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

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

堪堪夏種,涇川瓠口舉行了隆重的成渠放水大典。

兩岸青山,一條白石大溝從峽谷穿過。東西山塬擠滿了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旌旗招展鼓樂喧天。瓠口幕府前的雲車將臺下,嬴政君臣們人人都在可着嗓子說話,儘管誰也聽不見誰,依舊是樂呵呵地高聲訴說着。將近午時,水司馬來報:瓠口之外的所有斗門、渡槽、跌水、過水、乾渠、支渠、毛渠的交接口再次查勘完畢,無一差錯;乾渠兩岸的迎水民衆井然有序,只待放水。嬴政得報,向李斯揮手高喊了一句。李斯立即會意,轉身利落地走上將臺,一劈令旗,將臺前雲車上的大纛旗左右三擺,漫山遍野的鼓樂喧譁便漸漸平息。

秦王嬴政率領着全體大臣,整齊地在將臺後站成了一個方陣。

“吉時已到,秦王擊鼓告天!”李斯洪亮嘶啞的聲音迴盪開來。

年輕的秦王走上將臺,走到鼓架前,接過幕府司馬遞過的一雙長長鼓槌,拱手向天,奮然高聲道:“秦王嬴政禱告上天:引涇入洛,開渠灌田,秦國庶民生計之根本。天公旱秦,逼我秦人與天爭路,以血肉之軀奮力死戰,方引得涇水東下。秦人不負上天,上天寧負秦國乎!願上蒼護佑秦國,保我涇水滔滔,長流不斷,關中沃野,歲歲豐年!今涇水渠成,依國人心願,依天下通例,涇水河渠定名——鄭國渠!”

嬴政的鼓槌用力打上牛皮大鼓,隆隆之聲震盪峽谷。

“秦王定名,引涇河渠爲鄭國渠——!”李斯正式宣呼了河渠名號。

“鄭國萬歲!鄭國渠萬歲!”吶喊聲浪頓時淹沒了峽谷山塬。

一時平息,李斯聲音復起:“河渠令開渠放水——!”

宣呼落點,四名軍士擡着一張軍榻出了幕府,山塬人衆立即肅靜下來。

三日之前,全部渠道驗收完畢,回程未及到秦王行營交令,鄭國便昏倒在了瓠口峽谷的山道上。待嬴政領着太醫趕來,鄭國已經被先到一步的李斯與吏員們擡進了河渠署幕府。太醫一把脈,說這是目下官吏人人都有的“涇水病”,一色的操勞奔波過甚以致脫力昏迷,河渠令病症之不同,在於諸般操勞引發了風溼老寒腿,悉心靜養百日後可保無事。嬴政當即吩咐,老太醫從秦王行營搬進河渠署幕府,專門守着鄭國診治。嬴政還重重撂下一句話:“有難處隨時報我,便是要龍膽鳳肝,也給你摘來!沒了鄭國,本王要你人頭!”

鄭國臥榻,放水大典便缺了一個最當緊的人物。雖說不關實務,卻有說不出的缺憾。李斯反覆思忖,主張秦王親自號令放水,只要激勵人心完滿大典,似可不必因一人而耽延放水日期。年輕的秦王斷然搖頭:“主持成渠放水,是水工最大尊榮,縱是本王也不宜取代。走,與鄭國去說。”來到幕府,剛剛服下一大碗湯藥的鄭國,疲憊得連笑一下的力氣都沒有了,蒼白的嘴脣動了動,幽幽目光閃爍着一絲難得的光焰。年輕的秦王站在榻前,眼中已是一眶淚水。鄭國只愣怔怔看着秦王,嘴角抽搐着說不出話來。嬴政高聲說:“老令啊,沒有你,沒有涇水河渠!放水大典,誰也不能取代你!到時擡你出去,老令只須搖搖號令,行麼?”李斯看得很清楚,那一刻,鄭國溝壑縱橫的黝黑臉膛驟然間老淚縱橫,喉頭咕的一聲昏了過去。也就是在那一刻,李斯深深感悟了年輕秦王“賞功不欺心”的罕見品性,一時也是止不住地熱淚盈眶。自後三日,眼看大典在即,李斯每日都要去探視幾趟鄭國,可每次都見鄭國在昏昏大睡。今日,鄭國行麼?

萬千人衆的灼熱目光之下,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鄭國從軍榻上坐了起來,站了起來,撐持着那支探水鐵尺,緩慢地沉重地一步一步地向將臺走來。司禮的李斯驚愕得不知所措,疾步迎來想扶鄭國,又覺不妥,便亦步亦趨地跟着鄭國走上將臺,竟是先自一頭大汗淋漓。

此時,中山峰頂的大旗遙遙三擺,表示引水口已經一切就緒。只見佇立在將臺上的鄭國像一段黝黑的枯樹,凝目遠望峰頂龍口,緩緩舉起了細長的探水鐵尺,猛然奮力張臂,砸向了牛皮大鼓。鼓聲一響,李斯立即飛步過去,張開兩臂攬住了搖搖欲倒的鄭國。

“水!過山了……”鄭國黝黑的臉猛然抽搐了。

“老令醒來!水頭來了!”李斯搖着鄭國,說不清是哭是笑。

此際遙聞中山峰頂一陣號角一陣轟鳴,隆隆沉雷從天而降,瓠口峽谷激盪起漫天的白霧黃塵,一股濃烈而又清新的土腥水汽立時撲進了每個人的鼻中。兩岸萬千人衆的忘情吶喊伴着龍口噴激飛濺的巨大雪浪,轟轟隆隆地跌入了瓠口,衝向了峽谷。

鄭國猛然醒轉,忽地起身一吼:“水雷如常!涇水渠成——!”

一句未了,鄭國又搖搖欲倒。李斯堪堪扶住,趙高已經飛步搶來,雙手一抄要托起鄭國去行營救治。鄭國卻倏地睜眼:“不!老夫還要走水查渠!”一句話沒說完,人已經直挺挺從趙高臂彎掙脫出來。此時嬴政大步趕來,聽李斯一說立即高聲下令:“小高子,駟馬王車!”說罷一蹲身背起鄭國大步便走。

九尺傘蓋的青銅駟馬王車轔轔駛來堪堪停住,嬴政恰恰大步趕到,不由分說將鄭國扶上了寬大的車廂。車中少年內侍扶住鄭國坐靠妥帖,嬴政高聲一句:“老令,你坐在車上聽水。但有紕漏,只敲傘蓋銅柱!”鄭國滿臉通紅連連搖手:“秦王秦王,大大不妥,老臣能走……”嬴政哈哈大笑:“妥妥妥!老令縱然能走,今日也得坐車!”

說話間李斯趕到,嬴政匆忙一揮手:“我去趕水頭,客卿後邊查渠。”

李斯還沒來得及答話,年輕的秦王已經風一般去了。

李斯笑着搖搖頭,對王車上的鄭國一拱手高聲道:“老令哥哥,秦王趕水頭去了,你也先走,我帶大工們後邊查渠。”鄭國黑紅臉上汪着涔涔汗水,探水鐵尺噹噹敲打着車廂:“好!老夫先走,趕不上水頭也趕個喜慶!”一言落點,駟馬王車譁啷啓動,山坡趕水人衆立即閃開了一條大道。及至王綰帶一班青壯吏員疾步趕來,秦王已經沒了人影。

王綰頓時大急,二話不說飛步追趕下去。

趕水頭,是敬水老秦人的又一古老風習。蓋秦人老祖皋陶伯益部族,是與大禹並肩治水的遠古英雄族羣,自來對“水頭”有着久遠的仰慕情結。那時候,秦人部族經年累月在三山五嶽間疏導天下亂水。但有新的水道開闢,汪洋大水激盪着流入水道,水頭昂首飛撲倒卷巨浪激起塵霧濺起雪白浪花,一條巨龍飛騰呼嘯在峽谷水道。兩岸秦人歡呼着追逐水頭,直是治水者的最大盛典。這種久遠的記憶,化成了無數傳說掌故,流傳在所有的秦人部族中。即或後來遊牧躬耕於隴西草原羣山,偶爾開得些許短渠,渠成放水之日,老秦人也一定是傾巢而出追逐着水頭歡騰不斷。立國關中數百年,秦人開渠寥寥無幾,數得上的大渠,只有秦穆公時百里奚在關中西部開出的那條百里渠,趕水頭的盛大慶典便也漸漸淡出了老秦人的風習。縱然如此,那條百里渠每年春季放水,還是有黑壓壓人羣在渠岸追逐着水頭歡呼,不吃不喝一直追到盡頭。

如今,這條鋪滿秦人鮮血的四百多裡的涇水大渠,已經巍巍然成爲真正的天下第一渠。一朝放水,豈能不喚起老秦人久遠的記憶與風習?除了不得不提前回鄉照應渠水入田的一家之長,幾乎家家都有人留下趕水頭。老秦人期盼着昂昂龍頭的飛騰之象,能隨着趕水頭的家人帶來光耀的歲月。大典前一日,所有民工都清理了營盤,打好了包袱,收拾得緊趁利落,預備好今日追趕着水頭回鄉。

當中山峰頂巨大的龍口開啓,清澈的涇水翻卷着巨浪撲入瓠口峽谷,漫漫人羣便開始了由渠首漸次發動的歡呼奔跑,不疾不徐,一浪一浪地伸展到山外,伸展到茫茫乾渠。水頭一入乾渠,趕水頭人羣便有了種種樂事,歡笑喧嚷聲連綿不斷。鄭國渠是漫漫四百多裡的長渠,趕水頭事實上便成爲一種腳力競技。雖說因不斷分水於一些主要支渠,乾渠水頭的流速並不是太急。然則,終究也得人緊步追隨才能追得上。乾渠兩岸的大多人,

都是趕水頭趕到自己家鄉田園的地界,便迴歸鄉里趕渠水入田的喜慶去了。只有非受益區的義工縣的精壯,與家在渠水下游的精壯,纔是專心一志的長途趕水者。戰國之世人人知兵,都說這是兼程行軍,一邊追逐着水頭歡呼,一邊嚷嚷評點着不斷變換的領跑者。即或是那些體力不濟者,呼呼大喘着坐在新土渠岸上吃喝歇息一番,也看着紛紜流過的人羣,拍着大腿可着嗓子嚷嚷得不亦樂乎。

水頭趕到雲陽地界,渠岸突然一陣歡呼:“秦王趕水頭!萬歲!”

趕水頭又遇君王,吉慶再吉慶,老秦人頓時興奮了。

全程親自趕水頭,這是嬴政在會商放水大典時執意堅持的一件事。

秦王的說法是,親自趕水頭,眼見四百多裡乾渠不滲不漏,心下才算踏實。對於秦王這個主張,李斯是反對的,大臣們也是反對的。在李斯與大臣們看來,這件事多多少少有幾分秦王的少年心性,有幾分趕熱鬧意味。當然,最要緊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旬日之前,秦王趕赴頻山爲輕兵烈士招魂,已經步行了兩百多裡;這次再一晝夜步行四百多裡,事實上是最大強度的兼程行軍,若有意外,秦國何安?再說,決戰涇水兩個多月,這個年輕的秦王眼看着瘦成了人幹,所有尋常合身的袍服都變成了包着“竹竿”晃盪的水桶,誰不心痛有加?雖然,幾乎人人都變成了人幹,但誰都明白,這個殺伐決斷凌厲無匹的年輕秦王真要出了事,目下的秦國便註定要亂得不可收拾了。唯其如此,誰能贊成秦王一路疾步四百多裡?於是上下一口聲,都說秦王這次大可不必,要查渠也得乘坐王車,高處看水才清楚。可嬴政說得斬釘截鐵:“連續兼程三五日,是秦軍老規矩,老秦精壯誰都撐得住,不用商議!客卿只管部署沿渠事務,我只帶十名鐵鷹劍士、十名年輕工匠趕水頭,老臣一個不要跟。”

李斯眼見無法說動秦王,便在夜裡單獨來到行營。李斯先與王綰說了一陣,而後兩人一起來到了秦王的寢室書房。李斯王綰反覆陳說了理由,年輕的秦王卻好長一陣沒有說話。便在兩人以爲秦王已經默認而預備告辭時,年輕的秦王拍案開口:“人要有氣!國要有氣!長平大戰之後,昭襄王收斂固本,之後兩代秦王無所作爲,秦人之精氣神業已低落數十年。我上涇水,原本便不僅僅是搶渠搶水,更是要鼓盪秦人雄風!只要秦人長精神,嬴政縱然兩腿跑斷,也值!”

那一夜,李斯徹夜未眠。

次日,總攬河渠的李斯與王綰一番謀劃,立即分頭部署:先私下說服所有大臣,將秦王趕水納入大典程式;再從王城禁軍中遴選出十多名善奔走的銳士,由王綰帶領,專司聯絡接應;又特意找到形影不離秦王左右的趙高,叮囑了諸多應急援助之法。可無論如何周密謀劃,李斯王綰也沒有想到秦王親自將鄭國背上王車這一樁。趙高一離開秦王,李斯王綰心下便不踏實。兩人都曾多次見識趙高的過人藝能,幾乎是本能地相信,只要這個趙高在秦王身邊,秦王便不會發生意外。今日趙高駕車,李斯查渠,追趕秦王的王綰便分外焦灼。

聞得前方陣陣歡呼,王綰立即吩咐善走銳士飛奔急追。正在此時,卻聽身後一陣秋風過林般的沙沙聲。王綰轉頭之間,一道黑影正從身邊掠過,同時飛來一句尖亮的話音:“長史莫急,小高子追君上去了!”

“趙高!王車誰駕?”王綰急忙一喊,畢竟,鄭國也不能出事。

“王車馭手有三人,長史放心!”黑影沒有了,尖亮的聲音飄蕩在耳邊。

長吁一聲,王綰呼哧呼哧剛剛放緩了腳步,卻被身邊一羣一羣歡呼奔跑的光膀子裹進了茫茫人流。原來,兩邊渠岸的老秦人一聽秦王趕水頭,精神陡然大振,後行弱者們紛紛一片呼嘯吶喊:“丟膊了!豁出去!趕秦王老龍頭了!”吶喊之間,人們紛紛脫下專門爲大典穿上的簇新長袍順手一丟,撩開光膀子狂喊着潮水般追了上來。王綰也是老秦人,自然知道老秦人這聲“丟膊了豁出去”意味着何等情形。丟膊者,光膀子猛幹也。豁出去,拼命也。無論是做工趕活還是戰場廝殺,秦人但喊一聲丟膊了豁出去,立時便是拼命死戰之心。今日不是戰場,老秦人要丟膊了豁出去,心裡話顯然一句:“秦王做龍頭,老秦人死也要緊緊追隨!”身處狂熱人流狂熱吶喊,王綰心頭大熱一身汗水,只覺特意預備的輕便官服也變得累贅。興起之下,王綰也大喊一聲:“丟膊了!豁出去!”扯掉官服撂在路邊,大步飛奔起來。

日落時分,嬴政堪堪趕着水頭到達高陵縣地界,正好是鄭國渠一半水程。

嬴政雖然沒有光膀子,卻也早早丟了斗篷冠服,一身緊趁利落的短衣汗溼得水中撈出來一般。鐵鷹劍士與精壯吏員二十人,原本在兩邊護持着秦王。可在王綰一班人趕上後,嬴政硬是下令,只許劍士吏員跟在後邊,不許遮擋兩廂人衆。

如此一來,渠岸頓成奇觀。無邊無際的黝黑閃亮的光膀子人羣沒有了吶喊,只咬着牙關看着秦王看着水頭,刷刷刷大步撩開趕路。及至水程過半,趕水頭人羣已經漸漸形成了默契規矩:但有後來者趕上,秦王兩側的人羣便自行讓道退開;前方但有等水頭的老人婦幼羣,秦王兩側的光膀子人羣便整齊一致地落到秦王身後緊緊跟隨,好教父老們一睹秦王風采。

眼看暮色降臨,渠岸有了萬千火把,浩浩蕩蕩在幾百裡高坡山塬展開,恍如一道紅光巨龍在天邊蜿蜒翻飛。此等壯觀奇景,深深震撼了平川夜間灌田的農人與查水的官吏,遙遙吶喊呼應,連綿起伏不斷。有脫得開身的精壯農夫,紛紛舉着火把吶喊着向北塬趕來。一片片火把瀰漫了無數的田間小道,一陣陣吶喊此起彼伏,整個秦川都被攪翻了。

曙光再現時,被趕水者一口聲呼爲“秦王老龍頭”的水頭,嘩啦啦抵達頻山。經過那片依然閃爍着血紅光芒的刻石松林時,嬴政向着北岸遙遙一聲長呼:“兄弟!趕水歸鄉了——”一聲未罷,無邊無際的光膀子人羣立時一陣陣山呼海嘯:“兄弟!跟緊秦王,趕水歸鄉!”夏日清晨的陽光映照着石林松林的血光,映照着萬千老秦人的淚光,吼喝着呼嘯着,一路奔向遙遙在望的洛水入口。

將及正午,趕水頭的茫茫人羣終於定在了北洛水的山塬河谷。

嬴政站住腳步,只說了一句話:“趕水人衆,俱賜戰飯……”

趕水頭雖是風習,卻沒有定規。諸如關中西部的百里渠短途趕水,不吃不喝者多。四百多裡趕水頭,不吃不喝不可能。一過雲陽,王綰已經吩咐吏員軍士沿途不斷呼喊:“長路趕水,吃喝自便!”饒是如此,許多人還是死死盯着秦王,秦王不吃不喝,我也不吃不喝!王綰一路看得清楚,年輕的秦王一晝夜又一半日,只在腳步匆匆中喝了十三次水,吃了兩張乾肉夾鍋盔。如此也就是說,大多趕水者在四百多裡兼程疾走中只吃了兩飯,此刻人人都是飢腸轆轆。王綰已經軟得不能挪步了,只看着趙高搖了搖令旗。趙高二話沒說,過來接了令旗,飛步張羅去了。

大約小半個時辰,趕水頭人衆陸續抵達,一輛輛牛車拉着鍋盔乾肉也絡繹不絕地趕到了渠水洛水交匯地。山塬水口,兩邊渠岸,到處都涌動着黝黑閃亮的光膀子,人人亢奮個個激昂,大笑大叫不絕於耳。一句最上口的話處處山響着:“秦王咥實活!攢勁!”人羣處處喧譁,對開在龍尾之地專門等着這一日大市的山東商旅的帳篷商鋪,竟沒有一個人光顧。

山東商社的執事們紛紛出門,站在飯鋪酒鋪貨棧前驚訝莫名,一口聲驚呼:“怪也!四百里趕水沒一個人趴下!沒一個人買飯買酒!老秦人鐵打的不成!”

正在一片熱汗騰騰裹着喧譁笑語的時刻,年輕的秦王過來了。嬴政一身汗淋淋短身布衣,提着一條寬大的白布汗巾,大步赳赳地走上了山坡一方大石。不知誰喊了一聲秦王來了,萬千光膀子們立即軍旅甲士一般肅然噤聲昂首挺胸,活生生一片森森然黝黑閃亮的森林。

“父老兄弟們!四百里趕水,沒一個趴下!好!”秦王當頭喊了一句。

“秦王萬歲!”黝黑閃亮的胳膊刷地一齊舉起,吼聲隆隆震盪天際。

“鄭國渠成,涇水入田。秦人好日子已在眼前!父老兄弟們,咥飽喝足再歸鄉。回到鄉里整治農田,搶灌夏種,使秦人糧倉早早堆滿!人無神氣,一事無成!國無神氣,一事無成!秦國該強大!秦國該富庶!秦人,更該有精神!”

“萬歲!秦人精神!”彌天吼聲夾着轟隆隆水聲,淹沒了洛水山塬。

片刻之間,萬千光膀子老秦人人人變成了浸透猛火油的火把,火焰呼呼直躥。繃着臉大步赳赳到牛車前領一份鍋盔乾肉,蹲在地上狼吞虎嚥猛咥乾淨,大腿一拍:“走!”立即三五成羣地風風火火離開洛水口。不消片時,滿山遍野黝黑閃亮的光膀子便消失在無邊無盡的田野裡。

“瘋子秦王!瘋子秦人!”

守着始終沒有一個秦人光顧的商鋪,山東商旅們又一次驚愕了。

晚霞滿天的時分,李斯鄭國帶着一班水工吏員終於趕到了洛水口。

秦王扶着趙高的肩膀站在洛水岸邊,迎頭先問了一句:“客卿老令,後水如何?”李斯鄭國雙雙一拱手:“全線堅固順暢,支渠毛渠全部進水!”嬴政聽罷沒有來得及說話,一頭碰在趙高身上軟了過去。李斯一轉身斷然下令:“行營中止政事,全部人馬歇息徹夜!”

當夜,行營大帳的燈火早早熄滅,整個營地一片雷鳴般鼾聲。

直到次日將近正午,夏日的太陽已經火辣辣掛在當頭,行營的聚將號才嗚嗚地吹動起來。人喊馬嘶中,一頓結結實實的鍋盔夾乾肉戰飯下肚,大臣吏員們踏着號聲趕赴行營大帳了。對於秦國官吏,多少晝夜不睡少睡不吃不喝少吃少喝都是家常便飯,而能一夜無事地從天黑酣睡到次日正午,實在是絕無僅有的奢侈了。有如此一夜酣睡,臣工吏員們聚到行營大帳時個個精神抖擻,許多人說不上名目的怪病也都神奇地煙消雲散了。

李斯進帳,一見清新矍鑠的鄭國,揉着眼睛直呼:“奇也奇也!”鄭國一陣哈哈大笑:“佳水灌枯木而已,客卿何奇之有也!”尋常間永遠皺着眉頭的鄭國一笑,一班臣工不禁人人大樂,一時滿帳笑聲。

午時末刻,查水查渠之各方匯聚渠情水情,結果是:全線無斷無裂無滲無漏,所有支渠毛渠都順利進水,無一縣報來故障。鄭國歸總,點着探水鐵尺硬邦邦撂下一句話:“涇水河渠四百六十三裡,全線堅實通暢,入田順當,涇水渠成!”鄭國說完,連同嬴政在內,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長長鬆了一口氣。李渙與幾個經年奔波的老水工嘖嘖感嘆不已,連說這鄭國渠快得匪夷所思,好得匪夷所思,教人如在夢裡一般。

嬴政叩着書案:“李渙,你報個大賬,鄭國渠究竟灌田幾多?”

李渙掰着指頭高聲道:“鄭國渠,直接受益者二十三縣,間接受益者全部秦川;關中缺水旱地四百六十餘萬畝,可成旱澇保收之沃野良田!另有兩百餘萬畝鹽鹼灘,三五年之後,也大體可變良田!若以鹽鹼灘地接納山東移民,可容五六萬戶之多!如此,秦國腹地可增加人口五十餘萬。尋常年景之下,每畝產糧一鍾,每年國庫至少可積粟三十萬斛。五六年後,關中之富,甲於天下!”

“老令,果真如此麼?”

“這是老臣最低謀算。”

“旱澇保收,根基何在?”

“君上,”鄭國一拱手,“關中從此旱澇保收,根基在於:涇水河渠不僅僅是一條幹渠,而是三千多條支渠毛渠織成的水網。水網之力,在於將關中平川之大多數池陂河流連接溝通,旱天水源豐厚,渠不斷水,澇天排水暢通,水無滯留。此所謂旱灌澇排之渠網也!秦法嚴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川無疑天府之國!”

“還有上灌下排。”李斯插了一句。

“那是獨對鹽鹼灘地之法,得另修排水溝。”李渙答了一句。

“好!”嬴政當即拍案,“河渠管用法度,由老令草擬。”

“嗨!”鄭國第一次學着老秦人的模樣挺身應命,引得滿帳一片笑聲。

嬴政一拍大腿起身:“好!從塬下回咸陽,一路再看看鹽鹼灘。”

王綰一拱手:“河渠已成,君上回咸陽要緊,鹽鹼灘事各縣自有切實稟報。”

“不。”嬴政搖搖手,“左右順路,一次揣摩清楚,不能光聽稟報。”

“秦王明斷!”舉帳不約而同地喊了一句。

片刻之後,行營拔帳南下,一行車馬轔轔下了洛水山塬。西行四十餘里,進入下邽縣地界,便見一條條支渠毛渠伸入到白茫茫鹽鹼灘,清清之水汩汩澆灌着一片片白森森的鹽鹼花。鹽鹼灘中散佈着一羣羣農人,顯然在緊急開挖通向南邊渭水的排水毛渠。嬴政二話不說下了馬,大步走進了道邊一片鹽鹼灘。

一條毛渠剛剛挖成,渠底已經滲出清亮亮的水流。一個赤膊壯漢滿頭大汗跳進渠中,笑着喊着:“都說鹽鹼灘水鹹,我偏不信清亮亮的水老天能撒鹽?嚐嚐!”俯身捧起渠底清水一口大喝,剛剛入口又噗地一口吐出,齜牙咧嘴地笑着叫着:“呀!鹹!鹹死人也!”渠邊赤膊揮汗的農夫們一片大笑。一個白髮老人道:“這渠不是那渠,那渠是涇水,這渠是鹽鹼湯。上衝下排,幾年後這鹽鹼地就變肥田了,那時纔有甜水喝,懂麼?瓜(傻)娃子!”赤膊壯漢一邊點頭一邊爬上渠來,緊跑幾步伏身涇水毛渠中一陣牛飲,又跳起來大喊:“好甜水!不信趕緊喝!”衆人一陣嚷嚷:“誰不信了,只你個瓜子不信!”於是一片大笑。

“老伯,”嬴政走過來一拱手,“你說這鹽鹼灘果然能變成良田?”

“能!”白髮老人的鐵耒噗地插進泥土,“鹽鹼灘又不是天生的,長年積水排不走,地不病纔怪!涇水最清,天生治地良藥。上邊灌藥,下邊排膿,兩三年準保好地,不好纔怪!”

“那老伯說,這地官分,有人要麼?”

“不要纔怪!老夫想要三百畝,官府給麼?”

“若是給山東移民,村人願意麼?”

一個光膀子後生湊近老人低聲說了一句什麼,老人頓時瞪大了老眼:“你,你是秦王?”嬴政呵呵一笑:“秦王也是秦人,一樣說話。”老人猛然撲地拜倒,兩手抓着溼乎乎的泥土又哭又笑:“天!趕水頭老朽沒趕上,在這見到秦王了!天啊天,老朽命大也!”嬴政連忙扶起老人,四野人衆已經紛紛趕來,秦王萬歲的吶喊又瀰漫了茫茫鹽鹼灘。老人站起來搖搖手,身邊人衆便靜了下來。老人對嬴政一拱手,轉身對着四面人衆高聲道:“秦王問我,若是將這鹽鹼灘分給山東移民,我等老秦人是否願意?都說,願意不願意?”

“願意——”四野黑黝黝光膀子們一片奮力吶喊。

“爲甚願意?”老人一吼。

“種地靠人!打仗靠人!人多勢大!”

老人慨然拱手:“老朽乃東白氏族長,老秦人決不欺負山東新人!”

“對!老秦新秦都是秦!”四野一片奮然呼喝。

連同嬴政在內,所有後邊趕來的臣工吏員們的眼睛都溼潤了。尤其是李斯鄭國以及那些近年入秦的山東士子們更是感奮有加,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大喊了一聲:“秦國萬歲!”一時之間,秦國萬歲秦王萬歲秦人萬歲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夕陽下的原野又燃燒起來。

嬴政對着光膀子農夫們深深一躬,一句話沒說上馬去了。大臣吏員們也是深深一躬,紛紛搖着手出了鹽鹼灘。行營人馬在道邊聚齊,嬴政凝望着田野中久久不散的黑黝黝人羣,猛然回身一句:“換駟馬王車,星夜趕回咸陽!”

在秦王萬歲的呼喊中,馬隊王車轔轔啓動,風馳電掣般向西而去。

行至櫟陽城外官道,恰遇蒙恬飛馬趕來。在寬大的王車中,蒙恬稟報了一則緊急消息:鄭國渠成放水,山東六國倍感震撼,紛紛派出特使譴責韓國將如此赫赫水工派進秦國,無異蓄意資秦;韓國君臣倍感壓力,已經拘押了鄭國全族人口,聲稱鄭國若不回韓謝罪,立即將鄭氏全族處斬!蒙恬擔心韓國已經派出刺客,怕鄭國有失,是以連夜東來稟報。

“狗彘不食!”嬴政狠狠罵了一句。

(本章完)

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諸子百家_道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諸子百家_法家楔子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出版說明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戰國七雄_齊國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楔子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名將_白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一 異數中山狼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