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儒”之爭

此番酒宴是爲慶賀四海歸秦而置。

眼下,大秦的國土已遠超前人,達到從未有過的廣闊。

故而今日,席間宴請的人數也是史上最多的。

由於此宴意義非凡,剛一開席,長公子扶蘇就帶領衆位皇嗣祝酒致辭,恭賀他們的父皇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趙政甚爲高興,舉起爵杯一飲而盡。

誰知這一來竟一發不可收拾,各個職位的人全都紛紛站起,依次給趙政敬起酒來。

雖說每個職位之中只派了一名代表出來,但秦國官職何其之多?

單最高的三公九卿就已經有十二人了,往下還有尚書、博士、郎、車府、侍官、醫官、樂官、天官等等數不清的官職。

如若他們全來敬酒,趙政每次都要飲掉一杯,那豈不是還未等到歌舞昇平,他就已經醉了?

更何況以這般急的速度連續飲酒,也定然是傷身的。

樑兒萬般憂心,便悄悄在爲趙政續杯時減少了酒量,由滿杯而減至半杯。

當趙政再次端起爵杯時,發現其中酒水少了許多,瞬間明瞭樑兒之意,心中微暖,隱隱含笑,仰頭飲下。

各類官職中,博士的人數是最多的。

此次出席的,更是達到了七十位之衆。

他們之中最高的便是博士僕射周青臣,也自然是由他出面獻酒頌辭。

只見他起身上前,雙手執杯,神采奕奕,揚聲道:

“從前秦國的土地不過千里,全是仰仗陛下聖明,才能平定天下,驅逐蠻夷。如今,凡日月所及之處,世人無不臣服。陛下將諸侯國改爲郡縣,令海內大統,人人都安居樂業。現在匈奴已驅,百越已滅,天下再無戰禍,陛下的功業亦可萬代相傳。縱觀上古至今,都無一人能與陛下您的威德相比……”

他振振有詞,滔滔不絕的誇着。

趙政淡笑,端起杯來正欲飲下,卻在博士之中又站起了一人,而這人手中並無爵杯,只恭敬一禮道:

“陛下,臣淳于越有話要說。”

今天是大喜之日,所有人都致酒辭之時都是面帶笑意,可唯獨此人一臉正色。

趙政見狀,放下手中爵杯,也正了面色淡淡道:

“講。”

淳于越邁步上前,又是一禮,道貌凜然道:

“依臣之所學,商周的君王統治天下千年,他們之所以分封子弟功臣,是用以輔佐自己。如今陛下坐擁天下,而您的功臣卻還只是平民。一旦出現如齊國田常、晉國六卿之類圖謀刺主的臣子,陛下來不及調兵,又無諸侯輔佐,靠誰來救援呢?”

趙政眸間漸冷,淡淡垂了眉眼。

淳于越稍事停頓,又道:

“但凡做事不遵循古法還能長久的,臣還聞所未聞。剛剛周青臣當面對您阿諛奉承,以加重陛下的過失,在臣看來,這並非忠臣所爲。”

“淳于越,你!……”

周青臣瞬間氣紅了臉面。

能當上博士的都是學識甚廣之人。

博士百人就相當於是濃縮的諸子百家。

其中存有各個學派的代表。

而秦國尚法,他作爲博士僕射,在博士之中地位最高,自是來自法家學派。

可那儒家的淳于越卻始終與他在多個看法上過不去,如今竟然還在這等重大的場合當衆拆他的臺。

更過分的是,意見向左、相互拆臺也就罷了,怎得還升級到了忠與不忠之上?

豈能不讓他氣憤!

殿中的氣氛霎時因爲此二人而尷尬了起來。

樑兒默默斂頭嘆氣。

這又是一場郡縣制與分封制、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小說網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法家與儒家的對峙。

彼時天下初定,李斯駁回王綰的分封之請,首次提出以郡縣治國,將大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中國的歷史也從此由奴隸社會踏入了封建社會。

如今郡縣制已經施行了近十年,在這期間一直內政平穩、國泰民安,可世間不肯苟同此制之人仍舊數不勝數,其中大多都屬較爲守舊的儒家學派。

時至今日,海內大治之時,分封制便又被這些不氣不餒的儒生給搬了出來。

“儒”和“法”的矛盾也隨之激化到了最高點。

趙政本就傾向法家,而淳于越的眼力又如此之差,竟選在這麼歡鬧的酒宴之上提及此事,他雖覺掃興,但身爲皇帝,卻也無法視若無睹。

他止了樂聲,正襟端坐,眸色微沉,問向席間衆人:

“你們覺得,淳于越所言可有道理?”

當初最先提出郡縣制的是李斯,今日他又剛剛升任大秦左相,這一天還沒過去呢,就跳出個儒生來想要推翻他早前的政策,這是何等打臉的行徑,李斯怎能安然忍下?

還未等別的人有所反應,他便騰的站了出來,施禮道:

“陛下,五帝的制度並沒有被代代效仿;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襲一代。每一個朝代都是憑着各自的制度來治理的。並不是他們故意要彼此不同,而是時代變了,情況也自然不一樣了。現在,陛下創出更勝於前朝的萬世之功,這本就不是迂腐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說的都是些商、周的舊事,那兩代早就已經滅亡了,哪裡還值得效仿?”

說到此處,他鄙夷的挑眉斜瞟了一眼淳于越,見其面色不甚好看,便又轉向趙政道:

“從前諸侯紛爭並起,各國朝不保夕,所以纔會重金招攬遊說之士,以求立國保家之法。可如今已天下太平、法令歸一,百姓在家就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該專心學習法令刑禁,如此纔可使國家長治久安。而現在,儒生們不以今人爲師,卻非要效法古人,還以此來非議當世,惑亂民心。臣以爲,此纔是不忠之爲。”

方纔淳于越直攻周青臣縱容郡縣制是爲不忠,就等於是暗罵提出郡縣制的李斯是奸佞之臣,故而李斯的話也並未完全就事論事,而是更爲直接的指名道姓將幕後的整個儒家學派全都一拎而出。

在場的儒派之人剎那便躁了起來,其餘不相干的人等也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暗道這下李斯可是真的怒了。

樑兒亦是暗自搖頭。

淳于越這個人,雖說學識頗豐,但怕是智商和情商都太低了些,非要選在李斯新任左相之時挑釁其權,着實不甚明智。

這般一鬧,豈不剛好給了其一個殺雞儆猴、排除異己的機會?

這一關若是過了,李斯便可以瞬間建立起威信,大權在握,更勝之前的左相隗林和昌平君百倍。

而在歷史上,他也確實做到了如此。

眼見以李斯爲首的法家和以淳于越爲首的儒家已是怒目相向,馬上就差在他苦心籌劃的酒宴之上指着鼻子互罵打起羣架了,趙政被他們這些不省心的擾得頭痛,眉心跳了跳,脣角緊抿,又閤眼片刻,終是勉強擠出了一點笑容來。

他緩了緩,道:

“秦已盡收南北之土,海內歸一,是爲大喜之事,今日不吵這些政事可好?如果一定要說……朕倒是有一事想要與衆位商議。”

聞此,滿座皆靜,齊齊舉眸望向趙政。

趙政薄脣微勾,素來幽冷的深眸之中,此刻竟有暖意隱現。

“朕自冠禮親政以來便一直沒有立後。從前總是覺得時機差了些,不過近來,朕覺得,立後之日應是將近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之所感第七十八章 聯魏攻楚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士之禍第六十章 禍起紫陽宮第二百二十三章 亡秦者古月第五十六章 惜別離第五十八章 屯留之亂第二章 邯鄲城第三十八章 趙國命脈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負所望第一百二十七章 唯一的妻第一百三十九章 十公主陽滋第二百六十七章 會稽刻石第一百一十七章 玉隕香消第九十七章 燕丹出逃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舞第二百二十六章 殉葬第二百一十一章 獻策通糧第二百五十八章 熒惑守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女賦》第三十七章 太后壽宴第九十二章 決定入趙第二百五十二章 梨花永伴,處處沐梨第一百三十七章 邯山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醋意大發第二百二十六章 殉葬第一百三十七章 邯山少年第十六章 變故突生第七十九章 《呂覽》入庫第四十二章 高山流水第二百八十二章 力保扶蘇(一)第九十三章 捨不得,怎捨得第二百九十二章 天下逐鹿(六)【番外—高、亥、斯篇】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朝改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假死第二百七十章 徐市再現第二百八十二章 力保扶蘇(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依律當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世外桃林第二百五十九章 “始皇死而地分”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秦馳道第三十二章 公子成蛟第二百二十四章 海市蜃樓第二百二十一章 胡亥之計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傷未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晉小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子胡亥第五十章 成蛟出征第一百四十四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梁山宮之變(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酺第三十九章 昌平君第一百零一章 孤注一擲第四章 重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生死相伴第四十九章 名劍泰阿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毒第九十六章 秦趙之戰第六十二章 百萬雄師第二百七十二章 鳳求凰第四十八章 百合誅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琅琊第二百九十八章 楚漢爭霸(終)【番外—樑兒復仇篇】第二百一十九章 扶蘇之危第二十四章 戰事連連第二百零七章 上巳節第九十四章 燕丹入秦第一百六十九章 華陽聯姻第九十七章 燕丹出逃第一百零三章 獻身趙王遷第二百六十七章 會稽刻石第二百二十章 北巡碣石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下逐鹿(五)【番外—高、亥、斯篇】第二百八十四章 秘不發喪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軻刺秦(一)第七章 公子們的戰國第二百章 出兵百越第一百五十一章 花殘遍地第二百章 出兵百越第十七章 趙政歸秦第一百零七章 酒香如飴第九章 生活變化第二百五十五章 功過相抵第二百四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零八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三十七章 由愛轉恨(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木桃有意,春雨無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昌平君之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由愛轉恨(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桃花如血第二百六十八章 另有深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毒發之兆第七章 公子們的戰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去不返第一百六十七章 親請王翦第二百一十一章 獻策通糧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舞第五十章 成蛟出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虛造聲勢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市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