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喪心病狂的想法

早朝散去之後,大家這才恢復了方纔的震驚,一羣大臣們一邊往麒麟殿外走,一邊竊竊私語起來。

一些人驚歎不已,震驚之色表露無疑。

一些人則緊皺眉頭,想了半天之後,最終還是無奈的搖了搖頭,顯然是想破腦袋也無法理解李陽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這兩個大勝利。

這也不怪他們會既震驚,又無法置信,因爲這事確實超乎了戰爭的常理。

自從有用兵之道開始,用兵如神的人也算不少了,比如李牧、孫臏、白起、王翦……這些赫赫有名的用兵奇才,他們都是兵法集大成者,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變幻莫測,甚至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但是,他們的勝利,那也是沒有脫離常理呀,說到底這些人只是善於用兵而已。

可是像李陽這樣幾天時間,將匈奴掠奪一空,還把東胡給滅了的,就簡直脫離了常理,顛覆了人們對用兵的認知。

要是讓孫臏、白起他們還有意識的話,估計他們的棺材板都會按不住,非得爬起來問問李陽是怎麼做到的。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用兵如神,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變幻莫測,都已經無法用於來形容李陽的用兵之道了,他用起兵來簡直就是到了翻雲覆雨,驚世駭俗的地步!

如果說,之前李陽三日連奪沛縣、下相縣兩城,還質疑他是靠運氣的話,那麼此次就再也沒有人敢這麼想了。

笑話,誰他媽能靠運氣,將匈奴掠奪一空,順帶着還統一了東胡啊?

李信和蒙恬二人相視一眼,不由苦笑。

李信道:“院長用兵之道,我等皆望塵莫及也!”

“李老將軍說的是,院長乃神人也!”

蒙恬也是徹底的心服口服了,自己當初用了兩年時間征戰匈奴,也只不過是將匈奴主力驅退至陰山以北,而李陽卻是用幾天時間,就差點將匈奴亡國,而且還更是統一了東胡。

這樣的能力,他蒙恬自問是一輩子也做不到的。

想到這裡,蒙恬都有一種羞愧感了。

和李陽一比,自己似乎給李陽提鞋都不佩啊!

這一刻,大家方纔明白,李陽當初之所以敢在麒麟殿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承諾年前可統一匈奴,這根本就不是裝逼,更不是誇口吹牛,而是人家真的有這個本事。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次,之所以能締造這樣的奇蹟,李陽還真特麼靠的是天大的運氣。

誰會想到,冒頓會跑去打東胡呀?

說實話,李陽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次出征,居然能夠遇上這樣的好事。

當然,也正是因爲李陽摘取匈奴的勝利果實一事,後來誕生了一個詞語,叫做“截胡”。

一開始是形容李陽截取匈奴的勝利果實--東胡,而後引申意思爲搶先拿走了別人的勝利果實。

…………

在大秦朝野上下,對北方締造的戰爭奇蹟一片震驚的時候,千里之外的東胡。

此時的蘇離可有些鬱悶了,因爲大家都在立功,就自己被王離派來東胡,結果被李陽安排負責衛戍此地的治安,你說……這能不叫他鬱悶到想哭嗎?

這可是建功立業之時,自己堂堂長城大營的副將,結果被弄了這麼一個鬼差事,想想都讓人抓狂。

說句難聽點的話,他倒真想東胡人造反,這樣自己還能平一次亂,多少撈點戰功。

可是,這幫東胡人,也太孬了,居然沒一個敢造反的,而且還紛紛響應徵召,青壯之人通通加入秦軍,這讓蘇離徹底的沒脾氣了。

就在兩日前,他聽到一個消息,王離和章邯掃蕩匈奴,立下了史無前例的戰功,掠奪匈奴百姓六十餘萬,馬匹牛羊無數,幾乎讓匈奴亡國,心裡就更加的急切了起來。

這要是再在東胡這裡耽擱下去,這輩子就沒得仗打了,匈奴估計就得統一了。

想到這裡,這一天,蘇離實在是按奈不住了,跑到了韓信的軍帳內,道:“韓將軍,你怎麼還能坐得住呀,王離那幫人此次對付匈奴,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咱們倆困在這裡徵兵,你就不覺得窩囊?一點也不着急嗎?”

韓信苦笑了一下,攤了攤手:“院長讓你我鎮守東胡,亦是信任你我,我等不能抗命不從啊。”

其實,韓信也是心裡苦啊。

大老遠特地跑到北方來,誰不想建功立業啊?

可是,既然院長有了安排,他不得不服從,因爲他的一切,都是院長給的。

所以,蘇離可以有抱怨,但是他韓信不能有。

這個道理,其實蘇離也懂,知道韓信不可能給李陽添亂,於是便道:“韓將軍,末將自然也不敢有半點違抗主帥軍令的想法。只不過嘛……我今天來找你,是想問問你,有一個可以讓你我立下赫赫戰功的機會,你感不感興趣?”

“有立功的機會?”

這一下,韓信皺起了眉頭,大感好奇。

蘇離點點頭,笑道:“沒錯,這個機會如果你我完成的好,戰功可不會比王離將軍與章邯將軍他們小。

“哦?”

聽到這話,韓信自然來了興趣,不過卻又十分不解,問道:“東胡……有這樣的立功機會?”

蘇離點點頭:“有,當然有,東北那邊不是還有兩個部族小國麼?”

“你是說……夫餘和肅慎?”

韓信一愣,整個人都驚呆了。

心想,這個蘇離也真敢想,居然想滅了夫餘和肅慎,這膽子都快追上院長了。

要知道,夫餘和肅慎,雖然是小國,但這兩個小國卻是聯盟,加在一起可不比東胡弱。

換句話說,之所以東胡沒能把這兩個小國給統一,就是因爲夫餘和肅慎這兩個小國,無論他們當中誰受到敵襲,另一個國家就會舉全國之力支援,所以東胡纔沒能將這兩個鄰國併入東胡。

東胡強大的時候,都不敢去想的事情,如今蘇離竟然敢去想,這不是膽大包天,還能是什麼呀?

“你覺是我們七萬兵馬,可以打得下來?”韓信雖然震驚蘇離這個喪心病狂的念頭,但是……這確實很吸引人啊。

如果真的能打下夫餘和肅慎,就等於他們倆打下了一個和匈奴一樣大的國家。

因爲,夫餘和肅慎的國土面積加一起,可是達四千餘里啊,這可是接近大秦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夫餘,又名扶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東胡,東與肅慎,西與匈奴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當於今日中國吉林省。

而肅慎,是現代滿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今黑龍江省大概就是他們的疆域。

蘇離見韓信果然對此感興趣,頓時大喜,趕緊一本正經的道:“如若是以往,七萬秦軍,自是不能與夫餘和肅慎爲敵,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矣。”

“哦?”韓信眉頭微微一挑,好奇道:“蘇將軍請講。”

蘇離道:“如今,我大秦七萬騎兵皆已裝備了馬鞍、馬鐙,變得是驍勇善戰,無人可擋。七萬鐵騎,完全可以敵十數萬敵軍,而夫餘和肅慎加起來也才十萬兵力,故而我們勝算極大。而且……”

說到這裡,蘇離嘿嘿一笑:“而且,咱們不是還剛剛徵了五萬東胡兵嗎?正好讓他們替咱們打,一來練兵,二來就算這五萬東胡兵打光了,這不正合了院長的心思嘛,對東胡的穩定起到了作用,嘿嘿……”

韓信一聽,兩眼一亮。

踱步來回走了幾圈,然後猛然回頭,對蘇離道:“行,那我們就替院長,收了夫餘和肅慎!”

沒辦法,這確實是兩塊肥肉啊,韓信不得不嘴饞。何況,蘇離的分析也很對,七萬秦軍,加上五萬東胡兵,完全足夠吃下這兩個小國了。

當然,之所以他要說是替院長去收了這兩個小國,而不說是替大秦去收,也是有原因的。

因爲自己是李陽的人,而且他們倆現在的身份也是北征大軍的將領,職權上也受轄於李陽,所以真的統一了夫餘和肅慎,這功勞除了自己倆個人的,自然得分一份給李陽了,畢竟人家是主帥嘛。

“好,就知道韓將軍霸氣,末將這就前去準備!”

蘇離大喜,拍了一句馬屁,趕緊一溜煙的跑下去做出徵準備了……

此時,要是麒麟殿上的人,知道北征大軍這邊,不僅統一了東胡,而且這會兒還想要統一夫餘和肅慎,不知道又會作何想呢?

是驚掉下巴呢?還是罵他們喪心病狂呀?

第二百二十九章 章邯的妙計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秦夢第二章 獻藥第三章 記得按時吃藥哦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談商業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膽的想法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業社會第三百四十二章 這年輕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十六章 公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傳捷報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三百一十五章 接收少昊第二百六十五章 歲終第一百六十章 印刷術第二十三章 可惜第十八章 秦法沒人性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二章 炮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剷除新政第八十六章 亂象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第五章 秦國的茅臺第二百五十八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秦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五十八章 神物,何人所造?第七十六章 玄鳥第二百六十九章 改軍制第二百五十四章 保護弱勢羣體第一百四十一章 華夏民族第二百五十七章 喜聞樂見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續命第二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零八章 出征第十五章 開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民族融合(爲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城破第三百一十三章 說出來怕嚇死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二百三十四章 統一東胡第一百九十章 落葉?巨石?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癡公輸冊與博學鎮國君第一百零四章 背鍋俠第二百七十七章 落水狗?第八十八章 衆將鄙視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五十四章 誤國?第六十五章 陰謀論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同胞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慶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世界第一百八十二章 改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情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勞第二十二章 神人也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癡公輸冊與博學鎮國君第一百四十七章 外交署第一章 尋醫令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省置設第六十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二十七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三百七十章 正當防衛第四十九章 不單純第三十章 可續持發展第二百一十六章 長城大營第二百八十四章 試飛第一百六十六章 朕的大秦亡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一百六十二章 曠世奇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曠世奇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薩拉族第八十一章 問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國水晶杯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七十三章 有何玄機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百七十九章 扶蘇監國第二百零七章 搞事情第四章 天下居第二十章 來殺我呀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運河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瑟瑟發抖第三百零三章 美洲大陸第一百一十九章 捷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友軍來投第二百三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