威亞斯及百餘名親衛就朝樓蘭趕。
這事就只有贏丹能處理妥當。
姑師跟樓蘭五百餘里,贏丹一行快馬加鞭三日餘就趕到了目的地。
樓蘭城倒是沒有多亂,王徨的七千援軍駐紮在城外嚴陣以待,城內還有張粕的一千“護樓蘭軍”,可以說將整個形勢都牢牢把控住。
就是城內軍民一個個拿着刀槍木棍和農具將“皇宮”包圍了起來,要不是張粕一行“護樓蘭軍”保衛着皇宮,樓蘭王及一衆貴族早就被軍民拖出來砍成幾段了。
贏丹一行人騎着馬剛由城門跨入樓蘭,樓蘭百姓就手舉武器歡呼着涌了上來。
張遼趕忙帶着親衛分列兩隊將百姓隔離開,個個劍出鞘盾在手如臨大敵。
親衛的擔心是多餘的,樓蘭百姓此舉並非想要對贏丹不利,而是他們不懂中原的禮數習慣於手拿裝備歡呼。
贏丹在兵士的引領下於宮內見着了躲在書房坐臥不安的樓蘭王。
樓蘭王一見到贏丹就趕忙迎了上來,說道:“大秦太子來得正好。”
“快助我鎮壓叛亂,本王定有重謝……”
應該說樓蘭王有些天真了,只要贏丹一點頭,樓蘭王連命都不是他的了,又拿什麼來“重謝”?
何況外面的軍民都希望併入秦軍,秦軍又怎麼可能以武力鎮壓他們……這麼一來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還警告所有西域基層軍民不許投靠秦軍嗎?
這也看出此時的樓蘭王已亂了方寸了不知如何思考了。
贏丹回答:“大王,鎮壓軍民贏丹或許能做到但我大秦向來注重民意我們有句話,叫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說到這贏丹頓了下,他突然意識到這話此時還沒有,不過管他呢,樓蘭王又不知道這個。
贏丹接着說道:“這話的意思就是民意不可違,否則秦軍也無法在西域立足所以大王這要求,着實讓贏丹爲難!”
樓蘭王不由急道:“那又該如何是好?民意不可違……大秦太子之意難道是要本王放任他們?”
“本王就知道你等不會這般好心……”
樓蘭王還想說什麼,但被張遼“哼”了一聲就不敢再說下去了。
此時樓蘭王的生死都在贏丹一念之間,又哪裡敢放肆。
贏丹也不動怒,和顏悅色的說,“大王誤會了贏丹以爲,大王何不籍此機會富國強兵?”
樓蘭王不由奇道:“富國強兵?這……本王眼看王位都不保,又如何能富國強兵?”
贏丹解釋道:“大王有所不知中原原有七國,許多國家也如西域一般視百姓爲奴爲仆然大秦首創先河定下二十軍功爵位制,使百姓能以功勞晉升。”
“這才逐一滅了其它六國一統中原。”
樓蘭王想了想,就說道:“以大秦太子之意,是應百姓之請實施改革?”
贏丹點頭道:“大王試想百姓若窮其一生勞作卻無法裹腹,其自然消極怠工軍隊若奮勇殺敵拼死作戰,死後卻無寸功,何人敢以命相搏?”
“如此一來,民不勞作兵不擅長,國如何能強?國若不強,樓蘭便只是樓蘭而已。”
樓蘭一想,覺得還真像贏丹說的這樣,軍民在貴族的統治和剝削之下都缺乏積極性,尤其那軍隊,對內部控制百姓還可以,對外敵幾乎沒有作用。
但樓蘭王還有顧慮,說道:“可是,如此一來各貴族……”
贏丹知道樓蘭王的顧慮在哪。
樓蘭不屬於樓蘭王一個人,各貴族各有自己的勢力,樓蘭王自然也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贏丹卻笑道:
“若大王此時出宮對百姓振臂一呼,答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貴族又怎敢不答應?”
這麼一說樓蘭王就明白了,這就是得到了基層百姓的支持,於是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還可以藉此機會剷除貴族勢力將權力集於一身。
於是樓蘭王就不再遲疑了,馬上讓下人爲自己整理了裝束,接着定了定神就走出皇宮……
接着的事就不用多說了,樓蘭王很快就控制住了形式。
其付出的代價就是給予百姓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尤其還照搬了秦軍的二十軍功制。
這些全都是以犧牲貴族的利益爲基礎的,其中也包括樓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