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先楚後齊

第187章 先楚後齊

沈兵猜的沒錯,王翦接着就說道:

“此外,項燕又向壽春求援。”

“照想楚國會以黃河天險設防守曹州,陳城又佈下重兵且封鎖河道。”

“如今是先攻楚還是先攻齊……”

沈兵略一遲疑,就在這時一員秦將站起身來向王翦拱手道:

“大將軍,末將有話說。”

王翦點頭道:

“李將軍請講。”

馬商在一旁介紹道:

“這位便是王翦置下將軍李信。”

“曾任司馬,好讀兵書且勇猛善戰。”

沈兵“哦”了一聲,原來這傢伙就是李信。

史書有載:

嬴政問王翦滅楚要多少人,王翦說要六十萬。

又問李信滅楚要多少人,李信說要二十萬。

於是嬴政以爲王翦老了,便派李信帶二十萬兵滅楚,結果大敗而歸。

正想着,就聽李信說道:

“齊楚兩國皆是大國。”

“然兩大國相比,又有不同:楚國地廣人衆,齊國地狹人寡。”

“論士氣民心,楚人多戰而精悍頑勇,齊人多年浮華偏安,人多怯戰。”

“伐楚伐齊孰先孰後……臣以爲該先易後難先伐齊。”

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作戰都是先易後難,尤其齊國還正對着秦軍防線腹地……楚國曹州往上幾裡便是齊地。

也就是齊地威脅牽城的安危。

如果齊軍在秦楚大戰的關鍵時刻背後插上一刀,那秦軍就會面臨兩面夾攻的危勢。

王翦不說話,只是將目光投向沈兵。

馬商笑而不語,自顧自的喝着酒,就像是看戲的身外人似的。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上將軍,屬下以爲應先攻楚……”

話還沒說完,李信又跳了出來:

“先攻楚,齊國便有暗中援手之可能。”

“到時我軍便是以一敵二,勝負實乃未知之數。”

沈兵反問了一聲:

“難不成我軍先攻齊便不是以一敵二麼?”

李信回答:

“校尉此言差矣!先攻齊,楚國未必會援齊。”

“只因齊國多次拒絕楚國合縱抗秦之請,致楚國幾欲與齊國斷絕邦交。楚人怨齊久矣!”

沈兵雖然知道齊國多次拒絕合縱,卻不知道“楚人怨齊久矣。”

所以這點無法反駁。

見沈兵語塞,李信就有些得意的接着說道:

“是以齊國遇攻楚國必不來援!”

“我軍一舉下齊之後便沒了東方之患。”

“此時再全力南下江淮,水陸並進,楚國便可一鼓而下!”

衆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

“屬下不知齊楚有何恩怨。”

“但便如大將軍所言,此時天下只剩齊楚兩大國,便是魏國被攻楚國也會來援,齊國被攻楚國又如何會置身事外?”

“屬下以爲項燕斷不是如此不明事理之人。”

沈兵直接就說項燕而不說楚王負芻。

因爲此時的楚國起決定作用的其實是項燕。

王翦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但他卻又補了一句話:

“既然如此,便無論先齊後楚還是先楚後齊我軍都要以一敵二。”

“校尉爲何以爲我等該先楚後齊?”

沈兵回答:

“若我先攻齊國而楚國全力援齊,那麼齊國便會與秦一決死戰。”

“於是大秦便當真以一敵二。”

這個很容易理解。

誰都不願意亡國,齊國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齊國,秦國當然能輕易將其擊敗。

但若齊國之後再加上楚國相助……就可能會是場像即墨一樣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六國裡如果論軍事最強,毫無疑問是趙國。

但論綜合實力最強,則是楚國。

楚國最不缺的就是糧、兵器裝備,所以可以全力助齊。

這時李信反問:

“難道先楚後齊便不是真的以一敵二?”

沈兵問:

“敢問將軍,楚國可缺軍糧或是兵器?”

李信搖頭道:

“自是不缺。”

沈兵又問:

“楚國可缺兵士?”

李信又搖頭:

“不缺。”

如果說楚國缺什麼的話,那就是穩定的政局以及像秦國一樣統一的指揮……

正如之前所言,楚國各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及相當高的自制權。

出戰時軍隊也是由各貴族派出然後拼湊在一起作戰。

這樣作戰就難免各自爲己方利益考慮形如一盤散沙。

反觀秦軍,卻是全國之兵都歸嬴政,於是便萬衆一心搶着立功晉爵。

但這些當然不需要沈兵考慮。

沈兵接着反問:

“既然楚國不缺軍糧、不缺兵器,也不缺兵士,那齊國暗中助楚又能有何作用?”

李信啞口無言。

沈兵繼續說道:

“若先齊後楚,則需兩戰而勝。”

“而先楚後齊,亦即我軍滅楚,失去楚國暗助的齊國便孤掌難鳴。”

“到時齊國只怕不需我大秦出兵,便會舉國來降了!”

王翦點頭讚道:

“此言有理。”

“齊國一向偏安一隅,若我軍已滅楚……他自知實力與我大秦相去甚遠,便是戰也徒勞,還不如降了。”

“繼而那燕國與代國也會如是想,於是便一戰平天下。”

李斯點頭說道:

“本相贊同校尉之言。”

“此時燕、代、齊三國都寄希望於楚。”

“希望楚國能擋住我大秦攻勢亦或兩敗俱傷。”

“若我軍能大敗楚國……便大局已定矣!”

“先楚後齊,與擒賊擒王有異曲同工之妙!”

沈兵暗道果然不愧是一代名相,只三言兩語就把沈兵要說的重點說清楚了。

如果把燕、代、齊、楚等不管什麼國不國的一古腦兒的看成敵人。

用李信說的那一套“先易後難”一個個打的話,那就是場消耗戰。

先滅代、後滅燕,再滅齊。

等打到楚國時秦國軍力也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兵士也疲憊不堪了,到時就勝負難料。

但是,只要把楚國這個蛇頭給砍了,其它各國霎時就失去了希望。

到時就算秦軍不攻,讓它們再發展個幾年又能怎樣?

它們還能變出什麼花來?

王翦微微點頭,不過他還是說道:

“李將軍和校尉所言皆有道理,此事選待往後再作討論!”

其實根本不需要再論,只是有嬴政在下面坐着他王翦無權做主而已。

(本章完)

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5章 馬頭山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88章 論農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09章 火炮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59章 通道第154章 謠言第412章 試炮第109章 修橋第243章 壽春第288章 請降第432章 道民君第514章 訓練第24章 矛盾第413章 射程第222章 追敵第417章 補水點第510章 聯盟第83章 農家第313章 紡織第439章 降軍第232章 補給第549章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223章 準備第221章 回師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444章 沙塵暴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16章 變局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16章 變局第243章 壽春第164章 設計第413章 射程第396章 陷馬坑第414章 炮彈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8章 調虎離山第307章 索箭第124章 水攻第85章 水車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156章 官大夫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44章 心計第422章 樓蘭王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344章 齊國亡第351章 五原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49章 許昌第241章 援軍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31章 火攻第313章 紡織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522章 奴隸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52章 破冰第320章 高人第202章 棄城第352章 心態第238章 狼煙第198章 求降第193章 密信第51章 錯有錯着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99章 使節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537章 楊端和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351章 五原第417章 補水點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91章 炒麪第235章 伏擊第76章 簡在帝心第419章 試射第157章 選兵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1章 福禍相倚第522章 奴隸第454章 大將軍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01章 荊軻第108章 求放過第466章 出兵第499章 出兵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80章 請辭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70章 收購