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

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

嬴政破例沒有回東偏殿書房,徑直到了皇子學館。

皇子學館設在王城西苑,原本隸屬太子傅管轄,總司皇族子弟文武啓蒙之學。太子傅是一個似無實權卻又極爲要害的職司,其官署與職司所在分爲四處,堪稱最爲特異。其一,身爲大臣的太子傅的個人住宅,在皇城之外的官邸區;其二,太子傅的公事官署,設在皇城內的官署區,與皇帝處置日常政務的東偏殿相鄰;其三,對太子的教習督導職能,由專設在太子府的官署行使;其四,對太子之外的皇族子弟的教習,由專設在皇城西苑的皇家學館行使。嬴政自親政之後一直沒有立太子,沒有設置太子傅,也沒有裁汰一名太子傅官署的屬員。是故,太子傅官署職司只剩下了教習全體皇族子弟這一項,由原先的太子傅丞領事,官署吏員全部移到了這座皇家學館。嬴政從沒來過西苑,若非趙高領道,還當真在這林木蔥蘢山環水繞之中猜不出學館究竟藏在何處。

“參見父皇——”

嬴政一進庭院,眼見二十餘名冠帶整齊的皇子齊刷刷長跪拱手響亮呼喊,不禁驚訝地笑了:“小子們有備也,知道我來?”旁邊趙高惶恐道:“小高子教小內侍知會了一聲,怕皇子們不在。陛下來一次難也。”嬴政一揮手大笑:“好好好,都在這大樹下坐了,說說話。”皇子們歡聲雀躍而散,紛紛在最大的一片蔭涼下的青磚地面上坐了下來。獨有一個童稚皇子氣喘吁吁抱來了一個木墩放在樹蔭下,銳聲一喊:“父皇入座!”嬴政怦然心動,哈哈大笑間透出滿心歡暢,一俯身抹着小皇子通紅臉龐上的汗水高聲笑問:“你小子是胡亥?”小皇子一挺胸脯赳赳銳聲:“然也!我是大秦皇子胡亥!”嬴政道:“木墩是你的常座麼?”小皇子赳赳銳聲:“非也!此乃胡亥戰馬!”嬴政道:“你要戰馬做甚啊?”小皇子赳赳銳聲:“殺敵報國!安我大秦!”嬴政不禁再度歡暢地大笑起來,雙手一卡將胡亥提起放到了木墩上:“好!你的戰馬你騎!父皇做步卒,長矛護着你!”一時間,寬闊幽靜的庭院響徹了皇子們歡快的笑聲。趙高過來低聲道:“扶蘇皇長子到九原侯府邸去了,其餘皇子都在。”

“小子們靜了,父皇要說話。”

嬴政從來沒有過此刻這般欣然輕鬆,見熙熙攘攘的皇子們安靜下來,站在大樹下笑着高聲道:“小子們今日都去了朝會,都好!給嬴氏長臉!扶蘇好,胡亥更好!小小孩童,如此識得大體,難得!胡亥,小子說說,誰是你的老師啊?”

“稟報父皇:內師同教,外師乃太史令胡毋敬!”

“都派定外師了?”

“派定了!”

“各人說,外師都是何人?”

於是,皇子們依着年歲從大到小一個個報來。嬴政聽出了眉目,除了嬴政已經知道的蒙恬爲扶蘇外師,總歸個個皇子的外師都是文職高爵重臣,只有少子胡亥的外師是個爵位最低實權最小的太史令。而文臣外師之中,唯獨沒有李斯。

“好。都有了外師便好。”嬴政笑道,“沒有太子傅,父皇當初接納了太子傅丞的建言,給你等人人派了一個大臣做外師。於今看來,頗見效用也。嬴氏王族,自來有一條法度:唯纔是繼!父皇沒有明立太子,便是要你等各自奮發,由朝野公議評判考校。當年,父皇便是這樣做了太子的。如何,父皇可算公平?”

“父皇大公——”一片響亮的呼喊。

“然則,”嬴政臉色倏忽一沉,“爭要明爭,要爭才具,爭見識,爭節操。誰要權謀折騰,私相暗鬥,自相殘殺,父皇決執國法嚴懲不貸!記住沒有?”

“記住了!”

“好!”嬴政又恢復了笑容道

,“少皇子胡亥,朝會見識爲皇子表率,才具尚有潛力。爲示獎掖,父皇爲其定一外師。”

“謝過父皇!胡亥這便去拜師!”

“你小子等着,定好了大庶長知會你。”

嬴政第一次稱呼了趙高的爵位,趙高亢奮得心頭突突直跳,一片暖意洋溢不去,回來的路上紅着臉一句話不說,小心恭順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般。趙高沒有料到,更大的一個意外也即將來臨。在軺車行將駛出西苑時,皇帝吩咐停車。趙高停下單馬輕車,扶皇帝下車,照例肅立在車旁——他是否跟從皇帝,得看皇帝如何行止。不料皇帝一下車便道:“走,隨我一起走走。”趙高心頭一熱,立即跟着皇帝的步子小心走了起來。皇帝又氣又笑道:“你小子走到旁邊來,老跟在身後做狗麼?”趙高連忙走到皇帝身旁稍稍側後處,漲紅着臉道:“小高子,本,本來就是陛下一,一隻狗,小高子願意一輩子……”“住口!”皇帝低聲一喝,順勢坐在道邊一處茅亭下,見趙高嚇得大汗淋漓,又淡淡笑道,“趙高,你跟隨我近三十年了,功勞多多,卻無甚自家樂趣,且正道才具也都埋沒了……起來!聽我說話。”看着熱淚縱橫地從地上爬起來的趙高,嬴政正色低聲道,“這次,我想派給你一件正經差事,卻沒有任何官身名頭。少子胡亥,頗有我少年之相……然畢竟童稚未消,尚待查勘。我意,五年之內,你做胡亥老師。只教胡亥兩樣根本:一則精熟秦法,一則精熟書法。這兩件事,都需要工夫,只有你騰挪得開。五年之後,若胡亥有成,我便可另派大臣爲外師,使其通曉政事。你意如何?”“君上啊……”趙高淚流滿面撲拜在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嬴政扶起了趙高,又拂去了趙高身上的塵土:“這是秘事。胡亥的名義外師,是李斯。記下了?”

“記,記下了……”趙高心頭大爲酸熱,身下突然熱乎乎一片。

“走,回去還得擬詔。”

“君上……”趙高軟在了地上,腿邊一大攤熱烘烘水漬。

“你小子尿了?好出息也!”嬴政大笑一陣,大步走到軺車前拿來一件長衫放到了亭柱下,“換了,我在車旁等着。”

哇的一聲,趙高哭了……

是夜,皇帝書房的燈火一直亮到東方發白。

當李斯與一班圖籍吏員登車駛出皇城時,誰都沒有力氣說話了。一連串飛去的軺車上,飄蕩着連綿不絕的鼾聲,引得清晨值事的城門郎中笑出了聲。及至抵達廷尉府庭院,扯着鼾聲流着涎水的李斯卻在刮木撂下的咯噔一聲中驀然醒了過來,懷中緊緊抱着一隻大銅匣下車,目光直愣愣瞪着前方走向了書房。馭車吏似覺不對,連忙飛步搶前打開了一道又一道大門小門,眼睜睜看着夢遊的李斯大步匆匆進了書房。剛剛坐進書案提筆在手,李斯呼嚕一聲癱倒了。馭車吏這才喊來官僕,一起將李斯擡到了寢室。三日後李斯醒來,皇帝的詔書已經頒行了。當府丞將詔書恭敬地送進書房,爲主官鏗鏘誦讀時,李斯的淚水打溼了衣襟……

始皇帝力行郡縣制詔書

始皇帝詔曰:朕曾下議國之治式,封建說與郡縣說對峙難下。朕會同相關大臣複議,亦再度查勘天下大勢,議決推行郡縣制。自今之後,天下力行郡縣,封建諸侯不復存焉!所以行郡縣者,朕執三勢:

其一,治勢也。戰國之世,七國皆數千裡也,若行分封,皆可做數十成百邦國。然則七國無一封建諸侯,無一不行郡縣。何也?分治則弱,一治則強。分治則亡,一治則興。晉爲春秋大國,封建世族而瓜分爲三。姜齊春秋大國,封建世族而有田氏代齊。楚爲五千裡大國,封地分治而國力難聚,終爲我所滅。凡此等等,皆爲圖治之勢也。人云,不行封建,無以防田常六卿之亂

。朕雲,不行封建,何來田常六卿?故郡縣制者,天下圖治時勢也。

其二,民勢也。封建之衆,其國必小。國小而欲爭強,必重黔首賦稅。其時國府法令難行,必致生靈塗炭。黔首起而羣盜生,其國必起動盪,終將釀成天下亂源。郡縣一治,則國必大。國大則緩急可濟,賦稅徭役可因時因地而行,民得安也。故,行封建以治則民亂,行郡縣以治則民安。何去何從,至明焉!

其三,國勢也。三代中國皆行封建,天下分治久矣!諸侯多不以天下爲念,唯以私治爲念,圖謀與國府疏離。如此者三代,中國諸侯法令異制,以致田疇異畝、文字異形、言語異聲、錢幣異質、車行異軌、度量衡異法,華夏業已裂土裂民矣!唯其諸事皆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今天下初定,再行封建,又復立國,何異於再樹兵也!若逆勢行之,則華夏必裂土萬千,國力彌散,終將爲夷狄匈奴所吞滅也!楚領南海而行封建,致今日南海百粵幾不知華夏爲何物也。故,上將軍王翦有言:“若行封建諸侯,則中國無南海也。”誠哉斯言!若不能凝聚華夏諸族,使我中國文明立足萬世,秦一天下何由哉!

爲此三勢,朕今決斷議政之爭:自今廢除封建,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律法一體,官制一體;治權集於國府,決於皇帝,上下統一政令,舉國如臂使指。如此治權不出多門,私慾不至成災,天下至大之德也!始皇帝元年夏。

府丞稟報說,皇帝詔書已經頒行天下,咸陽四門也都依着傳統張掛了。咸陽城萬人空巷,都擠到城門看皇帝詔書去了。李斯油然生出感奮之心,當即下令備車趕赴咸陽南門。郡縣制傾注着李斯心血,而今一朝成形,李斯實在是感慨萬端了。

及至將到南門,人海汪洋攢動,軺車根本無法行走。李斯只好下車,走進了一家老秦人的酒肆,想聽聽人們如何說法。不想酒肆空空蕩蕩,只有兩個侍者在忙着向前櫃搬運酒罈。李斯笑道:“如此冷清,還是酒肆麼?”一個侍者頭也沒擡高聲道:“先生知道甚,你且等着,不消半個時辰,我家的酒便不夠賣了。”正在此時,一個老人風風火火大步走進,連連嚷道:“快快快,快拿布筆,寫下來!”一個侍者問:“店東寫甚?”老人興沖沖道:“寫下三十六郡,掛在牆上!一會兒人多了,都要爭着說,難免有人記不住!快去拿!”一個侍者快步拿來了筆墨與一方白布,老人提起大筆正要寫,又道:“不行不行,我記得不全,快去請個先生來!”旁邊李斯笑道:“我給你寫,掙碗酒喝如何?”老人大喜過望道:“啊呀呀,莫說一碗酒,一罈酒送先生!老夫說,先生寫!請!”李斯一笑,大步走到案前,提起筆便一個個寫了下去。老人高聲念得兩個,自家便忘記了。李斯完全不待他說,筆下流淌出一排排大字。老人不禁跟着高聲唸誦起來。寫在白布上的三十六郡是——

內史郡 隴西郡 北地郡 漢中郡 巴郡 蜀郡

上郡 雲中郡 九原郡 河東郡 三川郡 南陽郡

潁川郡 南郡 太原郡 上黨郡 鉅鹿郡 邯鄲郡

雁門郡 代郡 上谷郡 漁陽郡 遼西郡 遼東郡

右北平郡 碭郡 泗水郡 薛郡 琅邪郡 齊郡

九江郡 會稽郡 長沙郡 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

“彩——”

李斯寫字期間,人羣已經漸漸聚攏在店堂圍觀。見李斯落筆,人羣爆發出一陣鬨然喝彩聲。李斯擱下大筆,向衆人一拱手高聲道:“目下三十六郡爲初分,天下大安之際,或將增設新郡,父老們拭目以待!”話音落點,一陣萬歲聲大作,李斯便被種種詢問淹沒了。

正在李斯欲在酒肆痛飲之時,府丞匆匆趕來說,皇帝緊急召見。

(本章完)

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秦風_秦之禮儀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名將_趙奢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戰國七雄_燕國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諸子百家_雜家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名將_吳起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名將_孫臏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諸子百家_雜家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大事年表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出版說明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諸子百家_雜家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